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臣、文学家虞世基简介,虞世基和虞世南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敛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物简介

虞世基(?—618年)字懋世,中国隋朝时期人物,会稽余姚人。虞世南的哥哥。

父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拚命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部选官,时人谓之“选曹七贵”。七人中虞世基有专断之权,并借此收受贿赂。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炀帝,虞世基等也被诛杀,虞世南欲代兄死而不得。

仕陈,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等职。陈灭入隋,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炀帝时为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隋末大乱,世基唯诺取容,不以实闻。又纵妻、子娇淫,鬻官卖狱,故为时所讥。后为反贼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北史》卷八三及《隋书》卷六七之本传称其“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

史籍记载

虞世基,隋朝大臣。字茂世,会稽余姚人也。父亲虞荔,陈太子中庶子。虞世基少与弟虞世南同师事顾野王。世基幼沉静,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陈中书令孔奂见而曰:“南金之贵,属在斯人。”少傅徐陵闻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会,陵一见而奇之,顾谓朝士曰:“当今潘、陆也。”因以弟女妻焉。

仕陈后,释褐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迁中庶子、散骑常侍、尚书左丞。陈主尝于莫府山校猎,令世基作《讲武赋》,于坐奏之曰: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何则?化有文质,进让殊风,世或浇淳,解张累务。虽复顺纪合符之后,望云就日之君,且修战于版泉,亦治兵于丹浦。是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经邦创制,固与俗而推移。所以树鸿名,垂大训,拱揖百灵,包举六合,其唯圣人乎!

鹑火之岁,皇上御宇之四年也。万物交泰,九有V安,俗跻仁寿,民资日用。

然而足食足兵,犹载怀于履薄;可久可大,尚懔乎于御朽。至如昆吾远赆,肃慎奇o,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贝胄雍弧之用,犀渠阙巩之殷,铸名剑于尚方,积雕戈于武库。熊罴百万,貔豹千群,利尽五材,威加四海。爰于农隙,有事春L,舍爵策动,观使臣之以礼,沮劝赏罚,乃示民以知禁。盛矣哉,信百王之不易,千载之一时也!昔上林从幸,相如于是颂德,长杨校猎,子云退而为赋。虽则体物缘情,不同年而语矣,英声茂实,盖可得而言焉。其辞曰:惟则天以稽古,统资始于群分。膺录图而出震,树司牧以为君。既济宽而济猛,亦乃武而乃文。北怨劳乎殷履,南伐盛于唐勋。彼周干与夏戚,粤可得而前闻。我大陈之创业,乃拨乱而为武。戡定艰难,平壹区宇。从喋喋之乐推,爰苍苍而再补。故累仁以积德,谅重规而袭矩。惟皇帝之休烈,体徇齐之睿哲。敷九畴而咸叙,奄四海而有截。既搜扬于帝难,又文思之安安。幽明请吏,俊V在官。

御璇玑而七政辨,朝玉帛而万国欢。昧旦丕显,未明思治。道藏往而知来,功参天而两地。运圣人之上德,尽生民之能事。于是礼畅乐和,刑清政肃。西暨析支,东渐蟠木。罄图谍而效祉,漏川泉而A福。在灵贶而必臻,亦何思而不服。虽至治之隆平,犹戒国而强兵。选羽林于六郡,诏蹶张于五营。兼折冲而余勇,咸重义而轻生。遂乃因农隙以教民,在春L而习战。命司马以示法,帅掌固而清甸。

导旬始以前驱,伏钩陈而后殿。抗鸟旌于析羽,饰鱼文于被练。尔乃革轩按辔,玉虬齐鞅。屯左矩以启行,击右钟而传响。交云罕之掩映,纷剑骑而来往。指摄提于斗极,洞阊阖之弘敞。跨玄武而东临,款黄山而北上。隐圆阙之迢递,届方泽之垲爽。于斯时也,青春晚候,朝阳明岫。日月光华,烟云吐秀。澄波澜于江海,静氛埃于宇宙。乘舆乃御太一之玉堂,授军令于紫房。蕴龙韬之妙算,誓武旅于戎场。锐金颜于庸蜀,躏铁骑于渔阳。彀神弩而持满,天弧而并张。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镗镗。八陈肃而成列,六军俨以相望。拒飞梯于萦带,耸楼车于武冈。或掉鞅而直指,乍交绥而弗伤。裁应变而蛇击,俄蹈厉以鹰扬。中小枝于戟刃,彻蹲札于甲裳。聊七纵于孟获,乃两擒于卡庄。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振川谷而横八表,荡海岳而耀三光。谅窈冥之不测,羌进退而难常。

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挟b。冲冠耸剑,铁J铜头。熊渠殆凶,武勇操牛。虽任鄙与贲、育,故无得而为仇。九攻既决,三略已周。鸣镯振响,风卷电收。于是勇爵班,金奏设,登元、凯而陪位,命方、邵而就列。三献式序,八音未阕。舞干戚而有豫,听鼓@而载悦。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方席卷而横行,见王师之有征。登燕山而戮封豕,临瀚海而斩长鲸。望云亭而载跸,礼升中而告成。

实皇王之神武,信荡荡而难名者也。

陈主嘉之,赐马一匹。及陈灭归国,隋朝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意,情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莫不吟咏。

未几,拜内史舍人。

炀帝即位,顾遇弥隆。礼书监河东柳顾言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世基相见,叹曰:“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侪所及也。”俄迁内史侍郎,以母忧去职,哀毁骨立。有诏起令视事,拜见之日,殆不能起,帝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诏令进肉,世基食辄悲哽,不能下。帝使谓之曰:“方相委任,当为国惜身。”

前后敦劝者数矣。帝重其才,亲礼逾厚,专典机密,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参掌朝政。于时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数。帝方凝重,事不庭决,入x之后,始召世基口授节度。世基至省,方为敕书,日且百纸,无所遗谬。其精审如是。隋大业八年(612),从炀帝出征高丽,辽东之役,以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后从幸雁门,帝为突厥所围,战士多败。世基劝帝重为赏格,亲自抚循,又下诏停辽东之事。帝从之,师乃复振。及围解,勋格不行,又下伐辽之诏。由是言其诈众,朝野离心。

帝幸江都,次巩县,世基以盗贼日盛,请发兵屯洛口仓,以备不虞。后数次劝谏,帝均不从,但答云:“卿是书生,定犹b怯。”于时天下大乱,世基知帝不可谏止,又以高G、张衡等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遂唯诺取容,不敢忤意,为时人所讥。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尝遣太仆杨义臣捕盗于河北,降贼数十万,列状上闻。帝叹曰:“我初不闻贼顿如此,义臣降贼何多也!”世基对曰:“鼠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帝曰:“卿言是也。”遽追义臣,放其兵散。又越王侗遣太常丞元善达间行贼中,诣江都奏事,称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京都,贼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因唏嘘呜咽,帝为之改容。世基见帝色忧,进曰:“越王年小,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善达何缘来至?”帝乃勃然怒曰:“善达小人,敢廷辱我!”因使经贼中,向东阳催运,善达遂为群盗所杀。此后外人杜口,莫敢以贼闻奏。

世基貌沉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其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其弟虞世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由是为论者所讥,朝野咸共疾怨。

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逆也,弑隋炀帝,世基乃见害焉。

长子虞肃,好学多才艺,时人称有家风。弱冠早没。肃弟虞熙,大业末为符玺郎。

次子虞柔、虞晦,并宣义郎。化及将乱之夕,宗人虞持而告熙曰:“事势以然,吾将济卿南渡,且得免祸,同死何益!”熙谓吃唬“弃父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怀,自此诀矣。”及难作,兄弟竞请先死,行刑人于是先世基杀之。

作品一览

讲武赋

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何则?化有文质,进让殊风,世或浇淳,解张累务。虽复顺纪合符之后,望云就日之君,且修战于版泉,亦治兵于丹浦。是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经邦创制,固与俗而推移。所以树鸿名,垂大训,拱揖百灵,包举六合,其唯圣人乎!

鹑火之岁,皇上御宇之四年也。万物交泰,九有V安,俗跻仁寿,民资日用。然而足食足兵,犹载怀于履薄;可久可大,尚懔乎于御朽。至如昆吾远赆,肃慎奇o,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贝胄雍弧之用,犀渠阙巩之殷,铸名剑于尚方,积雕戈于武库。熊罴百万,貔豹千群,利尽五材,威加四海。爰于农隙,有事春L,舍爵策动,观使臣之以礼,沮劝赏罚,乃示民以知禁。盛矣哉,信百王之不易,千载之一时也!昔上林从幸,相如于是颂德,长杨校猎,子云退而为赋。虽则体物缘情,不同年而语矣,英声茂实,盖可得而言焉。其辞曰:

惟则天以稽古,统资始于群分。膺录图而出震,树司牧以为君。既济宽而济猛,亦乃武而乃文。北怨劳乎殷履,南伐盛于唐勋。彼周干与夏戚,粤可得而前闻。我大陈之创业,乃拨乱而为武。戡定艰难,平壹区宇。从喋喋之乐推,爰苍苍而再补。故累仁以积德,谅重规而袭矩。惟皇帝之休烈,体徇齐之睿哲。敷九畴而咸叙,奄四海而有截。既搜扬于帝难,又文思之安安。幽明请吏,俊V在官。御璇玑而七政辨,朝玉帛而万国欢。昧旦丕显,未明思治。道藏往而知来,功参天而两地。运圣人之上德,尽生民之能事。于是礼畅乐和,刑清政肃。西暨析支,东渐蟠木。罄图谍而效祉,漏川泉而A福。在灵贶而必臻,亦何思而不服。虽至治之隆平,犹戒国而强兵。选羽林于六郡,诏蹶张于五营。兼折冲而余勇,咸重义而轻生。遂乃因农隙以教民,在春L而习战。命司马以示法,帅掌固而清甸。导旬始以前驱,伏钩陈而后殿。抗鸟旌于析羽,饰鱼文于被练。尔乃革轩按辔,玉虬齐鞅。屯左矩以启行,击右钟而传响。交云罕之掩映,纷剑骑而来往。指摄提于斗极,洞阊阖之弘敞。跨玄武而东临,款黄山而北上。隐圆阙之迢递,届方泽之垲爽。于斯时也,青春晚候,朝阳明岫。日月光华,烟云吐秀。澄波澜于江海,静氛埃于宇宙。乘舆乃御太一之玉堂,授军令于紫房。蕴龙韬之妙算,誓武旅于戎场。锐金颜于庸蜀,躏铁骑于渔阳。彀神弩而持满,天弧而并张。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镗镗。八陈肃而成列,六军俨以相望。拒飞梯于萦带,耸楼车于武冈。或掉鞅而直指,乍交绥而弗伤。裁应变而蛇击,俄蹈厉以鹰扬。中小枝于戟刃,彻蹲札于甲裳。聊七纵于孟获,乃两擒于卡庄。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振川谷而横八表,荡海岳而耀三光。谅窈冥之不测,羌进退而难常。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挟b。冲冠耸剑,铁J铜头。熊渠殆凶,武勇操牛。虽任鄙与贲、育,故无得而为仇。九攻既决,三略已周。鸣镯振响,风卷电收。于是勇爵班,金奏设,登元、凯而陪位,命方、邵而就列。三献式序,八音未阕。舞干戚而有豫,听鼓@而载悦。俾挟纩与投醪,咸忘躯而殉节。方席卷而横行,见王师之有征。登燕山而戮封豕,临瀚海而斩长鲸。望云亭而载跸,礼升中而告成。实皇王之神武,信荡荡而难名者也。

成就

纂有隋朝《区宇图志》1200卷,是较早的全国性区域志。著有《茂世集》5卷。

所作诗文

《四时白歌二首,江都夏》

长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风结细漪。坐当伏槛红莲披,雕轩洞户青苹吹。

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兰苕翡翠但相逐,桂树鸳鸯恒并宿。

《四时白歌二首,长安秋》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摇环动佩出层城,d弦凤管奏新声。

上林蒲桃合缥缈,甘泉奇树上葱青。玉人当歌理清曲,婕妤恩情断还续。

《奉和幸江都应诏诗》

巡游光帝典,征吉乃先天。泽国翔宸驾,水府泛楼船。

七萃萦长薄,三翼妍通川。夙兴大昕始,求衣昧旦前。

澄澜浮晓色,遥林卷宿烟。晨霞稍含景,落月渐亏弦。

回塘响歌吹,极浦望旌旃。方陪觐东后,登封禅肃然。

《汴水早发应令诗》

夏日朝万国,轩庭会百神。成功畴与让,盛德今为邻。

区宇属平一,庶类仰陶钧。銮跸临河济,裘冕肃柴。

启行分七萃,备物象三辰。祈祈妍原隰,济济咸缙绅。

阳谷升朝景,青丘发早春。兖衣敷帝则,分器叙彝伦。

临淄成诵美,河间雅乐陈。薰风穆已被,茂实久愈新。

《在南接北使诗》

会玉二崤至,瑞节三秦归。林蝉疏欲尽,江雁断还飞。

墙垣崇客馆,旌盖入王畿。共此敦封植,方欣荐衣。

《奉和望海诗》

清跸临溟涨,巨海望滔滔。十洲云雾远,三山波浪高。

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神游藐姑射,睿藻冠 *** 。

徒然虽观海,何以效涓毫。徒然虽观海,何以效涓毫。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

隔河图列宿,清汉象昭回。支机就鲸石,拂镜取池灰。

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所恨双蛾敛,逢秋遂不开。

《赋得石诗》

蜀门郁遐阻,燕碣远参差。独标千丈峻,共起百重危。

镜峰含月魄,盖岭逼云枝。徒然抱贞介,填海竟谁知。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金沟低御道,玉管正吟风。拾翠天津上,回鸾鸟路中。

镜前看月近,歌处觉尘空。今宵织女见,言是望仙宫。

《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诗》

唐巡光帝则,夏务穆宸仪。珠旗扬翼凤,玉兽俨丹螭。

流吹和春鸟,交弄拂花枝。

《初渡江诗》

敛策暂回首,掩涕望江濉N薷炊南气,空随西北云。

《零落桐诗》

零落三秋干,摧残百尺柯。空余半心在,生意渐无多。

《晚飞乌诗》

向日晚飞低,飞飞未得栖。当为归林远,恒长侵夜啼。

《入关诗》

陇云低不散,黄河咽复流。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赋得戏燕俱宿诗》

大厦初构与云齐,归燕双入正衔泥。欲绕歌梁向舞阁,偶为仙履往兰闺。

千里争飞会难并,聊向吴宫比翼栖。

轶事典故

【原文】

隋炀幸广陵。既开渠,而舟至宁陵界,每阻水浅。以问虞世基。答曰:“请为铁脚木鹅,长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鹅住,即是浅处。帝依其言验之,自雍丘至灌口,得一百二十九处。”《智囊全集》(冯梦龙)

【译文】

隋炀帝游广陵,虽已开辟渠道,但船行至宁陵后,常因水浅而无法前进。炀帝问虞世基(字茂世)可有解决之道。

虞世基说:“请制作长一丈二尺的铁脚木鹅,由上游往下游流放,如木鹅不动,就表示是水浅处,即可标示予以浚深,日后就不会再有舟行不便的情形发生。”

炀帝依计而行,自雍丘至灌口,共有一百二十九处浅滩。

历史评价

虞世基之悲剧固是整个隋朝的悲剧,固由宇文化及叛乱造成。但其位列九卿,不思臣子之应为,既而谄君,既而失职欺君,既而鬻官卖狱、贿赂公行,以其败催隋朝政权之败,死不足惜。追踪其一生,可知世基的悲剧,是由最初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若世基能安心于贫困,若世基在炀帝之前有一颗正直无畏的心,若世基轻财宝而重兄弟义,还不至于被后来史志所诟病。所以说,虞世基在生命不同时期的行为变化,也是其欲望的变化,是其为人为臣原则的变化,是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但这所有的变化,都可以上溯到“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之时。

虞氏兄弟

隋唐交替之际,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其混乱只有春秋战国与秦汉交替可以比拟。所谓“时势造英雄”。于斯时,也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成就了无数的传奇故事。然唐承隋制,隋唐交替,初唐兴起之赫赫名臣在这段时期均有脱俗之表现。囿于研究唐人的风骨,在这里只简单的讨论一下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的事迹。

虞世基、世南两兄弟,会稽余姚人氏,出生官宦世家。两兄弟自小就负才名。入隋时,时人谓之“二陆”,媲美于入晋之陆机、陆云兄弟。(陆机、陆云两兄弟是东吴名将---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百万大军的陆逊之孙,与羊祜割江对峙的陆抗之子。东吴灭亡之后,两人归附西晋 *** 。当时南方文风倍弱于北方,可是陆机、陆云两兄弟则才学过人,道德文章赢得了西晋 *** 文化界的一致推崇,国人谓之“二陆”。)虞世基、世南兄弟才学之高妙,可见一斑。这里不表两人的才学与经历如何,只描述一下两兄弟患难、富贵之时的兄弟高谊。

话说隋炀帝当政期间,刚愎自用,不纳谏言。虞世基迎合隋炀帝的心意,逢迎拍马,因此获得一再提拔,官居内史侍郎(唐之中书侍郎),专典机密,即以中书侍郎衔行宰相职务,同时他家庭生活豪奢,类于王侯;而虞世南则耻于炀帝之为政,仅为起居舍人这样的小官,生活极其清贫。可是,兄弟二人却是住在一起,十分友爱。虽然政治理念不同,却能够做到如此,弟固然贤,兄也不十分坏。读到此处,不由的感到十分温馨,因为里面有浓浓的亲情在里面。后来,宇文化及江都兵变,要杀虞世基,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得,显示了浓烈的亲情;同时,他的儿子们也是慷慨赴死,不避刀兵,家庭豪奢若此,而父慈子孝,可见虞世基也没有忘本。

其实,虞世基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他若遇到明主,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宰臣;可惜他遇上的是一位不纳谏言的隋炀帝,时焉,命焉?从虞世基早年的劝谏陈后主来看,他也是一个有良知的官员;而后来他也曾劝谏隋炀帝,可是隋炀帝听不进去。他从此看透了隋炀帝的本质——听不得谏言。怕死的性格使他屈从了隋炀帝,来获得富贵。最终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道不行,吾将隐已!”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就应该引咎辞职,或许,虞世基的错误就在于此。可是,像隋炀帝这样聪明的暴君,又有谁可以使他回心转意,力挽大隋颓势于未倒呢?魏征后来的评价也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风凉话而已。

想想唐代的开国名臣们,在隋末都是什么作为?或引退,或逃官,也不过是非暴力不合作而已。救世的唯一良方就是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可惜,他们这些士子是没有这个能力与行动的,领头的还是社会上有声望的陇西士族,走投无路的破产农民,或者是有强烈野心的军权掌握者。所以,虞世基最起码也是一个有底线的坏人。

况且虞世基就算没有做到治国平天下,至少修身齐家做的相当不错了。他的豪奢家风至少有继室孙氏的功劳,这可能是由于他怕老婆的缘故。看他的儿子们的行为,可见他的家教算是相当成功的了。想想唐初名臣的家教,比起他来要汗颜不止了。房玄龄的儿子谋反;杜如晦的儿子谋反……他算是善养嘉儿的了。

况且他与虞世南的兄弟友爱自始至终。穷,固不改;富,也无变。没有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手足相残;没有因为贫富的差距而心生厌恶。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光有虞世南的兄友弟恭是不够的,也得兄长配合啊!想想后世有多少滥好人由于黑心的亲人而弄至拳脚相向,龌龊横生,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所以,虞世南固然值得称赞;虞世基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分析

读《旧唐书》虞世基传,能发现他在不同时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此改变,也是一个贪官的蜕变过程,于当代有现实意义。例举几则: 一、“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此时为陈灭后,隋文帝执政期间,世基官通直郎,直内史省。虽父辈虞荔虞寄为前朝重臣,但屡历战乱和朝代变迁,至世基时已“贫无产业”,佣书者,雇佣写手也。佣书而养亲,其贫可知——而其不平亦可知:世基不是个安心于贫困的人。这为日后虞世基的“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的变化提供了依据。此说世基重物质,轻精神,为日后蜕变作了铺叠。

二、“世基幼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世基气貌沈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喜怒不形于色”,和“气貌沈审”,是世基城府幽深,不可探究。“言多合意”而“特见亲爱”,是其在隋炀帝前的谄媚之状,完全丧失了一个名士和素士的风骨。这既是虞世基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立场的改变,也是造成日后祸及自身的主要原因。此说世基城府之深,又精通仕宦之道(其实是奸臣和弄臣之道),有权臣手腕。

三、“世基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G、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知不可谏而不谏,就是知应谏而不谏,失却了重臣的应有责职。而“抑损表状”,就是更进了一步。非但不谏,而且瞒报战况实情,置炀帝于无知无觉中。此前说,为贪生怕死,无为臣原则;后说又错上加错,摇身成奸臣。

四、“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受媚惑于枕边,日渐奢靡,再无素士之风,此为虞世基从内心质变,到外在的量变。后竟从事“鬻官卖狱,贿赂公行”,为后来宇文化及提供了一个杀戮的理由。

五、“以母忧去职,哀毁骨立。有诏起令视事。拜见之日,殆不能起,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诏令进肉。世基食,辄悲哽不能下筋。”“化及将乱之夕,宗人虞持而告熙曰:“事势已然,吾将济卿南度,且得免祸,同死何益。”熙曰:“弃父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怀,自此诀矣。”及难作,兄弟竞请先死,行刑人先世基杀之。”此条为唯一优点。一克循孝礼,二教子有方。其子知必死,故竞请先死,此举必出自内心。既能拖延其父的行刑时间,又是子不忍父先受刑,代为受之的心理。

六、“世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由是为论者所讥。”此条尤为奇怪,难测其心理动机。世基既孝,为何不善待亲弟?或是因弟过继给虞寄伯父的缘故?但世南是兄弟骨肉啊。况父早逝,长兄为父,这一点令人费解。世南在隋十年,一直是九品文职,收入极薄,又要抚养家小,而此时世基已显,“恣意奢靡”,“雕饰器服”,“金宝盈积”。此条为虞世基的“入则能孝,出则不悌”。



虞世基(541年-616年),字子墨,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人,隋朝大臣、文学家。他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官员,历任太子洗马、黄门侍郎、太府卿、左卫大将军等职。他重视教育,曾创办白水书院,并撰写了《春秋公羊传说解》、《孝经纪传解》等注疏,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影响深远。 虞世基和虞世南是兄弟,两人都是唐朝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但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虞世南是唐高祖时期的重要官员,历任司空、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他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包括《临江仙·滁州西涧》、《钗头凤·世情薄》等。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是家族中的文化传承者和政治家,为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虞世基(581年-682年),字叔达,河南禹县(今禹州市)人,是隋朝大臣、文学家,曾任宗正少卿、太子左率、太常卿等职。虞世基是隋文帝杨坚的忠实支持者,参与了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政治活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精通经史子集,著有《左氏传说》、《夏小正》等文集。虞世基的兄弟是虞世南,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虞世南在唐初担任过宰相和尚书令,是唐朝初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虞世基和虞世南都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弘扬了中华文化,在文学、历史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什么意思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王维是哪一朝代的?同一朝代的诗人还有谁?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郑注(?——835年),唐代绛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词人王沂孙;全真教创立者王重阳;元文学家王恽,戏曲作家王晔,画家王绎、王渊、王蒙、王振鹏,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改进者王祯,医学家王好古;明哲学家王艮、王廷相,书法家王宠,画家王绂,文学家王祎、王九思、王世贞、王世懋;清画家王时敏,诗人王士禛,书法家王铎、王文治,文字学家王筠,训诂学家王引之、王念孙,医学家...

唐朝盛世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他们有什么重大成就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注家。 张彦远,唐末书画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功臣将领有:(凌烟阁)...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

魏晋南北朝名人,,,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大臣、文学家。京口人。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袭封临川王。著有《世说新语》八卷。梁刘孝标曾为注解,今本系北宋晏殊整理。 崔浩(?-450) 北魏大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人。关东著名士族崔宏之子。曾注释五经,制定《五寅元历》。以三朝元老受封为东郡公。 鲍照(405-466) 南朝宋诗人。字...

文言文海市节选苏轼
《愚公移山》 蒲松龄 字留仙 别名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人 文学家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法国小说家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林嗣环 清代人 《口技》选自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虞初

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虞集资料:元代文学家。 祖籍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其

百家姓初姓起源
亦分男女,女魃窃其家物以出,儿魃窃外物以归.初虞世和甫,名士善医,公卿争邀致,而性不可驯狎,往往尤急於权贵.毎贵人求治病,则重诛求之,至於不可堪,所得赂旋以旋贫者.最爱山谷黄庭坚,尝言,「山谷孝於亲,吾爱重之.」毎得佳墨精楮奇玩,必归山谷.山谷尝语朝士,「初和甫於余,正是一儿旱魃.」时坐中...

文言文《虞集传》译文
虞集资料:元代文学家。祖籍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其父任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县位鄂城市北)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位杭州市西南)。1297年(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

元诗四家是哪四位?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但不能与前代诗坛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诗坛上也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皮山县13437008392: 隋朝大臣虞世基是个怎样的人?
强昏内消: 隋朝大臣虞世基,字茂世,余姚人.隋时为通直 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炀帝器重.隋大 业八年(公元612年),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 进金紫光禄大夫.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 变,杀隋炀帝,他同时被杀.

皮山县13437008392: 隋炀帝与虞世基的故事 魏征的忠告对唐太宗起了什么作用 -
强昏内消: 虞世基,隋朝大臣.字茂世,余姚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隋大业八年(612),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隋炀帝,他同被杀.

皮山县13437008392: 隋炀帝五位重臣是谁? -
强昏内消: 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参掌朝政,当时称他们为“五贵”. 1、苏威.(534年-623年),字无畏,南北朝时期北周至隋朝名臣,宰相,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十世孙,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

皮山县13437008392: 古代贤臣向皇帝进谏的例子 -
强昏内消: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

皮山县13437008392: 有一对兄弟一个是隋朝丞相,一个是唐朝官员是谁 -
强昏内消: 宇文化及、宇文士及.宇文化及参与谋反,一条白绫绞杀了隋炀帝.宇文士及后来投到了李世民麾下,很牛的,娶了隋朝的公主,当了唐朝的大官.两个人是兄弟,但好像是同父异母吧...虞世基、虞世南.虞世基在隋炀帝时期位居高官,很得宠幸,虽然后世说坏话的也有,但为人还是不错的吧...书法、文学什么的特别好,有人说是有才无德...虞世南的书法不错.在李唐混得也挺好得.不过要说担任隋朝丞相的话...虞世基貌似更符合楼主得提问...虽然只是什么什么光禄大夫,但是他在隋炀帝面前很吃得开啊...宇文化及貌似木有当过丞相诶.在江都杀了隋炀帝后自封过大丞相...不过那个算么?...

皮山县1343700839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译文 -
强昏内消: [原文]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

皮山县13437008392: 虞世南是何人 -
强昏内消: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皮山县13437008392: 隋代有哪些名人
强昏内消: 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还有就是隋炀帝.

皮山县13437008392: 隋朝的名人 -
强昏内消: 杨广(隋炀帝) 杨坚(隋文帝) 杨素 杨林 独孤皇后 高颍 韩擒虎 贺若弼 史万岁 李德林 长孙晟 卢思道 薛道衡 许善心 虞世基 王胄 庾自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