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回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守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所”在文言文里有哪些意思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例如: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例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例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红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 黄河 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

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

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2. 其实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张匄拔剑在手,曰:‘汝若不言,吾即杀汝!’宜僚俱,尽吐其实。”

2.实在,确实。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帝召学士马裔孙谓曰:‘ 在德语太凶,其实难容。’”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

3.它们的果实

《晏子春秋·杂下》:“晏子避席对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莲》:“其实曰莲子。”

4.它的实际数量

《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3. 文言文中次的意思

〈动〉

1.(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stop]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

1.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副,贰 [second;vice]。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名〉

1. 顺序,等第 [sequence;order]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只找了古文中的。

4. “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děng

在文言文中有以下意思:

1. 做名词: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等,齐简也。——《说文》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

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2. 做动词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推迟 。

如:等几天再看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衡量 。

如:等量(衡量;比较)

3. 做形容词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4. 做助词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列举后煞尾 [etc.]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购置笔、纸等

5. 做副词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5. 文言文中“从”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中“从”的意思有:依顺、采取、跟随、侍从。

简体部首: 人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4

释义

◎ 依顺:顺~。盲~。~善如流。

◎ 采取,按照:~优。

◎ 跟随:愿~其后。

◎ 跟随的人:侍~。仆~。

◎ 参与:~业。~政。投笔~戎。

◎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 次要的:主~。~犯。

◎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

◎ 姓。

◎ 古同“纵”,竖,直。

◎ 古同“纵”,放任。

组词

◎ 从军 cóngjūn

[enlist] 旧时指参加军队

◎ 从来 cónglái

[always;all along] 向来,一向

◎ 从良 cóngliáng

[(of prostitutes) get married] 旧指 *** 脱离乐籍,嫁于良民

◎ 从略 cónglüè

[be omitted] 省略或删去;使简略

◎ 从命 cóngmìng

[obey an order] 听从吩咐;听从命令

造句

1、从此,山区人民告别了贫穷,走上富裕道路。

2、鲁迅小时候曾在课桌上刻下了“早”字,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3、从此,两个人结成了要好的朋友。

4、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从此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5、从此以后,我无官一身轻,有的是时间和你叙谈。

6.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7. “过”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过,度也。——《说文》如: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2、超出,胜过 ——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3、过去(过后)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5、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6、渡过——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7、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8、交往,相处——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9、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10、错,犯错误——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11、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12、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文言文中大概什么意思

大概

拼音:

[dà gài]

详细释义

亦作“大槩”。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

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

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来又忝在同班,将来补选了,大概总在一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概 杜 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

一般的,普通的。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师不认做大概学里门生,竟要把我做个受业弟子才好。”




文言文里回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引申为归附,归属,汇聚的意思。论语子张:“天下之恶皆~焉。” (三)读kuì,赠送。通“馈”。论语阳货:“~孔子豚。”又微子:“齐人~女乐。” 〔辨〕归,还。“归”的第二意义和“还”有相似之处:都有“回”的意思。不过“归”特指“回国”,“回家”,“还”只是表示简单的“回来”。 4. 古文里次是什...

回的组词大全(约50个) 回的词语解释_回是什么意思?
解释:(1)在一段距离之内去了再回来:从机关到宿舍~有一里地。(2)(~儿)往返一次:从北京到天津,一天可以打两个~儿。(3)来来去去不止一次:大家抬着土筐~跑|织布机上的梭~地动。 26、回鹘造句:“蒙古族来源传说”就是历经千百年的口承相传,到成吉思汗树立蒙古帝国,发明回鹘蒙古文之后,才始于文字记叙。

回的文言文解释
6. “复”在古文(文言文)中的几种解释 fù ①返回;回还。《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先典攸高。”《信陵君窃符求赵》:“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②回复;回答。《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 ③恢复;还原。《出师表》:“兴~汉...

文言文回的意思
翻译: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 8. 文言文中理会的正确意思. 理会有多种意义: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如:《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吴 ,而闇与之理会。” 2.理解;领会。如:苏轼 《答张嘉父》:...

归在古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

...春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 但恐回吾之心 回什么意思,从哪个义项出来的...
初文宗命德裕论朝中朋党,首以杨虞卿、牛僧孺为言。杨、牛即白公密友也。其不引翼,义在于斯,非抑文章也,虑其朋比而制掣也。”联系前后文,白居易因为李德裕“虑其朋比而制掣也”“其见抑也如此”,是被李德裕打压的一方。而在这里“回”应为动词,符合文意的有:1.改变;2.违背;3.谢绝...

古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回来) 望桓侯而还走(还是通假字,通“旋”,掉头,转身的意思。 ) ②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③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去国怀乡(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文言文《颜回好学》中“自吾有回,门人益亲”是什么意思?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意思相同

我说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文言文的字翻译 -
泊华胃乐: 是王安石写的 >吧!一乡:全乡.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自:自此.是:让,就是一个连接的字.指物作诗: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从:跟从,随.还:回.复,再一次.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06年春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 但恐回吾之心 回什么意思,从哪个义项出来的,具体一点 谢谢 -
泊华胃乐: 原文如下: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归”在古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
泊华胃乐: (一)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宜其室家.”(二)回家,回国.论语先进:“风乎舞雩,咏而~.”左传成公三年:“子~何以报我?”又表示“使之归”,“送归”.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引申为“最后回到某一地点”.周易系辞下:“天下同~而殊涂.”引申为归附,归属,汇聚的意思.论语子张:“天下之恶皆~焉.”(三)读kuì,赠送.通“馈”.论语阳货:“~孔子豚.”又微子:“齐人~女乐.”〔辨〕归,还.“归”的第二意义和“还”有相似之处:都有“回”的意思.不过“归”特指“回国”,“回家”,“还”只是表示简单的“回来”.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文言文中那个词是追回的意思? -
泊华胃乐: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追”文言词语可以用“赶”.“回”文言词语可以用“还”,(“还”,念huan,意思是“回到原处.).“追回”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赶还也.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顾在文言文中的解释 -
泊华胃乐: 基本字义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古同“雇”,酬. 8. 姓. 选选看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文言文中怎样分辨“还”和“返” -
泊华胃乐: 一、还 hái 【释义】 ①仍然;仍旧:.②更加,③表示超出预料:4尚且,5又,,再, 还 <动> huan 还,复也.――《说文》还,返也.――《尔雅·释言》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还xuán 1.旋转;回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 er二、返字本作"反" 福禄来反.――《诗·周颂·执竞》 而反其侵地.――《国语·齐语》 返 fǎn ⒈归,回:~家.~老还童.流连忘~. ⒉ 【返工】工作没有做好,再重新做.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打道回府是什么意思 -
泊华胃乐: 是旧时达官显贵们取道回程的文雅说法,因他们的出行要有专人开路,打道就指开道,回府就是回官府或自己的府第.打道回府在古典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动词词组.现在人们也常用打道回府来表示取道回家或原路返回.如,事已办结,打道回府. 打道回府此成语是形容过去的大户人家,或大官僚回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侍卫在前方开路.例如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必先清理道路,禁止百姓通行,即所谓的跸路或称跸道.现用作口头用语,如在打的、打车时自称打道回府. 打道 : 1.亦称"打道子".回府: 2.古代官员出行时,差役在前面开路叫人回避.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回清倒影的清是什么意思?》 -
泊华胃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采纳最佳答案,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教材(11页)注释⑦和《教师教学用书》(150页)均译作:“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文言文翻译里面”回去”=”回来”吗? -
泊华胃乐: 必须有具体的实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判断.请你举一个遇到这类问题的实例.-------------------------------- 看这里http://wenwen.sogou.com/z/q768118242.htm 退就是“回去”、“回到家”或者“回到家里来”的意思.都讲得通.翻译古文不应在字面上胶柱鼓瑟,关键在于是否能准确传达原意.比如“大败敌军”与“大胜敌军”意思一样,这是汉语约定俗成的特点.

东昌府区15644458280: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和回也不改其…里面的也是什么意思 -
泊华胃乐: 文言文,也一般放在句末,助词,助各种语气.放在句中,也字还是助词,没有实在意思,其语法功能是延缓语气,所以叫延缓语气助词.这类用法很常见,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