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从什么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颜色

作者&投稿:萧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观潮》这篇课文,通过描写_(时间)钱塘江大潮的__,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_。~

观潮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钱塘江大潮的景象,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不仅描写了潮声、潮色、潮形、潮势,而且对观潮的人们也进行了描述,一个“人声鼎沸”,加上一个“沸腾”,就形象地写出了观潮人惊叹、兴奋之情,从侧面衬托出大潮之“奇”。
钱塘江大潮,“奇”就奇在它的浪潮实在是太高。“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那可是两层楼那么高啊!试想,两层楼那么高的浪潮铺天盖地涌过来,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扩展资料背景如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

《观潮》一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课文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时,既写了大潮的声音,又写了大潮的样子。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近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观潮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特点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1段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分别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了描写。最后一句引用了著名诗人的诗句,有力的烘托了潮之壮。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课文《观潮》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是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写的。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如雷霆”“吞天沃日...

钱塘江大潮是怎样描写的?
钱塘江大潮按空间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潮由细长的一条白线到两丈多高的水墙再到千万匹白色战马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潮来前的风平浪静和潮来时的壮观澎湃和潮过后的久久不能平静,一句话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从声音,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声音: 午后一点左...

观潮中的潮是从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的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次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小学三年级观潮第三段,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从形状、颜色、声势 三个方面来描写潮水:1、形状: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

观潮一文从哪两个方面写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艺术的夸张,由远而近地描写了钱塘江涨潮的壮观。那初潮时“仅如银...

4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写出了大潮由什么及什么
《观潮》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大潮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观潮这一课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江潮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观潮》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抓住了来潮时是声音、样子、气势等特点来进行描写的。《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钱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
,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并由忠诚参与朗读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观潮》是从哪两个方面重点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雄奇壮观景象的...
从声音和距离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雄奇壮观景象。《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大潮的?
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从什么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颜色 -
柴孟凯斯: 观潮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特点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第一段写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
柴孟凯斯:[答案] 写了钱塘江潮水的气势雄伟豪壮 形状 颜色 声音 气势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描写顺序,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
柴孟凯斯: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第1段写潮来之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中作者写了浙江潮的哪些特点? -
柴孟凯斯:[答案] 从潮的【颜色(银,雪,玉)】、【形状(银线,玉城雪岭)】和【声音(雷霆)】来突出浙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特点.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一齐描写潮来时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的 -
柴孟凯斯: 是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写的.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重点描写了什么 -
柴孟凯斯: 观潮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从“隆隆的、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从“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等词语中看出江潮的气势壮观.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作者是按怎样的手法来描写大潮宏伟壮观的景象 -
柴孟凯斯: 作者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观潮》原文: 农历八月...

抚宁县13271748125: 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描绘了钱塘江由什么到什么再到什么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什么和什么 和什么? -
柴孟凯斯: 钱塘江大潮按空间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潮由细长的一条白线到两丈多高的水墙再到千万匹白色战马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潮来前的风平浪静和潮来时的壮观澎湃和潮过后的久久不能平静,一句话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从声音,...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描写顺序,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
柴孟凯斯: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

抚宁县13271748125: “观潮一齐描写潮来时”这句话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的? -
柴孟凯斯: 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1. 《观潮》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