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歌有哪些

作者&投稿:吁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傣族民歌有哪些~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夜明珠!可能是吧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回答者: sunwen162789 - 二级 2010-8-7 10:29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有什么好听的民族歌曲?
1 黄河船夫曲 2 我的妈妈 3 壮乡三月歌悠悠 壮乡传韵 广西 4 摇三摆 5 钟声琴声 优秀民族歌曲 6 祝酒歌 松吉德玛 7 成吉思汗 优秀民族歌曲 8 游子之心 优秀民族歌曲 9 别离家乡 优秀民族歌曲 10 拥军花鼓 优秀民族歌曲 11 雪山之歌 优秀民族歌曲 12 庄稼汉 优秀民族歌曲 13 摇篮歌 优秀民...

谁有各民族的民歌
海拉尔河(巴尔虎蒙古族民歌)、吆呼尔(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歌)、快乐的牧羊人(蒙古族童谣)、鸿雁(蒙古族民歌)、牧歌(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孤独的白驼羔(蒙古族长调)、小黄马(蒙古族长调)、赞歌(蒙古族民歌)(三)陕北、晋西北地区民歌 黄河船夫曲(陕西榆林民歌)、兰花...

少数民族歌曲
带你了解少数民族音乐

各少数民族的民歌代表作?
(1)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民歌)(2)忠实的心想念你(达斡尔民歌)(3)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4)山丹红花开(回族民歌)(5)杵歌(高山族民歌)(6)月下情歌(白族民歌)(7)你送我一枝玫瑰花(维吾尔族民歌)(8)道拉基(朝鲜族民歌)(9)哇哈哈(新疆民歌)...

有哪些好听的少数民族的歌曲?
1)掀起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民歌)(2)忠实的心想念你(达斡尔民歌)(3)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4)山丹红花开(回族民歌)(5)杵歌(高山族民歌)(6)月下情歌(白族民歌)(7)道拉基(朝鲜族民歌)(8)哇哈哈(新疆民歌)民歌大全 1. 茉莉花 2. 花好月圆 3. 恰似你的温柔 4. 青藏高原 5....

有哪些中国民族歌曲?
回答:1.茉莉花2.花好月圆3.恰似你的温柔4.青藏高原5.东方红6.南泥湾7.在那遥远的地方8.爱的奉献9.走西口10.草原之夜11.康定情歌12.你的眼神13.赞歌14.长城长15.红蜻蜓16.军港之夜17.弯弯的月亮18.十五的月亮19.好日子20.摇篮曲2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2.十送红军23.敖包相会24.掀起你的盖头来...

有什么好听的民族歌曲?
优秀民族歌曲 27 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 优秀民族歌曲 28 站在高山了哥哥29.美丽的金孔雀30.彝族舞曲31. 瑶族舞曲32.多情的巴乌 还有彩云追月 星星索 汉宫秋月 梁祝 十面埋伏 送别 长相思 春江花月夜 二泉映月 听松 茉莉花 高山流水 阳春白雪 凤求凰 等。以上都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给你做借鉴。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经典民歌各是什么?
收入的56首民歌中,既有大众较为熟悉的 《茉莉花》、《阿里郎》、《摇篮曲》等,也有鲜为人知的散佚作品,像独龙族的《我可爱的家乡》、珞巴族的《呷金呷》。由于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已经没有了独立的文字和语言,部分作品只能根据歌词大意翻译成汉语进行演唱,但曲调和配乐仍然保留原有风格。

民歌有哪些?
带你了解什么是汉族民歌

少数民族经典歌曲
哈尼族《其多列》,《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著名民歌,亦是首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孩子们结伴上山砍柴、拣竹叶的路上唱的,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侗族《蝉之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音乐的民间歌曲 -
止邰氨碘: 民间歌曲分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民歌有哪些 -
止邰氨碘: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民歌 - 搜狗百科
止邰氨碘: 1、孔雀舞:孔雀被傣家人视为吉祥的象征,他们将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藉着跳孔雀舞来表达,每逢盛大的节日或是隆重集会时,必安排孔雀演出.乐曲以较完整的鼓谱和优美的旋律细腻地再现孔雀亮丽迷人的形象. 2、月光下的凤尾竹:金...

珠海市14747146298: 谁能给我提供10来首傣族歌曲名? -
止邰氨碘: 王力宏的 竹林深处 很好听哦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最有名的民歌是什么? -
止邰氨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歌曲有? -
止邰氨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比较经典的就这个了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的传统音乐有哪些? -
止邰氨碘: 有孔雀公主

珠海市14747146298: 傣族民歌代表作叫什么? -
止邰氨碘: 月光下的凤尾竹,跳孔雀舞的那个音乐也可以

珠海市14747146298: 麻烦各位给我几个云南和傣族的歌曲!谢谢! -
止邰氨碘: 《月光下的凤尾竹》傣家情声:西双版纳傣族音乐民族歌曲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家小妹走过来》 ,《竹楼情歌》葫芦丝版,西双版纳傣族民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