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内涵与审美特性是什么?

作者&投稿:邓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最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何贡献~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审美范畴

指在美学中用来概括审美对象各种审美属性的基本概念,如美、丑、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滑稽)等。

研究审美范畴是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美和审美的本质。现实生活中各审美范畴所概括反映的客观对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互相联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不断相互渗透和转化。研究各审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与西方美学不同的独特的审美范畴,如:道、气、象、意、味、妙、神、气韵、意境、中和、全美等等。其相互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更为复杂。因此,中国美学界,不仅要研究西方美学的传统的审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应注重研究中国美学发展史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审美范畴,以及这些审美范畴之间的区别、关联和转化。

现代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无疑会导致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更趋多样化:残缺、野趣、新奇等等,已进入审美领域,新范畴将会不断出现;同时也会进一步导致审美范畴日趋多样化,显示出美的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於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明清两代,围绕意与境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广泛探讨。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急境融彻”的主张,清代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犟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近代文学家林纾和美学家王国维则犟调“意”的重要性。林纾认为“唯能立意,六能创建”;王国维认为创辞应服从於创意,力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

意境概念运用到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但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跨进了讲“实对”,重“写生”的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了实境的描绘,并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后来传统绘画犟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以及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的“逸气”和“士气”说的提出,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为此,传说美术所犟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像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於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徵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像蕴含著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於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於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包括著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和感情上的共鸣。
http://baike.baidu.com/view/56245.htm

意境审美特征浅论 ,冯永朝
http://www.wenloo.com/WenLooPage140613-2.htm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学科介绍
该学科“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有蔡锺翔、黄葆真、成复旺历时九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国文学理论史》(该书获得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蔡钟翔、成复旺等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成复旺的《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中国艺文理论志》、《神与...

新中国成立,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看法有哪些方面
第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第三,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总之,我们在建设真正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美学的时候,我们在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时候,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美学。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美学论述
新中国60年来,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基本上集中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新时期以来出了几百种美学理论教材和著作,其中绝大部分都以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美论为核心和出发点,围绕美和美的本质问题展开论述。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艺术的,即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

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关于美学的教学课件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系统分析了审美与无功利、形式、目的、想象、天才、自由等的联系,为美和艺术确立了独立的领域,并对崇高范畴做了开创性的论述。席勒的《美育书简》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融汇出发,提出了“游戏冲动”的新构想,注重通过审美“游戏”去建构一个特殊的“审美王国”,并第一...

新闻美学内容提要
这正是新闻写作追求美的目标,将美感融入新闻,其最终目标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纳信息。本书作为“中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书系”的一员,全面阐述了新闻美学的基础知识。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如新闻美学的初步探讨、特征剖析、审美范畴的划分、审美形态的展现,以及新闻创作中的审美创新等。作者以通俗易懂的...

怎样理解美学中美和丑的辩证关系
这就成为了一个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将中国艺术的意境和意象的范畴提炼为美学的范畴。 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和意象,和作为中国艺术范畴的意境和意象,是密切相连的,在基本的界定上,有着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也是有区别的。作为美的本体和本质的意象和意境一定是作为中国艺术的本体和本质的意象和意境有着更高层次的概括,...

美学四讲关于美
最高形式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达到道德基础上的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李泽厚的《美学四讲》将美学视为哲学美学,研究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探讨审美心理。从哲学高度出发,通过“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美与美感,最终归结于“自然的人化”作为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与归宿。

朱志荣的主要著作
《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书评20 余篇,主要有:1.《艺术?生命?哲学——简评中国艺术哲学》,李祥林,《江海学刊》 1998.32.《一部系统研究康德美学思想的力作——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李玉平,《苏州大学学报》 1998.43.《开阔视野中的康德美学》,钱雯《文汇读书周报》 1999.3.134.《...

如何在生活美学上构建有意味的话语形式
作为在西方美学直接影响下而启幕的中国现代美学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主要以西方美学的样态作为自己建设的标准。我国现代美学的西化之路,几乎全方位覆盖了范畴概念、观点学说、思维形态、方法立场等。我国美学发展的这种状况,不仅使民族美学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话语,也大大偏离了人文学科的多元化要求。事实上,形成世界范围内一...

若羌县13146371487: 意境——一个美学的重要范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交融而成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 -
宗秀迪先:[答案] 答案: 解析: C l^u镂cu^错k8刻y@意di1o雕zhu$琢 B;C;B;D ①哀景写哀,用乐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用哀景写乐 ①虚②实③实④虚 ①A;E;F②B;C;D

若羌县13146371487: 写人散文的名词解释 -
宗秀迪先: 散文意境;意境是指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体;意生境、境生象外、意与境浑、虚实相生即虚与实,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人境、事境与物境的常见的意境关系,人事物三者齐一即主客体的统一,意与境浑即情与景的交融,真与实、表与里、...

若羌县13146371487: 意境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
宗秀迪先: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若羌县13146371487: 何为意境? -
宗秀迪先: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

若羌县13146371487: 什么叫"意境" -
宗秀迪先: 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最先出现於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

若羌县13146371487: 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
宗秀迪先: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曲都十分重视意境.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

若羌县13146371487: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意境” -
宗秀迪先: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对它的研究可谓早已形成一门“显学”.学界从各个角度进行探析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若羌县13146371487: 美术作品中的意境是什么含义? -
宗秀迪先:[答案]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

若羌县13146371487: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 -
宗秀迪先: 什么是意境?意境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这种解释大概是从清代开始的.清代有一位画论家布颜图,他就把“境界”规定为情景交融.后来王国维在《人...

若羌县13146371487: 什么是意境?
宗秀迪先: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1)表真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 (3)传万物之灵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