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是哪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作者&投稿:储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文与可吗?~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 文与可(文同)。
版本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胸有成竹典故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筼筜,yúndāng,一种大竹。)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原文今译
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以再现心中所见到的(竹子)。(这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
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所以凡是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平常自己以为明白,可事到临头就忽然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是这样吗?
典故故事编辑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胸有成竹的图片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他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胸有成竹
文与可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胸有成竹。文与可是北宋画家,爱竹,善画竹。苏轼称赞他说未下笔已胸有成竹了。


文与可的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成语故事欣赏
1、文与可的成语故事是胸有成竹。2、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3、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

以下成语故事都与谁有关
1.四面楚歌:项羽 2.望梅止渴:曹操 3.乐不思蜀:刘禅 4.穷途必先:荆轲 5.指鹿为马:赵高 6.请君入瓮:来俊臣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 PS:还有一些典故你可以看看:退避三舍 重耳 洛阳纸贵 左思 望梅止渴 曹操 按图索骥 孙阳 乐不思蜀 刘禅 请君入瓮 来俊臣 胸有成竹 文同 桃李...

与哪些成语故事
一、相关成语故事 井底之蛙、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二、详细解释 井底之蛙:该成语来源于一个关于井中的青蛙看到有限天空的故事,用以比喻见识短浅,眼界不广。叶公好龙:故事讲述了叶公对龙的喜爱只停留在表面,真正见到龙时却恐惧退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

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

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的区别在哪里
3、就结构上而言,寓言故事通常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包含有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而成语故事则通常是围绕一个成语展开讲述,有时可能只是一个简短的段落或故事片段。4、另外,寓言故事的代表作品有《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而成语故事的代表作品有《说文解字》、《三字经》等...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有哪些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孟母三迁、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一曝十寒、孟母断织、仁者无敌、浩然之气、明察秋毫、缘木求鱼、专心致志、寡不敌众、知我罪我、濯足濯缨、视为寇雠等等。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和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

南柯一梦成语故事
南柯一梦成语故事5 “唐朝时期的淳于棼有一天在庭院的槐树下睡着做了一个梦,梦醒后淳于棼觉得人世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容易消失,于是,他选择了归隐道门。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看看淳于棼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1、南柯一梦的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

古代成语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7 13、东施效颦(pín)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

有关名人的成语故事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

成语故事和启示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启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思想与作风。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启示: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成语故事《铁杵磨针》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肯努力,一定会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启示:...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胸有成竹 -
上胃巨和: 综观历代画竹高手首推宋代文同(字与可,曾任湖州太守,世称文湖州).画竹叶分阴阳,“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他是大书法家苏东坡的表兄弟.也是诗文书画相知的好朋友.苏轼评价文同画竹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而文同画竹又屡请苏轼题识,于是“文画苏题”也就成了画竹史上的美谈.这不是简单的诗画结合和朋友默契,也开创了文人诗、画结合的一代新风.说起画竹,苏东坡对文同佩服得五体投地,“终身北面事之”.苏轼本人也有惊人的绘画理论.他总结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稍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堰竹记》)”.这段高论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出处,也道出了绘画艺术和自然规律的一致性,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绘画发展.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成语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
上胃巨和:[答案] 文与可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脑有成竹的故事主人公 -
上胃巨和: 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主人公叫文与可,名同,北宋梓州永泰(近四川监亭人),曾任洋州知州.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宋代画竹名师.晁补之据此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讲的是 -
上胃巨和: 胸有成竹的典故故事说的是文与可画竹的故事.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概括!!快点!!我急! -
上胃巨和: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典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文与可感到浑身舒畅.他抬头望天,乌云吞没了山头…是哪个成语故事畅 -
上胃巨和: 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胸有成竹中的文与可是个怎么样的人?? -
上胃巨和: 【主人公】:文同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解释】: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人物...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的主角是什么朝代 -
上胃巨和: 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胸有成竹,汉语成语,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用两句概括成语胸有成竹的主要内容. -
上胃巨和: 北宋时候,有一个画家,名叫文与可,因为对竹子形态等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和认识,所以画竹子的时候不用草图,可以直接画好.

临夏回族自治州15250195100: 成语故事中的主角 -
上胃巨和: 卧薪尝胆(勾践 )破釜沉舟(项羽 )闻鸡起舞(祖逖 )凿壁借光(匡衡 )负荆请罪(廉颇 )完壁归赵(蔺相如)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入木三分(王羲之)图穷匕现(荆轲 ) 三顾茅庐(刘备 ) 杀妻求将(吴起 )四面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