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会文化有哪些?

作者&投稿:玉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州文化有哪些~

  综述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


  苏州工业园区
  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山塘街。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传统艺术:有缂丝、刺绣、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纸、泥塑、草编、灯彩、九连环、民俗挂件等上千个品种。
传统节目: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
民间工艺:苏绣、制扇、玉雕、缂丝、木刻年画、红木小件、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
园林文化:苏州园林
建筑文化: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建筑构件,也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闻名遐迩的“金砖”等。
民俗文化:其在时令、节气、观光、禁忌、祭祀、服饰、曲艺、方言、民谣、器具等方面,更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美食文化。

历史名城-苏州

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万。苏州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古城东西两侧工业区体现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管理水平。苏州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东接上海1小时车程,北离南京2小时车程,并有机场路直通虹桥机场。大运河北接无锡,南抵杭州。

苏州的旅游业基础好发展快。既有众多可游览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又有完备的旅游配套和严格的旅游管理。苏州至今仍保留着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古城格局,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苏州的水色山光,景色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的特产繁富,苏式糕点菜肴名扬天下。

到苏州旅游,不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切身感受中国开始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气息。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hijieyichan/sanji/suzhouyuanlin.html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太湖中的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表明至少从那时起吴先民已在本区域生息繁衍。近年来,濒临长江的张家港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阳澄湖畔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有 10个文化层),它能完整地说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第十文化层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时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生活;住在木结构的建筑里;从事渔业和农.业生产,已大量种植经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猪、狗、水牛等家畜饲养;从获得的三块纺织品残片可知当时织造技术已相当发达,图案艺术相当高超,操作工艺相当精湛。五千多年前的吴兴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表明:家蚕首先是吴地吴人养育的;缓丝织丝的技术,不仅发祥于本区,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和世界。这遗址还出土有五千年前的农具——省河泥的干部,这表明本区的农技水平早居全国最先进的地位。又如吴江海堰、团结村等遗址中出上有彩漆绘的陶器,时距今五、六千年间。更使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钱塘江流域有大量的发现),无一不被列为精美绝伦的珍品。这一“玉文化”不仅表明了吴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产水平,而且对我中华民族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筑风格、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古与上古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本区域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先民们一支渡海北上,一支过江入淮进中原,人数很多,还有少数残留于台地山麓。进入淮北中原地区的史称“九黎”、“三苗”,经黄帝、尧、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渐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支。原留在台地岗坡上的少数支族随后也渐次发展壮大。在周代,宁镇、太湖两区域的先民组合一体——即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吴国。它在传承良清文化的基础上,交融进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与南面的越文化,创造出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即吴文化中极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限于篇幅,仅举其两个突出方面:一是军事领域,居当时中国的最前列。吴国不仅有几万精良的陆军,而且有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其主要战舰长达十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吴国兵器之精锐,在当时首屈一指。更具旷世意义的是,它孕育了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名著《孙子兵法>,至今还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二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姑苏城,乃“中国历史第一古城”, 2 5 0 0年来原貌仍存,这不仅在中国即使于全世界也难觅其偶!

由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尤其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域内的地区性特别强,多元性明显。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差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居民的气质、习俗、风情,意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吴人从上古时期起,就显得秀慧、那腻、柔和、智巧与素雅。以后随着历史上北方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乱,大批的北方地主、官僚、文上一次又一次地流徙吴地,他们的生活习气,加深了吴地吴人的上述特性。到唐与两宋时代,吴地城市经济、城市火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明清期间,吴地中心的苏州,在人口、财富、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等主要领域都跃居全国“第一大都会”,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孕育,从而使吴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特性更加鲜明,生命力十分强大,辐射全国甚至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

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中国历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城周长近四十里,与当时首都洛阳相仿。水陆双棋盘格局,独一无二。城内宫室、花园、寺庙、茶室、酒楼、河道、桥梁之多之美之丽之巧,无他城可伦比。距今2500年左右吴人言僵(子游)求学手孔子,返回吴地后大力传播孔儒之学,被誉为“南方夫子”。汉代吴地郡学林立,诵读之声不绝于途。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分科学校应运而生。至宋朝,府学县学,里、村的社学、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吴地为盛。明代,苏州地区有社学七、八百所,清代更见发展,凡少年子弟均可入学就读。吴人好读书,已成为传统风气。正由于这种深广的教育基础,故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进土、状元人数遥居全国之冠。

杰出的文学家代有辈出:陆机、陆云、昭明太子萧统、韦应物、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等享有盛名。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的《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居很高位置,冯氏对《吴歌>的搜集整理与创作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吴歌乃吴人尤其下层劳动者所创作的民歌,其形式、内容与感染力远较著名的刘三姐山歌优美动人。它源远流长,战国时的屈原就称羡吴歌的优美动听,而且历史、社会影响大。明清两代,全国主要城市都有专以演唱吴歌为专长的艺伎传唱,如著名的王翠翘、陈圆圆、童小宛等。崇祯皇帝的宠妃田妃、袁妃也均以这一技艺来取悦皇帝。当时普通百姓亦以会唱吴歌为时髦。笑语为我国一支最古老的语种,迄今稳定少变。唐代语音学家陆德明常以吴音去注释古代经传。吴语自先秦时起,就享有“糯软甜脆”的赞誉,精场帝也以效说吴语为荣。到明清时期,大凡上层人士,尤以妇女如妃嫔、名妓,下至戏曲演员、江湖艺人,均以操吴语为时髦。

戏剧曲艺,独树新帜。著名的昆剧孕育于明代的吴地,自此苏州就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重要的发祥地与大本营。剧作家、剧本、演员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居前列,至今依然为海内外所注目。评弹将评话与弹词合为一体,操吴语,博采小说、戏曲、诗歌、音乐、相声等表现手法之长,熔说、噱、弹、唱、演于一炉的综合艺术,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中华民族的轻音乐“江南丝竹”,于音乐天地里独树一帜。

吴中古典园林曲折幽遵,小巧玲球,变化有致,在构思、布局、造型上深蕴诗情画意,艺术与自然之美和谐地统一。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习性都讲究艺术化、典雅化,这是吴人的一大特征。

吴门的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等在世时,就为国内外人士所钦佩。那时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人士,都以得沈、唐、文三人之书画为一生中之殊荣。

手工工艺精巧优良,不仅在历史上曾独步全国,至今在丝绸、刺绣、木石雕刻、灯彩、制扇等方面仍为海内外人士所叹服。丝绸、刺绣之精美绝伦,红木家具及雕刻技艺世无其匹。苏州灯彩与苏扇之华美精巧曾在历史上享第一之誉很长时间,兹仅举两小例以一斑窥全豹。①担相。用泥捏成各种人物面相,肢体以香樟木做成,手脚都能活动,再配上四季农饰,组成各种艺术场景摆设,它将中国雕塑大师唐代杨惠之的技艺实用化,散布至家庭文化里去,其社会意义很大。仿照顾客的相貌,哪怕额上一块小疤都能维肖维妙地捏出来。②清朝前期,山塘街上有一种制作场店,能以一根发条作动力,制出像“童子拜观音”、“搅娥奔月”等高级玩具,不仅人物四肢眼嘴都能动作,就连月中的小玉免也能一下一下的捣药。“工巧绝伦,举国无双”,确是历史的真买写照。

吴中的饮食文化素以高、精、雅、鲜享誉全国。吴地不仅有自成体系的“苏帮菜”以及一大批高档菜馆酒楼,更以普通百姓家家讲究日常肴菜而名闻遐尔。历史上“船菜”特具水乡地方特色,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及糕点糖果,其品种之多,门类之全,质地之佳,滋味之美,形色之巧,千百年来一直令海内外人士赞不绝口。

人文景观“聚宝盆”的吴地民俗是吴文化的又一代表。在历史上它就以博厚丰繁饶有兴致而称绝全国,而且无论其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爱情婚姻、人生礼仪、生老病死、节令玩耍等等无一不多姿多采,别具一格,而且不少方面还品位高级。比如,明清时代的八月中秋节除通常的赏月吃月饼食菱藕外,还在虎丘山上举行通宵的全民性的戏曲演唱竞赛;又如每年清明、七月半及十月初一三节至山塘街“看出会”,好比西方许多国家最隆重盛大的“狂欢节”,其内容奇特丰富,传统色彩鲜明浓烈,传唱至今的古代中国民歌〈大九连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足以为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有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十鱼文化十稻文化十蚕桑文化十船文化。它又孕育于“重群体、答道德、讲究和谐、崇尚中庸之道”的大中华文化母胎之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凝炼出了它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特征。

正由于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导致了吴地吴人千百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持久不衰地繁荣昌盛,而且也使它具有较诸其他地方文化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看成是某种经济型的文化。优秀的吴文化必将对祖国的四化和统一大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http://www.longzx.com/destination/mode_city.asp?dest_id=82&id=3279
参考资料: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801/ca965963.htm

历史名城-苏州

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万。苏州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古城东西两侧工业区体现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管理水平。苏州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东接上海1小时车程,北离南京2小时车程,并有机场路直通虹桥机场。大运河北接无锡,南抵杭州。

苏州的旅游业基础好发展快。既有众多可游览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又有完备的旅游配套和严格的旅游管理。苏州至今仍保留着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古城格局,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苏州的水色山光,景色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的特产繁富,苏式糕点菜肴名扬天下。

到苏州旅游,不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切身感受中国开始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气息。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hijieyichan/sanji/suzhouyuanlin.html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太湖中的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表明至少从那时起吴先民已在本区域生息繁衍。近年来,濒临长江的张家港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阳澄湖畔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有 10个文化层),它能完整地说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第十文化层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时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生活;住在木结构的建筑里;从事渔业和农.业生产,已大量种植经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猪、狗、水牛等家畜饲养;从获得的三块纺织品残片可知当时织造技术已相当发达,图案艺术相当高超,操作工艺相当精湛。五千多年前的吴兴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表明:家蚕首先是吴地吴人养育的;缓丝织丝的技术,不仅发祥于本区,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和世界。这遗址还出土有五千年前的农具——省河泥的干部,这表明本区的农技水平早居全国最先进的地位。又如吴江海堰、团结村等遗址中出上有彩漆绘的陶器,时距今五、六千年间。更使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钱塘江流域有大量的发现),无一不被列为精美绝伦的珍品。这一“玉文化”不仅表明了吴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产水平,而且对我中华民族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筑风格、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古与上古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本区域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先民们一支渡海北上,一支过江入淮进中原,人数很多,还有少数残留于台地山麓。进入淮北中原地区的史称“九黎”、“三苗”,经黄帝、尧、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渐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支。原留在台地岗坡上的少数支族随后也渐次发展壮大。在周代,宁镇、太湖两区域的先民组合一体——即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吴国。它在传承良清文化的基础上,交融进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与南面的越文化,创造出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即吴文化中极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限于篇幅,仅举其两个突出方面:一是军事领域,居当时中国的最前列。吴国不仅有几万精良的陆军,而且有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其主要战舰长达十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吴国兵器之精锐,在当时首屈一指。更具旷世意义的是,它孕育了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名著《孙子兵法>,至今还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二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姑苏城,乃“中国历史第一古城”, 2 5 0 0年来原貌仍存,这不仅在中国即使于全世界也难觅其偶!

由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尤其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域内的地区性特别强,多元性明显。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差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居民的气质、习俗、风情,意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吴人从上古时期起,就显得秀慧、那腻、柔和、智巧与素雅。以后随着历史上北方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乱,大批的北方地主、官僚、文上一次又一次地流徙吴地,他们的生活习气,加深了吴地吴人的上述特性。到唐与两宋时代,吴地城市经济、城市火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明清期间,吴地中心的苏州,在人口、财富、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等主要领域都跃居全国“第一大都会”,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孕育,从而使吴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特性更加鲜明,生命力十分强大,辐射全国甚至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

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中国历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城周长近四十里,与当时首都洛阳相仿。水陆双棋盘格局,独一无二。城内宫室、花园、寺庙、茶室、酒楼、河道、桥梁之多之美之丽之巧,无他城可伦比。距今2500年左右吴人言僵(子游)求学手孔子,返回吴地后大力传播孔儒之学,被誉为“南方夫子”。汉代吴地郡学林立,诵读之声不绝于途。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分科学校应运而生。至宋朝,府学县学,里、村的社学、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吴地为盛。明代,苏州地区有社学七、八百所,清代更见发展,凡少年子弟均可入学就读。吴人好读书,已成为传统风气。正由于这种深广的教育基础,故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进土、状元人数遥居全国之冠。

杰出的文学家代有辈出:陆机、陆云、昭明太子萧统、韦应物、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等享有盛名。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的《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居很高位置,冯氏对《吴歌>的搜集整理与创作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吴歌乃吴人尤其下层劳动者所创作的民歌,其形式、内容与感染力远较著名的刘三姐山歌优美动人。它源远流长,战国时的屈原就称羡吴歌的优美动听,而且历史、社会影响大。明清两代,全国主要城市都有专以演唱吴歌为专长的艺伎传唱,如著名的王翠翘、陈圆圆、童小宛等。崇祯皇帝的宠妃田妃、袁妃也均以这一技艺来取悦皇帝。当时普通百姓亦以会唱吴歌为时髦。笑语为我国一支最古老的语种,迄今稳定少变。唐代语音学家陆德明常以吴音去注释古代经传。吴语自先秦时起,就享有“糯软甜脆”的赞誉,精场帝也以效说吴语为荣。到明清时期,大凡上层人士,尤以妇女如妃嫔、名妓,下至戏曲演员、江湖艺人,均以操吴语为时髦。

戏剧曲艺,独树新帜。著名的昆剧孕育于明代的吴地,自此苏州就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重要的发祥地与大本营。剧作家、剧本、演员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居前列,至今依然为海内外所注目。评弹将评话与弹词合为一体,操吴语,博采小说、戏曲、诗歌、音乐、相声等表现手法之长,熔说、噱、弹、唱、演于一炉的综合艺术,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中华民族的轻音乐“江南丝竹”,于音乐天地里独树一帜。

吴中古典园林曲折幽遵,小巧玲球,变化有致,在构思、布局、造型上深蕴诗情画意,艺术与自然之美和谐地统一。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习性都讲究艺术化、典雅化,这是吴人的一大特征。

吴门的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等在世时,就为国内外人士所钦佩。那时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人士,都以得沈、唐、文三人之书画为一生中之殊荣。

手工工艺精巧优良,不仅在历史上曾独步全国,至今在丝绸、刺绣、木石雕刻、灯彩、制扇等方面仍为海内外人士所叹服。丝绸、刺绣之精美绝伦,红木家具及雕刻技艺世无其匹。苏州灯彩与苏扇之华美精巧曾在历史上享第一之誉很长时间,兹仅举两小例以一斑窥全豹。①担相。用泥捏成各种人物面相,肢体以香樟木做成,手脚都能活动,再配上四季农饰,组成各种艺术场景摆设,它将中国雕塑大师唐代杨惠之的技艺实用化,散布至家庭文化里去,其社会意义很大。仿照顾客的相貌,哪怕额上一块小疤都能维肖维妙地捏出来。②清朝前期,山塘街上有一种制作场店,能以一根发条作动力,制出像“童子拜观音”、“搅娥奔月”等高级玩具,不仅人物四肢眼嘴都能动作,就连月中的小玉免也能一下一下的捣药。“工巧绝伦,举国无双”,确是历史的真买写照。

吴中的饮食文化素以高、精、雅、鲜享誉全国。吴地不仅有自成体系的“苏帮菜”以及一大批高档菜馆酒楼,更以普通百姓家家讲究日常肴菜而名闻遐尔。历史上“船菜”特具水乡地方特色,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及糕点糖果,其品种之多,门类之全,质地之佳,滋味之美,形色之巧,千百年来一直令海内外人士赞不绝口。

人文景观“聚宝盆”的吴地民俗是吴文化的又一代表。在历史上它就以博厚丰繁饶有兴致而称绝全国,而且无论其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爱情婚姻、人生礼仪、生老病死、节令玩耍等等无一不多姿多采,别具一格,而且不少方面还品位高级。比如,明清时代的八月中秋节除通常的赏月吃月饼食菱藕外,还在虎丘山上举行通宵的全民性的戏曲演唱竞赛;又如每年清明、七月半及十月初一三节至山塘街“看出会”,好比西方许多国家最隆重盛大的“狂欢节”,其内容奇特丰富,传统色彩鲜明浓烈,传唱至今的古代中国民歌〈大九连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足以为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有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十鱼文化十稻文化十蚕桑文化十船文化。它又孕育于“重群体、答道德、讲究和谐、崇尚中庸之道”的大中华文化母胎之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凝炼出了它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特征。

正由于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导致了吴地吴人千百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持久不衰地繁荣昌盛,而且也使它具有较诸其他地方文化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看成是某种经济型的文化。优秀的吴文化必将对祖国的四化和统一大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中国地域文化都有哪些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呢?
(8)荆湘文化副区(荆楚文化副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东有幕阜、武功诸山与吴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别山与中原分野,南以五岭为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因此传统农耕业比较发达。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本区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个文明中心,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黄河文明中心扩...

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苗族服饰与苗绣**。黔东南州的雷山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独特,形制很有代表性,有些是雷山独有,有些在其他地方也有,但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境内。苗族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并大胆使用立体造型和型中型的复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

广西梧州有哪些传统文化
梧州骑楼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无论在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还是商贸文化上都独具一格。它为打造梧州骑楼文化品牌,为梧州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石文化 梧州人工宝石加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现在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生产、加工、集散与交易中心。这里的人工宝石产量占...

湖南湘西的文化有哪些?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

周代文化具体有哪些?
文化方面的成就第一、“五行”与《周易》。 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绵阳有哪些文化特色?
上面四图分别是:绵阳市境内的古驿道,也是川人出川北上中原的主要道路。第二图是金牛道七曲山段。第三、四图是松龙栈道,就是从古龙州(平武)至古松州(松潘)的古栈道。秦从岷江以北南下吞并了巴蜀以后,秦文化大量涌入,由于移民了十万秦人入蜀,包括绵州在内巴蜀地区的有钱人多了,他们的服饰、...

徽文化有哪些代表
徽州动植物资源等。3、徽州文化,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更多关于徽文化有哪些代表,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93411161600214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如果我们继续追溯乡村音乐的起源,那么就要拉扯到十八、十九世纪美州大陆最早的白人定居者了。这些从各地而来的移民者唱着他们古老的歌曲,逐渐融汇而成了被人们称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通俗音乐。起先,这些开拓者们的歌曲极大程度地描绘和体现了生活的困苦以及孤独、焦躁、痛苦的感情色彩。而演奏者和音乐...

钦州有哪些风俗文化特色?
G罩莘绻饷髅�,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著名旅游胜地。她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旅客。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遨游钦灵";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

请问重庆市万州区有哪些历史文化?尽量详细点,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
三、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 (一)古建筑群历史悠久 1、罗田古场镇:始建于明朝后期,清代开始形成规模,是川鄂两省间陆上交通必经之地,三条老街呈“之”字形,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房屋720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老街总长391米,宽1.8-3.5米,由1623块条石镶嵌而成。古时,周边50里内无场镇,商贸历来活跃,有...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 特色 传统文化? -
锺韦普贺: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 -
锺韦普贺: 苏州属于吴方言区,大部分民俗都和附近的城市有共通之处,差异也总是有的.、 比较独特的话我知道有几个 南浩街的扎神仙 阳澄湖上的渔歌 七里山塘的怀旧风情 一些古镇上的苏州方言小调 其他还有许多,我也不大清楚了,希望知道的告知一下.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有那些文化遗产 -
锺韦普贺: 苏州的文化遗产是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在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的地理人文谁来介绍下? -
锺韦普贺: 要说中国最旖旎,最婉约,最柔情,最浪漫,最具活力的城市,那一定会是苏州;苏州,是至真、至情、至善、至美的,可谓水影花光,如诗如梦……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苏州...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文化是什么
锺韦普贺: 苏州园林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锺韦普贺: 端午节 桃花坞年画 轧神仙庙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江南丝竹 玄妙观道教音乐 吴歌 苏剧 苏绣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 昆曲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制扇技艺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我是查了老半天 到处查相关资料喔~ 这15分要是不给真是让我心酸哈~~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有什么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
锺韦普贺: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昆山锦溪古镇 苏州吴县邓尉香雪海 苏州吴县光福古镇 苏州张家港公园 苏州吴县古樟园 昆山丹桂苑 苏州周庄古镇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留园 昆山千灯古镇 苏州狮子林 苏州同里古镇 苏州寒山寺 苏州静思园 张家港东渡苑 苏州木渎古镇 苏州乐园 苏州拙政园 太仓艳阳山庄 苏州沧浪亭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饮食文化 -
锺韦普贺: 苏州饮食文化苏式食品是我国传统食品帮式中重要的一支,在我国食品发展史和世界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式食品与苏州丝绸、园林、工艺并列为苏州四大文化支柱.苏式食品历史悠久,它早在古代江南青莲岗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海城市18859548658: 祖国风光,苏州的特点 -
锺韦普贺: 苏州市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消费性城市. 苏州人温吞水,当地人脾气普遍较柔弱,不刚硬. 城市文化很像水.一,历史悠久.史学家顾颉刚在他的《苏州史志笔记》中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其次为成都,则战国物…...

海城市18859548658: 苏州是个什么城市?
锺韦普贺: 苏州 区号:0512 邮政编码:215000 位置: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东靠上海,南临浙江,西濒太湖,北依长江. 面积: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590.97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