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色

作者&投稿:徭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瑶族长鼓舞的传承意义~

长鼓舞大部分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现瑶胞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瑶族舞蹈几乎全是群众性、广场性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牛角、阳伞等,构成本民族的风格,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流传。因此,在节日、婚事、宗教、丧葬等各种场合,有歌有舞,热闹非常。

河北是著名的铜雕发源地之一,这种铜雕我在一家大型铜雕厂见过,很多这种风格的,你可以咨询一下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分类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 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
制作
长鼓通常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长,中间小,两头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木心挖空,两头喇叭蒙上精制过的黄羊皮,然后用6至8条染色麻绳拉紧两头黄羊皮,再涂上红、黄、白等色彩,绘上龙凤图案,美化鼓身。跳舞时,舞者用一条彩带绑着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唪啪唪梆的铿锵之声。如果4人以上击鼓,随着音乐节拍,即发出噼啪蓬平的浑厚激昂之声。若配之牛角、芒锣、唢呐伴奏,则如古代列队排阵厮杀,鼓角喧天,山鸣谷应,振奋人心。 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民,逢年过节,都喜欢跳长鼓舞。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在排瑶祖先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 随着耍歌堂的兴盛而兴盛。起舞时,舞者身穿节日盛装, 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腿,挂着1米多长的花鼓,时而腾空急转,时而如猛虎扑地,特别是双人表演时,犹如两虎相斗,又象双龙戏珠,真是妙趣横生。整套动作刚劲有力,粗犷洒脱,把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雄劲刚强的性格, 表现得维妙维肖。其中“斗鸡”、“射箭”、“虎跳龙门”等动作,舞姿优美奇特,但难度也很高,需要娴熟的表演技巧。
长鼓瑶语叫“汪嘟”,约4尺长,两头大,中间小,呈喇叭形。鼓身用沙桐木制成。两端蒙上牛皮或羊皮,作为鼓面。舞时横挂在腰间,右手五指并拢,以掌拍鼓。发出“比”声;左手持一竹片,敲打鼓面,发出“冬”音。 这样有节奏地连续击拍,便发出“冬比冬比冬冬比”的声音。表演者随着舞蹈动作,变换节拍, 表现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来达到其艺术效果。在表演形式上,长鼓舞分为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有4人、6人、8人的),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瑶族长鼓的鼓身为木质,两端挖空,蒙以羊皮。鼓分大小两种,大长鼓长1米以上,鼓面直径0.2米,中间鼓腰细7~8厘米;小长鼓长约0.8米,鼓面直径约0.1米。击鼓时常用黄泥浆糊在鼓面上,调节音色,故这种舞蹈也称黄泥鼓舞。
广东排瑶地区的长鼓舞为男性舞蹈。舞者将大长鼓斜挂在腰间,左手持竹片击鼓,右手用手掌拍击。表演形式有双人对舞和众人圈舞。对舞时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对应相合;圈舞时也由一人领,众人合。舞蹈以击鼓时晃动鼓头而带动上身连续环动和半屈膝柔缓起伏的步伐为基本动律。广西大瑶山一带的大长鼓中又有公、母之分。公鼓形同上述,左手持鼓,右手拍击;母鼓形短而粗圆,由一领舞者挂在腰间。领舞者多由村寨中年长的鼓手担任。通常由1只母鼓、4只公鼓组成舞队,由母鼓掌握整个舞蹈的节奏。鼓手为男子,女子持手巾边舞边唱穿插其间。
小长鼓由大长鼓演变而来,主要流行在广西大瑶山和湖南瑶族地区。通常是2人或4人手持长鼓对打起舞,逢盛大节日,参加人数众多。小长鼓轻便灵活,舞蹈动作花样多,因膝部屈伸程度和耍鼓时部位高低不同而分“高桩”、“中桩”和“低桩”3种姿势。打法上分为“文打”和“武打”,“文打”动作温和、舒展,“武打”动作粗犷、复杂。还有在一张或两张垒起来的桌子上对打的“打高台”,舞技难度较高。瑶族长鼓的打法各地有别,有36套之多,根据内容可分为:盖房子的、农业生产的、制做长鼓的、礼仪性的和游戏性的等。每套动作都是由慢变快,逐渐形成高潮结束。这种舞蹈以自身鼓点为主要伴奏,也常用唢呐、大锣、大镲伴奏。在群众较多时,常一起伴唱黄泥鼓歌。




幼儿园大班傜族长鼓舞教案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

10条民风民俗,2月27日之前!!!(十万火急)
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

各地过春节习俗
“腊八粥”和“领牲”:满族人亦过昔八节(农历腊月初八)。相传,早年有卜满族族长,以势欺人,常年挨家挨户仑流要吃要喝,满族百姓敢怒不敢言。昔月初八这天,一个叫乌津拉的农民想出了个好注意,用糯米、红糖和几十种干果煮成一种粥,请族长去吃,族长一看就生气了:“这是什么东西啊,黏糊糊的!”乌津拉便告诉族长...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山歌节、歌堂节、晒衣节、干巴节、盘王节、牛节、达努节、成人礼、讨寮皈节、讨念拜。1、达努节 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达努,瑶语意为老慈母。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

广西的节日习俗,广西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新颖的、别致的民间...
绣球:绣球系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代表12个月),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

异国风光的资料
这里您不仅可以一睹繁花似锦的毛利皇宫,衣着奇特的毛利原住居民的风景,更可以欣赏到拥有浓郁波利尼西亚风情的毛利舞蹈表演和他们极具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体验一下毛利人最独特的“碰鼻礼”。 一进入文化村,就看见村口毛利人的红色人体木雕,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看上去像族长的两个毛利人在众人...

安康旅游指南安康旅游指南自助旅游指南
峡谷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它具有窄、长、美、奇、清、灵、野、灵、险、幽的特点。融合了峰、岩、洞、林、鸟、兽、泉、池、瀑等自然景观,台阶不同,场景不同。TOP4_安康旅游必去景点:南宫山南宫山又名笔架山,因主峰与三座山峰并排形成笔杆状而得名。是大巴山北坡华龙山的残存支脉,也是著名的风景...

陈忠实的资料
有读者用一个字概括陕西三作家的写作风格: 陈忠实:干 路遥:不干不稀 贾平凹:稀[编辑本段]发表作品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民族风俗
爬花杆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边吹笙,边绕杆旋转起舞。一个鹞于翻身上杆,头朝下,双腿交叉紧紧绞住杆子倒挂,吹奏芦笙,一个鲤鱼打挺,身体倒转一百八十度,循环反复一直攀到杆顶亮相。表演者双脚夹住花杆倒挂。吹着芦笙下滑,距地面数尺时,一个筋斗翻下,轻盈自如,赛过体操运动员的技巧,博得全场喝采。妇女的绩麻...

新市区18967904829: 瑶族长鼓舞有何精彩之处?
检怎今达: 长鼓舞是瑶族民间在冬季所跳的一种传统舞蹈,主要在还愿,即祭祀以传说中的“盘古大王”为始祖的历代先人的表演.它所用的鼓像瑶族生产工具——舂杵,也称为“舂...

新市区18967904829: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检怎今达: 瑶族;朝鲜族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

新市区18967904829: 瑶族舞蹈的介绍 -
检怎今达: 瑶族的舞蹈与狩猎、农事和祭祀等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瑶族传统的鼓、歌、舞又常常融为一体,即鼓之、歌之、舞之.主要有长鼓舞、铜鼓舞和陶鼓舞等. (一)大长鼓舞? 主要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巷乡坳瑶地区.大长鼓还有公鼓和母鼓之...

新市区18967904829: 长鼓舞 - 民族风俗长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
检怎今达: 长鼓舞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 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

新市区18967904829: 瑶族长鼓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检怎今达: “长鼓舞”打法有文、武之分.小长鼓(又名文长鼓和花鼓)动作柔和、灵巧;大长鼓(又名 武长鼓)动作粗犷有力.二者均有固定的曲调及歌词与之相配,有统一的击鼓...

新市区18967904829: 长鼓舞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民间舞蹈?
检怎今达: 长鼓,又称黄泥鼓.长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长鼓多用燕脂木制成,长约2尺5寸,两端粗,中间细如蜂腰.鼓身绘有花鸟或龙凤图案.有些长鼓,两端和腰部系有铜铃,起舞时,鼓声咚咚,铃声当当,组成“和弦”.形式有双人舞、4人舞和集体舞等.舞者腿扎绑带,身着短装,肩挎长鼓,双手击拍,时而曼步轻舞,时而跳跃急转,鼓声伴随舞姿,时徐时疾,使人眼花缭乱,心神振奋.长鼓舞历史悠久.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饶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main蛮)植于地,坐拊之,”传说瑶族祖先盘瓠,被凶猛的羚羊撞下山崖而死,后人便用羚羊皮做鼓面,舞时挥掌击打,以示对羚羊的仇恨和对祖先的纪念.长鼓和长鼓舞有时用于瑶胞唱盘王歌时的伴奏和伴舞.

新市区18967904829: 瑶族长鼓分为哪几种? -
检怎今达: 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 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瑶族...

新市区18967904829: 韶关有哪些风俗?
检怎今达: 由于韶关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还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长鼓舞 每逢节日喜庆,嘉宾来访,瑶族必跳长鼓舞欢迎.相传很久以前,盘古王的女儿莎十三妹与人间的一个小伙子结为夫妻.一个恶人想害死年轻人而霸占十三妹...

新市区18967904829: 壮族瑶族风情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检怎今达: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清远市及全省唯一的壮区,又是过山瑶人主要集居地之一.壮乡瑶寨不但山美、水美、人也美;且壮、瑶两族人民热情好客,壮、瑶风情别具民族特色.壮族瑶族风情的主要内容有民族风情表演、天峰野宴和壮乡瑶寨风光.壮、瑶风情表演以歌舞展现壮族和过山瑶传统的民间艺术、风俗、婚俗等,具体项目:具有壮族特色的有舞寿星和龟鹿鹤、婚俗迎亲舞、抛绣球;瑶族特色的有长鼓舞、灯笼舞及别具瑶族婚礼的“伴亲”、“争踩床”等,还有与游客同欢共乐的穿木履比赛活动.

新市区18967904829: 汉音对照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传统舞蹈,chang -
检怎今达: 长鼓舞(瑶族舞蹈)一般指瑶族长鼓舞 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长鼓舞(朝鲜族舞蹈)一般指朝鲜族长鼓舞 长鼓舞也叫做“杖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