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奏章到奏折,是哪些人物让奏章开始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投稿:孔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奏章到奏折,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是奏折制度化的大功臣,他做了什么?~

这位大臣就是张廷玉,他将奏折制度化,严谨化,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君王的阅读量,提高了办事效率。张廷玉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祖父与父亲世代为官。张廷玉出生后,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受到了熏染,为他以后的为官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并一路考到了进士,被分配到翰林院,封为翰林院检讨。在一次康熙召他回话时,他即兴作诗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特批准他可以穿四品官员的朝服,并且在南书房伺候。

在这之后,张廷玉官运亨通,先后出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又兼任翰林院士。而他的聪明才智也开始展露头角。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继位,他同样重用张廷玉。还让张廷玉做了太子的师傅。后来雍正帝在朝中设立了军机处,命张廷玉主管,此时的张廷玉达到了政治道路的巅峰,不仅总管军机处,还兼领了吏部、户部的事宜。可见雍正帝对他的信任。

在这期间,张廷玉大刀阔斧的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清朝在奏折方面还是继续用前明朝的一套,官员们汇报事情分公私事情,国家大事用题本,个人私事用奏本,这不仅麻烦,而且传来传去很容易发生泄密的事情。张廷玉将它进行了制度化的改革,无论公私事一律写成奏折,由君王朱批,又加强了保密措施,严防泄露。

提到奏折制度化,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张延玉了。张延玉,字衡臣,号砚斋,康熙十九年考中进士,被授予了检讨一职,从而进入南书房工作,也因此踏进了权力中枢。

康熙在位时,他官至刑部左侍郎。后来雍正帝即位,他权利进一步得到提高,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而后又当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最后担任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他一生可谓是辉煌卓越。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临到老了,却分不清状况糊涂了。乾隆皇帝继位后,他多次向乾隆上书辞官归隐,可乾隆皇帝屡次不准,他也就日日战战兢兢,以至于思虑不周,惹的乾隆乾隆猜疑,于是乾隆皇帝一气之下下令削去了他的爵位,剥夺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让他辞官归乡了。

1755年,张廷玉病逝,享年八十四岁,或许是康熙念他一生功劳卓越觉得过意不去,最终还是遵从先帝遗命让张廷玉命配享太庙了。

张延玉这一生参与修撰了《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等,留下了一部部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笔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是功劳卓越,他能够配享太庙实属是实至名归,雍正不算亏待了他。晚年虽与皇帝产生嫌隙,但最终康熙并没有亏待他。做人当如张延玉是也!

我们平常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都会发现在上朝的时候有奏折,有奏章,到底二者有什么差别,实际上奏折是清朝独有的一种制度,从顺治时期开始到宣统结束。


从清朝入关后,清朝对于明朝的制度可以用清承明制来形容,按照清朝以前的旧制,刚入关的时候官员向皇帝上报事情,公事就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但是题本和奏本从下级官员送到皇帝手中要经过很多部门,过程过于繁琐,而且不利于保密,所以就有了“奏折”。但是直到雍正时期,“奏折”也不属于正式的官方文书,没有固定的传递方式以及书写格式,只要获得皇帝特许,任何人都可以给皇帝写“奏折”,也可以说这是皇帝用来了解民间的一种方式吧!


实际上将“奏折”制度化的人是雍正和张廷玉,康熙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了雍正,刚登基的雍正处处受到自己兄弟的孤立,国事的上传下达出现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提出将“奏折”制度化。实行制度化后首先是去掉了上情下达的中间环节,“奏折”在写奏折的人和皇帝中间直接传递。其次朝廷大事全通过“奏折”进行下达和讨论,因此除了皇帝和上奏折的人,没人能知道“奏折”是谁写的、上面写了什么,一切都成了秘密。雍正朝开始“奏折”成为官员专用,督抚以上大员的奏折直接送到皇帝手里,一般官员的奏折先送到皇帝指定的亲信大臣手中,也就是后来的军机处,再转交给皇帝。


总的来说,清朝之前实行奏章制度,中间太过繁琐,后期到了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实行奏折制度,减少了中间的环节,还让整个制度更加的系统。



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而奏折是清朝用的,说起奏折,其实只有几百年历史。最早的奏折,来自于清朝顺治年间,康熙年间奏折被制度化,制度化的功臣,是一个叫张廷玉的人。奏折的历史虽短,但奏章的历史却很长,至少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就开始批阅奏章了。而且,秦始皇是一位勤政的皇帝,每天批奏章的量,大约十万多字。现在看来,就是读小说,读十万字也得眼花缭乱了。到了清朝,奏章发展到“奏折”,从秦折的产生到灭亡,仅仅二百多年。

康熙年间才形成规范化制度。

清朝毕竟是君主集权制的顶端,所以这个时候奏折才开始规范化,不过我觉得有的奏折也非常的狗血。



所谓奏章,是指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先秦时代,其实大臣们也会对君王上书的,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奏章或奏折,而叫上书



奏折是清朝才出现的,清 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而奏章在几百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奏折是什么意思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折奏、奏本、题本、揭贴。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基本解释:写奏章的折子。详细解释: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

清朝之前没有奏折?那人们用的是什么?
什么是正事呢?就是报告政府工作、关注社会人生,战时谈论一些兵事。也有的有感而发,对皇帝表发一些治国意见,宣扬政治主张。当然了,也有搞小动作弹劾其他大臣的。那么有人会说,奏折和奏疏不就是称呼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好意思,还真有不同的地方,清朝的奏折是纯纸张折叠而成。明朝没有奏折...

奏折是什么意思
奏折的意思如下:奏折是一种重要的文书形式,主要在古代中国使用,是臣子向皇帝报告事务、提出建议或申请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将需汇报的内容详细而清晰地书于折子上,以便皇帝了解并作出决策。详细解释:1. 定义与起源:奏折,又可以称为“奏帖”或“折叠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书面意见的一种...

女生说批奏折是什么意思
3. 批奏折的历史渊源 批奏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书形式,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220年)。那时,批奏折被称为“奏章”,用于政务交流。据记载,东汉时期(公元25--220 年),南阳侯张华因写了一篇奏章称董卓篡权,导致一系列的战乱,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官位得贤与否是和批奏折的文字功夫有着...

奏组词有哪些 !
举例如下:演奏、合奏、奏章、前奏、独奏、奏效、奏折、齐奏、奏疏、奏凯、奏捷、伴奏、变奏、启奏、弹奏、重奏、吹奏、奏乐、奏补、迭奏、读奏、杂奏、入奏、辨奏、奏草、案奏、奏最、谳奏、拟奏、奏白、疑奏、奏对、敷奏、鼓奏、金奏、出奏、奏技、鸾奏、奏歌、条奏 ...

古代皇帝启奏时使用的“奏章”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相信大家在看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在批奏折的场景,旁边还会站在一边,说:皇上,已经太晚了,这些奏章还是明天在批吧!一定要保重身体呀!今晚到那位娘娘的寝宫就寝呢?我想题主所说的“奏章”指的就是这种“奏折”吧!因为是写奏章的折子,也称“奏摺”,还叫“摺子”。在我们的印象中,无...

秦朝的奏章叫什么,奏章,奏折有什么区别???
奏折:偏向于口语,私下交流之类的,不算是正式提出。奏章:较为正式,阐述的内容也比较清晰。

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有哪些
公文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古代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称“奏”或“奏章”。“奏”、“奏章”、“奏折”就是古代的公文。新中国成立后,公文的范畴更为宽广。目前,人们习惯上理解的公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在办理公务往来中形成和使用的通用公文;另一类是外交、军事等领域使用的...

古代的官员上书写奏折,比如小明是户部尚书,给皇帝上奏折说一事,这事...
明清以前,臣子给皇帝上书陈事的叫奏章;明朝,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题奏本都由通政使司进呈,在皇帝阅批之前,内阁大学士已经“票拟”过。因此,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所谓票拟,就是商量过所奏之事的处理意见,减轻皇帝脑力劳动。。。)奏折只有...

奏折格式
大体格式是:开头:臣(某某)启。正文:(叙事)结尾:叩请圣裁 官职+姓名 时间 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4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它在康熙时及雍正初年,原无一定规则与程式,也未列入国家的正式官文书之内。京内外官员,不论官职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宠信和特许,即使是...

左云县17153495153: 简述我国古代百官向朝廷的上行文书 -
卢卸雪菲: [上书]奏议体之一.亦称“上言”、“上疏”、“上奏”、“奏书”. [疏]向天子陈事的文书. [奏疏]上天子之文的通称.亦称奏议、奏书、奏对、奏启、奏状、奏札、奏折、奏策、上书、奏章等. [奏策]献计进策的奏疏. [谏书]臣下向天子...

左云县17153495153: 给皇帝写奏折的格式是什么
卢卸雪菲: 给皇帝写奏折的格式是:1、先写臣启,写明写奏折的人.2、写正文,写明需要陈述的内容.3、写结尾,叩请圣裁.4、写明官职和姓名.5、写明时间.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左云县17153495153: 奏折制度? -
卢卸雪菲: 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奏折之称最早见于顺治十三...

左云县17153495153: 朱熹给人启迪的事迹? -
卢卸雪菲: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

左云县17153495153: 供皇上批阅的奏折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卢卸雪菲: 奏折是清代专有的一种文书.奏折的使用,始于康熙中期,最初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数亲信官员.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围

左云县17153495153: 古代地方官如何上奏折
卢卸雪菲: 明清以前,臣子给皇帝上书陈事的叫奏章; 明朝,官员有事报告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题奏本都由通政使司进呈,在皇帝阅批之前,内阁大学士已经“票拟”过.因此,这两种文书都是公开的.(所谓票拟,...

左云县17153495153: 田中奏折到底是否是真的呢?
卢卸雪菲: 《田中奏折》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于 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是日本政府的最高机密.奏章中提到了日本的侵华计划,将日本政府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左云县17153495153: 奏,章,疏,表的含义与区别,以及还有没有别的类型? -
卢卸雪菲: 奏,章,疏,表这四种文体是由书发展而来,到了汉代才固定下来,都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的四种不同的名称.章是臣子用来谢恩的文体.奏是臣子用来弹劾官吏的文体.表是臣子用来陈诉个人衷情的文体.议是臣子发表个人见解的文体.

左云县17153495153: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
卢卸雪菲: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左云县17153495153: 古代邸报是如何演变的? -
卢卸雪菲: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一说源于唐代进奏院状报).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作“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