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冉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三年级# 导语】《清明》是诗人在清明节行路中遇雨有感而作。行人在扫墓的路上遇到了纷纷细雨,又湿又冷,心中无限忧愁。诗人寻找酒家避雨,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牧童给忧愁的诗人带来了希望。全诗有景色,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通俗易懂,景象鲜明,形象生动。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教学反思

  杜牧的《清明》是小学教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对这首诗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叫学生背诵并默写就完事。因此到了中学,教师们提起这诗,要让学生说说这诗的意境或大意,能讲好的寥寥无几。可见其教学效果并不好。那么该如何教好这首诗呢?我对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背诵默写与理解复述相结合(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默写)

  理解诗的大意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

  (3)这些事物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4)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怎样的画面?

  复述这首诗可以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基础上理解背诵,最终才去默写。

  二、对诗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这诗写清明前后,天气多雨,雨丝绵绵,又密又细。春雨、行人、问路,牧童指点杏花村等构成春天野外的雨景,这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2)“断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认为清明雨多,细密令人失魂落魄,表达诗人渴望安宁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畅快”解。认为“断魂”是游兴的一种反衬,说明行人即使欲断魂也不愿还家。

  (3)诗意种种:有“哀伤说”,认为清明遇雨,淋湿衣裳没有什么高兴的,所谓“阴雨连绵烦煞人,扫墓悲痛不欲生。借酒浇愁在何处,杏花村头酒旗昏。”有“扫兴说”,认为清明时节,春游芳草,兴致勃勃,不料遇雨,只得扫兴而归。有“陶醉说”,认为春色翠绿,流连往返,春雨浇人,乐在其中。所谓“春色醉人喜雨淋,销 魂散魄不减兴。犹有浓情觅酒家,举杯赏花度清明。”

  三、采用求异思维赏析诗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欲断魂——游人陶醉(雨)

  第三行:借问酒家何处有——探问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遥指杏花村——胜景赏花(胜)

  前两行诗构成“春雨游人断魂图”,后两行构成“杏花春雨放牧图”两副画面合起来组成“烟雨春游图”,淡雅清美,写难写之景于眼前,中心是“春游探胜”。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教案:教学目标:1. 思想情感目标: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魅力,品味古诗的丰富内涵。2. 知识目标:掌握评价性阅读的基本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写作。3....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

三年级清明古诗的意思翻译
三年级《清明》古诗的意思翻译如下:原文节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

小学三年级学过的关于清明节的诗
1. 《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3. 扩展资料: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

清明古诗意思全解三年级
《清明》【宋】王禹为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译文:没有花朵和酒水,孤独地度过清明节,那单调的兴趣就像那位住在荒野寺庙中的僧人一样。昨天向邻居借来新点燃的火种,清晨就在窗边点亮了读书灯。赏析:全诗语言朴实,观点明确,叙述简洁。通过对比和烘托...

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三年级下册
1.《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清明日宴从弟大柳居》——唐代王维 红泪洒罗巾,白发缘愁见。闻道故园春,犹恐不相识。4.《...

三年级清明节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节的古诗,三年级学生适宜学习的有以下几首:1.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 《清明》唐·白居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记得小儿时,家家户户皆新穿。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杜牧的清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学三年级)
一、《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作者孤身行路之人上路寂寞的情绪和希望。二、《清明》原文:三、《清明》赏析: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几年级的
就是杜牧的《清明》,这是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24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

《清明》教学札记
           这学期,我和王红艳老师同课异构,准备试讲的题目是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清明》。这是一首孩童耳熟能详的古诗,那么,这节课,我们还能传递给孩子们什么?       ...

大悟县13741757060: 小学三年级古诗清明? -
任味消旋: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悟县13741757060: 巜清明》这首诗在小学语文哪一册 -
任味消旋: 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明》《清明》这首诗所表达的茫然若失的心情,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积极诱导,一是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加深对诗句的了解;二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

大悟县13741757060: 三年级下册清明,古诗描写是哪季的情景?诗中相呼应的词是什么? -
任味消旋: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描写的是春天的的情景,相呼应的词是“遥指”

大悟县13741757060: 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年级作文
任味消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那我们知道清明节三年级作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年级作文,...

大悟县13741757060: 小学时清明节到了的课文 -
任味消旋: 今天,我们去了墓场,为我去世多年的奶奶扫墓.上午七点,我们全家早早就准备好了拜祭的祭品,坐着叔叔的小车向奶奶的墓场走去,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就来到了兴宁刁坊洋窝里.下了车便朝着奶奶的墓地方向,翻过一座高山,走过...

大悟县13741757060: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单元手抄报 五年级下册手抄报 -
任味消旋: 关于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抄报五年级下册手抄报五年级下册语文书49页的手抄报五年级下册手抄报关于下册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汉字手抄报五年级语文手抄报五年级下册语文书53页手抄报 五年级下册手抄报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前三课...

大悟县13741757060: 杜牧的清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学三年级) -
任味消旋:[答案]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大悟县13741757060: 三年级下册清明节一千字 -
任味消旋: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百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在这天里度,我和家人一起去山扫墓,我们先...

大悟县13741757060: 清明上河图课文重点 -
任味消旋: 《清明上河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3、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

大悟县13741757060: 贷款50000,三年利息14800多吗?
任味消旋: 贷款50000,三年利息14800,折算年利率=14800/3/50000= 9.87% 这个利率有点高,因为目前国家规定的1~5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才4.75%/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