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作者&投稿:佛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什么?~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 黄土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黄土高原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详细的解释: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

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

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扩展资料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从黄土高原发展历史分析,黄土的物质来源及搬运外营力,在早、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有较大差异.目前源区所在地,也就是黄土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是一个盆地,盆地中的物质来源主要来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壳。

而根据早、中更新世黄土层底部常常是粉砂层或混杂带(红、黄相混的亚粘土),黄土本身较为致密,其内部有微层理、粘土团块等结构特征,因而确定搬运外力主要是水。至于晚更新世晚期,黄土撅区已由盆地被抬高为塬,并考虑到处于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发育完善,故此时黄土物质来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区,搬运营力主要是风。这一点从马兰黄土的疏松结构、成分单一等特征上可以得到证实。

黄土的形成除了水、风等外营力将周围物质搬运堆积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形成黄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黄土物质堆积后必需要有一个风化过程,即黄土化过程。所以促使黄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干早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化的作用是黄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土成因全应视作复合成因。

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地学界对黄土高原的成因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风成说、水成说、残积说和多种成因说等多种学说。后来认为黄土有复杂的形成过程,但风成过程是黄土形成的主要过程。

扩展资料:

从黄土高原的环境演变来看(沉积规律和植被演替),该区四个植被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森林草原、干草原及中温带荒漠草原该区)基本上在全新世早中期己经形成。黄土高原地带性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变化,特别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已与现代植被带基本相似,其间伴随气候变化植被带界线虽有南北移动,但植被带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很大,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不断缩小和破坏。造成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破坏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外,主要是人为开垦土地,采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所以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植被变化主要是在人类生产和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
李春海说,从孢粉的分析来看,发现了松、云杉、冷杉、铁杉、栎、菊科等数十种植物孢粉的记录,专家们认为黄土高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姓“黄”,在4.6万年的历史中,有一多半的时间,黄土高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相互消长,在这段时间里,黄土高原经历过多次快速的“变脸”———历经过草原、森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转换。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与青藏高原相毗邻,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四周由几条深大断裂带所包围。新生代以来,以断块运动为主,鄂尔多斯台向斜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整体抬升,地形高差变化甚小,古地形条件有利于黄土堆积。所以,现今鄂尔多斯高原东南发育了典型的黄土地层和黄土地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滥垦滥伐,破坏天然植被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黄土高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加大“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尤其对于这个土质比较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2%,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地貌差异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一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④渭河平原,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表面形状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模式。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部是太平洋,西伯利亚的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被浅海所占据,而地中海的西部则一直延伸到中亚,温暖潮湿的洋流充分滋养了中国大部分平坦的大陆。气候温暖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的,没有广阔的沙漠或戈壁。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的东西部阻止了西北地区温暖潮湿的空气向北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日益干旱的沙漠和戈壁开始形成。这是在某个地方堆积一些随机地方的沙子和灰尘的来源。在北半球西风中升起的广阔的青藏高原,其高度已经增长了240万年。青藏高原大约是西风带宽度的三分之一,将西风带的表层分为两个分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向东流动。同时,东亚季风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得到加强,冬季风从西北向东南吹,并伴有西风,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随机的地方。

在西北地区的沙漠和戈壁以及中亚内部,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岩石破裂的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地质学家将它们按直径顺序划分:大于2毫米的巨石,2-0.05毫米的沙,细砂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淤泥颗粒可以被带入西风带高达3500米,并被西风带带向东南,直到黄河中下游。

三百万年来,亚洲这部分地区一直在将沙子从西北向东南移动,就在“某个随机地点”所在的位置,甚至中国北方许多山脉的山峰(如五台山和太行山)都在 黄土矿床。 当然,中国北方的几条主要河流和无数沟壑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包括“某些地方随处可见”,与黄土的积累是相反的,否则今天就不会这样,更厚了 比409.93米。 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一块沙地,但它是一片沉没的河川,所以落下的沙土要么被河水冲走,要么被河水带来的淤泥掩埋。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该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有风吹、沉积、地表形态演化。1、风吹:在第四纪冰期(尤其是更新世),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干燥,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到强烈的风蚀作用,岩石破碎形成大量粉尘和沙粒。2、沉积: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等地形阻挡时,携带来的粉尘颗粒会沉降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深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水土流失原因,气候变化原因。1、水土流失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沙在黄土高原地区沉积,形成了特有的地貌特征。2、气候变化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气候变化剧烈,寒冷时期和温暖时期的交替导致了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的交替发生,进一步塑造了黄土高原的形态。3、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雨水侵蚀强烈,地表植被薄弱,大量泥石流和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得黄土高原得以形成。1、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整个亚洲一个米顶上层巨厚覆盖型黄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防沙固土、环境保护和科学考察基地。2、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并未意识到...

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1、最主要是风力导致的 地表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内力的作用也有外力的作用。内力的作用主要是指地表的运动,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地表是会进行运动的。在历史上也有陆地变海的记录,这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黄土高原本身受内力的影响,地表逐渐发生变化。而后在外力的加成之下,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里...

黄土高原的形成
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形通常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内力作用的结果,那么黄土高原也不例外,从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所在地区地壳一直以抬升作用为主。2、在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覆盖在黄土高原表面厚厚的黄土层。黄土高原的土层厚度达到50米至80米之间,最厚的地区可达250米...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高原原来是一片湖区,大约1500万年前的时候,这里的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南印度洋推来的地球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以至把整个湖区慢慢的推升起来,湖的底部被抬高了,湖水便渉而下,向东方...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简介
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2、黄土高原简介:黄土高原(LoessPlateau)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范围包括中国太行山...

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怎样形成的
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森林砍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大约800万年前,黄土高原地区是一片湖泊,湖泊的西岸是广阔的沙漠,南边和东边是荒山。由于气候干燥而寒冷,狂风肆虐,漫天飞扬的沙尘落到湖泊,沉入湖底。在时间的推移下,湖水变得越来越少,黄土被抬出...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原因
1. 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被认为是由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致。2. 该地区经历了水土流失和侵蚀,以及人类过度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3. 亚洲东部的季风区在冬季受到来自中高纬度内陆地区的强风影响,这些风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4. 这些风带来大量的沙尘,当遇到山脉等障碍物时,沙尘便沉积下来,逐渐...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产生的原因? -
父茅抗肿:[答案]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最集中且分布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km2. 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是全国旱涝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环境的临界性和生态的...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
父茅抗肿:[答案]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详细的解释: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父茅抗肿: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1、 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形成的六大原因 是什么.呃..尽量多说一点咯`` -
父茅抗肿:[答案] 1.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冲刷. 2.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3.植被破坏严重. 4.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5.开矿,导致地下结构脆弱. 6.春季普降暴雨.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形成的自然原因? -
父茅抗肿:[答案]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表...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形成的六大原因 是什么.? -
父茅抗肿: 1.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冲刷.2.大风日数多且集中.3.植被破坏严重.4.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5.开矿,导致地下结构脆弱.6.春季普降暴雨.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的成因?表面沟壑纵横的成因? -
父茅抗肿:[答案] 黄土高原是几十万年前从西伯利亚那里风吹来受秦岭山脉阻挡停留形成的.表面沟壑纵横是因为人为大量砍伐树木,导致的水流冲沙的原因形成的.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不是还是树木茂密吗,在秦始皇修建阿房工时将树木全部砍伐光了.治理可以采取...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
父茅抗肿: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主要证据是?? -
父茅抗肿: 从西北吹来的西北风,遇到青藏高原转向吹到陕西一带,从塔克拉玛干带来大量泥沙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了黄土高原.证据就是深厚的黄土和塔里木盆地

历城区13650486419: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主要证据是? -
父茅抗肿:[答案] 从西北吹来的西北风,遇到青藏高原转向吹到陕西一带,从塔克拉玛干带来大量泥沙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了黄土高原.证据就是深厚的黄土和塔里木盆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