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积累

作者&投稿:郭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文化积累,具体指哪些~

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

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都具有实际意义。

编辑活动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信息传播,另一个是文化积累。对编辑活动而言,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没有信息积累就没有文化积累,但是信息积累并非就是文化积累,这是因为信息积累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稳定性较差。与之相比,文化积累则具有清晰性、确定性和恒常性,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积累是建立在信息积累基础之上的,它是信息积累的积淀与升华。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之间存在时间差,即文化积累总是滞后于信息积累。这一时间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信息的价值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例如,即便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也被证明并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从而在文化积累过程中被剔除。

从信息积累向文化积累的过渡过程,是去伪存真、选优汰劣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编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把关人,编辑必须对信息的价值作出准确的估价,从而决定取舍。因此编辑首先是信息积累者。编辑应当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对做好信息积累乃至最终完成文化积累工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没有文化积累意识的编辑,是做不好信息积累工作的。

编辑在文化积累意识作用下,可以更鲜明更主动地确立主体地位,增强编辑活动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的有机统一。具体说来,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

编辑的职责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为他人做嫁,默默无闻的奉献,是由编辑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但这仅是表面形式。编辑职业的根本性质在于,他是科学文化活动的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介入者,他直接参与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缔构过程。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看作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编辑就是这建筑物的设计师;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活动看作是一部辉煌壮丽的历史剧,那么,编辑就是这部历史剧的策划者。话说的有点过头了吧?不,事实就是如此。编辑“六艺”的核心是选题、组稿,而选题、组稿不就是文化设计么?一套套丛书、一部部专辑所筑成的文化构架,不正是编辑设计、策划的结果吗?选题、组稿是编辑文化介入的最直接的手段,它最深刻地体现了编辑对科学文化工程的宏观构思与把握。

编辑在选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编辑文化积累意识的反映(注意,这里所说的选题,并不包含那些为迎合某些受众的庸俗趣味而选的低格调题目)。选什么或不选什么,其根本标准就是看所选题目是否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对提高编辑的选题层次具有指导作用。有了这种意识,编辑就会以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选题、组稿,建构良好的文化体系。


编辑的文化介入精神,不仅表现为选题、组稿,而且还表现在文化导向上。文化导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文化是珉玉杂陈、良莠共存的混合体。编辑经常受到“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冲击。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编辑必须抵制那些有害文化,这就需要导向。这种导向表现为不为有害文化提供蔓延滋长的园地,积极扶持和培养优秀文化。须知,尽管有害文化有时显现出“畅销”、“高票房价格”,但终属被淘汰之列,因为它们在根本上违背人民的利益,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编辑同仁缺乏文化积累意识,没有发挥正确的文化导向作用,随波逐流,为有害文化提供市场,这是令人痛心的。

编辑导向,还表现为编辑为提高科学文化的价值所做的努力。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本大失水准的书,一份期刊发表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都会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文化积累的水平。因此,编辑必须对稿件的质量严加把关,严格载文标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以利于提高文化积累水平。

二、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

文化积累需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将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输入社会文化传播体系,使其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要对那些没有价值的文化糟粕予以剔除淘汰,以达到净化文化积累的目的。

科学学专家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对来自外部的新设想,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倾向,正如对标新立异的举止衣着存在抗拒心理一样。”文化积累是新旧文化永无止息的代谢过程,求新求异是文化积累得以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而人所固有的某种惰性常常使那些标新立异、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承认,被拒之于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门之外,从而大大延缓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1955年,科学家雅罗的论文《关于胰岛素的抗体》,遭到了美国著名杂志《科学》的退稿,之后又被《临床医学杂志》拒绝。就是这样一项屡遭拒绝的科研成果,却于22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得到了举世公认。人类对这项科研成果的享用被延滞了22年!相反,有些科研成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人们的冷落,但是由于编辑慧眼识珠,及时将其编辑成册,因而放射异彩。例如,奥地利人孟德尔从事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遗传因子分离与自由组合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并于1865年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发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大会的论文编辑者独具慧眼,将孟德尔的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刊载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上,使孟德尔的科研成果终于被后人发现和承认,他因此而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创始人。

在这里应当着重提出的问题是,编辑在文化积累工作中需要以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进行辨伪。伪科学、伪文化对人类的文明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情揭露,决不能让其进入文化积累过程。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还体现在编辑加工上。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载体化,以利于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为此,必须努力消灭一切错谬。“草萤有光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编辑在加工文稿时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即决不能让谬种在我手里流传下去,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编辑加工中的纠错实例是很多的。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用白灰炼铁取得优质高产”。白灰怎么能炼铁呢?只有用铁矿石才能炼铁,白灰只能作为熔剂。此句应改为:“用白灰作熔剂炼铁取得优质高产”。否则,人们会以为炼铁生产又发明了一项新工艺。再例如,“这种矿石含硫很低,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炼优质生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要求含硫低,还要求磷低、铁粉高、焦碳质量好以及相应的高炉操作技术等。显然,以为含硫低就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对上述两例,如果不加以修改,将会造成炼铁技术的以讹传讹。对于科技编辑而言,任何一个小数点、符号、公式的差错,都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

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亦是编辑主体精神的体现。丧失了这种精神,编辑就失去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这种精神,就能排除各种干扰,在文化积累过程中充分实现编辑的自我价值。

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人才是文化积累的重要内容。人类文化史离不开这些灿若繁星的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哥白尼、孟德尔、伽利略、牛顿、哈维、哥伦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爱因斯坦、祖冲之、李时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郭沫若、鲁迅......这其中,有许多人不正是由于得到编辑的发现与扶持,才在人类文化史上闪耀出不灭的光辉吗?《物理学学报》的编辑普朗克发现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实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宗白华发现郭沫若,不就是积极的文化积累吗?文坛上,一个人屡遭拒绝而偶尔被某个编辑发现并大力扶持,由此一举成名的事例多不胜数,这常常被人们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几位诺贝尔奖得主遭退稿的情况就会想,这类“佳话”最好还是少一点好!萧伯纳的被退作品为其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的编辑说:“他(萧伯纳)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海明威的被退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春潮》,拒稿者说:“如果出版这本书,那我们不但会被视为品位恶劣,甚至会被视为异常残忍。”古尔丁获诺贝尔奖的代表作《蝇王》当初被退稿的理由是:“你未能将显现有潜质的构思成功地发挥出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想,在人类文化史上是否有一些杰出人物,由于我们做编辑的原因而被永远地埋没了呢?这难道不是编辑对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吗?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文化现象。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创造势头。期刊、报纸、出版社、电台、电视台,这些传播媒介都是发现和培养人的园地。大量杰出的人才都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崭露头角并为社会所公认的。编辑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对那些虽然尚显秩嫩、但却很有潜力的未来人才,要大力扶持,这更能体现编辑的文化积累功能。

编辑的人才意识是文化积累意识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已经成名的作者分外垂青,而对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不屑一顾的编辑,最有可能埋没杰出人才,从而对文化创造与积累带来损失。

四、注重前沿选择

编辑的前沿性选择,具有积极的文化积累价值。选择的质量决定文化积累的质量。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在这一过程中,纯粹意义上的重复旧有的理论知识是毫无文化积累价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初次出现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因此,编辑对论文进行前沿性选择时,应当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复旧有的理论。如果旧有的理论占据了主导方面,那就意味着论文不具有前沿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

没有前沿性选择,就没有文化积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前沿选择都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在前沿选择中,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表现为对科学前沿的过滤与筛选。它是提纯与精馏,而不是杂烩与混淆。例如,根植于古希腊时代的“以太”概念,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的学术思维。人们为了相信它的存在,不惜赋予它许多莫名其妙的臆测。当光的波动性被确定之后,科学家们大都认为“以太”就是传播光振动的介质。这样,“以太”似乎就作为真理而被承认、被传播下来了。然而,“以太”毕竟是虚无缥缈的!科学的大厦不能建筑在无根的空中。人们必须证实“以太”是否存在。为了寻找“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迈克尔逊根据迈克斯韦提出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和美国化学家莫雷利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当时实验的精度已达四十亿分之一,他们昼夜不停地连续观测了5天,仍然看不到一点“以太”飘移的迹象。这个实验的“零”结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此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学所抛弃。

前沿选择与文化积累表现为互动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质量的前沿选择,提高了文化积累的质量,反过来,高质量的文化积累又将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将天文学大大推进了一步。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又否定了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合理部分,将天文学推向了新的前沿。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爱因斯坦则创立了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把物理学再次推向了前沿。科学就是这样以前沿递进的方式发展的,而文化也就是这样一面积累科学前沿的成果,一面又推动科学走向新的前沿。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意识都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应当牢固树立这种意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为人类的文化创造与积累做出贡献。

民族文化积累和外来文化积累。旧文化元素保留和新文化元素增加的过程。文化积累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一切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都是一个积累过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之中。初民社会,只有为数不多的简单文化元素。
随着社会分化、生产的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增长,新的文化元素不断地被发明创造出来,经传播、选择而被社会接纳。同时,旧的文化元素中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同新的文化元素同时发挥功用,从而形成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或地区的文化。


扩展资料:
新文化元素的增加是文化积累的主导的、积极的方面。没有新文化元素的增加,文化便失去活力而停滞不前。旧文化元素的保留是文化的保守方面,是文化积累的基础。没有旧文化元素的保留,文化便会发生断层,无从积累。新文化元素的增加主要有发明与传播两条途径。
发明越多,传播越快,文化积累的规模越大,速度越快。人类的文化积累是以加速度进行的。旧文化元素的保留和遗失是相对的。一种文化元素或文化丛一经形成,便不易消失,这是文化的一种特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积累

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

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都具有实际意义。

编辑活动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信息传播,另一个是文化积累。对编辑活动而言,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没有信息积累就没有文化积累,但是信息积累并非就是文化积累,这是因为信息积累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稳定性较差。与之相比,文化积累则具有清晰性、确定性和恒常性,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积累是建立在信息积累基础之上的,它是信息积累的积淀与升华。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之间存在时间差,即文化积累总是滞后于信息积累。这一时间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信息的价值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例如,即便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也被证明并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从而在文化积累过程中被剔除。

从信息积累向文化积累的过渡过程,是去伪存真、选优汰劣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编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把关人,编辑必须对信息的价值作出准确的估价,从而决定取舍。因此编辑首先是信息积累者。编辑应当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对做好信息积累乃至最终完成文化积累工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没有文化积累意识的编辑,是做不好信息积累工作的。

编辑在文化积累意识作用下,可以更鲜明更主动地确立主体地位,增强编辑活动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的有机统一。具体说来,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

编辑的职责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为他人做嫁,默默无闻的奉献,是由编辑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但这仅是表面形式。编辑职业的根本性质在于,他是科学文化活动的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介入者,他直接参与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缔构过程。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看作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编辑就是这建筑物的设计师;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活动看作是一部辉煌壮丽的历史剧,那么,编辑就是这部历史剧的策划者。话说的有点过头了吧?不,事实就是如此。编辑“六艺”的核心是选题、组稿,而选题、组稿不就是文化设计么?一套套丛书、一部部专辑所筑成的文化构架,不正是编辑设计、策划的结果吗?选题、组稿是编辑文化介入的最直接的手段,它最深刻地体现了编辑对科学文化工程的宏观构思与把握。

编辑在选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编辑文化积累意识的反映(注意,这里所说的选题,并不包含那些为迎合某些受众的庸俗趣味而选的低格调题目)。选什么或不选什么,其根本标准就是看所选题目是否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对提高编辑的选题层次具有指导作用。有了这种意识,编辑就会以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选题、组稿,建构良好的文化体系。

编辑的文化介入精神,不仅表现为选题、组稿,而且还表现在文化导向上。文化导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文化是珉玉杂陈、良莠共存的混合体。编辑经常受到“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冲击。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编辑必须抵制那些有害文化,这就需要导向。这种导向表现为不为有害文化提供蔓延滋长的园地,积极扶持和培养优秀文化。须知,尽管有害文化有时显现出“畅销”、“高票房价格”,但终属被淘汰之列,因为它们在根本上违背人民的利益,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编辑同仁缺乏文化积累意识,没有发挥正确的文化导向作用,随波逐流,为有害文化提供市场,这是令人痛心的。

编辑导向,还表现为编辑为提高科学文化的价值所做的努力。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本大失水准的书,一份期刊发表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都会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文化积累的水平。因此,编辑必须对稿件的质量严加把关,严格载文标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以利于提高文化积累水平。

二、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

文化积累需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将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输入社会文化传播体系,使其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要对那些没有价值的文化糟粕予以剔除淘汰,以达到净化文化积累的目的。

科学学专家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对来自外部的新设想,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倾向,正如对标新立异的举止衣着存在抗拒心理一样。”文化积累是新旧文化永无止息的代谢过程,求新求异是文化积累得以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而人所固有的某种惰性常常使那些标新立异、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承认,被拒之于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门之外,从而大大延缓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1955年,科学家雅罗的论文《关于胰岛素的抗体》,遭到了美国著名杂志《科学》的退稿,之后又被《临床医学杂志》拒绝。就是这样一项屡遭拒绝的科研成果,却于22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得到了举世公认。人类对这项科研成果的享用被延滞了22年!相反,有些科研成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人们的冷落,但是由于编辑慧眼识珠,及时将其编辑成册,因而放射异彩。例如,奥地利人孟德尔从事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遗传因子分离与自由组合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并于1865年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发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大会的论文编辑者独具慧眼,将孟德尔的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刊载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上,使孟德尔的科研成果终于被后人发现和承认,他因此而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创始人。

在这里应当着重提出的问题是,编辑在文化积累工作中需要以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进行辨伪。伪科学、伪文化对人类的文明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情揭露,决不能让其进入文化积累过程。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还体现在编辑加工上。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载体化,以利于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为此,必须努力消灭一切错谬。“草萤有光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编辑在加工文稿时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即决不能让谬种在我手里流传下去,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编辑加工中的纠错实例是很多的。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用白灰炼铁取得优质高产”。白灰怎么能炼铁呢?只有用铁矿石才能炼铁,白灰只能作为熔剂。此句应改为:“用白灰作熔剂炼铁取得优质高产”。否则,人们会以为炼铁生产又发明了一项新工艺。再例如,“这种矿石含硫很低,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炼优质生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要求含硫低,还要求磷低、铁粉高、焦碳质量好以及相应的高炉操作技术等。显然,以为含硫低就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对上述两例,如果不加以修改,将会造成炼铁技术的以讹传讹。对于科技编辑而言,任何一个小数点、符号、公式的差错,都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

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亦是编辑主体精神的体现。丧失了这种精神,编辑就失去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这种精神,就能排除各种干扰,在文化积累过程中充分实现编辑的自我价值。

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人才是文化积累的重要内容。人类文化史离不开这些灿若繁星的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哥白尼、孟德尔、伽利略、牛顿、哈维、哥伦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爱因斯坦、祖冲之、李时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郭沫若、鲁迅......这其中,有许多人不正是由于得到编辑的发现与扶持,才在人类文化史上闪耀出不灭的光辉吗?《物理学学报》的编辑普朗克发现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实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宗白华发现郭沫若,不就是积极的文化积累吗?文坛上,一个人屡遭拒绝而偶尔被某个编辑发现并大力扶持,由此一举成名的事例多不胜数,这常常被人们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几位诺贝尔奖得主遭退稿的情况就会想,这类“佳话”最好还是少一点好!萧伯纳的被退作品为其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的编辑说:“他(萧伯纳)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海明威的被退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春潮》,拒稿者说:“如果出版这本书,那我们不但会被视为品位恶劣,甚至会被视为异常残忍。”古尔丁获诺贝尔奖的代表作《蝇王》当初被退稿的理由是:“你未能将显现有潜质的构思成功地发挥出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想,在人类文化史上是否有一些杰出人物,由于我们做编辑的原因而被永远地埋没了呢?这难道不是编辑对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吗?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文化现象。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创造势头。期刊、报纸、出版社、电台、电视台,这些传播媒介都是发现和培养人的园地。大量杰出的人才都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崭露头角并为社会所公认的。编辑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对那些虽然尚显秩嫩、但却很有潜力的未来人才,要大力扶持,这更能体现编辑的文化积累功能。

编辑的人才意识是文化积累意识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已经成名的作者分外垂青,而对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不屑一顾的编辑,最有可能埋没杰出人才,从而对文化创造与积累带来损失。

四、注重前沿选择

编辑的前沿性选择,具有积极的文化积累价值。选择的质量决定文化积累的质量。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在这一过程中,纯粹意义上的重复旧有的理论知识是毫无文化积累价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初次出现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因此,编辑对论文进行前沿性选择时,应当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复旧有的理论。如果旧有的理论占据了主导方面,那就意味着论文不具有前沿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

没有前沿性选择,就没有文化积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前沿选择都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在前沿选择中,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表现为对科学前沿的过滤与筛选。它是提纯与精馏,而不是杂烩与混淆。例如,根植于古希腊时代的“以太”概念,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的学术思维。人们为了相信它的存在,不惜赋予它许多莫名其妙的臆测。当光的波动性被确定之后,科学家们大都认为“以太”就是传播光振动的介质。这样,“以太”似乎就作为真理而被承认、被传播下来了。然而,“以太”毕竟是虚无缥缈的!科学的大厦不能建筑在无根的空中。人们必须证实“以太”是否存在。为了寻找“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迈克尔逊根据迈克斯韦提出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和美国化学家莫雷利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当时实验的精度已达四十亿分之一,他们昼夜不停地连续观测了5天,仍然看不到一点“以太”飘移的迹象。这个实验的“零”结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此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学所抛弃。

前沿选择与文化积累表现为互动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质量的前沿选择,提高了文化积累的质量,反过来,高质量的文化积累又将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将天文学大大推进了一步。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又否定了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合理部分,将天文学推向了新的前沿。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爱因斯坦则创立了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把物理学再次推向了前沿。科学就是这样以前沿递进的方式发展的,而文化也就是这样一面积累科学前沿的成果,一面又推动科学走向新的前沿。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意识都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应当牢固树立这种意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为人类的文化创造与积累做出贡献。

那些小众却惊艳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文化底蕴是指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还是一种长久的过程,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一、文化底蕴要有渊源的历史经过选择的东西,留下来修是最好的,就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经过自然的选择,留下来的都是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和一些思想也是如此,经历过长时间的选择,磨炼自然会变得很成熟,具有...

什么叫做文化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

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并且,我们每天的交谈是展示文化内涵的最普通、最普遍的方式。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谈话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从小学就学到的知识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本质,最后再组织比较实际、通俗的语言与人交谈。以此方式既可以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洞察力,又可以表达自己在积累文化...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文明和文化的概念是什么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什么是人的文化基础?
人的文化基础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它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形成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基础。文化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基本工具。2. 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有什么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 1、凝聚功能 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是企业形成凝聚力的基石。对一个企业来说,共同的目标促使了企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企业员工坚强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会凝聚成一个同舟共济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2、主动干预功能 成熟...

文化底蕴是什么意思,任何文化都有文化底蕴吗?
什么是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就是个人的一种修养,是每个人的精神到达的一个底线位置,和一些人或群体所秉持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观念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还是一种长久的过程,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一、文化底蕴要有渊源的历史经过选择的东西,留下来修是最好的,就像达尔文的自然...

历史文化底蕴是什么意思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释义 该词语具有两个前提:1、是人或者人群所具有的。我们可以说某地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说某公司具有什么底蕴,但不能说某物具有文化底蕴,它只能是...

莎车县19763024391: 文化积累 - 搜狗百科
杭厚九味: 旧文化元素保留和新文化元素增加的过程.文化积累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变迁过程.一切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都是一个积累过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之中.初民社会,只有为数不多的简单文化元素.随着社会分化、生产的发展和人类需要的增长,新的文化元素不断地被发明创造出来,经传播、选择而被社会接纳.同时,旧的文化元素中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同新的文化元素同时发挥功用,从而形成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或地区的文化.

莎车县19763024391: 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 -
杭厚九味: 一、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 1、文化积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2、意义:文化积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积累的方式是文化的扬弃 二、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2种 1、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积累 2、吸取外来文化的积累

莎车县19763024391: 文明积淀是指什么 -
杭厚九味: 文化积累

莎车县19763024391: 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底蕴 -
杭厚九味: 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例如,北京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

莎车县19763024391: 下面两句话,表达的形式有什么区别?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1.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是一种感情的... -
杭厚九味:[答案] 前一种多次重复,感情强烈 后一种感情没有第一种强

莎车县19763024391: 历史积淀是什么意思? -
杭厚九味: 通俗说就是有年头的意思,时间久了.

莎车县19763024391: 什么是文学素养 -
杭厚九味: 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包括看的书够多,对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自己对写文章有见解,能正确认识书的优劣等,重要的是看的书够多且能从中得出些东西,能获得积累的目的

莎车县19763024391: 文化积累通过什么实?文化积累通过什么实现
杭厚九味: 文化 积累一般通过文字记载来实现,不仅指文化在数量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指人类 对文化的创造.

莎车县19763024391: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
杭厚九味: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是指历史及文化经过长期积累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累积沉淀非常丰厚隆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