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是何意?出自于哪?

作者&投稿:招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起源或由来~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苏美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的是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就此诞生。
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文章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因浪漫主义文学强调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学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新中国时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作品,惜水平参差不齐。诗歌在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有一批白话文诗人进行大量创作,也取代古诗成为当时最欢迎的诗歌作品。诗歌也在新中国时期,备受冷落。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的文学, 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艺术

【释义】棱:物体的角。模棱:可左可右之意。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不明确表态。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苏味道传》。
唐初有个叫苏味道的读书人,文采有点小名气,人们把他与当时的另一位文士李峤并称“苏李”。这苏味道,据说从小相当聪明,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做官做到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的时候,还担任过宰相。可是这人办事缺乏决断,往往这样也好,那样也行,从来不肯表示明确的态度。他以为这样方可不得罪人、不出错误;即使错了,也可以不负责任,以便永远保住个人的名誉地位。《新唐书·苏味道传》曾记录了他的一句话,这句话典型地道出了苏味道圆滑的处世哲学。他说:“处理事情不要明白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出了错就要后悔不及,能够‘摸棱持两端’为最好。”(决事不欲明白,悔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棱,就是棱角,也写作“稜”。例如一根方柱,有四条棱。用手抚模任何一条棱,可以同时摸到两个面,而并不肯定摸哪一面,所以叫做“持两端”。
苏味道这一套“摸棱持两端”的态度,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就在那时的封建社会里,也不被人们赞赏,而反被人们讥笑。人们叫他“苏摸棱”,也叫“摸棱手”或“摸棱子”。但他后来仍不免出了岔子,被人告发,贬官到四川眉州,最后就死在四川。
“摸棱待两端可也”这句话,后人加以演变而为成语“模棱两可”,它形容不置可否、不作决断、不表示明确的态度。
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客》诗有句道:“客来苦劝摸床棱”。“摸床棱”也就是“摸棱”的意思。

成语故事】
苏味道是唐初人,文章写得好,在当时有些名气,和当时另一个文士李峤齐名,人称“苏李”。
苏味道据说从小很聪明,20岁就考上进士,做官做到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时,还担任过宰相。但此人办事缺乏决断,往往这样也好、那样也行,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他以为这样方可不得罪人、不出错,即使错了,也可以不负责任,以便永远保住名誉地位。他曾说过一句话,典型地道出了苏味道圆滑的处世哲学:“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明白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出了错就要后悔不及,能够摸棱持两端为最好。
棱,棱角,也写作“棱”。例如一根方柱,有四条棱。用手抚摸任何一条棱,可以同时摸到两个面,而并不肯定摸哪一面,所以叫作“持两端”。
苏味道这一套“摸棱持两端”的态度,自以为很聪明。人们叫他“苏摸棱”,也叫摸棱手”或“摸棱子”。后来,人们逐渐将“摸棱”演化为“模棱”。


什么叫模棱两可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模棱两可】;意思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这是一个贬义词,一般可以用作谓语、宾语、定语;例如姚雪垠在《李自成》第二...

‘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典故
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语出]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正音] 棱;不能读作“línɡ”。[近义] 不置可否 ...

摸棱两可是什么意思?
5. 近义词如“不置可否”、“模棱两端”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在两种观点或立场之间采取模糊的态度。6. 反义词“旗帜鲜明”则恰恰相反,指的是对问题有明确和坚定的立场。7. 关于模棱两可的典故来源于唐朝的宰相苏味道,他因为处理事务圆滑、避免明确表态,被人戏称为“苏摸棱”,后来这个特点就演...

棱模两可和模棱两可有什么区别
棱模两可和模棱两可的区别:1、模棱两可,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旧唐书·苏味道传》。意指对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棱为物体表面凸起的条状部分;采用加工工艺倒棱后的部分称为模。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2、棱模两可就是指介于二者之间...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故事模棱两可的寓意模棱两可的意思
【成语】模棱两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简拼】mllk 【近义词】老兆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

模凌两可的出处典故
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摸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的话。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
模棱两可是对的。读音: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翻译: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会遭到处分甚至贬官,只是...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有什么区别
1. 模棱两可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对于问题的正反两面都持有一种模糊的态度。2. 该词最早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其中“模棱”意味着含糊不清,不明确,而“两可”则表示既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3. 使用“模棱两可”这个词时,意在表达一个人在某个问...

模棱两可的含义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

那坡县15716568888: 模棱两可什么意思? -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解释]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的话.

那坡县15716568888: 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啊! -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

那坡县15716568888: 今天我们所说的成语 模棱两可 是从何而来的 -
纳卸颈腰: 你好,模棱两可这个词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那坡县15716568888: “模棱两可”一词来自《旧唐书 - 苏味道传》.据说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有一位宰相,名叫苏味道.他对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从来都是不表示任何明确的态度.他曾对别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为此,当时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苏模棱”.因此,“模棱两可”即 -
纳卸颈腰: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律.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自相矛盾”.题目中的苏味道对同一事物持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认为两方面各有利弊,经常给模凌两可的意见.所以违反了矛盾率.因此,本题选C.

那坡县15716568888: '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典故?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 释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 出 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用 法 偏正...

那坡县15716568888: 什么是“摩棱两可”? -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说明人在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不置可否.

那坡县15716568888: 说话的意思不明确,不清晰的成语六年级下 -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那坡县15716568888: 有个成语是不是叫凌模两可的成语 -
纳卸颈腰: 模棱两可: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那坡县15716568888: 似是而非是什么意思?? -
纳卸颈腰: 似是而非 【发音】sìshìérfēi 【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出处】《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战国·邹·孟轲《孟...

那坡县15716568888: 跪求“默认两可”的正确写法? -
纳卸颈腰: 什么意思啊?一个成语吗、怎么放到这个分类下了? 是一个成语的话一般写作:模棱两可,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