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投稿:后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语文学习小论文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但文中仍然还是佚之狐、子犯这两位大夫和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郑伯郑文公这三位国君,这五位主人公的结合,让文章表现出了烛之武是一位有勇有谋之人。

一、佚之狐

佚之狐是一位郑国大夫,他虽智不及烛之武,但却也非常有智慧,还深得用人之道。可以说他比郑文公更聪明,也更会用人,不然郑文公早已有解决之道,哪里还需要佚之狐呢?说他聪明,是因为他派人去请求秦穆公,而不是晋文公。只有抓住了秦穆公,才有可能成功。倘若他去请求晋文公,哪怕那个人的嘴再厉害,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晋文公早已一门心思地想要吃定了郑国,这么大一块肥肉,是不可能放弃的。而秦国只是晋国叫来的帮手,与郑国无冤无仇,只是想着晋国吃肉,秦国喝汤而已。郑国对其并非十分重要,所以说服秦穆公的可能性更大。说他会用人,是因为他能在郑国众多大夫中,找到烛之武,这位有勇有谋,却始终无法得志的羊马倌。这难道不是佚之狐用人本领的最佳表现吗?

所以说佚之狐是一位有智慧,会用人的郑国大夫。

二、郑文公(郑伯)

郑文公的智慧虽不如佚之狐、烛之武,但是他却也不傻;他虽不如佚之狐那般会用人,但是却不是不识好歹。他虽贵为郑国之王,但是在对烛之武提出要求的时候,却也没有用君主的身份去强迫烛之武必须去做。反而是在烛之武拒绝后,放低姿态,向烛之武道歉,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烛之武主动接受这件事,并努力去做,这也是郑文公的智慧。他知道烛之武七旬,仍是羊马倌,如此年迈却身怀才能而无法得志。哪怕自己作为君主的身份去强迫烛之武,烛之武也不一定会答应,所以郑文公也是极有智慧的。

所以说郑文公智不及佚之狐,勇不及烛之武,但却平易近人,可以理解他人难处的君主。

 三、秦穆公

秦穆公之所以前来攻打郑国,是因为秦国与晋国是同盟关系。假若以秦晋两国实力攻打郑国,郑国必灭。那么,哪怕晋国吃肉,那么秦国也可以分口汤喝。但是,秦穆公在听到了烛之武的话以后,他发现郑国被灭国之后,对秦国好处不大,但却使晋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虽然秦晋两国关系很好,但秦穆公也不希望晋国壮大,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威胁自己国家的地位。但不攻打郑国,晋国将不会壮大,而郑国还将给予秦国使者一定的帮助。相较之下,不攻打郑国,对秦国的利益更大。于是,秦穆公便不愿意攻打郑国,相反的还愿意让郑国被晋国攻打,还留下了3个人来帮助守卫郑国。

所以说秦穆公是一个无情无义、自私自利、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人。

四、晋文公

按理说,郑国没有按照对待国君的礼节对待正在逃亡时的晋文公,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逃亡时的晋文公可以说以不是一位国君,而是一位难民,那郑国当然没有必要以对待国君的礼节来对待晋文公,就是当时愿意接待晋文公,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但是,晋文公却想恩将仇报,用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发动对郑国的战争,由此可见,晋文公是多么无情无义。

但是同时,晋文公又深得作战之道,心思缜密。晋文公为了晋国的利益不受损害,在秦国退兵后,晋国也退兵了。晋国不攻打秦国:一是晋国不参与这件事,不代表秦国和晋国以后不再是盟友,秦晋今后还可以合作,这样的合作对晋国的利益是很大的。二是无论是去攻打秦军,还是单独攻打郑国,无论最后是否成功,晋国都将受到重伤,这一点是晋文公所不愿意,不想看到的。哪怕成功后利益再大,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说晋文公是一个有谋略,但品行低劣的战略家。

五、烛之武

有人说,烛之武临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说,烛之武孤身深入敌营,是一勇士;还有人说,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秦、晋虎狼之兵,是一辩士。而我认为,烛之武有勇有谋,且早作准备,善于谋划,放才能劝退秦穆公,为郑国解除危机。

但烛之武也不是一位圣人,他同样有七情六欲,他同样会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年近七旬,却仍然只是一位羊马倌,怀才不遇,始终无法得志,而心寒不已。所以,在郑文公在请求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时,烛之武的心里是极不高兴的。而烛之武必定是善于早做准备的人,不然不可能只思索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劝退秦穆公。并且,烛之武必定在这些年的每一件大事前都已想好了对策,才能在这次任务中完成得很出色。而在郑文公请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军的这一刻,烛之武对自己多年的怀才不遇的忧怨都爆发了出来,烛之武才会找理由推托。但是,烛之武经过了郑文公仔细耐心的解释后,又答应了。这并非是烛之武的立场不坚定。相反的,是烛之武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具体表现。烛之武识大体,能够在自己心中存有不满的情况下,仍然答应完成这件事,说明烛之武不是一个冲动、小肚鸡肠的人。充分体现他心胸开阔,能接受别人的道歉,一笑泯恩仇!

烛之武在劝说秦穆公时,也是相当有技巧的。没有一丝软弱,没有向秦穆公求情,或是求秦穆公放过郑国,将给予补偿的话。倘若真的软弱,秦穆公将更不会放过郑国,因为郑国被灭后,这些郑国所许诺的条件,有哪一样秦国得不到呢?如此一来,不仅无法阻止秦国进攻,相反会增加秦穆公灭郑的决心。也是,烛之武所做的,就是站在秦国立场上分析,灭掉郑国后对秦国的利弊。这样一来,是最容易说服秦穆公的。因为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很好,但倘若晋国在此役中得到了太大的好处,使晋国的实力增强,对秦国来说也是不利的。还有,晋国的贪得无厌,秦穆公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烛之武恰到好处的劝说,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

而他的智慧就表现在说话的顺序上,假若他先给予秦国的利益,再来分析局势,秦穆公一定认为烛之武是来挑拨秦国和晋国的关系,那么他便不会相信。而烛之武却将顺序颠倒,有理有据,成功说服秦穆公。

总的来说,烛之武临危受命,却又能智退秦军,不能不说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善于谋划的人。

                                                  2014-9-8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任选一人概括他的形象及评价,200字左右
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危难之时挺身行,宝刀未老入敌营.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师留美名 ...

大家认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穆公是怎样一个人?
三、附原文如下: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急急急!《烛之武退秦师》中,写一篇800字作文,内容:文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我们刚开学就学了一篇古文,这篇古文出自于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篇古文叫做《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述了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关系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关系如下:烛之武退秦师给我们的启示:1、烛之武的博大胸怀,爱国精神,2、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3、凡事不可感情用事,而应理智分析,冷静处理,4、永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一、烛之武的博大胸怀,爱国精神:烛之武可谓怀才不遇,年轻时就踌躇满志,壮志...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甚至在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和晋惠公是一个人吗?为什么《烛之武退秦师》中前面是晋惠公,后面...
晋文公和晋惠公不是一个人,晋文公是晋惠公的哥哥。晋献公宠爱骊姬,造成内乱,夷吾趁着内乱杀死骊姬成为为晋惠公,而重耳因为内乱在外逃亡,等晋惠公死后才继位成为晋文公,因为晋惠公先于晋文公成为国君,所以《烛之武退秦师》中前面是晋惠公,后面是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避难,历经磨难,历史...

我佩服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个人
晋文公

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秦伯晋侯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请分别用两个四字词 ...
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ú zhì duō móu ]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出 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佚之狐,郑伯各是怎样的人?
烛之武有勇有谋的爱国义士.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是伯乐.郑伯是一个有着清醒头脑的,理智的军事家.

在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对他有什么描写?有哪些特 ...
烛之武,游说杰出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特点分析这篇古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
冷嘉泰宾:[答案] 烛之武:1.志士 深明大义,长期未被重用,却仍然愿意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2.勇士 义无返顾出使秦师,两军交战,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坚定的去了.3.辩士 机智善辩,身处秦营,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善于抓住...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00字左右 -
冷嘉泰宾: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当丰满的.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的“志士”“勇士”“辩士”的性格.一、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特点 -
冷嘉泰宾: 烛之武:1.志士 深明大义,长期未被重用,却仍然愿意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2.勇士 义无返顾出使秦师,两军交战,这一去有可能生死未卜,他仍坚定的去了.3.辩士 机智善辩,身处秦营,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善于抓住对方的性格弱点.一字未提郑国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佚之狐:伯乐.为人诚恳,无嫉妒之心,善于发现人才,以国家为重. 郑伯:不善于用人,但虚心纳柬,勇于改正错误,是一个好国君. 秦伯:有猜忌之心,以利益为重.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
冷嘉泰宾: 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烛之武,有能力,言语率直,识大体,顾大局,爱祖国,切中要害,分析问题,阐明利弊,言辞恳切 佚之狐,善于发现人才,推荐人才 秦伯,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晋侯,知恩图报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人物评价 -
冷嘉泰宾: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桑日县13775681717: 如何从“志士、勇士、辩士”这三个方面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分析? -
冷嘉泰宾:[答案] 答案: 提示: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当丰满的.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志士”“勇士”特别是“辩士”的性格. (1)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一形象 -
冷嘉泰宾:[答案]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中各人的性格特点 -
冷嘉泰宾: 烛之武:爱国,深明大义,有勇气,善于辞令、谋略.佚之狐:为国分忧,知人善荐.晋文公:头脑清醒,理智,讲仁义.

桑日县13775681717: 1,烛之武从临危受命到智退秦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
冷嘉泰宾:[答案] 志士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 两军交战,生死未卜; 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辩士 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桑日县13775681717: 烛之武退秦师 郑伯的人物分析(详细)郑伯的性格特点等.要详细的. -
冷嘉泰宾:[答案] 烛之武的形象:(学生讨论)(根据其言行举止来分析,重点分析说秦伯那一段.大部分学生都能分析出智勇双全,能言善辩,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爱国精神)(板书)⑴既然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去掉第二段中烛之武推辞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