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几方面

作者&投稿:丛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几方面~

中西方礼仪差异:
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
2、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3、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4、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5、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6、中国人见面客套时喜欢问去哪,吃饭了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西方人对此感到很怪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西方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儿,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
7、如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8、中国人通常会在女官员、女企业家、女学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却不理会女翻译、女导游、女陪同、女记者等。而西方人对此一视同仁。
9、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传媒总结出国人的种种陋习:电话多、屎尿多,常常在公开场合训斥下属,男秘书给自己上级揉肩膀等。

扩展资料: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归纳出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各自特点,同时揭示了形成中西方礼仪差异性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因素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东方人和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循各自不同的社交礼仪,礼仪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建立友谊发展的纽带。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是用来与人表达友谊情感的符号。然而就是因为文化不同引起的障碍而导致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知道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已是现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一般聚会进程为基础,从接待方式、见面问候、座次安排、用餐礼仪、衣着、餐后告辞和邀舞上比较,最后通过中西方国家的各自社交礼仪的特点,揭示了中西方在不同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社交礼仪。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尊重相互习俗才能达到有效的交流。
不同文化的七项对比 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一、不同文化的七项对比 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1、对待赞美

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

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4、劝告和建议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体!”、“你该刮胡子了!”、“你该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最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

5、个人隐私权

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在日常交谈中,大家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这些私人问题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工作、住所、经历、宗教信仰、选举等。同时,人们还特别注重个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别人房间里的壁橱、桌子、抽屉,以及桌子上的信件、文件和其他文稿都不应随便乱动、乱翻(如果需要借用别人物品,必须得到对方的许可)。假如别人在阅读或写作,也不能从背后去看对方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即使对方只是在阅读报纸或杂志。

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十分自觉地为对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间。比如,排队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我们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另外,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

6、时间安排

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是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是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里进行。

另外,时间上,忌讳日期13和星期五。特别既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往往不安排任何外出事宜。 而我们很多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太强。没有预约的突然造访和临时约请都相当普遍,即使提前预约也往往在一周以内。 24家教另外,职业人在时间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后谈公事或是上班时间谈私事都是寻常之事。

7、礼尚往来

西方人(除拉美人)不是很重视礼尚往来,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因而喜欢赠送一些小礼物),认为向朋友赠送礼物不是为了满足朋友的某种需求,而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

另外,在送礼的方式上,东西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收到礼物的时候,一般要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包装,并对礼物表示赞赏。如果不当面打开礼物包装,送礼人会以为对方不喜欢他(她)送的礼物。 而我们大多不会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包装,除非送礼人要求对方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相互间的情谊,而不是物质利益,如果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包装,就有重利轻义的嫌疑。

首先,他们在人际交往上有差异。这两国家的文化都是注重人际沟通。然而,他们在沟通方式上是不同的。

例如,这是一个普遍的想法,称呼某人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意思。在西方“叔叔”这个词可以指许多人,但在中国只意味着某个人父亲的兄弟。这类词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区别。更甚的是,我们称呼某位先生,只意味着在古时候他是一位教师,或他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人,而这在西方意味着男性。

西方人很少使用正式的工作头衔来称呼某人。相反,它意味着你在呼叫受人尊敬的人。它是一个人身份和社会阶层的象征。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握手礼仪在美国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你遇到美国的人时,握手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握手礼仪包括许多规矩。例如,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当人们想要握手时,女性会首先伸出她的手。与之相比,握手是中国的基本礼仪,但这并不需要太多的规则。         

美国与中国在礼仪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美国人相信个人主义。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想表现出自信和自我的荣誉感。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以谦虚和自我否定为基本态度的儒教。集体主义也深深影响了中国。         

第二个原因是不同的社会风俗。在中世纪,西方人很重视那些帮助生病和残疾的人,特别是那些展示关爱女性的人,被称为“骑士精神。如今美国称之为绅士。我们可以看出女士优先在美国很受欢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地位还是社会阶层男性都高于女性。         

最后一个原因是社会等级的不同价值观。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使中国人在社会等级上有了压力。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2、孝敬父母方面。中国人认为,在生活上关照、侍奉父母是必须的。西方人虽然也热爱、尊敬、关心父母,但是并不像我们那样,过问父母的饮食起居。他们认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彼此互相尊重就够了,过多嘘寒问暖,有干涉隐私之嫌。3、对父母的称呼有差异。在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孩子...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礼节的重视程度:在中国文化中,礼节被极其重视,它是表达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关键方式。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对礼节的重视程度虽然同样很高,但不如中国文化那样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2. 礼仪的形式与方式:中国的礼仪往往显得更为正式和庄重,遵循一套严...

中西方在哪些礼仪上差异比较大?
1、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2、称谓称呼方面差异: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3、...

中,西方礼仪文化存在哪些差异
4. 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东西方礼仪在对待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上也有许多观念和表达上的差异。东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西方礼仪崇尚自由平等,在礼仪中,等级的强调没有东方礼仪那么突出,而且西方人独立意识强,不愿老,不服老,特别忌讳“老”。5. 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几方面
中西方礼仪差异:1、称谓与称呼:西方的称呼通常较为泛称,如“先生”、“女士”或“小姐”,而在中国,“先生”一词多指教师,且在建国后常用“同志”作为称呼后缀。当前,中国亦广泛使用“先生”作为尊称。2、见面交往礼节:中国人在见面时习惯点头、握手或行拱手礼,而西方人则认为欠身显得自卑。西方...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节的重要性不同。在中国文化中,礼节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表达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礼节虽然也很重要,但不像中国文化中那样被放在如此高的位置。2. 礼仪的形式和方式不同。在中国文化中,礼仪往往是非常正式和庄重的,需要...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1、餐饮方面,中国人宴请客人时,将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西方则是男女间隔而座,2、见面交往方面,中国通常是点头、握手,西方常见拥抱或亲吻、吻手。3、称呼方面,中国人见面通常不会直呼名字,西方人见面时会直呼其名。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中西方礼仪有什么差异吗?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在以下6个方面,分别是:对待血缘亲情,礼品馈赠,对待“老”的态度,时间观念,对待隐私权。1、对待血缘亲情:东方人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看重利益关系。2、表达形式: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未表示接受对方的美...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几方面
中西方礼仪差异: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1、筷子刀叉是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筷子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便成了筷子的原始材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晚很多,刀叉的最初起源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日常生活随身带刀,将肉烤熟后割下来就吃。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方礼仪文化存在哪些差异 -
征胁康利: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广陵区15927014049: 东方的礼仪和西方的礼仪有什么差距 -
征胁康利: 餐桌礼仪方面: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存在差异.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

广陵区15927014049: 东西方礼仪各有什么特点 -
征胁康利:[答案]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

广陵区15927014049: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
征胁康利: 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公务场合等的差异,...

广陵区15927014049: 简述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
征胁康利: 1,这个笼统来讲,一般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课本上有这四点,翻译过来基本是--a.中国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b.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回避非常高,西方这方面敏感度低c.中国社会权利造成距离很大,西方较小d.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盛...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征胁康利: 一,个性化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概括在100字以内 -
征胁康利: 1、称谓称呼方面 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 2、交际语言方面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简单说说就行..... -
征胁康利: 有交际语言的差异啊、餐饮礼仪的差异 啊、服饰礼仪的差异啊等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礼仪差异 -
征胁康利: 应该是指,在一些社交礼仪和行为礼节上,咱们国家与一些西方国家存在的差异和不同吧.例如,在我国流行的是握手礼,而西方国家在握手礼的基础上还常有亲吻脸颊、手背等动作.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很容易造成误会或尴尬出现.

广陵区15927014049: 中西方的礼貌文化差异 -
征胁康利: 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 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 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