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所有相 皆为虚妄 那佛相也是妄想吗?

作者&投稿:欧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请问既然相是虚妄,那么本质是什么呢?~

这四句话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句。
用最最通俗的语言来说,当然这个通俗的语言不一定就能够最准确地表达这四句话的意思。
按我的理解,“相”是你所看到的东西的表面形象,包括它的样子、颜色、质地等等。“虚妄”就是“不真实、不可靠”的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意思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的外在形象,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当你看一个事物,看到的不再是这个事物外表形象的时候,你就应该距离看到这个事物最本原面貌的时候不远了。

极乐世界是不是虚妄的?极乐世界不是虚妄的。极乐世界有没有相?有相,这个相是性德,不是妄想。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妄想变现出来,极乐世界的相是性德,自性变的。自性现,遇到缘它现,没有缘它隐,它有隐现,它不是生灭。生灭是刹那不住,前面相跟后面相不一样。极乐世界是前面相跟后面相是一样的,所以它不是生灭。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极乐世界人长寿,个个都是无量寿,但是永远年轻,没有衰老。衰老是什么?有变化,他没有变化。同样一个道理,人心要是定的、清净的,虽然年岁高,但是他衰老得很缓慢,八十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岁,一百岁的人看起来像七十岁,这样的。这是什么原因?心清净。心里妄念多,烦恼多,杂念多,他的变化快,也就是他衰老得快。念头控制我们身体、控制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不能不知道。

《金刚经》中提到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这段经文与前面不同,前面的经文是,‘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这里是,‘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这个‘观’字与‘见’字不同。用眼睛看,叫做‘见’,‘观’是心里‘观想’。这个‘观’字念去声‘ㄍㄨㄢˋ’,佛在过去开导回小向大的这些声闻、缘觉,教他们要发心成佛,但是他们不敢发心,他们总是认为成佛很不容易,很困难。佛就给他们开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及‘一切法唯心造’的道理,告诉他们说成佛并不困难,你心里‘观想’ 佛的‘三十二相’,这时候,你的‘心’就现出佛三十二相的庄严相,将来你的身相就现出三十二相,你的观想就成就了。过去是开导这些初发菩提心的这些二乘人,教他们这样子观佛的。现在佛要取消过去开示二乘人的话,于是就问须菩提:‘是否可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呢?’须菩提因为过去曾经听过释迦佛这样开示过,就答说:‘如是!如是!’如佛所说,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下面佛就考验出,你所观想的这个三十二相,不是真佛了。

己二、验出非真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这个‘三十二相’不是佛的真相,而是‘转轮圣王’的相,‘转轮圣王’是人间最有福报的圣王。为什么称为‘圣王’呢?因为他是以‘十善法’来教化四大部洲的人民,使这个世间变成道德纯善的世间,因此他的国土,人心都向善。所谓:善有善报,由于善有善报的业感,大地一片丰衣足食,人民安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释迦如来在人间的应化身,就示现这‘三十二相’与‘转轮圣王’相同的相好。所以说,你执著佛的‘三十二相’,就错误了。因为佛在人间成佛,是为了要度化众生,所以才示现人间最为第一有福德之人的相,这不是佛陀的法身真相。你要是以‘三十二相’,当为佛的相,那你就大大的错误了。假使你执著这个‘三十二相’ 就是如来,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那么转轮圣王不就成了如来吗?其实,‘转轮圣王’只是人间最有福德的凡夫,他还没有成佛呀!所以说,你执著这‘三十二相’就是如来是错误的。经佛这么一说,须菩提当下就‘解悟’,立刻改变了以前所持的观点,而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前面须菩提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里经佛这么一开导,立刻改过来对如来说:‘如我解佛所说的义理,不应当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也没有印证他,就说了一个偈颂来安他的心。

己三、权以偈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已经没有‘我执’、‘我见’了,佛是‘无我’的,这才是真佛。偈言:‘若以色见我,’假使你想以色相见我(佛),以为见到三十二相的色身就是佛,那只不过是你眼睛看见的色法,‘色身’而已。‘以音声求我。’你以为声音说法的就是佛,想以声音求见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是释迦如来在金刚经的法会上亲口斥责著相的凡夫。我们看见佛就要顶礼膜拜,赞叹。如来说法,我们听不到,自己还在深切的感到遗憾。这里怎么会说:以色相见佛,以声音求佛,就会受到佛的诃责:‘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呢?就会走上邪道呢?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佛会这么说的原因了。这里所讲的佛是法身如来,你怎么能‘在色相上见,在声音上求。’呢?所以佛才会斥责说:‘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你走上了邪道。金刚经一开始,就叫我们不要著相,一再的说‘不要著相’,到了第四分,叫我们行施不要著「六尘’,‘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到了第十分,就要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的境界。六种境界,这怎么会叫做‘尘’呢?‘尘’者染污义,他能染污我们的真心。佛的法身,他是‘实相理体’,他是个清净的法身,你‘以色见’是个‘色尘’,你‘以音声求’是个‘声尘’。你想在‘六尘’境界上见到佛,你怎么能见到呢?你还不知道这个错误,你还想在‘色尘’里面找一个佛,在‘声尘’里面求一个佛,这不等于在行邪道吗?在权教大乘里,始教的法相宗,也讲转八识成四智而成佛的呀!法身如来是以‘智慧’为‘体’,是个智慧境界。你要把八个识,通通转染成净,才成就四个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分别意识成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是权教大乘的法相宗所修的。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你怎么能在‘六尘’里面找到佛呢?这不等于在‘行邪道’吗?如果你想在色相来见佛,以音声来求见佛,那么,你一天到晚,走的都是凡夫道,因为凡夫是依著六根生六识念念攀缘六尘的,前面不是讲过了吗?你‘不应当住著六尘来行布施’,你‘不应当住著六尘来生心’,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怎么都没有记住这个道理呢?到现在你求佛见佛,还是离不开‘六尘境界’,这不是走上了‘邪道’又是什么呢?金刚经讲到第二十六分,把这个偈颂‘是人行邪道’的道理解释清楚了。

再总结一下这个义理,这部金刚经说‘空’,说到第二十六分为止。‘空’些什么呢?‘空’‘我等四相’,把外面的‘六尘’‘空掉’不去住著;也把心内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空掉’,不生住著;一直空到这一分这里为止。前面第五分佛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答:‘不可以身相见如来 ’,到了十三分佛又问,‘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又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样一说再说,到了二十六分,再次的解释,你不可以色相见佛,不可以音声求佛。前面第七分佛问:‘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答:‘如来无有定法可说’。在二十一分如来又说,要是你著相,说如来有所说法,你不是赞叹佛而是在毁谤佛。现在二十六分,佛又说你不能以色相见佛,你不能以音声求佛。何以故?因为那是‘色尘境界’,那是‘声尘境界’,在‘六尘境界’上,你又怎么能见到佛,求到佛呢?这偈颂就是总结这些道理。

我们再研究,须菩提的答词。前面如来所问,须菩提都答得很对,‘不可以色身见如来’,也‘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说法没有定法可说,如来说法无法可说,他都答得很对。怎么到了二十六分须菩提回答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呢?这个道理,就是顺著如来过去的开示,应当以三十二相来观想如来,就像他前面答覆世尊所问:‘有人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答曰:‘甚多。世尊!’这是顺著如来的语气答的,他自己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等到了如来一说不对,指出你‘要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这时他才发现答错了所以马上改过口气说:‘以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所以这段经文,看起来须菩提答覆如来所问的,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出尔反尔,好像不能表现须菩提被称为‘解空第一’的机智、灵巧反映。实际上不是的,前面是须菩提顺著如来的语气回答的,答错了,一经如来指出不对,他马上就改过语气,并不是他不知道这个道理,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呢?他是权巧方便,请佛说法的,所以他才答说:‘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以便请如来纠正这个错误。好教我们这些初发心的人听,叫我们不要执著「三十二相’是佛的真相,你要是执著三十二相就是如来,那转轮圣王不是也有三十二相吗?那转轮圣王不也就是如来了吗?可是转轮圣王,还是个凡夫呀!须菩提不这么假装糊涂,如来就不会这么样的喝斥,所以须菩提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装著不明白,等到如来呵斥说不对,他马上改过语气说:‘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是须菩提为了让众生不去执著「三十二相’就是如来的真相,而方便推演酬唱的,这是第二种解释。这并不是须菩提所答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解释。心印疏上说,金刚经讲到第二十六分为止,在二十六分之前通通是讲‘妙有’,‘妙有不有’,故于‘真空’而‘现有’,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后,一直到完都是讲‘真空’。‘真空不空’,故于‘妙有’而 ‘现空’。这是更深进一层的解释。浅显一点的解释是,前面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讲的,完全是‘真空’的道理,到了第二十七分以后,才讲‘妙有’的道理,再把他融合起来,‘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在‘真空’境上则‘无所住著’,‘离一切相’。在‘妙有’境上,则不舍离,庄严成佛因地,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万行。因此讲到第二十六分又恐怕你们执著了一个‘豁达空’,我(道源长老自称)一再的注意这个事情,所以处处告诉你们、提醒你们。金刚经并没有说过‘豁达空’,也没有说过‘恶取空’,也没有说过‘断灭空’。他讲‘空’有用意,是要你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著,这才是‘真空离相’的真义。‘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故无所取著,即是真空’,要我们依著这样的道理,而生起信心,解悟其理,用功修行。而且处处较量‘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解说’金刚经的福德,目的还是在提醒我们,不可落入‘豁达空’、‘恶取空’、‘断灭空’里面。下面第二十七分以后,就要讲‘妙有’的道理,你们要好好的深入研究,才不会落入‘偏空’、‘偏有’的任何一边,这样才不会修错了方向。

道源法师讲述

是的,佛相也是妄想。所以云门宗开山祖师文偃禅师对于释尊降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事曾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图天下太平”。而北宋临济宗大德对于文偃禅师的话不仅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这是:“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谁人没有振奋向上的情志,谁人没有好奇贪异的心理。成佛做祖是一个佛教徒舍弃一切,生生世世所追求的目标。但在觉悟者看来,这恰恰是最大的妄念,是修行中最顽固,最隐蔽的障碍。还在文偃禅师眼明手快,为后来学佛者道破了这一病障。法眼文益禅师说:“泉眼不同为沙碍,道眼不通为眼碍”。那学佛的人不能最终通达佛法,恰恰就是被佛所障。所以佛相也是妄想,只不过比较隐蔽,不易察觉。

妄念,一切法都是虚无的,佛像皆是。
记得有个故事还讲有个得道的高僧曾经用佛像来当柴火烧。多背一背佛经慢慢就会懂得一些佛法,当然如果真的开悟以后这佛经就当是遮蔽自己的眼的工具了。

是的 你很有佛性 佛性不是妄想

相对的,绝对的。生灭的,不生不灭的。

独一无二的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求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含义?如题,求原文解义及自己对此句解义. -
成王高肿节:[答案] 非常粗略地说,就是所有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象的,其实都是虚幻的,不是真正实在的.若你看到的相脱离了相本身,你就... 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如眼有病的人,空中原本没有花,因病见花,事...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金刚经》第五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什麽意思?? -
成王高肿节: 意思是啥都是空的,都是没有的,当你理解透了,心里无一物就见自性了,见性就成佛了.当然还是要有悟心,否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啊!嘿嘿.......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佛教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金刚经 ,这句话是何意思? -
成王高肿节: 师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来和人就好比人和蚂蚁,在蚂蚁的眼里是不可能见到人的,虽然人可能随时都在他的身边.因为人太大了,以蚂蚁的视角不可能发现那么大的生命就在身边.如果某个蚂蚁在静心的状态下发现了身边一个不可思意...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什么意思? -
成王高肿节: 法清法师:这是《金刚经》中很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里面至高的智慧,这是说,所有的相,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出来的. 佛、如来,讲的是法身佛.那么,作为法身佛来说,他长什么模样?是不是就是我们今天所拜的那些塑像的样子?我们...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怎么理解 -
成王高肿节: 这段是《金刚经》中的,这是说,世间一切诸相,都是生灭无常的虚幻忘相.如果修行人明白这个道理,见诸法相,不起执着心,离一切相,即是见如来清净本性.就是见性了.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金刚经》有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什么意思.
成王高肿节: 我自己的理解: 一切你所能见的相,都是虚妄.如果能守住本心,不被虚妄所迷,也就能达到如来的境地了.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 -
成王高肿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出自《金刚经》,世界上但凡有着能够看到能够触摸到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事物.这种理解是相对来说的直译.至于这句话的内蕴,我以为其实是说“空”.佛家言“空”,有“诸法空相”,就是说把世间一切事物都归于本原.“空”不是说没有,而是说不要以人的意志去理解.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体现的“空”就是这样.人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事实上,说“人看到”或者说“世界上”意味都差不多,因为,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
成王高肿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是:一切表象和名相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真实性.这里说的“ 相”, 对照梵文原本来看, 指的是佛陀应化到人间的色身的“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其实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佛陀跟须菩提讲,说...

萨尔图区1779821570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出自哪里? -
成王高肿节: 金刚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