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故事看战国的仁义之举

作者&投稿:钦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许多人在读战国史时会觉得: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仁义无存。确实,我在之前的一篇小文中也提到过,在战国时期,或为个人功名利禄,或为国家能在争雄中胜出,不讲仁义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吴起杀妻求将、商鞅诈擒公子昂、白起杀降等。

但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任何时代有非正义的行为,也有正义的行为。事实上,在战国时期,讲仁义的行为也有不少,譬如我们下面谈到的十个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佐证。

1、豫让刺杀赵襄子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于是杀死他。

2、魏文侯不图韩、赵

三家分晋后,有一次韩国与赵国发生矛盾,于是韩国派使臣来邀请魏国出兵一起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不久,赵国派出使臣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3、吴起劝告魏武侯

魏武侯顺黄河而下,在中游对吴起说: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是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

4、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国邯郸,平原君一再写信请求魏国出兵援救,但魏安王被秦昭襄王的警告吓住,命令晋鄙驻军观望。信陵君估计无法征得魏王同意出兵,决定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后来,在侯嬴的建议下,信陵君窃得虎符,夺取晋鄙军权,然后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5、虞卿辞相救魏齐

秦昭襄王想为应侯范雎报仇雪恨,听说魏齐(前魏国国相)逃到了赵国平原君赵胜家,便用花言巧语诱骗赵胜到秦国,把他扣留起来,并且派出使臣对赵王说:不得到魏齐的人头,我决不放你的弟弟赵胜出关。魏齐无可奈何,走投无路,只好去找虞卿。虞卿当时是赵国的卿相,但他毅然舍弃了相印,与魏齐一起逃走。到了魏国,他们想借助信陵君魏无忌,逃到楚国去。信陵君十分为难,没有立即与他们见面。魏齐非常悲愤,便自杀了,而虞卿也从此流落魏国不得志。

6、鲁仲连的高风亮节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燕国有一将领攻克齐国聊城。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诛杀,就据聊城不敢回去。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了很多,却无法攻下聊城。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劝说燕将。燕将自杀,田单攻下聊城,归来后向齐王报告鲁仲连的事,齐王想要封他爵位。鲁仲连听后说:"我与其富贵而屈身侍奉于人,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任自己的心志啊。"于是潜逃到海边隐居起来。

7、君王后不失做女儿的礼数

齐国发生淖齿杀王之乱时,齐王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易姓躲到莒地太史敫家做雇工。太史敫的女儿惊奇田法章的像貌伟岸,认为不是普通人的气质,便可怜他,常常私下送给他衣服和食物,久而久之,两人已暗中结为夫妻。后来,田法章被立为齐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史称君王后。太史敫却说:我的女儿不经过媒人,自定婚嫁,不是我家的人,她败坏了我的家风!终身不见君王后,但君王后并不因他不见而失去做儿女应有的礼数。

8、公孙贾的母亲

齐国发生淖齿杀王之乱时,齐王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易姓躲到莒地太史敫家做雇工。王孙贾是齐王的随臣,乱中找不到主子的下落,他的母亲说:你早出晚归,我倚着大门盼望;你夜出不回,我靠着街门等待。你如今服侍君王,君王离开了,你却不知道他的下落,你还回来做什么!王孙贾便来到集市振臂高呼:淖齿搞乱齐国,杀害王。愿意和我一起去干掉他的就把右臂伸出来!集市上的人有四百多人随他前去攻击淖齿,把他杀掉了。于是齐国的大臣们四下搜寻齐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田法章害怕人们加害自己,过了很久才敢自己说明身份,于是大家拥立他为齐王,坚守莒城以抵抗燕军。在全国宣布:齐王已经在莒地即位了!

9、茅焦劝说秦王

茅焦,齐国人,秦王嬴政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敝乱平定后,秦始皇车裂保扑杀两弟,并把母亲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许多臣工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先后进谏,秦始皇大怒。他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臣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人之多。茅焦不顾生死,执意进谏。直至秦始皇幡然醒悟纠正错误。

10、荆轲刺秦王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之地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我前后用了两篇篇幅,分别罗列了战国时期的十大不仁不义行为与十大仁义之举,目的只有一个,即我们无论是看历史时代,还是看人看事,都应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全面的立场,不要只看一面走极端。




形容战国的成语故事?
10. 杞人忧天 还需要吗? 3. 关于战国的成语故事,其中都有哪些有趣的历史 鼎最早是用于烹饪的锅具,后来逐渐变为中国古代的礼器,而关于鼎的故事有很多。今天聊一聊大家最熟悉的三个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举鼎绝膑都是怎么起源的。 事后,平原君夸奖毛遂:我自持见多识广,可是没有发现毛遂的才干。毛遂先生让...

老师让写1000字左右,关于“仁”的故事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

求教,仁、智、礼、义、信各有什么典故或故事吗?给每举一例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

战国策讲的是仁?
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这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 《战国策 赵策》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赵国人牵了 《战国策·赵策三》原文 一 赵惠文王三十年章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爽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

《战国策》有那些经典故事
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3篇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读故事,悟道理 孟子在这段论辩中用了因势利导的辩术。当他听说国王喜爱音乐时,就由此下手,用一个个...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要主要内容)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轻信多疑,妇人之仁,所以,即使正如一些人说的如果项羽少一些霸气,少一些高傲,渡过了乌江,也未必能东山...

关于中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小故事
十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如下:一、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

求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来往...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一 【成语】: 威武不屈 【拼音】: wēi wǔ bù qū 【解释】: 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成语故事】:孟子说:“真正的大丈夫是实行仁义的人。‘仁’者爱人,‘义’者帮助人,扶危济困,让自...

巢湖市18784707983: 关于仁义的故事 -
沈鲍活血: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

巢湖市18784707983: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故事,各一个.要故事,不要解释.要简短的故事,200~300字 -
沈鲍活血: 1、礼 孔融让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2、智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

巢湖市18784707983: 仁义有关的历史 -
沈鲍活血: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

巢湖市18784707983: 成语故事10个急!急急
沈鲍活血: 一叶障目 ,守株待兔,心旷神怡,卧薪尝胆,大材小用,对牛弹琴,沾沾自喜,拔苗助长,专心致志,赴汤蹈火,一发千钧,柳暗花明,鹤立鸡群,唇亡齿寒,神机妙算,机不可失.

巢湖市18784707983: 求十个中国历史小故事 -
沈鲍活血: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

巢湖市18784707983: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沈鲍活血: 齐桓公"一箭之仇" 宋襄公"仁义之师"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一鸣惊人" 将相和,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王,演阵斩姬(孙武),商鞅变法,冯谖买义,孟母三迁 崤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城濮之战

巢湖市18784707983: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
沈鲍活血: 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

巢湖市18784707983: 春秋战国的故事 -
沈鲍活血: 1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

巢湖市18784707983: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
沈鲍活血: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

巢湖市18784707983: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
沈鲍活血: 有以下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