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在测量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每相邻计数点间

作者&投稿:犁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测量一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每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

(1)①由图示纸带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纸带右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大,因此纸带右端与物块相连;电源频率为50Hz,计数点 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打A点时的速度vA=s2t=0.0684+0.07842×0.1m/s≈0.72m/s;②A、由△x=at2可以求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故A正确;B、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A、B间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C、根据图示纸带不能求出物块质量m,故不能计算出合外力,故C错误;D、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纸带可以求出A、B对应的运动时间t,故D正确;故选:ABD.③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合外力的功,应用动能定理求合外力的功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因此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故AC错误、B正确,故选:B.故答案为:①右端,0.73;②ABD;③B.

点1的速度等于0与2之间的平均速度,则v1=x022T=9.40×10?20.2m/s=0.47m/s.因为x01=3.20cm,x12=6.20cm,x23=9.20cm,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3cm.根据△x=aT2,解得a=△xT2=0.030.01m/s2=3.0m/s2.故答案为:0.47,3.0.

(1)①由图示纸带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纸带右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大,因此纸带右端与物块相连;
电源频率为50Hz,计数点 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
打A点时的速度vA=
s
2t
=
0.0684+0.0784
2×0.1
≈0.72m/s;
②A、由△x=at2可以求出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B、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A、B间的平均速度;
C、根据图示纸带不能求出物块质量m;D、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纸带可以求出A、B对应的运动时间t;故选C.
③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合外力的功,应用动能定理求合外力的功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因此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故选B.
(2)①电池内阻约为r=
U
I
-RA=
0.96
0.32×10?3
-500=2500Ω;
②没有电压表而有电阻箱,可以应用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电路最大电流约为0.32mA,实验器材可选:A、D、E.
故答案为:(1)①右端;0.72;②C; ③B;(2)①2500;②A、D、E.


某同学用一把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由图知:测量过程中(1)刻度尺倾斜放置,导致测量结果偏大;(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造成读数不准.故答案为:(1)刻度尺倾斜放置;(2)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4)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填“高”或“低”)。 28.(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为什么测量天枰时要按从大到小的原则添加砝码?
在这种情况下,若物体的质量超过100g ,把所有的小砝码加上还会偏小,就会造成无砝码可加的可能,这时就必须把所有小砝码取出,重新启用100g砝码。从而浪费了时间,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首先要把较大一级的否定后,才能用较小一级的。如该同学测量时发现50g偏小,应用100g;若还偏小,则应换用200g...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架在放有...
(1)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2)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被烧痛,如在平板玻璃后...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4π2T2r,可知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则需测量弹簧秤的示数F,圆周运动的半径r,以及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3)根据F=m4π2T2r,得:m=FT24π2R.故答案为:(1)物体与接触面间几乎没有压力,摩擦力几乎为零:(2)弹簧秤示数F、圆周运动的半径R;(3)FT24π2R ...

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
解:(1)该装置的重力为G = m g = 0. 21 kg×10 N\/kg = 2.1 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 浮 =G =2.1N;(2)该装置排开水的体积为V= S h = 3×10 -3 m 3 ×0.11 m = 3.3×10 -4 m 3 所受浮力为 F 浮2 =pgV= 1.0×10 3 kg\/m 3 ×10N\/kg×3.3×10 ...

100道物理题 填空 选择 计算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 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B>1.关于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C.多次测量后的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2.某同学三次测量...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A是...
(1)测量时间要用秒表;(2)根据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m=kT24π2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质量与振子的震动周期有关,故需要测量它的振动周期.测量方法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①不放Q时用秒表测出振子振动20次(或50次)的时间t1,(或测出振子的周期T1),②将Q固定在A上,用秒表测出...

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
答: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1)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2)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帖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求 人教版物理试卷 要免费的
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发声体单独发声,由仪器测得为62dB;第二次由乙发声体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6、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

槐荫区17658723538: (1)某同学在测量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每相邻计数点间 -
项昌邦纳: (1)①由图示纸带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纸带右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大,因此纸带右端与物块相连;电源频率为50Hz,计数点 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0.1s,打A点时的速度vA= s 2t = 0.0684+0.0784 2*0.1 ≈0.72m/s;...

槐荫区17658723538: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1)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 -
项昌邦纳: (1) (2)偏小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紧接着在接下来的相等的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kv(k(1)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2)... -
项昌邦纳:[答案]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加速度大小:a=△v△t=kv-vT=(k-1)vT加速度大小为(1-k)vT;(2)第二段T时间的末速度为:V=kv+a•T2=3k-12v所求位移为:x=02-v22a=(3k-1)2vT8(...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2米/秒,加速度为2米/秒的平方,该物体在某1秒内的位移为6米,问此后,它还能运动几米? -
项昌邦纳:[答案] 物体在这1秒内平均速度为6m/秒 所以在这1秒开始和结束时的速度分别为7和5(加速度是2) 所以就是求初速度为5,加速度为2的物体还能运动几米 答案是 6.25m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
项昌邦纳: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当以大小相同的加速度沿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得,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位移大小为 x=1 2 at2=1 2 *1*12m=0.5m 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 .v = x t =0.5 1 m/s=0.5m/s 故选D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初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项昌邦纳: 0.5m/s 具体的解题过程是 停止前1s的末速度肯定是0,而1s前的速度是1m/s,根据v0=vt-at=0-(-1)*1m/s=1m/s.由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所以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0.5m/s.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3m/s加速度大小为0.4m/s 2 ,在某1s内它通过的位移为0.4m,那么在这1s -
项昌邦纳: 设在这1s之前物体已运动了时间t,令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在这1s的初速度为v 1 ,物体的加速度为a=-0.4m/s 2 ,物体的位移为x=0.4m,时间t=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 x= v 0 t+ 12 a t 2 得 v 0 = xt - 12 at 即: v 1 = 0.41 - 1...

槐荫区17658723538: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米每秒,加速度的大小为0.4,在某一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0.4M.问在这一秒开始前物体已经运动了多长时间 -
项昌邦纳:[答案] 设这一秒开始即上一秒末的速度为V,则在这一秒末的速度为 V-0.4 (V-0.4)^2-V^2=2*aS=2*(-0.4)*0.4=-0.32 V=0.6m/s 这一秒开始前物体已经运动的时间为t t=(V-Vo)/a=(0.6-3)/(-0.4)=6s

槐荫区17658723538: 某同学在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 -
项昌邦纳: (1)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0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B= xAC 2T =(3.62+4.38)*10?2m 2*0.1s =0.4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

槐荫区17658723538: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米每秒,加速度大小为1米每秒的平方,则物体在停止前2秒的平 -
项昌邦纳: 用逆过程来做,物体在停止前2秒的平均速度,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1米每秒的平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两秒的平均速度,即第一秒末(中间时刻)的速度=1m/s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