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是何意·出自于哪?

作者&投稿:说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兵不厌诈出自什么地方呢?~

兵不厌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bú yàn zhà,意思是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中文名
兵不厌诈
拼音
bīng bú yàn zhà
反义词
先礼后兵、堂堂正正
近义词
兵不厌权、不宣而战
解释
厌:排斥,嫌恶,憎恶;诈:欺骗。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出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北齐书》:事贵应机,兵不厌诈。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攸 ( 许攸 )笑曰:‘世人皆言 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 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诩曰:“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
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王文成公用兵》:“凡此皆出奇制胜,所谓兵不厌诈,非小儒所能知也。”

兵不厌诈:bīng bú yàn zhà
1.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2.解释:
厌:排斥,嫌恶,憎恶;诈:欺骗。
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3.成语故事: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较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但兵力较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4.近义词:
兵不厌权、不宣而战
5.反义词:
先礼后兵、堂堂正正

“兵不厌诈”意思是作战时可以使用诈术,最后达到使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目的。
此典出自《韩非子·离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虞诩,字升卿,是东汉安帝时的武都太守,有一次,他奉命带领几千人马到甘肃境内去和羌人作战,他下令日夜兼程,所过之处每天都增加挖掘煮饭用的灶,前后挖了几十个,有人迷惑不解,就问他说:“从前孙膑每天减灶,而你每天增灶,是什么道理呢?”虞诩答道:“兵不厌诈,敌人人数比我们多,但看到我们每天增灶,就会认为我们每天都在增加兵员,就不敢跟踪追击了。减灶是‘示弱’,增灶是‘示强’,情况不同,办法也就不同。”结果羌人果然中计了,遭到失败。


兵行诡道什么意思?
词目 兵行诡道 发音 bīng xíng guǐ dào 释义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近义词 兵不厌诈 引用 《水浒传》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破,翻变起来,深为未便。”高太尉道:“非也!自古兵书有云:‘ ...

求孔明借箭的译文~~急~
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

孔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具体经过是什么?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

谁有草船借剑的文言文
这是原文: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

《孔明借箭》理解课文后我知道
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 “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 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 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 有良谋见教?”盖曰:“...

从三国演义中摘吗心理文字,指出来注明方法
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 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 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见 教?”...

三国演义(不要古文)
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3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良谋...

妒忌在孔明借箭里的意思是什么?
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 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 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 公献此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 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

文言文侣钟
【告诉我们】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聪明睿智的古代官吏们确实有他们独到的审案方法,能够巧用犯罪心理学,审不厌诈,至今看来都有着绝妙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6. ...

孔明借箭翻译白话文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 - 请问兵不厌诈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谢了!~~~
陶迫慢心: 拼音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来源《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示例 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解释是兵不讨厌欺诈吗?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拼音:bīng bù yàn zhà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是什么意思?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例】:若说~,...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兵行险招”是什么意思? -
陶迫慢心: 词 目 兵不厌诈 发 音 bīng bù yàn zhà 释 义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 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示 例 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的故事 -
陶迫慢心: 成语故事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

兴隆县18797723795: 军不厌诈是什么意思 -
陶迫慢心: 成语】: 军不厌诈【拼音】: jūn bù yàn zhà【解释】: 厌:厌弃,排斥;诈:蒙骗.用兵作战时当尽量使用欺诈等计谋来迷惑敌人.【出处】: 春秋·楚·孙武《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诈道也.”李筌注:“军不厌诈.”【举例造句】:【拼音代码】: jbyz【近义词】: 兵不厌诈【反义词】:【歇后语】:【灯谜】:【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作战【英文】: 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in war.

兴隆县18797723795: 兵不厌诈出自什么地方呢? -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bú yàn zhà,意思是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中文名 兵不厌诈 拼音 bīng bú yàn zhà 反义词 先礼后兵、堂堂正正近义词 兵不厌权、不宣而战 解释 ...

兴隆县18797723795: 解释成语兵不厌诈 -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出 处 《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 句 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敌人越骂我们狡猾,越说明我们做得对极了.

兴隆县18797723795: 什么叫兵不言诧 -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兴隆县18797723795: 挑战书猜三个数 -
陶迫慢心: 兵不厌诈猜三个数——答案:813. 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打仗中为了克敌制胜而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时.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诈;不能写作“炸”. 【近义词】兵不厌权 【反义词】先礼后兵 【例句】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敌人越骂我们狡猾;越说明我们做得对极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