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25课〈两小儿辩日〉文言文译解

作者&投稿:赞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六年级上册25课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注释
日:太阳。
东:到东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
初:刚刚。
中:中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者:……的太阳。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伸手`伸出。
汤:热水。
决:判定,判断。
孰:谁,哪一个。
汝:你。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
乎:呢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沧沧凉凉:比喻太阳刚升出来时十分凉爽。
知:知识。智慧。
译文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是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篷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而略带寒意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中心思想
一、要有探究自然的精神。
二、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三、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六、片面的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为:通“谓”,说
一词多义

此不为:这不是.....。为,是。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为,通“谓”,说。
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参考译文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中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酒杯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比别人多呢?”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个小孩说的都不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孔子在东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着什么,走上去问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到了中午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到了中午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大得像车上的蓬盖,到了中午晓得就像盘盂,这不正是距离人远的小而距离人近的大吗?
另个孩子说:"太阳赶刚刚出来天气凉爽,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般热,这不正是距离人近的热,距离人远的凉爽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知识多?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见两个小孩争论,问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到了中午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到了中午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大得像车上的蓬盖,到了中午小
得就像盘盂,这不正是距离人远的小而距离人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5课两小儿辩日最短答案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作者是谁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3. 语文书第25课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作者的资料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

七年级下册25课文言文
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课两篇古文的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用③通假 1、古今异义(1)、日中如探汤汤:热水.今译,食物煮沸后所得的汁水(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离.今译,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孰为汝多知乎汝:代“你”.今用于姓.(4)、河、渭不足河:指黄河.今泛指河流.(5)、逐走走:跑...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5课注释 急急急
咏雪,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是什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是《七律.长征》。第一组 1 窃读记 (林海音)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张钫)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4* 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秋思 (张籍)长相思 (纳兰性德)6 梅花魂 (陈慧瑛)7* 桂花雨 (琦君...

一至六年级文言文带翻译
3. 1~6年级的文言文有哪些 1~6年级的文言文共有五篇: 1、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文
(人教版第25课《伯牙绝弦》)。 3.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年级语文书25课掌声怎么分段?概括段意。
掌声主要写班里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英子,因为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的鼓励而逐步改变抑郁性格的故事,赞扬小英对同学们掌声鼓励的珍惜,克服自卑、阳光生活的勇气。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英子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英子上台讲故事,同学们两次为他...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6年级所有文言文
希望能帮到你 六上第一课《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小学语文古诗一共有几个
第25课《古诗两首》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
脂晓丽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九江市19164024318: 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
脂晓丽珠: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辨日 译文 -
脂晓丽珠: 两小儿辨日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

九江市19164024318: 小学六年级 《两小儿辨日》 翻译 -
脂晓丽珠: 注释 日:太阳. 东:到东方.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其:指代两小儿. 故:原因,缘故. 以:认为. 去:距离. 初:刚刚. 日中:正午.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辩日译文
脂晓丽珠: 孔子去东历,看见2个小孩在辩斗,于是问他们辩斗的原因.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起时是进的,但在中午是远的."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但在中午时里人进."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初升像车盖,到了中午那么就像盘子碗子一样大:成东西的器具,圆的是盘方的是碗,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但另一个小孩说:"早上的太阳凄凄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烫水里,这不是进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2个小孩笑着说:"你不是有很多知识吗?" 感:我们应该多学多问,不耻下问.(这篇古文可没有批评孔子!是由孔子引出我们要努力学习哟)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
脂晓丽珠: 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辩日翻译 -
脂晓丽珠: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

九江市19164024318: 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
脂晓丽珠: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九江市19164024318: 有谁知道古文《两小儿辩日》的今译? -
脂晓丽珠: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九江市19164024318: 急需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 -
脂晓丽珠: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