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 1.作者为什么曾经能够骄傲地说自己到处可以为家? 2.结尾段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投稿:肇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个片段.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结合起来.~

这里是我喜欢的一个风景区。这里的空气很新鲜,好像有一种甘甜的味道。这里有小山,小山上有着很美丽的绿化,有湖泊,湖里有许许多多的游鱼在那里悠闲的游来游去,让人有种向往的想法。这里还有很多的树,树上有着一些小鸟在歌唱。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散散心,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好很多。所以我把这里当作我的忘忧的好地方。

“我”对那个人产生了好感,比如上文,形容的是“精瘦”,这是一个中性词,但是略带贬义,因为精瘦就是过于瘦了,还有褪色的衣服等形容,是纯中性的,没有褒义也没有贬义。
而下文,瘦削一词虽然说瘦,但隐隐给人以虽瘦但精神的含义,黝黑往往是和朴实联系在一起的,淡淡也是一个中性,稍带褒义,至于慈善,炯炯有神,则是纯粹的褒义词。
由此,可以看出,“我”对那个人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1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 整个题目暗含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人生如絮便是失根兰花的最好写照。
2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 借古喻今,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感情,升华主题,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5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以上全是我自己分析,没有摘抄转载哦)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阅读《失根的兰花》答案 -
频关立思: 失根的兰花——以“根”喻故土,以“兰花”喻作者本人,以“失根的兰花”比喻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哀的处境. 失根表示:流落异国他乡.兰花表示:作者处境.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作者说“我,到处可以为家”,后来又认为到处不可为家,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频关立思:[答案]解析: 不矛盾.作者认为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没有离开国土,而且有嚼菜根的自励精神.后来作者觉得到处都不可以为家是因为身在异国,那儿没有值得留恋的事物,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答案1.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2.十几岁在外面漂流,“我”曾骄傲的说“我,到处可以为家”;而到了美国,“我... -
频关立思:[答案] 1.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离开国门的人就像没有根的兰花,会倍觉离国思乡之苦.以“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2.“到处可以为家”是自己年轻时在国内的感受,当时未离开祖国;“...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
频关立思: 1.本文由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看花写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怀念故乡.2.文章最后写到郑思肖画兰,并化用一句名言,其作用是?运用论据,更具体生动地表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3.品位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 -
频关立思: 1、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意思是离开国门的人就像没有根的兰花,会倍觉离国思乡之苦.以“失根的兰花”喻飘零异邦的人及其悲凉惆怅的心情.2、就是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以引起下文对故国风物的思念之情.3、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4、首先,“身不可辱”是指别人的说法,而后来的“身可辱”为作者自己的看法,突出作者虽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别人的说法是强调自身尊严,而后作者则强调爱国情怀,俩者所想表达的对象不一样,所以不矛盾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 阅读1.下面一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曾记得,八岁时拿着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这童年的色彩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 -
频关立思:[答案] 1、通过对儿时与父亲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突出全文主题 2、不矛盾,因为前文中的“到处都可以为家”是建立在不出国土的前提下的;而后文的“到处均不可以为家”是建立在踏出国土的前提下的 3、“人生如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 阅读答案 -
频关立思: 1“根”比喻故土,“兰花”比喻人,“失根的兰花”比喻飘零异国的人及其悲凉处境. 2因为在作者看来,只要未离开国土,“到处可以为家”,如同“蚕未离开那桑叶一样”,“等到离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3与“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一句相照应,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强化了题旨. 4解释题目含义,点明文章中心. 5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失根的兰花阅读及答案 -
频关立思: 本人之愚见: 1.“根”比喻的是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的是漂泊的自己.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跪求《失根的兰花》阅读理解的答案失根的兰花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 -
频关立思:[答案] 1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2①与“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一句相照应,它突出了文章中心内容,强化题旨.②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8616015410: 题目为什么叫失根的兰花 -
频关立思: “根”比喻故土,“兰花”比喻人,“失根的兰花”比喻漂泊异国的人及其悲凉处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