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异化与孩子的悲剧、亲子阅读视频理念

作者&投稿:尔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引言

前一段时间,缪可馨小朋友的自杀事件,引发了很多人深刻地思考。「孩子自杀」简直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谕,揭示出太多人、太多家庭、我们整个人群的痛苦和病症。

儿童是最纯洁的灵魂,他们是自然的生灵。儿童身上背负的一切阴暗和沉重都是成年人的镜子,照出的是成年人的愚蠢和罪恶。

完全无罪的、无辜的孩子为什么要去自杀?这是对社会全体成年人的审判和质问,是一个群体最大的悲剧。如果我们不反思、不改变,那么将来遭受什么事情都只会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因为不追求理性、不追求正义的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以理性和正义对待自己。

那么,这个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我们该从何反思、如何改变呢?

教育的异化和孩子的悲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理性,应该教给孩子通向理性与真理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的大字报式批判。本应该对事不对人,不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这篇作文的论证方法。但这些被异化的老师可能并不认为教育除了分数筛选和学习班收入以外,还有别的任何意义,这就是教育的异化。

如何体现异化?一切都变成了可以被通约为数字的关系,全部变成了数字。教育是什么?无非就是升学率;升学率意味着什么?无非意味着是待遇;待遇就意味着钱,还有学习班。

在被异化的老师眼里,教育变成了分数、变成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变成了个人收入,一切都变成了冰冷的数字关系,这就是人被工具化、被异化的后果,不再以人本身为目的。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因为考试作弊、因为成绩而自杀?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除了考试成绩之外,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父母到老师,每个人都在过分强调分数,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三句话不离学习,但是否有关注过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ta的思想、ta的感情和ta的内心?这是最典型的异化。

学校,作为大工业生产时代教育的产物,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批量化生产学生,不得不唯分数论,只能用分数衡量学生,孩子变成了一个数据、变成了一个工具。家庭,父母也没有把ta作为完整的人、把ta作为一个本身就有意义的主体去对待。父母拼搏为孩子创造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不愁吃不愁穿的孩子还有什么可矫情的?看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实际上是一种唯物质主义的冰冷反馈。只想着怎么训练ta?怎么雕琢ta?要拿到什么样的分数?如何出人头地?如此功利地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更加被异化,感受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价值。

就像电子游戏里的小人,唯一的任务就是打通关。如果通关不了,就game over,就是如此简单粗暴。电子游戏里的小人想象不出来自己除了打通关还能有别的出路。那么现实中的孩子,假如ta没有内心世界,没有历史,ta也像电子游戏里的小人一样,除了通关以外别无价值,极大的可能会遇到一点挫折就钻牛角尖走极端。

如果成年人眼里的人生只为通关,只为找工作买房子,而找工作买房是为了让孩子也能找工作买房,是这样一个工具化的人生观,如何去说服沉迷于游戏或者电视的孩子。在孩子眼里,这种生活就跟游戏任务是一样的,人就跟游戏里的小人一样单一,一样工具化、异化。

孩子必须感受到一个「大于自己」的世界,而不能像游戏里的小人一样,摆在面前的永远就是通关任务。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除了分数,除了工作,我们是完整存在的个体,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必须有「一个强大而完整」的内心世界。分数、批评、不公正的待遇,只是一阵风罢了,不能否定我这个人完整的存在,要有强大的自我。 那么,我们怎么让孩子知道,除了分数,除了工作,我们更是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活着呢?

孩子如何反抗教育异化?

孩子必须感受到更大的的世界。阅读、运动和艺术,就是恢复一个人完整存在的很好方式。

1. 阅读/学习

阅读里有无数的人生,有整个人类的心灵史。小黑书48节课就是一部完整的人类心灵史和探索史。整个人类思想史的重大问题,只需要48本小书就可以全部接触一遍。每个人都是我,我同时是每个人,我不是特殊的,不是孤独的,如果内心里装着丰富的心灵史,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我也不会被击垮,因为我会知道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瞬间,而且是外在于我的。

不公正的老师批评会成为过去,因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不能定义我,不能左右我的命运;某次考试考不好没有关系,还有下一次,因为我不是游戏里的小人,通不了关就必须死掉,考试不过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对数学本身感兴趣,就会想把它彻底搞清楚,数学考试自然会考好的;如果对语文本身感兴趣,就会去博览群书,语文也不可能考不好。

那么**应该怎样去阅读呢?**阅读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读者必须主动去思考,主动去连接,并且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积极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表达自己。

反抗异化,对事物形成完整的合理看法,需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在阅读时,从发现问题出发,在文本中去发现一些重要的、反复出现的特征,然后把它们连缀起来,形成一个规律,提出一个假设,再通过返回文本、素材收集等去寻找验证。

阅读过程中,孩子最大的乐趣在于发现自己变强大了、更有能力了,发现自己更理解这个世界了,从而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效能。这种感觉比一切娱乐和游戏都更有趣,都更持久。

以《牛津树》亲子共读为例

牛津树1阶、2阶,以极其有限的50个词(其中包括a、an、the)就能讲出一个逻辑衔接的完整故事,孩子通过图画就能理解到英文词,无需中文去解释,而且ta还能够用极其有限的词汇描述自己的生活,讲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小故事,能够逻辑衔接地、连贯地去表达自己。分级读物或者语言教育的根本,就在于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按照顺序去观察、讲述、表达自己逻辑的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能力,是我们亲子阅读要做的事情。

MzSavage和Eva共读牛津树

亲子阅读时,要用互动的方式跟孩子共读:有问有答,大人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全程都要主动观察和思考,最终用玩具构建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输出和表达。越小的孩子越要交互阅读,孩子问你答,你问孩子答,就着书的画面和文字,一起来展开阅读、思考、对话和游戏的互动。

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对符号还不是很敏感,阅读的目的是教会ta怎么观察画面,去发现画面上的一些细节,大人引导ta和其他细节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慢慢会学会怎么以有逻辑的方式去观察事实,一切都有「为什么」,然后描述细节,形成联系,形成一个连贯的思考。大孩子们除了画面上的细节,会开始有抽象能力,注意文字符号,ta会希望了解这个文字是什么,怎么跟ta已经知道的语音联系起来。

读到9阶往上,孩子会主动去讲画面上的哪些东西很有趣、很重要以及为什么。这个画面的观察就是点,大人去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通过更多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空间关系等去串成线。文本没有讲的部分,就是为了让孩子主动思考,去联系自己现实中的体验,不用一字一句地给孩子都讲出来,而是要给ta思考的机会,让ta自己去分析、去理解面,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们刚才每一页的观察、对话、反复出现的词句是什么?这样一个重新搭建和重组的过程,通过交流,孩子通过自己的表达,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个理解和反思。在共读视频里面,分级读物就是更好地呈现整个思考闭环,即使低阶5分钟的视频,也有完整的点-线-面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会把语音和视觉的文字符号联系起来,学会注意力集中于细节,学会按照顺序观察,学会边读边理解,理解没有被明确说出的联系,孩子自己能发现并且表达出来;反复从字词到整体故事,再从故事去理解细节的意义,也就是分析性的主动阅读和思考,这个能力非常关键和底层,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亲子阅读1岁前就可以开始,6岁前是一个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期,我们需要比较密集的以阅读为媒介的陪伴和互动,也是加强亲子关系特别好的一种方式。每天2-3个时段,每个时段20-30分钟,根据孩子的兴趣,帮ta养成习惯,给ta种下的一粒种子。阅读和主动思考,培养的越好,大人就可以越早放手,因为孩子专注力越好,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

举一个 反例:以「听」取代「读」

用听的方式阅读/学习的本质是娱乐。它没有什么能让孩子去主动思考的内容,全部事无巨细地讲出来,无需动脑,无需调用知识,无需去发现一些细节,这跟看电视听相声没什么区别,本质就是在娱乐。

阅读是主动探索的过程,阅读的信息输入效率也是听的100倍。人脑对视觉信息输入的带宽是10Mb/s,对听觉信息输入的带宽仅有100Kb/s。习惯于阅读的人,视觉识别、专注力、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各项能力都能带来极大的提升,和不读书的人,大脑结构都不一样。如果孩子从来没有阅读习惯,看到静态的字,注意力差、阅读能力差,意味着分析能力也差。

分析性地听,是检验知识水平的手段,能起到激发思考的效果。这个效果的前提是建立在已经有主动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否则听别人的现成理论,都不一定能理解,更不用提下次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能自主思考。课堂、会议、日常交流,这些是需要通过听,高效准确地抓取信息。而这个能力,最快最有效的提升方式还是从阅读中训练。课堂听课学习要想有效,也必须自己在课下有大量输入和思考。

听故事、听评书式的学习,只是比看电视省眼睛的娱乐,是一种「假学习」。娱乐地听,甚至挤占了阅读时间,那就是对注意力的消耗,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游戏化的课程,用过多的游戏和娱乐去冲淡知识,内容没有学到多少,注意力反而被冲淡、被耗散了,读不进去书也懒得思考,这就得不偿失了。

企图用听、用娱乐化的方式去教孩子学知识,都假设知识是静止的,而且是非常苦涩的药片,必须裹上层层糖衣。把知识完全娱乐化,对于知识和学习都是误解。知识真正重要的是它的运动过程,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去记住结论。

听和读不是一个技能,就像吃刨冰和滑冰不是一个东西。

2. 运动

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要意识到生命本身,第一个重要的是阅读,其次就是要感受自己的身体。

要跑要跳,要到大自然里爬山徒步。呼吸在天地间,就像大山大河飞鸟树木一样,不是学校、分数、家长、老师允许我活着,而是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自己的主宰。

在电脑和书桌前坐久了,人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类似于电脑的附属工具,变成了一个肉电脑,而忘记自己是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的生命。

最好从小就学习一些运动项目,游泳、打球、长跑,自己喜欢的、随时随地就能练起来,出一身汗,就会感觉到我活着,我在呼吸,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算事儿。运动对于心理健康和认知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这是一种身心联结。要让大脑感觉到我还有个身体,我是一个强大而完整的存在,不管老师说我什么,我的心脏在跳动。我自己活着,这是最了不起的事情,我什么都不干,我都是一个美好的独一无二的生命。

3. 艺术

另外一个恢复孩子完整性、对抗异化的方式是艺术,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是解放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

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来学艺术,遵从的是一种很正确的直觉:让孩子修身养性。但是并不明确「修身养性」具体指的是什么,又会使得艺术教育最终的效果打折。比如,把学琴等同于考级。其实考级只是一个副产品,就像吃一只烤鸡,如果这只鸡很美味,你肯定会吃出骨头来,但是没有人说吃这只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副骨架。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骨架,只追求最终结果,就失去了音乐最大的价值。

学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带着孩子去欣赏各种大师作品,这是电子游戏里以打通关为目的小人得不到的艺术体验。读诗歌也是一样,是一种非常直觉性的艺术。听巴赫、莫扎特,读惠特曼、威廉·布莱克之后,会觉得自己跟天地是合一的,宇宙如此宏大美妙,我自己就拥有能够感知宇宙和心灵之美的这个灵魂与理性,从而我这个小小的存在和宇宙一样永恒,无限和美好。这个时候,就能体验到完整性,超越异化,这些才是值得追求的。

孩子也可以通过画画来创造、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ta会得到更敏锐的分辨力、感受美的能力,ta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的美妙、理解自己。在创造中形成一个闭环,让经验和创造打通,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能够让孩子持续感知到「完整的自我」的体验。

父母如何对抗教育异化?

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大的价值感是ta作为一个人被尊重,被完整的尊重,包括尊重ta的判断、尊重ta的选择。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真正需要的不是父母永远平静温柔,不要伤害ta,那种要求也是庸俗心理学对父母的工具化和异化。真正重要的是真实,是在每件小事上和孩子一起去理性的衡量,和尽量让ta自主选择,给予尊重和自由度。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习惯于自主判断、自主承担结果,那么ta很早就学会理性地做出决定,最主要是ta感受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性。父母不要老代替孩子去做选择,可以说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以帮ta去权衡,但是也要给ta自由度,让ta自己去试一试。如果ta这样选择的话,会有后果要承担。

不要总想着自己怎么作为一个神去雕琢孩子,给ta灌输一些自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父母也不能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要激发ta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保护ta自我发展的意志,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这种天性容易被父母磨灭掉,总觉得自己眼里重要的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眼里的重要他觉得不重要,总用自己的判断去要求孩子做他认为重要的事情。

我们要恢复精神世界,恢复我们被异化所压制的熄灭了的心灵。没有人能定义我,没有人能评判我。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应该这样做,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所以我必须强大,要有知识有判断力,才能成为一个自立、运转良好的个人。

家庭如何对抗教育异化?

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是孩子生长的一个最大的圈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生态圈,就是孩子生长的气候和土壤。在这个家庭气候环境下产出什么果子,都是气候、土壤决定的。

如果这个果子是孩子对学习态度不认真,看书的时候老乱动或者是不愿意做题,那么父母就要审视家庭的气候和土壤,反思孩子是不是从小就有节奏、节律,有没有把每天阅读形成专注性的、日常生活节奏的一部分?

父母要审视家庭生态环境,包括大的气候和土壤之上的生活习惯:看多少电视?有多少户外活动?能不能早睡早起?甚至于吃了多少垃圾食品?糖分脂肪摄入是否过高?纤维质是否过少导致了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孩子就会有很多行为问题,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制力更差、攻击力更强等。而规律健康的生活,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自主阅读,长期习惯于集中注意力,在这种生活节奏、气候土壤之上生长的小树,会希望自己发展壮大。

当下引起家庭矛盾的一次具体行为,是大生态系统中这棵长期长起来的树上结出来的果子。如果嫌果子不够大、又小又酸,对ta歇斯底里地咆哮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改变:更规律健康的生活,更好的大气候,长出一个更自主、更专注、更自律、自我意识更强的一棵树,这个果子自然会更好。

而如果整个家庭不做具体的改变,天天就唠叨这个果子,压迫性的惩罚,也压迫自己、自责、自我否定等,用各种结果导向的心理学技巧去对付孩子,这其实是对父母的工具化和异化。它对人的看法从出发点就是错的,把人当客体,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技巧去对付孩子、对付自己,最终都是无效的,必须着眼于全系统的改变。

大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就是孩子的生态系统,孩子就像一滴露水,ta反映的是周围的环境,反映的是大人的价值观。如果大人自己都觉得阅读太难、读书太痛苦,老想走捷径去听信一些可以回避掉痛点和难点神奇轻松疗法,而不想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思考,那么到了真正学习的时候,再去吼果子又小又酸,嫌孩子不学习、不专注,这个要求就不公平,违背自然规律了。

孩子的生长环境就是如此,很难让ta长成一个不一样的果子。理解题目、理解文章、做题准确率,不管语文还是数学,准确率都来自视觉输入基础上的专注力和工作记忆,还有长期的知识积累。种子在六七岁以前是黄金期,大人要投入自己生命中三年的业余时间,每天尽心尽力地陪孩子读一个1~2个小时书,把这个变成最快乐的亲子时光。只要认真就很有趣,我们只要认真做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如何能使孩子去掉自我中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因果关系之探析心化_百...
如何能使孩子去掉自我中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因果关系之探析心化 孩子的自我中心化会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路,那么大家知道如何能使孩子去掉自我中心化吗?下面我带来的如何能使孩子去掉自我中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因果关系之探析心化。 你不是中心,你不是小皇帝 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热播,我们又在快乐、泪水与...

被异化、退学等 最早一批“读经少年”如今怎么样了?
在这些孩子重返体制内的升学道路上,类似的坎坷很多,神化、异化、妖魔化同时存在。惟生曾因揭露“老实大量读经”的问题而被媒体多次报道,但喧嚣过后,他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似乎从来没有被很好地传递出来。与此同时,他在回归自考的过程中,她又被一位激进的文化大师当面呵斥,以考研为目标是背叛私塾界的行为。 “我...

孩子对自己比较反感,怎么才能加深感情呢?
这与母亲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以下三种实践的时刻。孩子长大后,我永远不会选择异化妈妈。孩子从母亲那里越来越“异化”?这两种做法将使孩子更加贴近你 专制教育妈妈在家庭中太强大,比较了专制在教育孩子,从小到大,从生活细节到学习,他们是由母亲决定的,一旦孩子会受到严重惩罚,它会受到严重惩罚...

为什么当老师的家长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并不是所有当老师的家长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时候当老师的家长可能会遭遇以下困境,导致教育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1.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当老师的家长工作时间可能较长,精力也会被学生所需的工作所消耗。因此留给孩子的时间就更有限了,可能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监管孩子的行为。2. 异化孩子的事情。

如何看待婴幼儿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个体一生发展的起点,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始终贯穿发展过程不间断的教育才是造就稳定和高水平智慧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关键。为此,在强调早期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长远发展。孩子的发展不能超越自身的成长阶段。现在一些婴幼儿教育出现异化现象,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强迫孩子学这学那...

作为家长应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
但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被知识教育包围,家庭教育也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老师成为孩子的作业批改员和作业辅导员,这把亲子关系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成绩关系。表面上看,这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但是,这是家庭教育的异化。一方面,该给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诸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在活动中...

青春期发育,同化和异化在发育中如何体现的?他们的关系又如何?_百度...
你问的是心理发育还是生理发育呀,一般同化、异化是思维发展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要有教育?
从社会发展上讲,个人只有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进步,一个人只有接受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才可能不断进步;只有接受更多教育,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修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三、教育到底是为了谁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就是,要上名校,学得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思想导致了教育的异化,甚至出现了应...

《变形记》:异化世界里的现代人困境
卡夫卡式的世界就是异化的荒诞的世界。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以自己微薄的工资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在这个家里,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然而在他变成甲虫后,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和疏离就全都暴露出来了。在变形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异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荒诞,...

卢梭的教育主张和当代教育的异同点,急需
教育原则不同 卢梭:卢梭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改变儿童的看法。人们既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孩子当作缩小的成人,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蒙台梭利:蒙台梭利主张不要盲目限制...

三台县18273245323: 如何让小学生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 -
叶治康莱: 寒假来临,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种解脱.可是,在教育异化、窄化的今天,虽然假期里孩子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因为各种变相的寒假作业,学校、家长两面夹击,很多孩子的假期并不轻松.那么,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过个有益有趣的轻松...

三台县18273245323: 亲子阅读的来历 -
叶治康莱: 来历 亲子阅读的来历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

三台县18273245323: 如何发挥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
叶治康莱: 发挥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作用分三步:第一步、每天在忙抽出10---30分钟,最好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第二步、通过和孩子读共读一本书,和孩子建立连接,找到共同话题.第三步、放下家长身份,多听少说,不评判,同理孩子,建立信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台县18273245323: 父亲参与亲子阅读对幼儿有什么影响 -
叶治康莱: 亲子阅读——引领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不喜欢看书,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管什么原由,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阅读喜欢书本的,只不过有的家长们没有找到打开孩子阅读的大门的钥匙.因此,亲子阅读重要作用是要教...

三台县18273245323: 亲子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哪些必要性 -
叶治康莱: 孩子要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对以后从气质上都变的不同,“多看书,看好书.”自己也要当孩子的好榜样,现在社会网络问题很多,不能从小养成爱看手机的习惯,可以定制学习计划,监督但不严厉的管教孩子,不然会有叛逆心理,大人是孩子永远的榜样.

三台县18273245323: 亲子教育: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
叶治康莱: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他们很多只是负责生孩子,根本没有育孩子的理念,“孩子扔一边就会长大了”这样的理念仍然占主流. 没有哪个父母是天生完美的,只有不断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才是优秀父母.

三台县18273245323: 亲子阅读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
叶治康莱: 亲子阅读是有意识、有目的、更积极的对话形式,亲子阅读使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稳定,让他们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全,同时带来心灵的安全.亲子阅读是在任何公共场所中的阅读都无法替代的,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母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而在他长大后,他又会将这种愉快的体验带给自己的孩子.亲子阅读使父母亲与幼儿情感沟通,那种妙不可言的心灵对白,使幼儿的情绪健全而稳定.母亲爱抚和温和的眼神,亲切、柔和的语言,对幼儿人格性情的良好发育极有助益..

三台县18273245323: 如何在家长中开展有效亲子阅读的 -
叶治康莱: 家庭亲子共读对于家长来说虽然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已经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知道让孩子从小喜欢图书,喜欢阅读的重要性,但却常常苦于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读书、如何培养孩子对图书、对阅读的兴趣.根据本园幼儿家庭亲...

三台县18273245323: 亲子阅读真的能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吗? -
叶治康莱: 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方法. 阅读是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最好办法.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对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培养.股神巴菲特和前首富比尔盖茨都很推崇每天花些时间来阅读.巴菲特本人读的比较多的是企业的财报,比尔盖茨阅读涉及的面则相对广...

三台县18273245323: 影响儿童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
叶治康莱: 儿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因素都可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可总结如下:1.语言接受环节的落后.当人们面对语言材料时,第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字、词和句子的辨认与理解过程.如果这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