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众丞上朝议事手上拿的叫什么?

作者&投稿:太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帝上朝议事说的是什么语言?~

希望对你有帮助 雅言  汉族的本来名字是华夏民族。华夏这个名字有很深奥的意思。简单说,华就是衣冠之美;夏就是礼仪之盛。雅言,就是夏言。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关西秦声,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中原雅言的历史达一千五百多年。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馀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什么鞋底子,没文化,那是打苍蝇的拍子。古代大臣上朝拿着这个拍子,朝堂上有苍蝇就用这个打死,避免苍蝇太多影响议事。

玉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笏 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1]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笏板

笏板
hù bǎn

释义:笏,即笏板,又称笏简、玉笏、玉简、手板、玉板、朝板、朝笏、象笏、象简等。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的礼具,起源于商周时期,清朝废止。

作用:(1)用于记录君命、旨意,也可将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防止遗忘;(2)大臣上朝面见君王,眼睛要望着笏板,用笏板挡住自己脸,表示对君王敬意,彰显龙威。

材质:根据大臣职务品级分别用象牙、玉、竹木制成。

笏板


皇帝的新装续写
《皇帝的新装》续写1 游行大典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与他的内臣们都回到了皇宫。“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的叫喊声老在皇帝的耳朵边嗡嗡作响。皇帝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把内臣们召进议事大殿。内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尽无言语,站在大堂之下,提心吊胆。皇帝发问了:“诸位大臣认为今天的游行大典如何...

隋朝--清朝的典故成语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

晁错被哪个皇帝腰斩?
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传达皇帝命令,骗晁错说让他上朝议事。晁错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忽然拿出诏书,向晁错宣读,这个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操劳的晁错,就这样被腰斩了。忠臣无罪,惨遭杀害,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请介绍一下元朝著名宰相脱脱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农历十月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

吕布与貂蝉的佳句
在让董胖子三招后,双方使出各自最强招式后,董胖倒下了,一代混世魔王败在了如日中天的战神手上。...随后吕布借入朝议事的机会,与貂蝉在后园凤仪亭会面。貂蝉在吕布面前狂泣,谓芳心只系于吕布,不甘受...王允又宴请董卓,命貂蝉率众舞女献舞,貂蝉的绝代风华和翩翩舞姿,令董卓如醉如痴。董卓赞叹不已,称...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典故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

三国演义总共故事
32、孟德献刀:渤海太守袁绍希望司徒王允找机会除掉董卓,王允把众官请到家中宴饮,共商诛除董卓之计。...九岁的皇帝无力治理国家,相国董卓把大权都握在自己手中,入朝见皇帝不拜,带剑上殿,大臣们一点办法...一天,董卓上朝议事去了,吕布乘机与貂蝉在后园的凤仪亭约会,却被董卓撞见,董卓拿起亭边吕布的画戟,追赶...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册君主专政的演进与强化, 从相权的不断变化中你能体 ...
1.中央集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隶属关系是靠集权的阶级性来表现出来的.这也是对地方控制最为重要的地方.因此,从秦朝开始到清朝,历代都在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烘托出干支关系.这是最为首要的.2.因地制宜 文明开发 风俗人情 地理环境等地方各不相同,参杂其他一些实际原因,历代对地方控制所采取的方式...

急求《水浒》《三国演义》白话缩略版(中考用)
九岁的皇帝无力治理国家,相国董卓把大权都握在自己手中,入朝见皇帝不拜,带剑上殿,大臣们一点办法...一天,董卓上朝议事去了,吕布乘机与貂蝉在后园的凤仪亭约会,却被董卓撞见,董卓拿起亭边吕布的画戟,追赶...魏咸熙二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而自称晋帝,魏灭亡。晋建国后,于咸宁六年灭了东吴,自此三国时代...

哪位大大知道关于貂禅的一些事迹.
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还没有说完,就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慌得吕布一把抱住,貂蝉乘机倒在吕布怀中,说道:“妻在深闺...众位军士闻言都纷纷哭了,曹操心里有些感动,正在犹豫,刘备急急上前道:“不可为吕布之言所惑,今日不...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如图: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时,双手拿的是什么﹖ -
素胥积大: 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在手中的器具.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 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 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 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 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 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 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 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是 手里拿一块东西 那个东西叫什么 是干什么用的?
素胥积大: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奏本手持的东西叫什么 -
素胥积大: 奏折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怎么读 -
素胥积大: 笏hu 四声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素胥积大: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牌子是什么 -
素胥积大: 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 众臣...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当官的上朝手上拿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素胥积大: 那个东西叫“笏” 是用来在上面记东西,省得到时候忘了就不知道说什么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古代大臣上朝手中拿的鞋底子那玩意叫啥名
素胥积大: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大唐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大明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因为礼节和习俗的不同,笏板废弃不用了.清朝这个马背民族的传统服饰里有种马蹄袖服饰,见到皇帝动不动就得打马蹄袖下跪,“啪嗒”两声,干脆利落地爬在地上听候皇帝指令.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
素胥积大: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

正镶白旗17796498906: 中国古代宰相手上的东西叫什么 -
素胥积大: 笏 ①hù 【释义】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 【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引伸义】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如: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