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镇的社会事业

作者&投稿:五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虞山镇的经济~

2014年虞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12亿元、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716亿元。 2013年虞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95亿元,同比增长9.0%;工业总产值1021.92亿元,增长6.7 %;服务业增加值528.35亿元,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8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5.51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2亿元,增长16.0%;注册外资1.57亿美元,到帐外资7569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 虞山镇分城区、郊区两大部分,城区主要从事工商业,郊区则以农业为主,兼营石匠、泥瓦工等建筑性行业。建国前,虞山镇地区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制度,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富农占有,农民缺地少本,并承受高额地租、高利贷和各种苛捐杂税盘剥,更兼生产工具落后,栽培技术因循守旧,农作物产量极低。据1949年调查,当时稻谷亩产仅200公斤左右,三麦亩产50公斤左右,油菜籽亩产40公斤左右,农民终年辛劳,还是入不敷出,只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极度贫困的生活。建国后,农村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提高了农民发展农业、改善生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1956年,农业全面实现合作化,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结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八五”期间,特别是虞山镇和琴南乡、城郊乡合并以后,镇政府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方针,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坚持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并积极推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的丰产丰收。1995年农业总产值1542万元,比1990年增长1.7倍,年递增11.5%。三麦单产293公斤,比1990年增产30公斤,水稻单产585公斤,比1990年增产54公斤。1996年,又一次夺得粮油生产的全面丰收,水稻单产达604.2公斤,三麦单产302公斤,油菜籽亩产153.5公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是年,全镇筹集资金932.93万元,投入劳力561.15万多个工日,建设和改造农田水利,新建、整修、调整排灌站8个,新建水泥沟渠、暗渠3200多米,年末拥有的农机总动力共3272.3千瓦,农业全年用电量10670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439吨,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至年底,镇村二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服务机构有52个,土地规模经营单位3个,各类专业大户42个。全年复耕土地共150亩,改造整治低产田400亩。1997—1999年,全镇又疏浚大小河道73条,筑造圩堤护岸1377米,新建排灌站11座,修筑板沟渠道15741米,平整复垦耕地66亩,修筑中拖路及村级公路11.8公里。 截至2014年,虞山镇已建、在建、拟建示范小区有9个,共203万平方米,可入住近7000户。同时,该镇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省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工程和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确定了“一主十辅”的农业生产发展思路,在优化稻麦生产的同时,发展果品、花卉、水生蔬菜和菌菇等10个品牌农产品,放大现代都市农业特色。 虞山镇历来是常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市场繁荣,手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洪武年间,纺织作坊已经遍及全镇。宣统元年(1909年),城区第一家采用机器生产的虞兴布厂在泰安街下塘开业。民国2年(1913年),城区创办电厂,出现了电力工业。民国7年,城区已有工厂33家,手工工场314家。行业有染织、电力、碾米、榨油、制革、织席、缝纫、鞋帽、家具、五金、印刷、刻字、书坊、笔庄、棕藤竹器制作等。沦陷时期,虞山镇棉纺工业、粮食加工业一度兴旺,并刺激了以修配为主的铁工厂的发展。1949年,城区工厂177家、手工业779家。建国后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至1952年,城区大小工厂175家,手工业916家,工业总产值4889.2万元。1956年,私营工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个体手工业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是年,城区工业总产值6610.6万元,比1952年增长了35%。1958年,在大练钢铁,大办工业的高潮中,短时间内全部手工业合作社(组)并建上升为18家手工业合作工厂,城区街道办工厂猛增至94个生产单位。是年,工业总产值6320.8万元。1961年,虞山镇工业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手工业合作工厂调整为11家,街道工厂压缩为11家,年工业产值1948.45万元(1963年国营、公私合营工厂划归县管,产值不在此数)。“文革”期间,全镇工业出现了波动徘徊的情况。70年代初,手工业合作社(组)先后合并为手工业合作工厂,部分街道企业发展上升为镇办工厂。197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211.82万元。其中手工业合作工厂2931.81万元,镇办工厂201.91万元,街道办工厂79.1万元。1978年,镇属工厂在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横向联营,引进技术和资金,扩大生产能力。与此同时,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发展。此后虞山镇个体经济、民营企业迅速发展。1986年,常熟市划入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区,虞山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率先跨出国门,境外办厂,吸纳外资,创办三资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原有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工厂体制已越来越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企业效益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镇于1994年9月,成立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行企业体制改革工作。1996年8月,虞山镇成立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开始企业转制工作。是年,全镇三资企业111家,其中停办或未建成项目27家,民营企业243家,镇办工业26家,村办工业85家,街道办工业52家。全镇工业总产值187291万元(其中个体工业49000万元)。至1999年12月,全镇工业系统转制企业106家,其中镇办工厂15家,村办工厂61家,街道办工厂30家。是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93626万元,其中镇办工业67460万元,村办工业72166万元,私营工业54000万元。 位于虞山脚下的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2010年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江苏省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乡镇科技园区。截至2013年园区已有日本夏普、富士电机、阪神集团、英国怡和、台湾良机、大稳电子、开关制造、机械总厂、中江制衣、忠鑫织造、常建管业、富安娜、苏源热电等250多家企业入驻,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50亿元,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为特色的产业群体,跻身常熟市三大工业板块之一。 方浜工业集中区是虞山镇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板块。首期开发面积380亩,建设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 2013年虞山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21.92亿元。 2014年虞山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12亿元。 唐武德七年(642年),常熟县治从南沙(今福山镇)移往海虞(今虞山镇),就有对茶、盐、酒征收商税之例。至宋代,商品交易形成“定点市场”,今青果巷一带即当年商贾交易旧址,县政当局在税务弄开设市易务管理市场,政府年纳税万余贯。元至正二十五年(1288年),朝廷降旨地方,允许在籍秀才从事商业活动。随着本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受吴中流通贸易的影响,在明万历、天启、崇祯近70年间,虞城商业已初具规模,且商品多数与本地农产品有关,如粮食加工制品、棉纺织品等,因此市场的旺淡往往受制于农业的丰欠。其间,民间手工艺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从明代流传至今的名篇《核舟记》,就是以描述天启年间虞山艺人王叔远所作微雕而名扬天下。时客籍商人纷纷来虞开店经营。在县东街经营直至建国前夕的刘正大铜锡铺,即为徽州人所开,其三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几可与苏州的孙春阳南货铺媲美。明末,虞城商业发展迅速,后经战乱,百业凋零。直至乾隆登基,政局基本稳定后,地方商业才得以复苏。乾隆元年(1736年),城内有牙行1014户,包括典当、绸缎、染坊、杂货等店铺,以后又不断增加。纷至沓来的客籍商人开始倡会馆、建公所,今南门西庄街与北门口尚留残址的徽州会馆和宁绍会馆,分别创立于明代和清代,是镇内较早的会馆。市上销售商品,除地产品外,民间食用的油糖杂货大多来自苏州。康熙二十年,朝廷“大开海禁”,船只往来如织,外贸兴旺。至清代中叶,西方鸦片大量流入常熟,由药用转为日用消费,由私下交易转为公开销售。1840年鸦片战争后,洋货渐来自上海,食盐来自浙江和淮扬。常熟米业历来称盛,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城内有米行105家,米市规模在吴中地区名列前茅,与无锡并称两大米市。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地方设立常昭商务分会,加强了行业管理。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物价紊乱。一时商团、民团相继成立,以维护商界利益。民国7年(1918年),城内有行业131个,商号和厂商1182家,为数众多的是粮食、酱酒、菜馆、饭店,还有多为分工较细的小本经营,诸如席、帽、纸、笔、鞋袜、花粉、织带、绳索、梳篦、雨伞等专营店铺。次年略有缩减,各种店、行、坊、庄、铺、馆1156户,涉及121个行业。20年代,与传统手工业生产相关联的前店后坊的店铺渐多,各种作铺约占总商户数的四分之一,牙行约占四分之一,饮服行业约占五分之一,其他诸如花粉、珠灯、灯笼、零剪、纸扎、钉靴、烟袋等店,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民初颁“剪辫令”后,理发店顿时生意兴隆。辛亥革命后,旅馆业悄然兴起。民国21年,城里有公司行号42户,较大商店212户,涉及25个主行业。常熟米业一向称雄沪上,时城区米行达147家,占全县米行总数之62.5%。至民国36年发展到244家,仅南门米市,旺季日成交量达万石以上。1937年常熟沦陷后,城区横遭日军轰炸劫掠,寺前街、冲天庙一带商业区顿为一片废墟,被杀害的商人有46人。1938年春,战事西移,为谋生计,商贾权且复业,但百业萧条,规模远不如前。因战争而使市场上生活日用品奇缺,一些“胆大者”铤而走险作“跑单帮”“走私”营生,穿越封锁线贩运紧俏商品,以求谋取高额利润,但为此而断送性命者时有发生。受战争打击最大的有花边、电讯、皮货、木行等行业,其他行业也呈下滑趋势。1941年2月,日伪发行“中储券”,物价涨了干余倍。其间,唯客栈、饭店、赌场、烟铺、妓院等场所畸形发展。1945年8月,抗战胜利,城厢内的商店迅速发展到2100余家,摊贩800余户,涉及绸布、百货、酱酒等52个行业,私商就有2049户,其中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有“四多”,即转手倒卖纱号多(24户),经营土布多(32户),做粮油买卖的行、店多(245户),从事金融牟高利的多(78户)。但是,战后货币贬值和美商洋货倾销给刚要复兴的商业市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民国35年,米价疯涨,刺激了各业物价的直线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市场一片混乱。常熟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城厢商业占有地理和物产的优势,特别是大米、花边、菜肴在民国时期的吴中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城内已形成以寺前街一带为最繁华商业中心,东门、南门并沿市河延伸为主要商业街的商业格局。而分布于城郊地区的主要商业街,还有如兴福街、六店街、顶山街、邹巷街、泄水街、宝岩街、山前街、李桥街等村间商业小街,以茶馆、肉庄、烟杂铺、豆腐店居多,有的还有酒肆饭店、米菜摊头,以及一些与农民生计密切相关的手工作坊,商品和价格素受城内影响,但又具有乡商特色,大多为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极少租用房屋和雇用他人。1950年,城区设市,建立工商局,商业隶属其下,下辖9个专业公司。其时,政府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扶持供销合作商业,私营商业逐年下降。1952年底,国营商业、合作社、私营商业的批发比重分别为60%、4%和36%。“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商业进行机构调整,对私改造、国合分工和执行统购统销政策。1957年4月,商业局划出部分业务设服务局,下辖4个专业公司。1958年,城区撤市建立虞山镇。是年,“大跃进”“公社化”运动掀起,机构合并,网点减少,商业人员为4535人。1960年,商品紧缺,主要商品实行凭票购买,购物票达78种之多;部分高价供应,全镇有“高级食品”供应点54处。1963年,形势好转,高价品逐步退出市场。1975年,仅粮、油、布仍凭票证供应。1966年以后的十年“文革”运动使商业市场陷入混乱,机构撤并、人员下放,由工人和农民管理商业。国有商业受到抑制,集市贸易被卡死,私营商业几乎绝迹,商品供应紧张,服务质量下降。1976年,全镇商业网点195个,人员1968人,营业额1097.56万元,利润47.65万元。1979年,职工子女被允许顶招(接替父母)进店工作。1981年10月,镇机关设置商业科,管理五个行委。1984年,行委被划归市商业局,镇商业科同时撤销。80年代初,商业部门推行经营承包制,鼓励商业企业兼业经营、横向联合。1982年末,县属部门在虞山镇设有98个零售门市部,41个展销和服务部,镇属5个合作商业中心店下设139个商业网点,镇劳动服务公司和街道居委开设服务点48个,共计326个商店。近郊公社在镇开设商业门市部29个,登记批准的个体商户273家、集贸市场4所。年商品零售和服务收益达亿元。1984年,特色商店接踵而开,山景园、王四酒家等老店新开,可乐餐厅首次把西点推向市场。群众购买食品出现“食品要罐头、水果装篮头、卷烟论条头、啤酒讲箱头、糕点挑盒头,海参、开洋称斤头”的新动向。家用电器从凭券购买到敞开供应。1985年,水仙牌洗衣机在本镇首设特约维修站。彩电紧俏,甚至限购销售,一些商家还推出“有奖销售”。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抬头,烟、酒、药、粮票、羊毛衫等假冒案接连不断。1987年,娱乐业开始涉足虞城,文化馆首家营业性舞厅开张,游戏机、桌球房随处可见。商店推行租赁经营并开始形成商业竞争,各业竞相让利、降价销售。90年代,自选商场相继开张。1992年,镇政府大力发展流通事业,次年专门成立负责三产发展和管理的镇商业科(三产办公室)。1995年镇成立商会,并颁布《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暂行规定》(简称《40条》),当年个体商业户猛增到13776户。1996年,全镇三产成交额创百亿,其中招商城成交额达到90亿元。1997年,现代化商业大厦不断崛起,各业小商店鳞次栉比,市区的商业网点达到3392个,从业人员有18120多人。经营商品五光十色,并且逐步形成了颇具专业特色的商业街道。整个商业市场呈现国有、供销、物资、厂商、私营、个体六分天下的争雄局面。随着公有制商业企业全面推行“转制”,私营经济成分不断增长。1999年,镇、村、街道所办商业部门,有53个分别转为私营、个体、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经营单位。 2004年,虞山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汽车市场、常熟国际汽配城形成了“六区一城”新格局,市场交易额达13.2亿元,绿地常熟老街、中江凯悦大酒店、天铭大酒店、维多利亚度假村、时易初莲花大卖场、琴丰住宅区等总投资60亿元的一大批项目先后动工建设,并积极筹备国际礼品城等专业市场的开发。 2014年实现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716亿元。 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2亿元。

关于贯彻实施《常熟市户籍准入登记办法(试行)》的通知〔2003〕13号文件规定:
第六条下列人员户口准入,由市人事局受理: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2、在国外、境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
3、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且年龄男性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4、被单位合法聘用(办理特聘工作证),已参加社保、医保、公积金,具有大专或中专学历且年龄在30周岁以下,工作满2年,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
5、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安置的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及常熟市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
6、因家庭实际困难需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
7、需人事局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下列人员户口准入,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受理:
1、因家庭实际困难需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职工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
2、生产急需,经考核符合要求引进的技术、管理人员;
3、按照毕业生就业政策,接收安置毕业的常熟市生源技、职校毕业生;
4、往届技校、职校毕业生被单位合法录用,参加社保、医保、公积金,年龄在30周岁以下,工作满2年,并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
5、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准入的其他人员。

扩展资料:
户口迁移所需材料:
1、户口在学校的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的,需要:《就业报到证》、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签发的《户口迁移证》;
2、户口在学校的毕业生,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的,需要:毕业生本人的毕业证、《户口迁移证》;
3、夫妻投靠入户:申请人的书面报告 、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结婚证》;
4、父母投靠子女入户:申请人的书面报告、申请人和所投靠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
5、子女投靠父(或母)入户::申请人的书面报告、子女和父(或母)的《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或父(母)子(女)关系证明。
户口迁移程序:
1、只要原籍居民或村民委员会同意接纳你入户,并且与你签订接收协议或出具接收证明;
2、持接收协议(证明)与本人身份证到原籍派出所开具同意接受户口的准迁证;
3、持准迁证到你现在户籍派出所办理准予迁出户口的迁移证;
4、持迁移证、身份证再回到原籍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即可。

为了给群众创造更好的活动条件,近年来,虞山镇为镇区两百多处晨(晚)练点解决了场地电源、灯光等实际问题。一些文化项目也纷纷实现扩容升级,全镇健身路径达到150套,篮球场、乒乓室、室内健身房、棋牌室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辖区内体育场馆定期、定时对社会开放。
2006年,虞山镇在少年之家内设置了镇文体中心。随后,7家管理区文化站各站配备图书室等配套设施,琴湖、虹桥还建成文体中心。随后,全镇47个行政村,57个社区居委会也都相继成立了村(社区)级的文化中心(室),管理区一级文化站负责帮助指导村(社区)开展活动。于此同时,虞山镇每两年举办一次“虞城金秋”文化系列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虞山镇特色团队之一虞山国乐团创建于2001年,其艺术质量在众多团队中名列前茅。虞山京剧队多次参加市、镇重大活动演出,并常年坚持在沙家浜景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演出。朝阳花艺术团努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少年文化团体。
1987年,常熟恢复成立虞山印社,至今硕果累累。收集整理、编印出版《林皋印谱》、《赵古泥印集》等数十部专著,印社社员赵林、言公达、归之春、吴苇等中国书协会员的篆刻作品经常入选《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印社联展》等国内外大型赛事并屡屡获奖。社员作品、书论文章散见《篆刻字典》、《中国书法》等国内外数十种专业刊物上。虞山篆刻艺术作为乡土教材进入学校第二课堂。 常熟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自仲雍(虞仲)、言子(言偃)启蒙于前,历代名人继起于后,教育事业历来发达。
早在春秋时期,言偃就北上求学于孔子门下,并把孔子之道及中原文化传播于东南吴地,后人尊之为“道启东南”的“南方夫子”。宋至和年间(1054—1055年)城区设立儒学(县学)。元元贞二年(1296年)一度升为州学,至顺二年(1331年)建文学书院。此后“学者益众”,官办、私办的县学、书院、社学、私塾等日趋兴盛,绵延不绝。由此,科举时代,镇域内出了许多状元、进士。清代末年,西方的办学方式逐渐东传。光绪四年(1878年),天主教于城区颜港教堂办教会学校,开启办新式学堂的先例。光绪二十三年,丁祖荫等在塔弄学爱精庐创立中西学社,次年于社庐创中西蒙学堂(今塔前中心小学前身),为邑人办新学之始。此后新学日益昌盛,女子学堂、蒙养园(幼儿园)、师范教育相继产生。宣统三年(1911年),城区共有公、私立小学19所。其中高等小学2所,两等小学6所(3所为女子学校),初等小学11所。
民国12年(1923年),城区开办第一所中学。至抗战前发展到3所,其中两所为私立。常熟沦陷后,不少校舍被日伪占用,学校设施遭到破坏。敌伪还利用学校进行奴化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教育有所复苏,但由于战乱,学校处境艰难。民国37年,城区有公私立学校学生7716人,占学龄儿童总数(23113人)的33.38%。1949年4月常熟解放,军管会接收旧政权时,共有小学48所,其中私立6所;中学5所,其中私立3所。5月市政府成立后,对原有城区范围进行调整(划去了大义、谢桥、葛城三个乡),至1950年春季,全市共有小学28所,其中私立6所,教职员207人,在籍学生5903人;中学5所,其中私立3所,教职员129人,在籍学生1991人。
成人教育方面。民国6年起推行民众教育,在寺前于公祠成立县立通俗教育馆,创办通俗义务夜校。民国16年9月,县通俗教育馆改为海虞市民众教育馆,迁新公园(今虞山公园)。民国17年,城区设立识字运动宣传委员会,并在逍遥游演讲厅(现西门军营所在地)举行各界人士宣传识字运动大会。民国24年,统一机构,重订普及方案,民众教育分成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家事教育、休闲教育六大类。民国25年,撤销中心民教馆,改设中心民校,附设识字班,实施“壮丁训练”和以“强迫识字”为中心的“公民训练”。民国26年迫近抗战,各项活动奉令结束。民国28年,常熟沦陷时期,伪第三科设立通俗讲演所。次年,改组为民众教育馆,主要是配合伪政权进行奴化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民众教育馆,先后开展过一些小型体育、图书巡回阅览等活动。民国35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属师范附设民众教育馆1所,开办实验补习班、扫盲班及民众夜校,终因政府腐败,国力贫乏,收效甚微,文盲依旧充斥社会。
建国后,教育发展步入正规。1951年,全市小学达42所,176个班,在籍学生8050人,中学4所(淑琴中学并入他校),50个班,在籍学生2697人,其中高中10班,学生459人。1958年撤市建镇时,有小学44所,246个班,在籍学生达11988人,中学5所,104个班,在籍学生达5605人。建镇后,中学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成人教育方面,1951年全市有职工业余学校39所,96个班,学员3408人,市领导费铭铄亲兼常熟市工人业余学校校长。郊区冬学共办22个班,学员1285人。1952年又全面推广速成识字法。随着生产的发展,教育工作步上正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文化大革命”使整个教育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教育发展重新步入正轨。1986年起虞山镇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100%。1987年从翻建报本中心小学教学楼开始,全镇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1992年通过了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虞山镇逐渐成为高标准扫盲合格镇。1997年虞山镇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先进镇。
2013年,虞山镇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三期对昆承小学及幼儿园实施改扩建,使学校实现8轨的办学规模,成为虞山镇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随着新校舍的启用,东南片区入学、入园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星城小学幼儿园改扩建、虞园小学运动场改造、谢桥中心小学外墙整饰和元和小学食堂屋面翻建等工程也在开学前顺利完工。全镇新一轮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少年之家小剧场、谢桥中学综合楼改造、大义中学校舍改造和运动场搬迁等校园工程已列入计划,目前正在分步实施。
此外,虞山镇重视校园抗震安全加固工程,对新区、虞园、莫城小学食堂实施抗震安全加固工程。虞山镇对校舍陈旧的弄堂小学报本小学实施逐年停止招收新生,分步撤并至义庄小学,今年将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九个班级整体并入义庄小学,近400名学生将在义庄小学新校园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 虞山镇自宋以来,历代名医辈出,中医药称盛。早在清光绪9年(1883)就有西医个人开业。民国6年(1917年)城内首创私立医院。民国9年,博爱医院首行住院接产。民国23年,县政府始设县立医院。民国26年初,城区有医院6所(其中公立1所),个体开业中医102人,西医72人。整个民国时期,急性传染病常年流行,还有血吸虫病、疟疾等肆疟于世,广大劳动人民处于缺医少药或无医无药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发展,常熟市在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妇幼卫生、血吸虫病防治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1958年撤市建镇后,设立虞山镇卫生院,城郊、城南(琴南)乡(公社)建制后也设立了卫生院。60年代后期,城南、城郊公社各大队(村)兴办合作医疗,配备“赤脚医生”,建立村卫生室。一些镇属企业于80年代也先后增设卫生所。1993年增建虞山镇卫生防疫站。到1999年底,镇区范围内有大小医疗卫生机构138个(所),病床1767张,卫生人员3149人,其中卫技人员2590人,内正副主任医(药)技师174人。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得以有效控制,50年代先后消灭了天花和古典型霍乱,白喉自1967年起已连续33年未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由1963年的8780.26/10万下降至1999年的310.20/10万,血吸虫病经反复防治,到80年代中后期达到了消灭标准。妇幼卫生,在普及新法接生,开展女工保健、妇女病查治、儿童健康体检基础上,80年代起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确保了母婴健康。虞山镇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95年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称号。之后又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1999年,常熟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十一五”期间,是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阶段,虞山镇在此期间基本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至2010年,全镇合医参加人次累计497768人,参合率占99.7%。同时积极协调,确保合作医疗基金按时到位,5年中,累计收缴合医基金8655.95万元,其中镇财政扶持4413.95万元,村集体1067.54万元,个人交纳3174.46万元,并在全市率先完成合作医疗基金的计划工作。五年中,累计补偿医药费20724.11万元,其中基金支付10126.16万元,共济支付10597.95万元,累计补偿2613734人次,医药费的及时补偿有效地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组织开展参合农(居)民的健康体检工作,共计应检人数累计94408人次,实检累计人数77338人次,体检率达81.91%,建立健康档案累计77338份,建档率达100%。此外,虞山镇还积极开展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与妇儿健康工程。
“十一五”期间,虞山镇制定并实施《虞山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虞山镇拥有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6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规划。其中藕渠、大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创建成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隆、谢桥、莫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创建成苏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和坊、漕泾、金仓、小义、金山、方浜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创建成苏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009年,虞山镇围绕创建标准,全面启动农村卫生现代化先进村、先进镇创建工作,使得29个村创建成常熟市农村卫生现代化先进村。全镇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实行联网,广大参合人员可手持医疗证、医疗卡,到市、镇二级定点服务机构住院,实现凭卡看病,网上审核,即时结报。 虞山镇自清末以来科技发展迅速,成果众多。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莲墩浜开办造船厂。宣统元年(1909年)城内第一家色织厂虞兴布厂创办。民国2年(1913年)发电行业引进直流发电技术,碾米业始用动力碾米技术。民国10年强华布厂采用天津式脚踏铁木机,不久业勤、中兴等布厂又改脚踏机为动力机。民国20年常丰布厂率先采用不褪色的阴丹士林染料。1952年,在组织私营企业联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纺织行业首先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1956年常熟米厂形成了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1959年又改建成日产3000包面粉的自动化车间。同年油脂化工厂改人力榨油为电力推榨,次年全部实行机榨。1960年新虞布厂革新的甩水机、汰纱机、浆纱机,使手工操作改为半机械化,产量大幅提高。国营常熟印刷厂改革成功自动四开机、打蜡自动添纸机、双面划线机、自动交板机、切角机、摺页机。1957年,衡器生产合作社研制系列台秤成功,改建为衡器厂。1958年,城南社会福利单位研制成铁氧体磁钢,次年组建成红旗磁钢厂。1963年,虞山机械厂研制成系列千斤顶,组建为千斤顶厂。60年代末,虞山镇城南轧纺厂研制成聚氯乙烯铝芯电线,1970年改建为电缆厂。1974年,虞山镇城东塑料社仿制成日式三线缝包机和低速缝包机后,改建为工业缝纫机厂。1980年丙纶厂试产丙纶长丝获得成功,后又研制生产有色丙纶低弹丝、多孔异型涤纶长丝、高阻燃丙纶B.C.F丝、丙纶超低弹丝。1982年,工业缝纫机厂研制成GK—15A、B型封包缝纫机。此后又相继研制成GK004型、GK9005型、GK41型、GK26—1型等系列高速封包机及GKS链板、皮带输送机、GDB自动定量包装机、GK/ZH—1型封包折边机。1991年,该厂完成国家八五重点技改项目831工程的核心项目一自动封口单元的研制任务。
诞生于虞山镇的特色技术有:
假捻工艺技术,1983年丙纶厂运用假捻工艺技术改变化纤的物理性能,增加弹性,形成卷曲、蓬松,手感柔软,使有色丙纶低弹丝的性能可与涤纶产品相媲美,且用途广泛,加工适应性强。1984年该厂经此工艺技术处理的有色丙纶丝产品,被确定为江苏省纺织新产品。
内燃烧砖技术,1973年城郊砖瓦厂推广内燃烧砖技术,利用煤渣等废料掺入泥中制砖,平均每万块砖的煤耗降低37.5%。
节煤技术,1959年常熟石灰厂采用窑内分层堆煤法、下稀上稠堆煤法;玻璃厂采用池炉加砌保温隔热墙、增加熔炉炉栅倾斜度、半边清炉底操作法,节省了大量燃料。
清蒸酿酒技术,1960年常熟酒厂推广清蒸酿酒技术,使酿造周期由原来的7天减少到5天,出酒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56%。
电动机技术,1959年内衣厂15种脚踏缝纫机改装电动机,油脂化工厂用电动吊锤榨油,农业机械厂始用电动行车。60年代末,郊区普及电力排灌站,推广电动脱粒机。70年代纺织行业开始更新织机,广泛使用车头电动机。
冷挤压技术,1975年标准件厂研制成功Z47—12多功位联合自动冷墩机,改原来的热冲为冷挤压,生产一件M12螺丝由原来的3.7分钟缩短为0.075分钟,钢材利用率提高10%,并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余能利用技术,1959年玻璃厂推广烟道余热综合利用。1994,丙纶厂研制成一套节能装置,综合利用FDY配套空压的余能,每天节电3000度。
稀土材料技术,1984年城郊电瓷厂附设的稀土材料应用实验厂用稀土技术生产CHY—1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输水管保护层测原仪。
稀土染色新工艺技术,1988年振华呢绒染整厂用稀土染色新工艺技术,提高了染色强度,使产品色泽鲜艳,并
遥控技术,1994年常熟市电控设备厂(五星村)和中国船舶总公司上海第九设计院开发成功起重机无线数传遥控装置,1995年2月通过部省级鉴定,功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008年,虞山镇实施市委“科教兴市”战略,前三季度共建成省级高新企业7家,省级软件企业4家;新增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申请专利2806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4项;江南荧光材料厂的“LED荧光粉产业化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
2015年,虞山镇将建设以虞山镇为核心之一的昆承湖电子商务集聚区,于此同时,虞山镇将建设以中泾村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围绕互联网+农业整合资源搭建1+N共享平台与全资源融合发展平台,同时增强一体化产业链建设。




海山镇的社会事业
近年来,我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镇区主道路灯架设及扩容、电网电高压线路扩容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及村级道路建设、村内排污设施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改善我镇村容村貌,宜居宜业环境日益彰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效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文化站编辑出版第三期《海山风情》,民间乐访...

伏山镇的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工作:到2003年底,全镇有各类学校18所,在校651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镇有教职工753人,专任教师553人。宁阳二十四中、中心小学、成教中心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二十四中还被评为“泰安市优秀家长示范学校”,中心小学被评为“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伏山镇又...

藕山镇的社会事业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2010年,枞阳县𠙶山镇以推行“阳光村务”为抓手,在全镇9个村、1个居委会全面开展以清理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三资”清理行动。作为我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示范乡镇之一,𠙶山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方宏正任组长,镇长曹...

诗山镇的社会事业
诗山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被确定为省级城镇体系规划中心镇,镇区改造一、二期工程顺利竣工,新建商住房11.3万平方米,三期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力求把镇区建成设施完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商贸活动区域,扩大镇区的辐射范围。教育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被命名为市首批“教育强镇”,现有完中校二所、...

茅山镇的社会事业
截至2014年,茅山镇拥有电力35千伏,容量6170KVA,其中集镇3560KVA,工业园区1600KVA。截至2014年,茅山镇拥有日供水能力10000吨自来水厂,水源取自茅山湖,为国家一级水质。 茅山镇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分别是茅山号子和清明茅山会船,泰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兴化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2013年被...

山门镇的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为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下山移民搬迁18户83人,下达补助款46.48万元。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500多人次,创建充分就业村36个。社会救助和优抚工作全面加强,全年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00多万元、“三老”定补47.24万元,全镇有1618人...

三里岗镇社会事业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三里岗镇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工农业并举,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农业上,绿林镇以盛产水稻、小麦和油菜而闻名,作为随州农业大镇和养殖业大镇,为地区经济贡献了重要力量。丰富的农产品为镇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在工业领域,三里岗镇依托...

诗山镇的公益事业
我镇老年人组织机构健全,已有17个村(居)建立老协、老体协、老年学校,会员4988人,3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相关职务,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坐落在诗山公园的老年活动中心于1998年由乡贤热心捐建,面积1238平方米,内设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展览室、图书室、健身厅、老年学校等,设施配置较完善。...

2023年乡镇政府个人工作总结
战略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明晰,工作举措有力。“三农”工作成效显著;美好乡村建设、森林增长工程等工作稳步开展;目前,全镇上下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做好惠农强基工作,增强农村统筹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20xx年,舜山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在在县委、县...

大像山镇的经济概况
大像山镇党委、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重农、强工、活商、兴镇”发展战略和“城区抓拆迁改造、川区抓高效农业、山区抓果椒建设、全面抓劳务养殖、抓非公有制经济、抓维稳禁毒”工作思路,立足镇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真抓实干,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

龙游县18215674206: 虞山镇的经济 -
海念氨酚: 2014年虞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12亿元、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716亿元. 2013年虞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95亿元,同比增长9.0%;工业总产值1021....

龙游县18215674206: 大义属于常熟市里么? -
海念氨酚: 虞山镇是常熟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区域面积214.76平方公里,下辖1个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7个管理区、55个行政村、49个社区居委会. 7个管理区之一就是大义管理区 大义管理区在市区(虞山镇)北三环外,属于郊区...

龙游县18215674206: 常熟市虞山镇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谢谢 -
海念氨酚: 虞山镇是常熟市府驻地,区域面积比较大,经济水平也很强大 怎么说呢,以前的全国千强镇是11位,去年好像是第三,仅次于东莞的虎门和昆山的玉山,不过这个是在网上看到的,权威性不得而知 在虞山镇辖区内,拥有千仞岗羽绒服,雪韵飘羽绒服、梦兰集团(龙芯就是该公司和中科院合作开发的),东南塑料等中国名牌产品制造商 其实你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总之达上了中国所谓的小康水平

龙游县18215674206: 常熟福山哪个镇发展经济最好 -
海念氨酚: 福山是常熟的一个镇,所以应该是常熟那个镇的经济最好,其中,福山的经济一般.最好的当然是虞山镇了,因为是市区;其次估计是梅李,号称是第一大镇(乡下);其他的都差不多,最近几年沿江那边还不错.

龙游县18215674206: 虞山镇哪一个单位可以帮助调解夫妻关系不和
海念氨酚: 居委会、民政部门、派出所等机构,都可以实行该职责~

龙游县18215674206: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大义社区河东街邮编是什么?
海念氨酚: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大义社区河东街邮编是215557

龙游县18215674206: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虞山工业园区柳州路邮编是什么?
海念氨酚: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虞山工业园区柳州路邮编是215500

龙游县18215674206: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书院街观弄邮编是什么?
海念氨酚: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书院街观弄邮编是215500

龙游县18215674206: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珠江东路邮编是什么?
海念氨酚: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珠江东路邮编是215516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