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权利有哪些变化

作者&投稿:颜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帝的权利~

首先,皇帝获得税收,应该是全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所有人民都是他的奴仆,定期服徭役;
而且,全国几乎所有女子都可能成为他的妻子,皇帝享受最崇高的礼仪,可以制订和修改法规,同时也具有终极裁决权.

(一)农奴制强化了容克的政治统治地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奴制是一种野蛮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农奴不仅无偿的为地主服劳役,还要自备牲畜和农具,他们的财产任意被剥夺,完全没有人身自由,被禁锢在地主的田庄里不许迁徙。通常认为,农奴制的存在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制度置于普鲁士崛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来看的话,却会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今人可以批评腓特烈二世在普鲁士“强化军事容克地主的专制制度,以及向其臣民推行奴性教育”是历史的倒退,但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当时普鲁士王国的柱石是贵族,而贵族的实力就在于占有广大的地产和对农奴的剥削。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农奴制就没有容克,而没有容克的支持,强大的普鲁士王权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推行重商主义,注重发展经济
德意志向北出海的主要河流如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都流经勃兰登堡的领地,这就使普鲁士拥有了一个发展经济的有利地理位置。而普鲁士的历代统治者也把工商业看成是一种重要财富,他们开凿运河、修桥筑路、统一币制、实行保护关税的措施来发展经济。同时普鲁士还注重开拓海外市场,在1788年它就已向英国出口了1万1千多吨生铁。到18世纪80年代,普鲁士建立起三个贸易公司:地中海东部贸易公司、中国贸易公司和孟加拉贸易公司。
(三)鼓励移民,收容新教徒。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以及三十年战争中德意志新教联盟的获胜,使得普鲁士成为当时欧洲躲避宗教迫害者的人间乐土。到1703年,大约有二万名胡格诺教徒从法国迁到勃兰登堡定居,占当时这座城市居民的1/9。这些人都是熟练的手工业者或拥有一定资本的商人,结果法国工商业因此遭受严重损失,而普鲁士却得到了好处。除法国移民外,还有其他国家的移民也大量进入普国。据统计,到1740年普鲁士有人口240万,其中光外国移民就占去1/4,多达60万。勃兰登堡是三十年战争的重灾区,移民对它的复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普鲁士比德意志其他邦国更早的实现经济复苏与高涨。
(四)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较少陷入腐化堕落
与当时欧洲王室盛行的奢靡之风迥异,几代普鲁士统治者都近乎自虐的过着清教徒式的节俭生活,以便节省下宝贵的军费与政府开支。比如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父亲威廉一世(与后来同名的普皇是两个人)在位时,普鲁士的外交使臣以寒酸龌龊“驰名”欧洲。而显赫的王室成员们,无论王子公主,亦或是王妃乃至国王本人,其饮食烹调拙劣,饭菜简单菲薄,几乎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由于节俭已到了悭吝的地步,以致人们在背后叫威廉一世为“乞丐国王”。
他的后继者弗里德里希二世,则更具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般的坚韧与刻苦,他以过人的精力躬身勤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他还号召国民勤俭节约并以身作则,绝对禁止宫廷的奢华排场。他本人平时只穿士兵服,毕生只有一件礼服。在弗里德里希逝世20年后,拿破仑在耶拿大败普军,来到波茨坦弗里德里希的墓前。拿破仑用马鞭指着墓碑对手下的将领们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
(五)统治阶级能够顺应潮流,及时推进各项改革
普鲁士的统治阶级,并非像其他欧洲国家的封建贵族那样一味的因循守旧,顽固拒绝一切变革。他们善于审时度势的自上而下推进改革(当然也迫于形势),并牢牢的掌控着改革的领导地位,从而既顺应了历史潮流,又免于使自己大权旁落。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走过场的改革不同,普鲁士历代君王大多能够把改革坚持下去,而不是将前人成果半途而废,这样就既保证了普鲁士大政方针的连贯性,又使整个国家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势头。
以普鲁士的农奴制改革为例,拿破仑战争期间普鲁士接连惨败,几近亡国。战争的惨败和屈辱和约的签订,使普鲁士人从封建的德意志与资本主义的法兰西的较量中,愈来愈看清农奴制社会的衰败。一批深受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对旧有的封建秩序进行改革。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普鲁士开始艰难的改革。1807年10月,主持国家事务的施泰因男爵颁布了解放农民的“十月敕令”,使得普鲁士终于在从封建农奴制向资产阶级社会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但第一轮改革并不彻底,这使得普鲁士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对于容克继续霸占大量土地和人力十分不满,于是他们在欧洲1848革命中曾一度倒向共和反对帝制。为了互相勾结,协调利益以便巩固政权,容克地主阶级政府于1850年3月颁布了《调整地主与农民关系法》,从而最终完成了始于1807年的农奴制改革。改革的结果,资本家得到了发展大工业所必需的廉价劳动力,资产阶级对君主制感到满意;通过收取农奴的高额赎金,大量被割让的份地和财富迅速积聚到容克手中,地主阶级也发了横财;而只有农民却纷纷破产,丧失了土地和牲畜,大批的沦为半无产者,进而变成了资本家工厂和容克庄园中的雇佣工人。普鲁士统治阶级的这一“经验”,为后来的1861年沙俄农奴制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效仿“样板”。
(六)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普鲁士的崛起,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德意志民族有一种复国兴邦的强烈愿望,这是几百年来造成的。从16世纪以来,由于分裂,德意志民族在欧洲人眼里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且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正是这种长期受屈辱、受轻视的状况激发了德国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使之内化为普鲁士崛起的力量源泉。
也由于这种精神,促使他们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事物,大力兴办教育。这方面普鲁士王国的成就最被后人所称道――为贯彻民族主义教育,从1717年普鲁士就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1763年弗里德里希二世颁布《学校法规》,强制5-14岁的儿童必须上学,并任命老兵为校长,对学生进行准军事训练。这一切都为日后普鲁士组建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军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809年洪堡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后所推行的教育制度改革,更成为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文化、基数发展的基石,而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则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新制大学,影响了整个十九世纪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在普鲁士,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据统计,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各主要国家中,德国的文盲率是最低的,德国人无论在读、写、计算能力上,还是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方面都要领先于欧洲各国。
(七)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最大限度的为本国谋求利益
无论是早期的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还是后来的首相俾斯麦,他们都被公认为是当时最机敏的外交家之一。虽然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可谓是“背信弃义、贪狠奸诈”,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他们高超的外交手腕,很难想象普鲁士能在列强环伺的欧洲得以生存和壮大。
团结盟友,孤立对手,是普鲁士最基本的外交策略。比如,1834年开始运行的关税同盟是普鲁士的一个巨大成就――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使整个德意志在政治上开始向它靠拢,既增强了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的能力和决心,又逐渐从政治经济上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可谓是一箭双雕。关税同盟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欧盟,各(邦)国通过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来最终向统一的国家共同体迈进。普鲁士善于笼络德意志各邦国,作为关税同盟的成员,这些邦国从中得到物质上的好处,加上它们的发展程度都没有达到哪怕是接近普鲁士的水平,于是普鲁士成了这些邦国资产阶级向往的中心。这些资产者把普鲁士看作是自己在经济上的前卫和将来在政治上的靠山。这样,普鲁士就开始跃居德意志的领导地位。
(八)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外力推动。
1805-1807年的军事胜利使拿破仑占据和控制了德意志的大部分,普鲁士王国充当了了法国反英反俄的附庸。为维护和实现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在对普鲁士实行军事占领,政治统治和外交操纵的同时,也按照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模式,在当地强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废除农奴制,解除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革除古老的典章制度,取消行会法规等等。
虽然由于战争的频繁,以及反法势力的极力阻挠,拿破仑在德意志的资产阶级改革最终没能坚持下去,但此举已经对德意志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由于拿破仑猛烈荡涤着封建割据势力,扶植正在生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才使德意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也使德意志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因此恩格斯曾说过:“德国资产阶级的创造者是拿破仑……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掘墓人”。
综上所述,正是经由这样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普鲁士才能在短短百年内迅速崛起并完成了近代德国的统一,所以普鲁士有时就成为了德国人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词,而一部“普鲁士道路”的演进史,也在某种意义上不断给予着我们警示和启迪。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轨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宰相在我国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既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威胁皇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那么,古代封建君主为什么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呢?那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原因
  古代封建君主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主要原因如下:1.皇帝达到中央集权的需要。2.封建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地主阶级的顶端就是皇帝,所谓“家天下”。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天下归皇室所有,则制度上也肯定有一套相对应的“保权”机制。4.历史上宰相乱政的教训,是后来历代皇帝有所忌惮。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形成一套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制度。
  二、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设立了皇帝制度,其特征为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又设三公九卿制度,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此时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官僚体制的变化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当时丞相李斯的权利也很大,主要是由于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刚刚产生,还处于发育阶段,皇权的绝对地位还没有太明显。
  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第一代功臣中功居前列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被称为“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责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封建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的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就从三个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分割了宰相的行政大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的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困境。
  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的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而这一渐强,一渐弱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因此到了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它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这样,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隶于皇帝,解决了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因此明成祖朱棣时设内阁,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兼决策机构。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只是皇帝的是从咨询机构,不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源于制度、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可见内阁首辅的权力与前代丞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清朝沿用明制,亦设内阁和大学士。但清初军政大权掌握在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1732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实权又在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变成只是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构。清末设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内阁均废。虽然清朝设置得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权很大,但他们级别不高,且在皇帝面前只能跪奏笔录。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官制和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可见,宰相制度的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清朝立宪时规定皇帝有什么权利,要具体说明,最好把法律一五一十地讲出...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

皇帝一人权利太大?古代有哪些办法能有效约束皇权?
皇帝是古代帝制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秦始皇之所以会创立“皇帝”一词,就是为了告诉世人皇帝便是天地万物之王。可以说皇帝拥有着主宰一切的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表明了忠诚,但也透露出了一种无奈。皇帝的权利太大,肯定不会是一件好事,那各朝都有哪些办法来约束皇权呢?其实皇帝并非无所...

古代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比皇帝权利大的吗?
二、朝中的重臣在每一个朝代中,都会有一些朝中的元老、重臣存在;他们的手中,握有大量的实权,对于皇帝有着很大的威慑作用。如三国时期的董卓、曹操,他们便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力,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景。而且在清朝时候,也有鳌拜这样的重臣存在。他们的存在,使得皇帝的权力被削弱到了极致,只不过...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拥有什么权利?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世界的君主也都享有无上的权利。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中国的皇帝被尊为天子,有为全国祭天地,祈五谷的义务。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和鄂图曼帝国的苏丹同时也将自己看做是伊斯兰教的首领。但这里也有例外,欧洲中世纪的君主一般只有世俗的权力。大多数独裁的...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有哪些方面的权力
君主立宪制就是将以前的以国王皇帝手中的立法权、行政权过渡到以宪法为中心的国会中但国家任然保留君主。君主立宪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在世界上大都为后者,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从政府结构来讲君主交出了立法权但保留部分行政权,首相只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宪法和其它法律由议会制订...

清朝的摄政王权力都很大,他们可以直接当皇帝吗?
因为代为行使的是处理国政这一权利,所以摄政王的权势是非常大的,其地位自然也非常高。但是既然是“代替”,那么摄政王的权势再大也是不可以直接当皇帝的。一旦摄政王试图自己去当皇帝,那么势必会被冠上“乱臣贼子”的骂名。虽然摄政王不好当真正名义上的皇帝,但是历史上有些...

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很重用母亲家的人,比如舅舅,像自家的叔叔伯伯堂哥都是要重点防范的,比如唐朝的时候,长孙无忌一直对自己的侄子李治相当照顾后来还亲自把他推举到皇位上,因为像舅舅这类人都属于外戚,就是说无论他们再怎么和皇帝关系密切,离皇位总是要隔一层的,所以为了自己的权益,只会尽心的辅佐...

古代有哪些物品能让朝中大臣们都忌惮呢?
在古代最有权力的就是皇帝了,皇帝说的话代表着一切,必须要以皇帝的话为准。一些人拥有皇帝赐予的武器,这些东西能够代表皇帝的话。下面这四种武器,就是让许多奸臣都瑟瑟发抖的武器。第一,龙头拐杖。龙头拐杖是皇帝权利的一种象征,在我国的宋代,龙头拐杖被赐予的次数最多,其中,人们最为熟知的人就...

德国皇帝的权利有哪些?
德国皇帝的权利有哪些?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匿名用户 2013-11-09 展开全部 (一)农奴制强化了容克的政治统治地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奴制是一种野蛮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农奴不仅无偿的为地主服劳役,还要自备牲畜和农具,他们的财产任意被剥夺,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明朝的司礼监是做什么的?为何会有那么大的权力?
明朝时期司礼监是十二监之一,拥有掌印,秉笔批红等权利。也就是说皇帝大印由这些人管着,皇帝如果不想批奏折,太监可以代替皇帝在奏折上面批示。另外这些人还管理宫中礼仪,刑名以及宫内各种人事安排。司礼监成立于明朝初期,刚开始并没有太高权力,但到了明朝中期时,因为皇帝们越来越懒政,于是干脆将批...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从君主专制制度到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的权力有什么变化?你能简要谈谈,并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吗? -
慕有阿诺:[答案] 君主专制多是封建社会时代国家的政治体制.君主(国王、皇帝等)掌握国家的一切大权,事无巨细,均由君主独断.如中国从秦朝到清朝的皇帝统治、英国革命前的国王统治等.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形式,君主仍存在,但其权力受到...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中国封建皇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
慕有阿诺:[答案] 中国古代皇权是逐步加强而至于独裁之位的,早期的王权形成发展为后世封建王朝,在皇权与相权的的不断斗争中,相权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并在历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最终形成臻于极致.王权在逐渐摆脱各种束缚中得到加强,向君主专制体制迈进....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古代中国君主行使权力变化的原因 -
慕有阿诺: 1:丞相制度的转变 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制度,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皇权和相权相 互结合,难以截然划分开来,就行政管理而言,皇帝侧重于决策的的决断权与监察 权,丞相侧重于决策的参与权和指挥权,皇权和相权在体制上...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历朝历代中枢权力的变化 -
慕有阿诺:[答案] 秦朝:三公九卿 西汉(汉武帝及以后): 中朝(内朝)与内外朝 {中朝(内朝)成为决策机构,原来的三公九卿变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东汉至南北朝:逐渐形成尚书台,逐步取代原由的决策机构,但尚书台权利分工还未明确.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有哪些权力
慕有阿诺: 从理论上来说,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包含国家所有的权利,举个例子因为天下类似与家庭,而家庭的所有权当然属于主人.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和帝王自身的原因,很多权利被分散甚至被剥夺了.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
慕有阿诺: 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3)科举考试从内容到文体的限制,以利于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4)实行削藩政策.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中国古代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更替与承接,请你分析国家疆域与皇权有什么变化? -
慕有阿诺: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共.明朝;废除丞相,分权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以皇帝顾问,设东厂特务机构.清朝;设军机处.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趋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疆域基本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清朝疆域更加辽阔、广大. 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东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已经不在疆域范围.总体来说与现在的基本版图相似.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中国皇帝有哪些权利呢?中国皇帝有哪些权利呢
慕有阿诺: 古代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天子在西周时可拥有哪些权利 -
慕有阿诺: 1对各路诸侯的人事任免权、号令天下诸侯出兵讨伐不臣的军事权、接纳诸侯进贡的财政权等等.当然,作为受命于天的天子还拥有着神权. 2赏赐诸侯中的霸主,要求各诸侯每年交纳贡品(不要求诸侯不会上缴的),号召诸侯勤王. 3造成天下大乱,诸侯分割土地各自为政,周王室声望下降,从而进入一个四分五裂的混乱时代,当然也有利于多元化文化发展.

谢通门县17137558512: 明朝的统治措施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
慕有阿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