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作者&投稿:崔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

战国时期,地处西戎的秦国逐渐崛起,到了战国中后期日益威压函谷关以东六国。合纵连横之士横行各国朝堂之上。一旦合纵派得势,遭受围攻最多的便是强大的秦国。

合众弱而攻一强,这里面的一强即指战国中期的齐国,以指贯穿整个战国中后期崛起的秦国。只是苏秦合纵而围攻齐国取得了挫败强齐的战略目标,可公孙衍等人所组建的对秦合纵联军却屡次战败。这其中既有秦国实力强劲的因素,亦是因为秦国所继承的西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山东六国联军始终无法攻克关中门户函谷关。

那么问题来了,入侵秦国的交通道路明明不止一条,关东诸国为何紧盯着函谷关不放而不尝试从河套南下突击秦国呢?要知道,后世的匈奴和突厥等草原民族都是走这条通道南侵中原王朝的。甚至在唐朝初年,突厥沿着这条道路,二十万大军直抵武功、泾阳一带,引发了渭水之盟。

其实首要原因就是当时从河套绕道秦国后方存在行路难的问题。河套地区一直到了宋朝西夏年间依然是一片广袤的草原,不同于当下的戈壁滩,那时的草原湿地意味着无路可走。除了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外,军队是很难再四野青绿的地方不迷路的。战国时期并无秦国直道那样雄伟的工程,要想从草原奇袭关中,至少需要数月时间。而当时的草原存在许多被秦国和赵国赶到北方的游牧部族,戎狄环绕,危机四伏,这对于以战车为主的六国军队(赵国胡服骑射之前也以战车为主力)来说,没有机动性无异于自取灭亡。

不仅如此,六国地理位置迥异,三晋距离关中、河套等地较近,而辽东的燕国、山东半岛的齐国、江汉地区的楚国距离太远,粮草补给在路途中的耗损太大,平白无故的会增加了战争的负担。

长途跋涉的绕道草原,还会让秦国的情报体系有更多的时间去刺探有效军情,或半道设伏、或以逸待劳,都可以轻易获得战争的胜利。

另外,山东六国并非铁板一块。对秦战争最为急迫的是面临秦国威胁最大的三晋,而燕国齐国长期同秦国较好,楚国虽是合纵长,但却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利益。另外楚国国内派系林立亦造成外交政治上的弱智特征。

诸侯联军如若前往函谷关,需经过实力较弱的韩国,韩国除了犒劳和开路之外别无怨言。毕竟生怕被秦国吞并的韩国,面对其他诸侯大国同样需要谨小慎微。但如若走草原路线,大国部队通往强大的赵国,显然并不被其所答应,毕竟谁能保证这些国家中没有人想要伺机掠夺自己呢?中世纪十字军打出解放圣城的名义发动十字军东征,到最后竟然演变为搬到掠夺同属基督教的拜占庭,可见将本国利益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何等的愚蠢。

综上所述,草原交通不便、行军线路过长、戎狄威胁、行军情报容易泄露以及各国合纵本就各怀心思等原因造成了合纵联军只能叩关函谷。秦国借助强势兵力,常常在利用函谷关耗尽联军耐心和潜力后出关奇袭,一战之下往往溃军千里。最终秦国凭借强大的军势和高速运转的君权体制统一天下,并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之地。




大秦帝国崛起第11集苏秦死间齐国获齐王信任,并联合五国合纵伐秦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六国合纵伐秦是不是一出闹剧?
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这次五国"合纵"攻秦,表面上看行动一致,为攻秦而集结军队,但暗地却各有各的打算。军队停留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间不前进,结果无功而散。齐国却趁机伐宋,夺得一部分土地。而苏秦破坏秦、齐关系,结成反齐联盟的目的却是达到...

张仪连横,苏秦合纵,为何六国合纵都不敌秦国?连横真比合纵强?
再后来的秦国意图统一六国,苏秦走访六国劝说合纵抗秦。苏秦认为聚六国之力一定可以打败秦国。二、六国——人心叵测怎伐秦 虽然在苏秦的苦口婆心下,六国还能稳住情绪,坚持着合纵伐秦,但是,当自己的国家没有收到侵犯时,谁都不想惹秦国这个国家,所以六国虽然表面上决定各种伐秦,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心怀...

战国时期五国合纵伐秦,为何都要选择从函谷关下手
当时这些战役几乎都选择从函谷关下手,这个地方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公元前241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决定一起伐秦,结果联军好不容易攻至函谷关,最后却被秦军击败,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阻挡秦国的崛起。函谷关对于秦国来说是不能丢掉的重要领地,一旦函谷关失守秦国便危矣。战国时期在赵国明明有第...

秦军战斗力冠绝天下,为何却在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遭遇惨败?
当时秦军的战斗力虽然冠绝天下,所向披靡,但是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秦军实力即使再强大,也同时抵挡不了其他国家的联手,更何况当时还有超级大国齐国的加入。各国合纵伐秦的时候也是挑了一个极其刁钻的时间段,当时的秦国内乱不止,因为前几年秦国的秦武王赢荡跑到洛阳玩儿举重把自己给玩儿死了,秦武王...

秦军为何在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中遭遇惨败?
秦朝国军队当时之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4个。要知道当时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秦国的动乱和不团结有关系。影响战争的局面肯定是因为秦国当时出现了内乱,让秦国士兵当时无法一致对外,从而也让秦国士兵的军事实力无法发挥出来。第1个原因就是内乱。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之后,秦国就因为...

张仪如何破解六国合纵?将六国玩弄股掌之间
张仪凭什么能说服六国,让他们放弃攻秦呢?这便是张仪的厉害之处了。张仪原是魏国后裔,师从鬼谷子,也是当时首创连横的外交家,后来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秦国相国。在战国时期,由于秦的强势国崛起,使得六国诸侯恐惧,因此六国合纵,共同抵御秦国。六国联盟给了秦国巨大威胁,使得秦国再也不敢轻易出兵...

战国时期五国合纵伐秦为何要从函谷关下手
公元前241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决定一起伐秦,结果联军好不容易攻至函谷关,最后却被秦军击败,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阻挡秦国的崛起。函谷关对于秦国来说是不能丢掉的重要领地,一旦函谷关失守秦国便危矣。战国时期在赵国明明有第二条路,由北方的河套地区南下突击,攻入秦国关中。后来的匈奴和...

战国时期五国合纵伐秦为何要从函谷关下手?
当时这些战役几乎都选择从函谷关下手,这个地方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公元前241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决定一起伐秦,结果联军好不容易攻至函谷关,最后却被秦军击败,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阻挡秦国的崛起。函谷关对于秦国来说是不能丢掉的重要领地,一旦函谷关失守秦国便危矣。战国时期在赵国明明有第...

春秋时代秦出兵函谷,还会有合纵伐秦,为什么秦灭了韩国之后,各大君主...
总之,当时的形势就是五国合纵也打不过秦国。虽然在秦惠王时期,其他六国曾经在苏秦的倡导下展开合纵,共同攻打秦国,但是六国利益不一致,并且秦国也起用张仪开展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联盟,到了秦王政发动六国灭国战的时候,六国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联盟了。所以并不是各大君主无动于衷,而是已经没有办法...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合纵抗秦失败的原因 -
宗圣拜美红: 秦谋士挑拨,秦实力强大!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成功?
宗圣拜美红: 因为秦国远交近攻 挑拨六国之间的关系,所以失败了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我要两个以上的理由)快!!! -
宗圣拜美红: 1.面对六国的合纵之策,秦国很聪明的采取相应的连横和远交近攻的策略,很好的利用六国间的矛盾和斗争,分化六国!2.秦国占据关中之险地,据守函谷关,坐看六国争斗.3.关东六国间,争斗百年,利益纠结,勾心斗角,互为世仇,韩赵魏固有直面秦国的危险,之间未尝没有互相吞并的野心,齐楚燕远离秦国,本有偏安之心,更有做渔翁得利的心.如此六国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齐心抗秦!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抗秦的策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
宗圣拜美红: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合纵为什么不成功秦国的连横政策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宗圣拜美红: 六国合纵的目的不相同,无法达到更高的统一,秦国的连横政策使得秦得以生存并得以发展,用最少的兵力武力,在短时间内统一了中国,

高陵县19642449615: 为什么战国时期总是五打一(没有秦国),或六伐秦?秦国为啥总是自己?
宗圣拜美红: 苏秦出合纵的政策给其他六国在顶峰时曾挂六国相印 而张仪给秦国出连横的政策 联合一国打一国 历史六国都有和秦国联合过

高陵县19642449615: 为什么六国的合纵策略经常失败秦国的连横策略常获成功 -
宗圣拜美红: 连横一个国家就算成功.合纵合的是好几个国家(起码三个),当然要困难的多. 游说成败的前提还是国力,势力不够强,嘴巴再厉害也白搭. 连横的人一般比合纵的更有水平(或者说更有底气),这跟秦国不遗余力招贤有关. 远交近攻配合连横,是秦国破坏合纵的杀手鸡护惯咎甙侥轨鞋憨猫锏.秦国很长时间内都跟齐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大举灭六国的时候,齐国还是风平浪静),借助齐国,南北拉拢燕、楚,随时都有可能捅三晋(韩赵魏,六国武力的佼佼者)背后.

高陵县19642449615: 六国合纵秦为什么开关延敌 -
宗圣拜美红: 因为如果秦军开关出击,五国之师当然只能合力攻秦,“逡巡不敢进”便得不到解释;而如果秦军撤出函谷关,“请”敌人入关,盟军会怀疑有埋伏,各国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互相推托,出现“逡巡不敢进”这种失败的局面,是容易理解的.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盟军最初得胜,气势很盛,以至于“秦不敢望函谷关十五年”,说明此期间盟军一直占据着函谷关,只是没有能深入关中,后来秦使反间计,才使合纵失败解散.(“其后秦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欲败纵约,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而纵约皆解”《史记·苏秦列传》)因此将“延”解释为“请”,不仅遵从上下文,也与历史记载相符

高陵县19642449615: 分别指出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与秦国所实施策略导致的结果及其原因. -
宗圣拜美红: “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由于这六国在地理上呈南北分布的态势,因而称为“合纵”.代表人物苏秦,巅峰时曾经身配六国相印,联合攻秦. “连横”就是主张秦国与东方的某一国联合,从而瓦解六国的“合纵”,由于秦与其他六国在地理上呈东西分布的态势,因而称为“连横”.代表人物是张仪.原因: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陵县19642449615: 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策略? -
宗圣拜美红: 七年级上册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 秦是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为连横.纵 横家就是适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