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君主立宪制度,分别是哪两项变法

作者&投稿:刁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世纪后期,中国曾开放视眼,努力向西方学习。也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与这一尝试相关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地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影响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本目录涉及专业领域知识,部分内容存在争议,已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马得清提供专业意见。
存疑部分已标出,点击查看判断内容。


资产阶级势力太脆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戊戌变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一次较量。资本主义尽管在中国已出现。但基础还非常薄弱,资产阶级也刚刚形成,很不成熟。相形之下,封建统治阶级无论在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还具有强大的势力。


寄希于光绪皇帝。“幻想是弱者的命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希于光杆皇帝光绪身上,以获取廉价的胜利。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尽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但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一度曾向英、日、美寻求援助,希望他们干涉后党政变,支持中国变法,结果落空。


缺乏军队支持。光绪皇帝是一个光杆,手中无一兵一卒。而维新派也忽略了事先取军队的支持。大难临头,他们才想起了兵权,轻率地把赌注押到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敌视革命,脱离群众。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始终眼睛朝上,是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顽固势力略一反攻,使自己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根本原因
在西方列强加紧蚕食、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引到了满汉冲突这个核心问题上。那些满族官僚虽然昏聩无知,但对权力的变化却极为敏感。在他们看来,维新变法的实质不过是要把权力从他们手中夺走罢了。正如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描述的,“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其尤为雷厉风行者:一令都中筑马路,二令办理国防,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整个满族统治集团很快意识到,无论变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但都要让满族亲贵这个主要既得利益团体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可能丧失自己的特权,更有可能丧失三百年来一直把持的政权。改革固然是可以有利于国家的,但那些守旧派和既得利益者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变法利中国,不利满洲;中国兴则满洲亡。所以他们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为)①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③维新派没有势力,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其他原因
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原因再探
此外,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这种激烈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帝对伊藤有何看法。
不过,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9月20日(八月初五)上书光绪皇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八月初六)上书言道:“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 俨然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的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慈禧太后于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此一新发现,打破了以往对戊戌政变的解释,使得戊戌时期正反两方人物的历史评价,都有重新加以商榷讨论之必要。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历时103天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地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君主立宪制度,分别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 中国戊戌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失败。后来清末被迫实行新政,预备仿行立宪。

简介: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简介:日本在西元1860年代到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这次改革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2]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中国戊戌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失败。后来清末被迫实行新政,预备仿行立宪。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的君主立宪制,曾经想有,戊戌变法,只有百日就流产。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开始于明治维新,真正实行应在二战之后,由美国为其制定的宪法决定。


为什么 日本和中国都曾经学习过西方,但是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却把中国...
因为日本变法很彻底,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中国那时候还是封建制度,加上戊戌变法不彻底

中国历史上与日本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这样中日两国在近二千年的相互交往历史过程中,始终未能明确与对方的位次和力量对比关系,并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如朝贡体系或盟约加以稳定,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历史就是至今为止两大文明区域相互冲突和构建亚洲体系的历史,因此中日关系在长时段内是非体系化和缺乏内在稳定的,这其中明显的例子是中日千年历史上的四次战争。 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渊源。
1、文化方面: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帮日本,又称扶桑,早在2000年以前,两国人民就有交往。文化发达的汉朝,就将汉文化传播给“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的扶桑”。进入唐朝,日本国派出多位学者、使者、僧人到中国留学,出现过众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鉴真、阿倍中麻吕等。特别是中国养蚕、织绢、医学、文学、...

中国与日本最早交往时间
看看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中日两国间存不存在通交往来;有的话,最早可以追溯到甚么时候从地理环境来说,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列岛,和亚洲大陆没有任何相连的。可是近几十年来,在日本列岛上发现一些在古代交通工具极为简陋、原始的情况下,跟本不可能赴海的动物化石。例如在北海道发现过猛象的化石,在九洲和本洲发现...

中国也面临着与日本相同的历史情况,但两国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日本历史的...
日本和中国一样,以前也被侵略过,那个时候,日本的明治维新,借助了国外的力量,顺利的推翻了幕府政府,也就是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后来进入了军国主义社会.那是两个国家的想法,国家的性质所不同的,中国自古就以自己是大国自居,继承了儒家的思想。孙中山虽然也顺利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但不...

德国纳粹与日本人相比之下谁更残忍谁更坏?
1. 德国和日本都曾发动战争,这反映出两国人民都具有好斗、攻击性和强烈的占有欲。2. 两国都经历了从低谷到高潮的发展过程,显示出他们惊人的奋斗精神。3. 德国和日本人民都认真、有责任感,并且绝对服从上级和指挥。4. 两国人民都崇拜强者,但德国人的礼貌是真实的,而日本人的礼貌则显得虚伪和夸张...

同是国家首辅,同是西方游历,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带回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都曾签订下不平等的条约。而两国的首辅去西方游历为国家的寻求的救亡图存之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改变制度,一个是改变技术。日本的伊藤博文早在22岁的时候就来到了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他不断提升自身的学问与修养,并且不断学习西方的强大之...

德国和日本哪个更残暴
然而,要比较德国和日本的残暴程度是非常复杂的。两国在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政治体制以及战争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它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此外,对于残暴行为的定义和评估也存在差异,因此无法简单地比较哪个更残暴。总之,德国和日本都曾展现过残暴的行为,对于历史应该保持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近代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曾面临着共同的命运指什么?面临这样情况,两国分别...
上面两个回答结合起来就对了 共同的命运: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沦为半殖民的的危险,被迫开放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 不同:中国主要是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技术,所以失败了 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成功,一跃成为列强之一,走...

唐宋元明清,基本上都和日本交过手,为何偏偏宋朝没和日本打过?
但蒙古人不擅长海战,也不懂海上气候,结果好不容易撑到了日本,几乎都全军覆没了,自然就打不上去。明清时期,戚继光也曾经将倭寇打的落花流水,而清朝晚期,因为朝廷腐败,闭关锁国,而明治维新的日本,变得极其强大,结果甲午海战,第一次输的这么惨,这么多朝代都和日本打过仗,宋朝时期,因为我国忙于...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中国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各是什么?英国、日本、加拿大都是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中国和美国是什么政治体制呢? -
弭习恒苏:[答案] 中国是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合作的政治体制,美国是两党竞争中的选票政治的政治体制.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是一俯两院三权分立制度.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什么是日本天皇制 -
弭习恒苏: 日本把天皇作为本国皇帝的称号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制.日本天皇制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阶段.古代天皇制时期,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君临天下,但是,后来大权旁落到近臣乃至幕府手中.近代天皇制发展成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当代天皇制则变为象征制.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西欧封建社会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异同?考试要用的的十分感谢
弭习恒苏: 西欧国家那么多每个都有所不同,基本上君权神授,教会和皇族绑在一起.由于彼此... 所以中国的封建制度长达2000多年.至于日本同样是因为黑船来袭彻才觉醒而实行君...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意思? -
弭习恒苏: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古代的帝王独裁,变...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中国为什么没有君主立宪制?
弭习恒苏: 1、中国的国情所定.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没有君主立宪的传统.英国是世界第一个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他们确立君主立宪制也不是一蹴而就...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弭习恒苏: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典型代表有两种类型,即立宪制和共和制,其中立宪制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代表,共和制以美国的总统制联邦制的共和制为代表,两种制度都统称资产...

金口河区19483504373: 君主立宪制国家有几个 -
弭习恒苏: 现在世界上君主立宪制国家很多.例如:日本、泰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