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继位的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大禹会禅位给伯益

作者&投稿:仇由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于帝舜禅位大禹的原因,以史记为代表的主流思想,将之归结为大禹有德,治水有功、泽被苍生,故而得到万民敬仰,帝舜顺应天命禅位于大禹。

然而,纵观中国数千年的 历史 ,无一真正依靠“德行”得天下的,往往都是一手大棒、一手德行,乃至还有一些单纯依靠杀戮得天下的,真正追求仁义道德的宋襄公,却成了 历史 的笑柄。说到底,如来无畏身边还要有护法金刚,光靠德行肯定走不远,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据此,不能不让人怀疑,大禹真是因为“以德服人”、“以德得天下”吗?

其实,大禹继位的真正原因,固然与他的德行有关,但还有一部分原因被史书隐藏得太深,所以才会有帝舜杀了大禹父亲却还禅位大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禅位伯益、夏启与伯益争位、夏启死后不久后羿就爆发政变等问题。

舜禹时代,一共有四个人身份极其不凡,帝舜与大禹自不必说,皋陶、伯益两人也差点成了帝王。那么,这四个人的真正身份是什么呢?

首先是帝舜。史记中说帝喾是商人始祖,但《礼记》说“殷人帝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商汤)”,《国语》说“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山海经》中说后稷(周人祖先)是帝俊后代,帝俊妻子叫娥皇(帝舜妻子)。如何理解这些记载?

《竹书纪年》记载:“帝舜二十九年,帝命子义均封于商,是谓商均。”帝舜亲子叫商均,史记上说商均不肖,于是帝舜禅位于大禹。问题在于,“商均”这个名字,明显反映了帝舜将亲子封于商地。那么,商均与后来的商朝有无关系?

甲骨文中有“高祖夒”、“高祖夋(通俊)”的记载,如今可以确认帝俊是商人始祖。东晋郭璞注解帝俊时说 “ 俊亦舜字,假借音也 ”,因此帝俊其实也是帝舜。

可见,帝喾、帝舜、帝俊应该是同一个人,是商人的始祖。

也就是说,大禹号令诸侯之前,华夏联盟的盟主是商人始祖帝舜。

其次是大禹。就目前文献资料来看,大禹是夏族首领,鲧的儿子,夏启的父亲,夏朝的奠基者。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大禹可能与夏朝没有什么关系。

第三是皋陶。大禹继位后,向上天推荐了皋陶,并让皋陶处理国政,准备将来禅位于皋陶,但皋陶早早去世了。

皋陶到底是谁,史书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自少昊之墟,即出自东夷,后来秦国嬴姓就出自他们部落;一说出自山西临汾洪洞县,大概与山西临汾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有关,而陶寺遗址一般被认为是尧都。

第四是伯益。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在皋陶去世后,被大禹推荐给了上天,后来禅位给了伯益。当然,史记说“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其实,司马迁这是在扯淡,在大禹治水时,伯益就开始辅佐大禹,一直持续到大禹去世,怎么能说“佐禹日浅”?

关于伯益的身份,根据史书记载比较容易判断,他是东夷人,秦国赵国的祖先(秦人在山东曲阜一带,周初被强制迁徙到西部)。另外,根据清华简《厚父》、上博简《容成氏》等文献记载,有学者认为皋陶是伯益的父亲。

从以上四人的身份来看,舜禹时代至少有三股强大势力,即夏族、舜部(包括商族)、东夷。华夏联盟的盟主位置只有一个,三股势力会如何推选盟主,是看德行,还是看实力?

史记中说大禹“以德得天下”,但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也不知道,似乎只能相信史书记载。然而,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却有悖常理,为还原当时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先,帝舜杀了禹父,为何又任命大禹治水,后来还禅位于大禹?大禹治水过程中,为何过家门而“不敢入”?

上古大洪水时,帝尧任命鲧治水,后来鲧治水无功,到底鲧有什么过错,史书没有记载,但帝舜毫不犹豫地把鲧给杀了。

随后,帝舜任命鲧的儿子大禹,让他继续治水。大禹治水时,有一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即“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传统解读是双方都高风亮节,大禹对杀父之仇似乎都能一笑了之,但联系到彼此的身份背景,事情就非比寻常了。帝舜杀了夏族首领,然后任命新首领大禹治水,并让大禹“过家门不敢入”,其真相应该是帝舜打压夏族,时刻寻找夏族过错,导致大禹不敢“过家门”让帝舜抓住把柄。

不过,从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来看,夏族与东夷、乃至与皋陶部落可能成了同盟,共同对抗帝舜。在这种情况下,帝舜不得不禅位给大禹。那么,大禹会如何安排皋陶、伯益呢?

其次,大禹为何禅位于伯益,夏启又为何与伯益争位?夏启去世之后不久,为何后羿就政变成功?

如果大禹与皋陶、伯益结成同盟,针对最强大的帝舜势力,那么出于利益交换,大禹理所当然地要给予皋陶、伯益相应的利益回报。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大禹先准备禅位于皋陶(早死),后来禅位给了伯益,而不是传统解读中的伯益有功德。

但问题在于,大禹将盟主之位禅让给东夷部落的伯益,夏族能否心甘情愿?正常来说,强大的夏族肯定不甘心,或许由此才是夏启与伯益争位的根本原因,最终夏族击败东夷,夏启成为盟主。

有意思的是,按照“以德得天下”来解释大禹禅位伯益,就无法解释夏启与伯益的争位了。既然伯益有德,得到上天认可,为何还争不过夏启?于是乎,史记给了一个勉强的解释,即“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按此解释,诸侯朝拜大禹之子,拥有大禹血脉的人,换言之血脉比德行更重要。血脉更重要,还是德行更重要,儒家常常自相矛盾。

中国人常说“德与位要匹配”,其实后面还有一个意思没有表达,即“德”是要有实力相匹配的。既然大禹禅让伯益,说明东夷肯定有一定实力。果不其然,夏启去世不久,东夷人后羿、寒浞就成功发动政变,史书上称之为“太康失国”,东夷取代了夏族的地位,持续时间长达半个世纪。那么,后羿发动政变的原因,与伯益失位有没有一定关系,会不会是对夏启夺取伯益之位的报复?虽然注定无法找到真相,但联系到夏启与伯益的事迹,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关于大禹上台的原因,除了儒家“德行说”之外,还有更为黑暗的记载,可以印证上述分析:

虽然《竹书纪年》与《韩非子》的记载,不太符合我们对上古的美好想象,但却更符合古今权力斗争的逻辑。帝舜、大禹、伯益代表着各自部落,部落的实力决定着他们的话语权,部落的利益诉求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因此这其中不可能不存在黑暗的算计、乃至战争。

李连杰主演的《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被救出之后,幻想一呼百应,黑木崖上的原来首先会立即为他效力,但向问天却直指核心:“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韩非子》等




他破坏了禅让制采取什么制度
他破坏了禅让制,采取了世袭制。1、禹的儿子夏禹子,在禹逝世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2、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3、世袭制是相对于禅让制而言,禅让制是强者上位,世袭制是家族继位。

禹的继任者是谁?他的继位有什么影响
禹的继任者是启。启的继位结束了禅让制开启了世袭制,开创了家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大禹是如何一步步剪除异己,夺取天下权力的?
但为了治好洪水,禹忍住了回家的念头,继续赶奔治水的行程。经过13年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洪水泛滥带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夏禹 禹在13年治水的过程中,走遍天下,熟悉了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禹继位为天子后,将天下重新...

求证历史事实
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尧、舜、禹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明君,合称为“尧舜禹”,成为历朝历代帝王们学习的榜样。帝王死后,儿子继承皇位,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舜并不是尧的儿子,尧为什么要传位给舜呢? 尧德行高洁,胸怀...

五帝本纪翻译
尧帝以星辰指导历法,选拔贤能,如舜治理洪水成功,得到重任。尧禅让帝位给舜,舜以德化民,制定礼制,流放四凶,稳定了天下。尧去世后,舜让位给不贤的丹朱,但百姓仍尊舜为帝,舜以孝悌和德政赢得认可。舜执政期间,贤臣如禹、皋陶辅佐,推行公正,如禹治水有功,开创九州。舜去世后,禹继位,禅让...

夏朝开国皇帝是谁?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说法
1. 《战国策》中记载,启与衫培支党共同攻击益,夺取了天下。这一记载认为,虽然禹将天下传给了益,但实际上是启自己夺取了王位。2. 汉代《史记》中提到,益主动将帝位禅让给了禹之子启。司马迁的记述是益自愿退位,启继位。3. 不同的历史记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战国策》距离夏朝大约2000年...

蝉让制是指
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这种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史称“禅让”。据说...

安徽历史名人
皋陶辅佐舜帝时,“明五刑,弼五教,日宣九德”,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威望,所以禹继位后,任用皋陶为理官,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禹帝赏识,禹帝以皋陶最贤...

大舜死后谁继位
按照禅让制,是禹继位。禹继位后,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

京山县15334359421: 历史大舜传位给大禹大禹传给谁 -
刀章感冒: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

京山县15334359421: 大禹有意让儿子当帝王 -
刀章感冒: 根据史书,大禹当时原定的继承人叫伯益,也是效仿尧舜打算以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他.是大禹的儿子启把伯益杀了,自立为君,正式建立夏朝.其实在部落联盟时代的后期,大禹虽然没有直接称王建国,但在各种制度上已经十分完善,基本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了,大禹本人就曾经处死一个没有按时会盟的小部落首领.

京山县15334359421: 夏朝启即位的故事?? -
刀章感冒: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大禹还制定了各种制度,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

京山县15334359421: 舜为什么要把地位给禹 -
刀章感冒: 大禹自治水成功后,深得民心,而且大禹的德行、仁政也深得舜的信任.舜甚至让大禹替自己管理了16年国家政事.通过16年的考察,舜觉得大禹可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于是就决定传位于大禹.

京山县15334359421: 禅让制的作用是什么?? -
刀章感冒:[答案] 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 而大禹子承父业,终于将舜杀死.史书上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这只不过是不敢进家门.因为禹不敢和家人接近....

京山县15334359421: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人的吗 -
刀章感冒: 可以这么说,按照传说,大禹就是靠成功治水的功劳得以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的.

京山县15334359421: 大禹治水在后人的著作有记载,所以是真实的历史. 错误 理由
刀章感冒: 大禹是传说时期的部落领袖,我国对于夏朝的历史还没有实物考证;后人记载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为信史,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京山县15334359421: 禹的身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刀章感冒: 大禹的身份是在公元前2029年发生变化的,他生于公元前2081年,其父治水失败后,继承父亲意志治理水患,三过家门不入,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和自已艰苦努力堵疏 并用,历经三十年奋斗终于功德圆满.致公元前2029年继位为黄.

京山县15334359421: 夏朝是禹建立的还是启 -
刀章感冒: 夏朝的奠基者是禹,有关的史料如下: 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详.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