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荒时,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口不绝?

作者&投稿:梁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时范仲淹下令这个命令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好处。这些好处无疑是对当时百姓有利的。价格用来反映供求关系,同时也是调整供求关系的工具。当时范仲淹在这次灾荒中所采取的这个策略,成功的让老百姓在灾荒之年能够有饭吃。要知道价格可以反映供求关系。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并且保证这类价格的平稳。在古代生产能力比较低下的时候,如果一旦遇上了自然灾害,那么百姓就会遇见饥荒。当时如果饥饿的百姓多了之后就会形成大规模的一些流民,这些刘明无疑是会对当时封建统治不利的。如果当时这些流民起了造反之心的话那么对皇权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范仲淹让米商抬高价格,主要带来了三点好处。第1点就是增加了当时米商和背后地主势力的运作成本。运作成本上升了就会让那些背后的地主仔细经过谋划。如果这些地主想要拥有更多的粮食,一定需要调动更多的资金。在这些地主进行调动的时候,都是在给官府调控留下非常宝贵的时间。第2点就是米价避免了老百姓抢购。要知道当时这些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变贵的话,那么这些普通老百姓也会经过详细的思索并不会任意购买。肯定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再进行购买。这样就会让当时地方的存粮消耗的比较慢一些,时间消耗慢就会让地方存有的粮食支撑的更久一点。换句话说,其实还是为了当地政府争取时间。第3点就是米价提前上涨,会让周围粮商大量去附近的地方进行调粮。如果发生灾荒的话,这些粮商就会向杭州寻求帮助。要知道,商人是以盈利为根本的,本地发生饥荒的话,会向那些利润更加丰厚的地方进行流动。要知道范仲淹当时一向采用的是比较积极的政策,而这回把米价调高再降下来,那么外地的那些粮商肯定就需要好好的进行谋划。



因为这是一种策略,抬高米的价格并不会使灾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受到高价影响的只有那些贪官污吏们,和那些企图发灾难财的富有人家。

因为米商一旦抬高你的价格,这样的话一些贪官污吏要想获得大量的米,就必须花更多的钱,这样使得这些贪官污吏的钱流出,民间让百姓获得。

大灾荒的时候,范仲淹却严令米商抬高米的价格,这样就使得全国各地的商人,为了贪图利益全都把大米送到了灾区,这样就使得灾区都有的吃的了,而价格也下来了。

范仲淹当时的这个举措不是哄抬物价,而是救了全城百姓免于饿死,因为有许多米商听说城这个城中的米价很高,纷纷从其他地方调运大米来这个城市贩卖,当供大于求时,米价自然就降下来了。


范仲淹严令卖米的抬高米价,灾民怎么还赞口不绝?
范仲淹严令卖米的抬高米价,卖米的能够得到利润,他们就会提高积极性,不会再惜售大米,人们就能通过米铺买到粮食,灾民不会饿死。二、范仲淹严令卖米的抬高米价,可以缓解当地粮食不足,让灾民有粮食吃。地方上发生灾荒的时候,粮食基本上供应不足,范仲淹严令卖米的抬高米价,其他地方的粮商看见赚钱机会,...

范仲淹曾严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才让范仲淹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在范仲淹60岁的时候,他被调到了杭州当当地的一个地方的长官,并且在范仲淹当官的这段期间,杭州经历了非常多的灾难,这就是发生了灾荒,田地里面的庄稼可以说是颗粒无收,甚至是到了一种人吃草的地步,...

范仲淹赈灾文言文翻译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

大灾荒时,范仲淹要求抬高米粮价格,为何百姓却赞口不绝?
”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假的?或者范仲淹老了的时候也犯了糊涂,准备捞一笔?实际上并不是,范仲淹抬高米粮价格之后,虽然在开始的时候,百姓怨声载道,但很快就交口称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并不是范仲淹第一次遇到灾荒,1033年的七月,蝗灾蔓延,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

《范仲淹救灾》翻译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

在灾荒的时候,范仲淹抬高粮价,为何百姓们还表示感谢?
范仲淹就是简单利用的供求关系。首先抬高米价吸引外地货源,保障粮食的供应。然后当粮食供大于求的时候,自然价格就会降下去。这样在灾荒的时候,就有足够的粮食了。粮食够了百姓们能够度过难关,自然就会感谢范仲淹。公元1049年,已经60岁的范仲淹被调任为知杭州。第二年这里就发生了大饥荒,史载“吴中大饥...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竟下令再涨价翻番,为何此举救了几十万人?_百度知...
然而与范仲淹不睦的宰相吕夷简却在仁宗皇帝面前中伤道:“范的提议纯粹是书生的迂阔之论。”使得迁都的计划不了了之。范仲淹早年家庭困苦,父亲早亡,母亲甚至还抱着他改嫁他人。 他一生不但严于律己,对家中子女同样也严格要求,亲自动笔写出了《诫诸子书》教育范姓子弟。 他的四个儿子个个才德...

在饥荒之年范仲淹采取了哪些措施
当时,城中富户还喜好佛事活动,他又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都利用劳动力低贱的时机,大搞工程。一些富户也因工价低,修粮仓、房舍,官署也兴修衙门。一时间,每天雇佣的工人总有一千多人。大灾之年,范仲淹大兴土木...

为什么范仲淹在灾荒年间反而吃喝玩乐呢?
所以越是灾荒年月,就越要想办法给灾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所以就需要那些富豪挥金如土,大兴土木,这样老百姓才有工作,才能养活自己。这不就是罗斯福新政的方法吗?难道范仲淹是穿越过去的知识,在当时,他的行为是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范仲淹就是冒着天下之大国,一意孤行,才最终保存了杭州的黎民...

1032年的范仲淹言事
明道元年(1032)七月,右司谏范仲淹因江淮地区发生灾荒,请求朝廷派人安抚受灾百姓。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安抚使,范仲淹到江淮地区后,开仓赈济贫民,豁免赋税,同时将受灾地区人民所食乌味草进呈皇宫以劝谏皇帝节俭养民。范仲淹还奏陈八事:戒奢侈,崇节俭:裁减冗兵,减少官吏人数,节省财政开支;实行通商...

万荣县13934339552: 在饥荒之年范仲淹采取了哪些措施 -
欧浩瑞琪: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更是著名的政治家.宋神宗时,有一年他在杭州做官,主管江苏、浙江一带的地方行政.那时候,江浙一带正发生大饥荒,饥民成群,到处逃荒,不少人都饿死在路上.面对严重的灾情,范仲淹万分焦急,他一方...

万荣县13934339552: 范仲淹制定米价的办法是什么
欧浩瑞琪: 先把米价抬高,令商人争先恐后的赶来出售粮食,导致供大于求,从而使得米价下跌!

万荣县13934339552: 北宋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
欧浩瑞琪: 范仲淹:整顿吏治,改革官员考察制度,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王安石:动员一切劳动力从事生产,避免徭役,兴修水利,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以钱代役,出钱收购滞销物品,按地收税,鼓励开荒,裁军,监制兵器,鼓励自主养马.

万荣县13934339552: 怎么做到大智若愚 -
欧浩瑞琪: 内智是其能做到大智若愚的前提.外智能崦内愚者实愚也;外愚而内智者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神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不善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

万荣县13934339552: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 -
欧浩瑞琪: 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宋代范仲淹执政时遇见灾荒除直接救济灾民外还大量兴建土木工程以吸纳灾民,这体现了其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救灾特点,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宋时期范仲淹救济改革的特点,从材料中不难发现“以工代赈”的方式与罗斯福新政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范仲淹救济改革也是建立在北宋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基础之上的.

万荣县13934339552: 《范仲淹救灾》翻译 -
欧浩瑞琪: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

万荣县13934339552: 东台市在哪个省? -
欧浩瑞琪: 江苏省盐城市的下辖县级市

万荣县13934339552: 范仲淹有志天下如何翻译1小时内范仲淹有志天下<br/>如何翻译
欧浩瑞琪: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