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中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只黄鹂

作者&投稿:太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绝句一诗中为什么是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只黄鹂~

我记得十几年前读小学的时候,教材上面是“两只黄鹂鸣翠柳”,只是近年不知从何时开始,教材和网络上面看到的几乎都变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我为此曾经询问过不少年龄30岁以上的人,他们都清楚记得以前的教材上写的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证明我并没有记错。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版本,而且现在的教材认可后一版本,我就不得而知了。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英语四问之三」一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中那些是可以有多个,那些只能由一...
该句可以看做有两个补语,用and连接,即Tired和sleepy.说明补语也是可以有两个的。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句中的主语补语为什么不在系动词后,其实这句是省略了系动词。应该是I was tired and sleepy.详细请参照刚才的网址和这个网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199876.html 主谓宾定状补是最...

一个男生为什么说“我们两个人其中让她来选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那就是说两个男生爱上了同一个女生,究竟女生会爱谁,只能让女生她去选择。(给女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让女生感到为难)

为什么说两只猴不到头,两个属猴人在一起能长久吗
而每个人的性格,不仅会由后天的环境所影响,和天性也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说两只猴不到头。两只猴不到头的说法是真的吗 不管是婚配关系还是朋友同事关系,人与人之间生肖如果不合的话,彼此是会有很多矛盾的。虽说这些矛盾并不是不可以化解,但是却需要两个人都...

问: 不是说一个句子中不能有两个动词吗?那为什么help his mom make br...
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动词,是说一个句子里起谓语作用的动词不能有两个,其他形式和起其他成分的动词可以有,不能片面理解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动词。该句子 help 是谓语动词,后面的 make 是 help 的固定句型,help sb. do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但……但是我以为……中两个省略号的意思?
二、省略同类词句.在叙述中,有时需要列举一些同类的东西,比如花儿、颜色、数字、动作行为等等,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把这些同类的东西全部列出,只需要一部分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余下部分就可以用省略号标志.四、标志话没有说完.在叙述中,作者故意终止叙述,给读者留下一个含蓄的空白;有人在说话中欲言而又不...

《访兰》中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这是为什么?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

求乔姆斯基“句子两个结构层次”观点出处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这个观点是从Chom...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

现在有些人说每一句话为什么要先说"然后"两个字?听着很别扭,是不是新...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想着注意时态注意时态,就犯晕了,就像做菜老记着该方生抽还是老抽,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当然累啦。但时态和做菜一样,都有其逻辑关系和道理的,刚开始学习掌握的时候比较累,要思考,还费脑细胞,掌握了之后勤用,就手到拈来了。语感也培养出来了。 当然,口语中很多不太遵循语法...

汉语的句子类型有哪些
从结构上分,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由一个短语或一个词构成,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取消了独立性的单句)构成。我们一般所说的“句子”,指的是“单句”。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明天晴天。”“这里风景优美。”“他来了。”是主谓句。“好!”“严禁吸烟。”是非主谓句。2.从语气...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此句中的两个"为"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为”意思是:替,介词;第二个“为”意思是:做,动词。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原文选段: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江山市13920581094: 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
产尝中诺: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江山市13920581094: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
产尝中诺:[答案]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江山市139205810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产尝中诺: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江山市13920581094: 鸣翠柳的到底是“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
产尝中诺:[答案] 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浙江传媒大学辅导员王志伟答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

江山市139205810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产尝中诺: “两个”VS“两只” 《绝句》的一二句开头的数目是“两个”、“一行”,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 “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 在古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必须遵循“奇偶相对”的规律;

江山市13920581094: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
产尝中诺: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山市13920581094: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 -
产尝中诺: 那时候对一个人,一只鸟,一棵树……里面的个、只、颗……没有要求,也就是这些语文知识还没扩展出来.

江山市13920581094: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产尝中诺: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江山市1392058109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
产尝中诺: 平仄用韵的讲究.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江山市13920581094: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为什么要说"个",而不说"只"? -
产尝中诺: 因为杜甫小学语文学得太烂了 他家的鸡都是一个一个的 因为他喜欢吃鸡腿 人家好歹也是N年前的名人了 那时文化素质怎么能和现在相比 不要要求太高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