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辩赏析

作者&投稿:召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现存作品中,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情胜理,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传统上,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一样,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中悲秋、神女、美人、风雨、山川、游历等主题,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中国文学。主题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开头,就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_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在先秦典籍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秋寒的畏惧,但更多是秋天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宋玉却把秋天万木凋落与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怆___兮去故而就新”、“时__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失去官职,没人同情,独自流浪,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所有不幸,仿佛都集中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上。于是,这位贫困、孤独、哀怨的流浪者,眼目中秋天的景物,无不带上悲伤的颜色。贫士悲秋主题一旦确定,诗歌就顺利地展开了。

从第二章到第十章,《九辩》反覆抒述见秋而悲的原因。不能为世所用而事业无成,是萦绕心怀的痛苦。造成这种痛苦也是多方面的。第二章说“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美丽的女人竟然被抛弃,独自飘零远方,而所思恋之君却不理睬,爱情破灭了,能不伤心吗!第三章写一路所见秋色,眼中都是凄凉。你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寒露下来,百草焦黄,乔木落叶,春天的群芳与夏日的浓荫,都消失了。“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季节过去了,草木只能黄落;机遇失去了,贫士唯有悲哀。第四章在脉络上遥接第二章,还是以一个被君所弃的美人口吻,写她求爱不遂的悲苦。“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大门紧闭,门外恶狗狂吠,怎能传送去一片心意呢?无奈之下。只好“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在秋草摇摇的水泽边,伤心人只能仰天悲叹了!

第五章是直接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所以历来评论者,大都认为《九辩》的政治性社会性就在这一章中。特别是诗中用了姜太公九十岁才获得尊荣的典故,显示诗人参与军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希冀。不过,诗中直接论及当时国家形势并不明显,反而是突出不为世用的悲哀:“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如果与诗歌中的贫士形象相联系,就可以领会到,宋玉所说的是:如果贫士为君王所用,也能像姜太公一样立下赫赫功勋;如果不能为君王赏识,只能“冯郁郁其何极”,悲愤郁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消散了!这一章笔墨集中在贫士自身进行抒情。

第六章承第五章,意蕴主旨复沓。不过,着重写霜露霰雪,突出了秋已深、冬即至的季节特点。“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季节不等人,岁月不等人,贫士失意,虽然怀着侥幸心情等待,然而仍然是无望的等待。冬季来临,能熬过这严寒吗:“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由悲秋发展到惧冬,贫士的心情更紧迫也更凄苦了。

第七章全然抒发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秋夜、夕阳、流水、明月,无不加强了岁月不居、一事无成的慨叹。

第八章、第九章,诗歌集中突出“失人”的悲哀。所谓“失人”,一方面指掌权得势的都是薄幸小人,奸臣当道,把持国柄,使社会污秽混乱;一方面指如贫士一类贤人被弃置不用,心怀壮志宏才却不得施展,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压迫。在悲怨之后,诗人仍然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但底气不足,因为“失人”的现实仍然存在,贫士要抒怀,只能依赖幻想了。这秋天的悲哀,仍然盘结在贫士心胸之间。

最后第十章,是全诗的结束。悲秋如何了结呢?只有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人间得不到的,天上能够补偿。于是,贫士“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离开躯体的精魂,穿过太空的日月虹气,成了天上神灵的主宰,朱雀、苍龙、雷师、风神都听他调遣,成了他车驾的扈从,多么神气又多么得意!贫士之贫变成了贵,悲秋之悲变成了喜。悲秋的主旨却引出一个欢乐结尾,然而那欢乐只是幻想的虚构的欢乐。贫士得志,是虚幻的想像的得志,现实社会中,秋天仍然是草木黄落,贫士仍然是不为世用。现实与想像的强烈对比,把悲秋主题更加强化了。

《九辩》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生动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悲秋主题得到形象的感性的抒述。不过,从社会意义而言,此诗虽然也有伤时之语,但总的说来缺乏社会的指涉性。所以司马迁说“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从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来看,《九辩》是很成功的作品。悲秋题旨,本来是古代南方文学(以《楚辞》为代表)的特点之一,最能显示楚骚精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从此,在中国文学中,悲秋一直是诗文家喜爱的题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秋风辞》,潇洒俊秀的曹植有《秋思赋》、《遥逝》,高瞻远瞩的曹丕有《燕歌行》。魏晋南北朝诗人笔下的秋天,大都带有《九辩》悲秋的气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以悲秋带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恨,更为悲秋主题谱写出新曲。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诗词中的悲秋之风始终弥漫不散。悲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而《九辩》原创性的功劳,当是不可抹杀的。




佳句赏析不争不辩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道德经·善者不辩 2. 佳句赏析,必须要赏析 名人传,佳句赏析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 赏析: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2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

议论文赏析
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论辩性交流型文体,要赏析一篇议论文的优劣,读者最好基本具备三方面的知识:议论文的常用结构、议论所依靠的观念与方法论、议论时引用的例证.1 议论文的常用结构 常人写作的议论文一般是以预设结论来构筑文章的,以事论事而获取结论的议论文为自然科学论文所常见.前者可称为预设结论式...

与之论辩的辩是什么意思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我特地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作品赏析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

诗词赏析《九辩》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土赏析
【原文】凡耕之道,必始于垆①,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靹,为其唯②厚而及。者之,坚者耕之,泽其鞆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③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④。弗除则芜,除之则虚,则...

讳辩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我回答说:“是的。” 《律》文说:“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郑玄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律》文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说:“譬如‘禹’之与‘雨’,‘丘’...

濠梁之辩的作品赏析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

《辨奸论》古诗原文及意思赏析
赏析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

争臣论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争臣论》;《争臣论》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作品又名《诤臣论》,这篇文章采取问答形式,在形成辩论过程中,逐步推出作者的观点,《争臣论》是一篇从当时的政治出发,有的放矢的重要论文,其中评论的人是真人,事也是真事,韩愈本人直言不讳地发表了意见,...

秦宓的天辩之对完整版解析
秦宓天辩之对赏析 《三国演义》的这段是根据《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里秦宓传记部分内容进行改编的,史书上的问答和演义里的差别不大,这里就不录原文了。因为演义里描写得比较精彩,我就根据小说的描述进行赏析,个别情景或与正史有些出入,诸位莫怪我胡诌啊。 《三国演义》描写秦宓的出场是称醉而入,...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宋玉《九辩》中最动人的是对________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________主题,实由此发端. -
裴霭诺维:[答案] 宋玉《九辩》中最动人的是对__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______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_____悲秋感怀___主题,实由此发端.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宋玉《九辩》全文翻译
裴霭诺维: 教人悲伤啊这秋天的气候,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登山临... 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宋玉《九辩》中最动人的是对 - -------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实由此发端. -
裴霭诺维: 宋玉《九辩》中最动人的是对__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______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_____悲秋感怀___主题,实由此发端.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急求<<九辩>>的详细的翻译和赏析,谢谢,在线的等~~ -
裴霭诺维: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黄公度的悲秋中的颔联 -
裴霭诺维:[答案] 悲秋是唐宋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诗人们往往以之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其中不乏名篇佳什,但象这... 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九辩中心诗旨 -
裴霭诺维: 九辩中心诗旨——悲秋题旨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希望能帮助到你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九辩》与《离骚》在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上有哪些异同? -
裴霭诺维: 《九辩》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从思想内容来说,二者都是自叙平生之作,都有个人不幸遭遇的叙写,都有对黑暗政局的揭露和对谗佞群小 《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有感恩阿谀之嫌. 二、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九辩》中的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而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九辩》比兴的艺术手法 -
裴霭诺维: '悲哉秋之为气也2113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5261 僚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将送归.穴寥兮,天高而气4102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惨凄增豨兮,薄寒之中1653人.' 九辨的比兴艺术手版法,其所作兴之景与其所达之情是相互交融的权,其发展就在于情景交融.

富川瑶族自治县19253491920: 现代诗(或古诗)(带赏析、意思、全文) -
裴霭诺维: 秋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