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发音跟现在相同吗?

作者&投稿:斋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发音和现在一样吗?~

参考 台语(闽南语)为什么又被称为“河洛语”或“中原古音”呢? 关于“河洛语”的解释有很多,比较为人采信的是“河南洛阳的语言”的意思。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言,如今天的普通话。 闽南在古时候被成为“南蛮之地”或“南荒之地”,但也有自己的土著居民。在唐或更早的时候,由于朝代的兴衰更迭,旧的王朝往往被迫逃亡偏远的闽南地区。因此,他们的语言也就带入了闽南。又由于在竞争中,闽南土著不占优势,因此当时中原的语言很快得到发展,因而闽南语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语意。 据考证,唐朝的关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李白、杜甫等诗人都会讲闽南语。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所以也叫“中原古音” 这里再补充一点,现在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而北京是何时成为国都的呢?没错,元朝。而在此之前,北京一直属于边关,万里长城不就是证据吗? 而现在的北京话,融合了很多地方的语言,特别是在元朝和清朝时,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更使北京话包容了多样。所以,北京话在一定时期内是变化最快的语言。故现在用普通话读一些古书,会有一些读音或意思上的差别。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41.html?wtp=tt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 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第九世纪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亦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汉语。 前后即两批的移民大多数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后来成做「漳州话」,这就是「读书音」主要的来源。伊保存了真济唐朝人读册的音。 【闽南语的借词】 和国语比较,词汇方面,台语的特色在于借词。按时间顺序来看,台语的借词主要来自: 中古的越语残留词 这些词汇是河洛人刚由河洛一带迁到闽南时,在和当地的越族原著民互动中采借过来的。这些词汇往往不是河洛语特有的,而是由南方方言,特别是东南方言与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所共有。如[lut](迅速滑落)、[lagia](蜘蛛的一种)、[katsua](蟑螂)等。 远现代的东南亚借词 河洛人的住地位于中国的海洋出口,与外界的交往远较其他地区先行。更由于河洛人强力的殖民传统,河洛人与海外,特别是与东南亚的交流极为密切。相应的,河洛语中自然有相当多的东南亚借词。如雪文(肥皂)、亚铅板(锌板)、苦力(工人)、拾扳仔(扳手)等。 近现代的日语借词 从文化上看,日本人和河洛人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地交流极为密切。明清时河洛人曾经向日本大力殖民,近代台湾则被日本殖民统治,福建也长期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故此双方语言互有对方的借词。台语里的日语借词,大部分在二战后的“去日本化”运动时被抛弃了,留存到今日的已然不多,但有些依然极富生命力,如便当、中古车、阿沙里、町内、野球、飞行机、杠龟等。很多人以为这些词只在台湾岛上使用,但实际上,随着河洛文化的整合,这些词早活跃在各地的河洛人口中了。 现代的英语借词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台语的英语借词,为数也不少,如outside、杯葛、的士、park车、斯掰等。 除了借词,台语词汇里还有一种相当特殊的多语融合词。比较多的是和国语、日语、客语糅合。如齿毛不爽、LKK、阿达、ATO、no食等。 值得一提的是,词汇的采借往往是相互的,日语、东南亚诸语均有大量的台语借词,国语中的哇噻、打拼、出头天、LKK、头壳坏去、掠狂、ATO、偶、素不素等也是台湾制造,甚至英语里,也有Tea是来自厦门。许多借词是多次采借的,如雪文,台语借自印尼语,印尼语则是借自法语。很多借词,因为习用久远,已经很难察觉它们的外来身份了,如据说借自原住民语言的亲(斟)、牵手等。 【闽南语的声调】 传统上认为台语有8声(实际上是7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狮55 高平调 阴平 虎52 高降调 上 豹31 低降调 阴去 鳖3’ 低促调 阴入 猴35 回升调 阳平 狗52 高降调 上 象33 低平调 阳去 鹿4’ 高促调 阳入 资深台语专家林央敏教授认为,台语声调已经归并简化为6声,即: 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比较 狮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猴35 回升调 阳平 同国语二声:洋 豹31 低降调 阴去 同国语三声:海(变调) 虎52 高降调 上 同国语四声:浪 鳖3’ 低促调 阴入 同国语五声:个(此字与“个”有别) 象33 低平调 阳去 国语无此调 狮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是不同的,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七言绝句一二四押韵,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照理“斜”、“家”、“花”押韵,如果按照现代读音,“斜”读“xie”的话根本不押韵,所以“斜”在古代读”xia”。汉语的语音演变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字形随读音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古代诗歌等典籍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汉语语音演变的痕迹。
当然,从方言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痕迹,尤其是在南方。如我们现在讲“上街”为“shang jie”,可在南方有些地区讲“shang gai”,偶就是南方人,这点可以证明。

2、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地方官员因政绩突出被皇上召见,讲了一大通,皇上却一个字都听不懂。由于这种情况,产生了“通语”,通语是在一个多方言的社会内,产生的一种临时的语言,一般是供上流社会交际。所以皇上、文武百官之间就能交流啦。

古代人的发音跟现在不同。

例如“吾”字读音,从商、周、汉、唐、宋到现代,老国音便是粤语的读音,而新国音则是普通话的读音。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多了平声,少了“入”声。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汉语中的“上、去、入”是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上、去”相当的。古汉语的四声,也是不能与现代汉语的四声相当的。

以“入声”为例。古汉语中有入声,但现代普通话中没有“入声”了,古代的入声字都转化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如“鸭”字,古代是入声,现代普通话里是阴平;又如“发”字,古代是入声,而现代是阴平。

中国的地域广阔,方言复杂。各个历史时期的官方用语不尽相同,与现代人不会完全一致。

扩展资料

学习古代人发音语言的方法:

1、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本,能在适合的时候进行语义迁移。

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言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借助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具体古汉语语法可查阅高本汉先生的《古汉语语法纲要》。

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参考资料:人民网--“穿越”需谨慎 古汉语发音绕晕你 与现代不同



你可以参考,普通话的来源: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e)”说成“han”,把“蝴蝶(hudie)”说成“hudiěr”,把“告诉(gaosu)”说成“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ue”、也有人念成 “qǐnlue”;“附近”一词,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ǔji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京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京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契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京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京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京话地区的外来词汇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京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言。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把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从秦汉开始,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南方。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权都按照其首都的语言为标准。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以建康话为标准音。洛阳话和晋代前的汉语已经有很大差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学习汉语的产物,而建康话是南迁的晋王室的语言和当地语言融合形成的,也是今天吴语的源流。汉族知识分子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话为正统。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参考洛阳话和建康话为主。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另外,隋唐时代,江南经济跃居全国前列,又是南朝时代的文化中心,因此吴语仍然有一定流行度。金陵话、苏州话和扬州话都是当时吴语的代表。隋炀帝曾经在扬州学习过吴语。 元代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并且废除《广韵》的标准音地位。这样,中国北方的方言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有专家也表示,元代的标准音是蒙古式汉语,丢失了很多传统汉语的特征。明代以后,朱元璋将南京话为基础的《洪武正韵》作为标准音,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清代雍正帝在(1728年)设正音馆,制定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官话”作为标准音。而当时的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此外,在民间,由于南京和扬州在近代成为北方话地区,因此南方的吴语开始以苏州话为主要代表,以继承南朝的南方雅言,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吴语文读为基础。另外,明清时期,粤语也因为经济发展逐渐流行,粤语实际上是唐宋北方移民影响当地语言形成的,也是公认比较接近宋朝标准音《广韵》的方言之一。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民国五年广东蒙学教材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中国也开始推广国语。国语这个词在民国时期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正式称呼。1920年国语推行不到两年就爆发一场当时名之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标准音。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两派。国音是主要“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京音是“纯以北京话为标准”。两派争吵非常厉害。于是张士一发表文章,主张“注音字母连带国音都要根本改造”,应“先由教育部公布合于学理的标准语定义,以至少受到中等教育的北京本地人的话为国语的标准”。这个主张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特别在南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开会响应,甚至通过决议:“不承认国音,主张以京音为标准音”,“请教育部广征各方面的意见,定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后来,1913年“读音统一会”拟定的国音就被修改为京音了。1932年根据新国音编纂的《国音常用字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在《字汇》的序言中又对国音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走上完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推广民族共同语是非常必要的,克服方言分歧造成的隔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我们叫什么呢?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国时期的国语实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语。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1、呵呵,偶是对外汉语专业的,试着回答一下吧。其实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是不同的,这一点你自己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七言绝句一二四押韵,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照理“斜”、“家”、“花”押韵,如果按照现代读音,“斜”读“xie”的话根本不押韵,所以“斜”在古代读”xia”。汉语的语音演变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字形随读音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古代诗歌等典籍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汉语语音演变的痕迹。
当然,从方言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痕迹,尤其是在南方。如我们现在讲“上街”为“shang jie”,可在南方有些地区讲“shang gai”,偶就是南方人,这点可以证明。

2、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地方官员因政绩突出被皇上召见,讲了一大通,皇上却一个字都听不懂。由于这种情况,产生了“通语”,通语是在一个多方言的社会内,产生的一种临时的语言,一般是供上流社会交际。所以皇上、文武百官之间就能交流啦。

中国的历史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内容是在不断丰富的,语言是文化的最明显的特征,中国现在的语言和古代中原地区的语言是差了很多的,随着历史的演变,每朝每代都会有不同的语言融合到中国的语言中来,因为每朝每代的皇帝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就算是一个地方的人,也会因为战争、交流、婚姻等很多原因杂合了很多其他地方的语言,所以说现在和古代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可以相通,并不能相等。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朱熹回到了春秋时期去听孔子讲课,他就完全听不懂,就算是讲同样一句话,他们也未必能够明白对方在讲什么
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这个语言基本上是以首都的语言为官方语言,因为总不能让皇帝跟着大臣的方向走吧,所以大臣都是跟着皇帝说话,皇帝如果是长安人就讲陕西话,大臣也要讲陕西话,如果这个大臣是南方来的,即便不太会讲陕西话,那么他讲出来的话至少也要是皇帝能够明白的,皇帝讲的话他也要听得懂,就像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不是每个地方的普通话都很标准,但不妨碍交流就行了。
另外,唐朝人讲的话,清朝人未必听得懂,意思是说,不是全部听得懂,但也不是完全不知所云的那种,语言么,都有一定的相同性,更何况都是汉语,是有传承性的,只是时代不同了,发生了些变化而已。

不一定
第一题,按照道理,一般来说,话不会有大的变化,秦统一六国也并没有改语言,如果有大的变化,老人不一定可以改,官员不一定能改(官话如果变来变去,官会疯了的。。。。。)所以,唐朝人说话清朝人能听懂
第二题,古代有统一官话,一般当官的要殿试(三试最后一试)的(皇帝提问你回答),如果口音过重,还当官?不廷杖就不错了。。。。。。(碰上脾气不太好,经常罢工的皇上,上奏折带口音浪费他难得的上朝时间,不斩了你都有鬼。。。。。。。。。。。。。。。)
PS:我要最佳答案咩~~~O(∩_∩)O哈!


人类语言起源
即使有可能把一些婴儿和语言环境隔离开来,让他们去重新创造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跟人类语言的起源也不能相提并论。因为经过数千万年乃至数亿万年的发展,人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已发生巨大变化,人类语言功能以生理结构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代代相传,因此现代婴儿所具有的获得语言的内因以不同于人的祖先创造的内因。

李白杜甫用什么话念诗,兼谈汉语方言的前世今生
就像同一个祖先,他的后代到了不同的地方生活,又经过很多代人的繁衍。后代当然保留了祖先的一些特征,但也演变出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 我老家某地的方言里,鱼读成"nv",而且鼻音很重。其实在中古汉语中,鱼的发音是"nyo",古时候鱼与余是不同音的。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方言里,某些字发音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可能就是...

代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代马依风 拼音:[ dài mǎ yī fēng ]释义: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出处:《后汉书·班超传》:“五世葬周,代马依风。”翻译:五辈子都下葬在了周国,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朝代:南朝·宋 作者:范晔 ...

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里都用普通话而不用古汉语发音?
首先就是因为古语发音跟普通话是有很大差别的,要是使用的是古语发音的话,我们很多普通人是听不懂的,比如古语的白,读的是bo音,我们读的是bai音,有的时候就未必能听懂他们说的话,还有一个是斜,古语读xia,我们现在读xie,这个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问题而已,所以,我们现在的人看电视剧,拍摄...

帝国时代2的各民族的语音都是什么语言
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语(现在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哥特-高地德语(基本上现在的德语也差不多)匈奴-现在的蒙语 印加-克丘亚语(克丘亚语是一个语族,里面还有很多种语言,具体是哪一种不知道,秘鲁现在还有很多人讲)印度-印地语 日本-现在的日语 高棉-现在的高棉语 高丽-现在的韩语(注意听很多字和...

英文电影《乱世佳人》演员的发音怎么都那么奇怪
美式英语,美国内战(19世纪60年代)时期南方佐治亚州的方言

在使用拼音标注汉字前,古人是怎样使人们的发音一致的?
帮助的人:25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

关于说话速度问题?
在学习第一、二种发音法时,你如果完全按照矫治要求去做,那么在这种第三种发音法的速度下,你的言语系统内各器官在任何场合就都能完全配合和谐,这个速度也就说明能与你的说话能力相适应。 比较起来,这个速度比起正常人的说话速度是稍慢一些,但这是没办法的事,你苦恼也没用。就象你刚刚学习跳高,教练在别的运动员...

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
又“ ,马白杂毛。色似 鱼(即现在 的“ ”)。这一组同源词的命名都是来源于“赤”。 “门”和“闻”同源,“窗”与“聪”同源,“灵”与“棂”(窗户格儿)同源。“门”、 “窗”、“棂”是建筑物通道通气之处,它们与表示智慧的“闻”、“聪”、“灵”同出一源, 说明汉族人对智慧的看法是头脑通达...

肋字猜一生肖数字三代人什么生肖
肋字猜出的生肖是:牛。 解释: \\"肋\\" 字的拼音为 \\"lèi\\",和 \\"牛\\" 字的拼音 \\"niú\\" 的发音相近。 \\"三代人\\" 可以解释为祖父、父亲以及儿子三代人,所以答案就是 \\"牛\\"。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的发音跟现在相同吗? -
平昏甘舒: 1、呵呵,偶是对外汉语专业的,试着回答一下吧.其实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是不同的,这一点你自己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七言绝句一二四押韵,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讲话的语音;与现代人是否一样啊 -
平昏甘舒: 中国古人比现代人略矮,和建国以前的人的身高基本一致.首先谈一下古人的普遍身高. 古代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尺”,但是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约0.23米,明清一尺约0.31米-...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与现代人发音一样吗 -
平昏甘舒: 古人贫民讲白话,和现在一样,发音更是一样.官宦讲官话,有些区别.发音也不一样.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人说话的声音和今人的一样么?啊? -
平昏甘舒: 语音从古至今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也在变化之中,不过变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易被觉察而已.有一门学问叫古音韵学,就是专门研究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的不同的.我只给举一个例子说明:古代语言中是没有声母“p”的,今天语言中带声母“p”的字在古代大都是读成声母“b”.如今天的“旁”字在古代是读成“bang”的,证据是现在带“旁”字偏旁的字大都读“bang”,像“傍”“磅”等.这就是有名的“古无清唇音”学说.我这样回答你满意吗?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和现在讲话发音一样吗 -
平昏甘舒: 当然不一样,我们现在人用的标准普通话来源于北京一代.古人那时候战火四起,小国兼并,各地语言都不相同.再说了,我们现在各地的方言都听不懂,要不是祖国统一,现在还不是普通话为标准国语呢.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说话的发音跟咱们现在一样么?? -
平昏甘舒: - -古人呢语气是圣人蛋一样的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的语言发音和现在的是一样的么? -
平昏甘舒: 不一样,古时的字和现在发音不一样.一个例子:黄鹤下浴红河湖.在古代念作: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说一样吗?这可不是我编的,有历史考证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汉语,和现在的发音一样吗? -
平昏甘舒: 不一样的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说话和现代是一样的吗 -
平昏甘舒: 在写文章时用的是文言文,说话时和现在说话有相似处.比如古代的民谣,情歌里的词句都很通俗,也常用“的”等字.就能表现出古代人在说话时并非总是之乎者也.比如唐朝的张打油比较著名的诗: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就很通俗.另外,古代人说话发音和现代普通话有不同.

天河区13493501375: 古代人说话和现代人在发音上区别大吗?据说宋朝以前的汉语和今天的粤语发音差不多,是这样的吗? -
平昏甘舒:[答案] 古代人说话和现代人在发音上区别大.宋朝以前的汉语和今天的广东梅县的客家话发音差不多.客家人是宋朝时迁去的.元朝后,中国的“官话”流行,接近现在的汉语,即古白话.书面语是四书五经类.想了解古音可参看《说文解字》、《尔雅》、《康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