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作者&投稿:独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原文~

原文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
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
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他都作了翔实的记录。遇到工作紧张或者外出,就让他爱人帮着留心燕子什么时候飞来,也让他女儿帮着观察北海的冰什么时候初融,还让邻居的孩子向他报告哪天杏花开了第一朵。
每天早晨一起来,他就把那支放在白铜套子里的钢笔式的温度表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表拿进屋里,记录量得的气温。
这支温度表,他经常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长久地插来插去,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这样,做衣服的时候,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积累了丰富的物候记录,绘制了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的曲线图。这幅图表明了1950-1972年的23年中北京春季物候变化的迟早顺序,为编制自然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义的曲线图。
为了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竺可桢并不限于在北海观察。他在70多岁的时候,还换上耐磨的网球鞋,到野外去工作。去时总带着那钢笔式的温度表,还带着罗盘、高度表和照相机。这是他的随身四宝。
每到一处,总是先拿出罗盘定方向,接着用高度表测量海拔,用温度表测量气温,再用照相机把一些景观照下来,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料。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这篇学术论文,综合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扩展资料一、出处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节选自《登上气象科学高峰》(1978年3月18日《人民日报》。作者:白夜 柏生
二、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竺可桢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围绕中心,紧扣“卓越”二字,选取了竺可桢从事科研工作的五个片断,表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通过穿插记叙毛主席、周总理亲切会见竺可桢,更突出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卓越”一词指竺可桢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努力、奉献都是超出一般的。

自读提示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16岁进唐山矿路学堂读书,1910年考取赴美国留学

的公费生,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学习气象。毕业后回祖国服务,成为卓越的科学家。

这是一篇记叙真人真事的文章。作者在记叙中穿插适当议论,点染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安

排若干景物描写,宣染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就从多方面丰满了人物形象,增添了文章

的光彩。

注意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和读准加点字的音。

清瘦 矍铄 翔实 崭新 掩映 苍茫 孜孜不倦 推重
·· · ··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

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

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

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

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

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服务。

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

叫了。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他都作了翔实的记录。遇到工作紧张或者外出,

就让他爱人帮着留心燕子什么时候飞来,也让他女儿帮着观察北海的冰什么时

候初融,还让邻居的孩子向他报告哪天杏花开了第一朵。

每天早晨一起来,他就把那支放在白铜套子里的钢笔式的温度表拿到院子

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表拿进屋里,记录量得的气温。这

支温度表,他经常插在外衣左边的小口袋里。长久地插来插去,小口袋的盖布

总是先磨坏了。这样,做衣服的时候,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片小口袋盖

布,留着拆换。

经过多年的观察,他积累了丰富的物候记录,绘制了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

化的曲线图。这幅图表明了1950-1972年的23年中北京春季物候变化的迟早顺

序,为编制自然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

义的曲线图。

为了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竺可桢并不限于在北海观察。他在70

多岁的时候,还换上耐磨的网球鞋,到野外去工作。去时总带着那钢笔式的温

度表,还带着罗盘、高度表和照相机。这是他的随身四宝。每到一处,总是先

拿出罗盘定方向,接着用高度表测量海拔,用温度表测量气温,再用照相机把

一些景观照下来,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料。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

物生产的关系》这篇学术论文,综合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

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

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1964年2月6日,温度1℃-4.4℃,气压764毫米,地上积雪半寸。”竺

可桢用红笔写了一段日记。这天下午1点半钟,他应邀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

处。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他走进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笑容满

面,同他握手。他在毛主席床前的椅子上坐下,正要问好,毛主席先说话了。

毛主席说,看到他写的《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就

想到农业八字宪法管地不管天;除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以

外,还可以加上“光”和“气”两个字。

毛主席饶有兴趣地谈起太阳光怎样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问题

说,光辛辛苦苦地工作,不充分利用它,可惜。竺可桢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研

究的经过和结果。一会儿,李四光和钱学森两位科学家也应邀先后来到。屋里

的气氛更加活跃了。毛主席同3位科学家广泛地谈到地球形成和生物进化,地

质时代和历史时代的气候变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正电子和负电子的辩证

法等等问题。3位科学家用心聆听毛主席的话,得到新的启示。座间谈笑风

生,不觉已是暮色苍茫。临别时,毛主席对大家说,还有什么著作,送给他看

看。第二天,竺可桢写了一封工工整整的信,把《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和《物候学》两本书送给毛主席。

“自由王国”没有止境,科学家的探索也不会停步。70多岁的竺可桢,仍

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他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史书、方志以及古人的日

记、游记、诗词中寻觅古代气候的线索,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

初步研究》。这部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推重。它的价值在于充分掌握历史

上气候变迁情况,古为今用,对气候的长期预报很有好处。竺可桢在83岁高

龄,取得科学上新的成就,为祖国博得新的荣誉。

1973年5月27日,已是燕子归来、布谷鸟报到的时候。这天最高气温已达

27度。下午5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竺可桢

也参加了。周总理亲切地告诉他:“你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

研究》,我看到了。你还可以对世界气候变迁作些通俗的解释。”临别时,又

对他说:“现在到21世纪还有1/4时间,郭老还有19年才100岁,你还有17年才

100岁,章士钊写书写到92岁。你还可以写出不少书来。”

竺可桢深受感动,向周总理含笑致意。他想,我也写到92岁吧!然而,他

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他在这一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

道:“苏联气候界又在宣传地球变冷的消息,说列宁格勒近年比1940年左右低

1℃。我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早已指出,这类1℃上下

的变迁,过去5000年中极为普通,算不了地球变冷的证据。”他还用红笔在这

段话前面写下“杞人忧天”4个字作为标题。这可以说是他的最后的著作。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

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

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

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

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

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遗产。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

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节选自《登上气象科学高峰》(1978年3月18日《人

民日报》),编入课本时,经作者修改。

〔矍铄(jué shuò)〕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的样子。

〔物候〕自然气候的变化在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和活动现象上的反映。研究这

门知识的科学,叫做“物候学”。

〔翔(xiáng)实〕详尽而确实。翔,同“详”。

〔景观〕地理学术语。指地面上的自然景色。

〔玉树琼(qióng)枝〕形容白雪盖的树枝好像用美玉制成似的。琼,美玉。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映衬。掩,遮蔽。

〔地质时代〕根据地壳上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来划分的时期。

〔正电子和负电子〕质量相等的一对基本粒子,一带正电,一带负电,两者相

遇时,一起转化为一对光子。

〔聆(líng)〕听。

〔“自由王国”〕哲学术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认识,并能自觉地运

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已经进入“自由王国”。

〔方志〕我国古代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历史书。方,地方、区域。志,记事的

书或者文章。

〔觅(mì)〕寻找。

〔杞(qǐ)人忧天〕《列子·天瑞》里说,有个杞国人老是担心天会塌下来,自

己无处安身,以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后来用“杞人忧天”来比喻不必要的

和无根据的担忧。

我记得小学时我学过,讲的是竺可桢每天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比如什么什么花开了啊,什么什么树发芽了啊),认真做自然笔记,十年坚持不懈,后来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预言了某年北京春天比往年提前(到底是提前还是推迟不清楚了)来临并得到了时间的证实。
学的时间离现在太久了,只记得这么多了。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原文
原文 春天,在北海公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早晨上班从北门进园,南门出去,下午下班从南门进园,北门出去。这位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他的住宅到办公地点,正好经过北海公园。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竺可桢走北海...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的故事:一生致力于气象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卓越科学家 竺可桢,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气象学的研究与教育事业。他的故事充满对科学探索的执着与热情。竺可桢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对气象学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不懈...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原文
1. 春天,北海公园常见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早晨从北门进入,南门离开,下午则反之。这位老人是竺可桢,一位杰出的科学家。2. 竺可桢的家与工作地点相邻北海公园,他选择步行穿过公园而非乘坐汽车。如此往返,他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日时光。3.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并非仅为赏景,而是为了进行物候观...

为什么说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行者,竺可桢始终从科学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不仅在学理上大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而且知行合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倾力躬亲,从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进程看,他的这些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较早地、独立地关注并研究人口、资源...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绍兴市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奉命北上筹建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

竺可桢生平简介
竺可桢,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气象事业和物候学的探索,出生于1890年3月7日,浙江上虞。1908年,他进入上海复旦公学求学,两年后获得公费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深造,1913年夏毕业后转至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气象学科,于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荣获博士学位。1920年,他受聘于...

竺可桢生平简介及事迹介绍?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去美国公费留学的高材生,也是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手建立了中国所有大学中第一个地理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也曾经担任过长达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也被后人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竺可桢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竺可桢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原因是学习十分勤苦、努力。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中学阶段(15岁始),读书于...

竺可桢有那些著作?
竺可桢的著作有《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等。1、《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

竺可桢的简介,100字以内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绍兴市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开拓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10年公费留美(竺可桢,1910年清华留美生),入伊利...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字? -
尧秒盐酸:[答案]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的资料是什么 -
尧秒盐酸:[答案]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简介[短] -
尧秒盐酸:[答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的资料 -
尧秒盐酸: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9年)不仅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而且是研究我国物候学的倡导者.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是与其幼儿时养成的勤奋好学、多问善思分不开的. 当他还是...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有那些著作? -
尧秒盐酸:[答案]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

汕尾市15577342177: 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为社会都做了哪些贡献? -
尧秒盐酸:[答案] 观察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清明节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的小故事 -
尧秒盐酸:[答案]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

汕尾市15577342177: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老人具有怎样的科学精?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尧秒盐酸: “公忠坚毅,天下己任”、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自强不息、永不气馁.....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的故事 -
尧秒盐酸:[答案]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

汕尾市15577342177: 竺可桢的简介 -
尧秒盐酸: (1890.3.7—1974.2.7) 人物简介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21.html?wtp=tt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