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如何评价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

作者&投稿:晏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

中国文学往前数一百年,列出几个作者来,必有鲁迅张爱玲及钱钟书,而不一定有杨绛;中国翻译史往前去数一百年,必有傅雷杨戴严复,也不一定有杨绛。正如杨绛所说的,“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过日寇侵略的日子”,我想她的意思大概是,你我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所以我跟你的世界不一样,我有我自己的故事跟观点。而张爱玲的一生,是很绝望的。孩童时代因为破裂的家庭,母爱在她的人生中缺席,父亲的暴戾让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张爱玲曾在书中写到自己因为后母挑唆父亲,“被囚禁在地下室半年,生病了也不能看医生,最后在佣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由于年少时缺少家庭父母的关注,青春期的时候故意奇装异服想要引人注目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文学界人对张爱玲的评价:
1、作家贾平凹: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2、作家王安忆: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
3、作家王小波: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4、作家白先勇: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
5、作家李欧梵: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像神话一般,经过一代代的海峡两岸作者和读者的爱戴、诠释、模仿、批评和再发现而永垂不朽。
6、作家于青: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五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
7、作家叶兆言: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拓展资料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时代亲历封建旧家庭的衰败过程,青年时代又在香港体验到战争的恐怖,逐渐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
1943年,张爱玲开始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
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爱玲是圣玛利女校学生,她说张爱玲故意穿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长得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同学们都瞧不起她”

偏见,每个人都有,民国时期女作家算是“勾心斗角”冰心对林徽因也颇有微辞,而冰心在文学界名誉更是一般,但一向性情淡薄杨绛,对张爱玲做出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对一位女性来说最难听的评价了。

张爱玲几乎是每一个文艺女青年都知晓的一个才女,哪怕没有拜读过她作品的人,也了解过他跟胡兰成之间的爱情,而张爱玲的笔下的作品带着严重的悲欢离合和男女纠葛,这样的感情也让张爱玲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杨绛,这个名字,在文学界当中,可能比不过张爱玲,更多人关注的是杨绛跟钱钟书的世纪恋爱,正因为有钱钟书的光芒,杨绛的才华被忽略了,但真正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就像是娟娟细流,充满着温暖。

说起杨绛跟张爱玲,两人都没有见过对方,只是读过作品,杨绛对张爱玲的印象都是来自外甥女,而张爱玲对杨绛和冰心的作品曾以“不咋的”来评价。

不过杨绛跟张爱玲的生活完全是天地差别,两人虽然都出生名门,但张爱玲的一生比较凄苦,小时候就在父母的虐待下长大,对于父爱和母爱她是没有多大的感觉,因此她渴望被爱,甚至放开心扉去爱别人。

哪怕是胡兰成四处招花惹草,她依旧敢爱,哪怕是胡兰成逃亡日本时期,张爱玲都用自己的稿费来供养胡兰成,她的爱是矛盾的,她在骨子里有一种自卑,因此想要吸引别人注意力,但她也是高傲的,高傲到对什么都不屑一顾。

杨绛,相对于张爱玲就没有这么坎坷,考上了东吴大学之后,认识了钱钟书,哪怕是出国留学,牛津、巴黎都充满着两人相爱的足迹,在钱钟书的诗词当中就有: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在情感上是饱满的,她积极、乐观、勇敢,一切美好的品格都在她身上有所体现,若是说杨绛是正能量,那么张爱玲就是负能量的代表,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特别是在民国重男轻女的时代,而张爱玲更加放大的现实。

所以这种“偏见”只不过都是站在自己的层面上去看待问题,有人喜欢张爱玲,有人喜欢杨绛,不管喜欢谁,我们都无法去评价她们,我们只有去看她们书的资格。



认为她名不副实。杨绛私底下对于张爱玲是比较轻视的,认为她的实际才华远远不如她的名声那么高。

杨绛先生对张爱玲有一些偏见,不过她也是没有藏着掖着,说的非常的直白。她评价张爱玲文笔不错但是意境卑下。

杨绛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文笔都不错,但是意境有些不够,她的作品多见于个人情爱,没有民族大义


杨绛先生丨她送给年轻人的最美12句话,值得一读再读
这是钱钟书曾写给杨绛的“赠语”。“我们仨”天上团圆1994年,钱钟书病重住院,已经八十多岁的她,独自一人悉心照料丈夫。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的院区,她就这样来回奔波,不辞辛劳。她曾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杨绛担负了大多数家庭琐事,更直接的还是杨绛拼命保存了钱钟书许多重要手稿。从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时期,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

杨绛的丈夫简介
杨绛的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

钱钟书杨绛一家:寻常又不寻常的知识分子家庭
“我”总梦见钟书一声不响撇下“我”自顾自走了。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钟书只是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路回家。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人生如梦。第三部分记录了自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二人赴英国留学并生下女儿...

钱钟书与杨绛:我遇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围城》里这样写道:“那个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

...只有死别”这句话到底是钱钟书说的,还是杨绛说的?
钱钟书说的。记录在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中。出自:《我们仨》原句:钱钟书说,从此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活着分开比死了更痛苦。《我们仨》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

钱钟书夫人 | 杨绛
青春与理想 她曾言:“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这不仅是对青春的告诫,也是对自我成长的呼唤,提醒我们青春不应被狂妄所蒙蔽,而应怀抱远大志向。生活的真谛 在沦陷区的困厄中,她深知“自给自足是胜利”,而钟书先生的“死别胜于生离”,揭示了生活的严峻与人性的坚韧。她明白,快乐...

2023我们仨读书笔记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

钱锤书与谁是夫妇关系?
钱钟书与杨绛夫妇,这两位文坛大家,向被视为之死靡二的神仙眷侣。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一生身和共住意和同事,风雨同舟劫波共济,人间少有令人歆羡。钱金杨木,他们的姻缘堪称当代现实版的“金木良缘”。“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明人汤显祖《牡丹亭》里的题辞,在钱杨身上我们领...

忧卿烟火熏颜色,全诗是?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这首诗是钱钟书先生,给夫人杨绛写的。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