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禄竹溪记赏析

作者&投稿:员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方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接下来既写人又写竹,借竹的形象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点明他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入题之前,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其所论的内容虽说与记述的中心有关,但由于所涉的对象广泛,其中不仅有“斩竹而薪之”的江南人,还有“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的京师人,甚至还有绝徼海外之人,一旦见竹,必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这就产生一种感觉,似乎这段文字并不是专为任君而书。在这里,形成对比的首先不是任君和贱竹者,而是江南人和京师人、绝徼海外之人。以三者不同的好恶之情,充分显示了世人“物去乡则益贵”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结论。


这一段内容有叙,有议,有结论,其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作者似乎只是有感而发,泛泛议论,显得随意而亲切。这一番议论的真实意义,是在文章提出任君植竹一事后才得到显露的。正因为对世人贵竹贱竹的心理有了充分的论述,所以任君植竹之事一经写出,其不同寻常处即豁然可见:他身居江南,却不同于江南人的贱竹;他贵竹,却又并非如京师人一样因竹难致之故。


前文所写及的众人对竹的态度本已各各有异,互成对照,而任君之所为又与他们完全不同,这恰如峰回路转,忽见其异。倘若没有前面足够的铺垫,或者仅以贱竹者与任君形成简单的对比,任君之举绝不会产生如此醒豁的感觉。前面一段似乎不甚经意写就的文字,实际上每一层都包含着作者的深意。


作者对中心事件本身只用寥寥数语一表而过,而对任君之言却记叙颇详。任君把植竹一事说得极为轻淡,简单地把如此做的原因归之于“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正是这一笔推动了文意的发展,并最终导出了题旨。因为任君的举动已在世人映衬之下显得极不寻常,而他那轻描淡写的表白却与他的举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不能不使人对他的话语产生疑问和揣测。


作者把“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这样的推测之语作为引言以带出他对任君植竹意义的阐述,正表现了由上文所叙而引起的心理活动,文中接着对任君的赞美之辞,是上文所显现出来的内在走向之继续,是思维逻辑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勉强地加诸其身。经过层层推演,作品终于揭示出任君对竹的态度与世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任君之贵竹在于知竹,知竹又在于他的人格与竹自有某种相通之处;而“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作者最后断语,即使居地不产竹,任君必力致之;即使有足够的力量致奇花石,他也无意于此。有以上的反复衬托、对比和论析,这一推断的产生合情合理;同时,它与任君“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的表白逆相绾合,也使这一段前面的揣测语有了结论。


全文以竹与花石这一对处于矛盾状态的物体为中心,以各种人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为线索,不断构成新的矛盾与统一。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截然不同,却在奇花石上存在着一致,由此就引出了新的比较对象——绝徼海外之人;而这三者皆非知竹者,又共同成为任君的对照,充分映衬出任君高尚的品格情操。全文前后环环相扣,舒卷自如,浑然—体。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名家赏文坊元明清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第45-48页


北冥有鱼和任光禄竹溪记有什么共同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逍遥游,逍遥游与任光禄竹溪记没有共同特点。《任光禄竹溪记》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地托出文章的主旨。《任光禄竹溪记》告诉了我们,在人世间往往都是只有越少的东西才会越令人...

任光禄竹溪记的作品译文
而边地海外,也许是一向不出产竹子的地方,然而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国都的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由这些看来,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我的舅舅光禄大夫任君在荆溪的边上修建了一个花园,到处种植竹子,不种其它的花木。

文言文找译文
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鸟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竹间作一小楼的作什么意思
“竹间作一小楼” 出至 《任光禄竹溪记》。引用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翻译为: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因此,“竹间作一小...

《任光禄竹溪记>>的启示
启示:在人世间往往都是只有越少的东西才会越令人珍惜和爱护。满意请采纳,祝学习进步O(∩_∩)O~~

竹溪记的原文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

任光禄竹溪记人去乡则亦贱翻译
去,离开;贱,受轻视 所以整句就是:人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的意思。

在《任光禄竹溪记》中"或芟而去焉"中的"去"是什么意思
去,除掉,去掉.焉,表指代,相当于“之”,指竹子.芟,割除.句意:有时就将它砍去.

任光禄竹溪记的作者简介
唐顺之(1507~1560)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通州(今南通)...

酣嗜的引证解释酣嗜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酣嗜的引证解释是:⒈酷好;深爱。引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君生长於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酣嗜的引证解释是:⒈酷好;深爱。引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

云溪区13737723196: 《任光禄竹溪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泰嵇迪巧: 告诉了我们,在人世间往往都是只有越少的东西才会越令人珍惜和爱护.

云溪区13737723196: 任光禄竹溪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泰嵇迪巧:[答案] 告诉了我们,在人世间往往都是只有越少的东西才会越令人珍惜和爱护.

云溪区13737723196: 《竹溪记》赞扬了舅父什么人品
泰嵇迪巧: 赏析: 本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托出文章的主旨. 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在这大段铺垫的基础上,文章才开始点题.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接下来的议论,既写人又写竹,借竹的形象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点明他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的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云溪区13737723196: 竹溪记任君借爱竹表达什么样的处世态度 -
泰嵇迪巧: 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在这大段铺垫的基础上,文章才开始点题.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接下来的议论,既写人又写竹,借竹的形象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点明他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的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云溪区13737723196: 任光禄竹溪记有什么特点
泰嵇迪巧: 该文的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地托出文章的主旨.

云溪区13737723196: 任光禄竹溪记人去乡则亦贱翻译 -
泰嵇迪巧:[答案] 去,离开;贱,受轻视 所以整句就是:人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的意思.

云溪区13737723196: 明代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 译文
泰嵇迪巧: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文言文译文:《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

云溪区13737723196: 任光禄竹溪记中,人去乡则亦贱什么意思 -
泰嵇迪巧: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常言道:“人离开了家乡越远,就越被别人瞧不起;物品越远离了产地,就越被人所珍视”.这样说来,世间所谓美好与丑恶,也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了.

云溪区13737723196: 阅读任光禄的《竹溪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 -
泰嵇迪巧:[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不能得到的只有竹子.致:买; ②有人就将它锄除并抛弃它.去:除去; ③我想他们...

云溪区13737723196: 竹溪记的道理
泰嵇迪巧: 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