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拼音版《听弹琴》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线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听弹琴》拼音版


  líng líng qī sī shàng , jìng tīng sōng fēng hán 。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gǔ diào suī zì ài , jīn rén duō bù tán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听弹琴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前两句写听弹琴,突出一个“听”字。开头用“泠泠”来形容琴弦弹奏时声音清越、悠扬,这是初听。继而当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静听”之后,便觉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有如天风入松之势,引导读者似乎也与作者一同领悟听琴的妙趣,一同进入音乐的美妙境界,一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恰好琴曲中有《风入松》曲,语意双关,极为自然。“寒”,并非松风吹带来的寒气,而是听琴者或弹琴者“神与物游”,进入音乐妙境的一种特殊感受。这两句极写琴音之美妙,实为下文“今人多不弹”作铺垫。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那么后两句就是议论性抒情,写由听弹琴所引起的感慨,点明主旨。“古调虽自爱”的“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这两句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正在变革,唐与周围少数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少数民族的音乐传入内地,曲调翻新,对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时“燕乐”已成为风行一时的新声,颇受听众的欣赏和欢迎,也是令人爱弹的曲调。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至于七弦琴的古调虽然高雅肃穆,毕竟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今人多不弹了。其二是刘长卿通过对琴音的赞赏,古调的自爱和今人的不弹,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风之叹。“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遭迁斥,人悉冤之。——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唐才子传》)可见刘长卿处在中唐社会,对世风不古,竞趋时尚,是深有感慨的。自己怀瑾握瑜,抱贞守朴,却怀才不遇,深感知音稀少,无人赏识,正如同古调高雅,却不被欣赏,人多不弹一样。有人就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从刘长卿的作品中,的确可见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此诗咏听琴,其实是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不苟流俗的情操。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才华卓绝,却因诬陷等数遭贬谪。虽牢骚满腹,但对高洁的坚持使他不能与流俗相合,与众人为伍。这首诗贯穿了他对于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抒发了他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以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


  扩展阅读:刘长卿人物生平介绍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88(唐贞元四年)前后。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


  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赞叹钢琴曲美妙的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描写琴曲的诗词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

关于琴和箫的诗句古诗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8.含有"竹"和"箫"的诗句 含“竹”的诗句: 1、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形容心情平静的诗词
形容心情平静的诗词2 1、庭树新阴叶未成,玉阶人静一蝉声——唐·韩偓《夏日》 2、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唐·刘长卿《听弹琴》 3、静言思之,寤辟有摽——先秦·佚名《柏舟》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5、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描写音乐的诗歌
这是一首音乐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此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写女子弹筝手法高妙,弹到动情处不由自主“指咽声停”,为什么呢?因为弹筝者独守闺房,孤苦寂寞,她心中的愁苦无限,无法言表。全诗含蓄慰藉,感人至深,余音三日,绕梁不绝。唐朝刘长卿的《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

诗中含有声的诗句有哪些
《听弹琴》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释义: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4、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琵琶行》唐代:牛殳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

形容琴声悠扬的诗句
5.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句子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

关于松柏的常用诗句
4.关于“松柏”的古诗有哪些 1、草木秋死,松柏独存。――《诗经·小雅·斯干》 2、长松落落,卉木蒙蒙。――《说苑·谈丛》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怎么能找到一些唐诗和词呀
听弹琴(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 望岳(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江村...儿童版《唐诗三百首》选入的多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些还是唐代的少儿之作以及反映少儿生活的作品,形式上短小,内容上易懂,可作为少年儿童学习古典文学的...

形容断弦的诗句
——韩愈《听颖师弹琴》 10.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2. 求一首诗词,里面有一句"断弦有谁听" 首先纠正一下,是“弦断有谁听”而不是“断弦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关于琴和茶诗句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和茶有关的诗句 和茶有关的诗句太多了,请看下边: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刘长卿译文 -
宁态盐酸: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简析:“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古诗拼音版本 -
宁态盐酸:[答案] 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泠(línɡ) 泠(línɡ) 七(qī) 丝(sī) 上(shànɡ) , 静(jìnɡ) 听(tīnɡ) 松(sōnɡ) 风(fēnɡ) 寒(hán) . 古(ɡǔ) 调(diào) 虽(suī) 自(zì) 爱(ài) ...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简短的诗意!!!急 -
宁态盐酸: 此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听弹琴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莲花县17868992995: 古诗听弹琴表达了什么 -
宁态盐酸: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古诗拼音版本 -
宁态盐酸: 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泠(línɡ) 泠(línɡ) 七(qī) 丝(sī) 上(shànɡ) , 静(jìnɡ) 听(tīnɡ) 松(sōnɡ) 风(fēnɡ) 寒(hán) .古(ɡǔ) 调(diào) 虽(suī) 自(zì) 爱(ài) , 今(jīn) 人(rén) 多(duō) 不(bù) 弹(tán) .原文: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 -
宁态盐酸: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

莲花县17868992995: 求一首诗的赏析,《听弹琴》 -
宁态盐酸: “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莲花县17868992995: 听弹琴(诗文解释)
宁态盐酸: ⑴泠(líng)泠:清幽,清冷,形容声音清越.这里指琴声清冽.七弦:古琴有七条弦,又称七弦琴.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寒:凄清的意思.⑶古调:古时的曲调.调,一作“曲”.⑷多:一作“已”.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莲花县17868992995: 刘长卿听弹琴翻译 -
宁态盐酸: 我们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样子. 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希望采纳,谢谢.

莲花县17868992995: 刘长卿的古诗《弹琴》的解释 -
宁态盐酸: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