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侠客们成天带着一把刀没有人管吗?

作者&投稿:沙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现在中国人是禁止携带携带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的。不管到哪些。携带这些东西都是违法的行为,但是,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是允许公民携带枪的,一般的美国公民每个人身上都有枪,所以我们总是看到美国特别容易出现枪击事件。其实,在中国古代,一些侠客勇士都随身携带一把刀,这难道不犯法吗?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不犯法吗?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有人问:“宋代七次颁布禁止私人藏有武器的法律,地域范围从京师扩展到全国,武器种类从兵器扩展到了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那么《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的人,怎么还敢拿着各种兵器到处跑?”

但从史实的角度来看,必须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包含了错误的信息:宋代并未在全国范围禁止“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提问人很可能是受了一些文章的影响,才以为宋代大范围禁刀。比如“赵匡胤破天荒地给武器也加上了锁链。开国十年之后的开宝三年,宋太祖颁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法令: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

还有一些讨论:因为北宋禁民间私藏兵器,导致“中国兵器铸造工艺落后于世界乃至失传”,也致使汉唐的尚武精神从宋代开始没落。

坦率地说,此说谬矣。因为若说政府禁止民间私藏兵器,那历代均如此,非独宋朝有禁令。顾炎武的《日知录》《日知录之余》“禁兵器”条,辑录有历代禁止私藏兵器的法律,略举几例: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9年),即“禁民不得挟弩铠,徙西海”;

隋朝大业五年(609年),“民间铁叉、搭钩、柔刃之类,皆禁绝之”;

唐律规定,“甲、弩、矛、旌旗、幡帜”都属犯禁之物,不得私藏,“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宋朝的《刑统》其实抄自《唐律疏议》,也是规定“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

明朝景泰二年,“禁广东、福建、浙江等处军民之家不得私藏兵器,匿不首者,全家充军,造者本身与匠俱论死,其知情者亦连坐之”,禁令更为苛严。

为什么隋唐宋明均有关于民间私兵的禁令,却单独认为宋朝的禁私兵“导致了尚武精神的没落、兵器铸造工艺的落后”?如果这不是出自对历史的不熟悉,显然便是心存偏见了。

宋朝尽管立法禁止民间私藏兵器——跟其他王朝一样,但这里的“兵器”,有一个限定,是指“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至于“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宋刑统》)。也就是说,民间私人是可以合法持有弓、箭、刀、楯、短矛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孙羊正店”旁边就有一家武器店,有一个大概是顾客的人正在试挽一面大弓。显然,弓箭等武器是公开出售的。《水浒传》小说中,许多好汉都是带着一把朴刀走江湖的,因为朴刀也是民间可以持有的武器。

宋朝开国之初,太祖赵匡胤确实下过一条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宋史•兵志》)但是必须注意,禁的同样是“兵器”,而不是一般民用武器,熙宁初年的《畿县保甲条制》可以证明:“除禁兵器外,其余弓箭等许从便自置,习学武艺”。

雍熙二年(985年),宦官何绍贞护送宫女至巩义永昌陵(宋太祖皇陵),再从永昌陵返回皇城,行至中牟县时,发现有几名平民模样的人“持兵行道旁”。何绍贞认为,这些人私带武器,必定是心图不轨。因此,命令随从将他们全部抓起来,“笞掠之。人不胜其苦,皆自诬服”。

何绍贞以为自己破获了一起私藏禁兵器、危害公共安全的案子,便将那几个人“缚送致京师”,并报告了宋太宗。太宗闻知,“甚惊”,既而又想:这几个人“虽持兵”,但并未做出不法之事,如果真是坏人,怎么可能甘心被何绍贞“制而缚之”?这里面恐怕另有隐情。

于是宋太宗诏令开封府重新审理这一案子。经开封府审讯,案情这才得实:原来,那几个“持兵行道旁”的人,都是寻常百姓。这次出门,是要到嵩山祭神,之所以携带了武器,则是为“自防耳”。他们所带武器,也属于法律许可的“弓、箭、刀、楯、短矛”等。因此,开封府法官判处这几名“私带兵器”的被告人无罪。

宋太宗看了开封案的结案报告,大骇曰:“几陷平民于法!”为表达政府的歉意,太宗皇帝给这几名受了冤枉的人送了礼物,“各赐茶卉、束帛而遣之”。又对无事生非的宦官何绍贞予以处分,“决杖,配北班”。(《宋太宗实录》卷三十二)

这个小故事说明:宋政府对于武器的使用会有严格管制,法律不允许民间私藏“禁兵器”。不过,平民出于防身、自卫等正当目的,可以携带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武器。

当然,个别地方由于特殊原因,一些杀伤力大的刀具也受到管制,如在岭南一带,因为“民为盗者多持博刀,捕获止科杖罪,法轻不能禁”,宋仁宗于景祐二年(1035年),诏令广南东西路“民家不得私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七)。博刀即朴刀,不过岭南禁朴刀只是特例。

在此之前的天圣八年(1030年)三月,仁宗也曾下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袴刀,违者依例断遣。”所谓“着袴刀”,是指安装了刀柄的朴刀。但两个月后,即这年五月份,地方官便上书反对这一禁令:“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者犯众。”最后朝廷不得不修改了禁令,只是禁止给朴刀安装上长柄,作为兵器使用(《宋会要辑稿•兵》)。

赵宋政权刚刚平定江南之时,也曾经“禁江南诸州民家不得私蓄弓剑、甲铠,违者按其罪”。但到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有司便提出解除这一武器禁令,因为按照法律,列入限制级别的兵器是指甲、弩、矟、具装等,“弓箭、刀祢、短矛并听私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四)。朝廷听从这一建议,放开了禁令。宋真宗时,还有官员提议:“蜀民以射生为业,民私蓄弓矢,请行禁绝。”但宋真宗反对:“平时民家或用防盗,不必禁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

纵观宋朝300年立法,大致上可以肯定地说,民用的哨棒、刀具、弓箭,都是可以携带的合法武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宋朝侠客,以及《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带着一把朴刀之类到处跑,是没有问题的。

到元朝时,元廷对民用武器的限制才变得更加严格,对私藏禁兵的惩罚也更加严厉。元朝律法规定:“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在外郡县不在禁限;诸打捕及捕盗巡马弓手、巡盐弓手,许执弓箭,余悉禁之;……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元史•刑法志》)列入禁制的武器类别,远远超过前代,连弹弓、弓箭、铁尺都禁止民间使用。所以坊间便有了元朝禁用菜刀、只准十户共用一把菜刀的传言。传闻未必是史实,但生活在元朝的张无忌,如果想带着弓箭刀剑出门,确实得非常小心。

对违反禁令的人,元政府将重惩不贷:“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杖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弓箭私有十副者,处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杖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元史•刑法志》)。按元朝的标准,一张弓加三十枝箭,为一副。私藏十副弓箭,罪可论死。

明清时期,由于热兵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政府对私兵的禁制,主要放在火器上。《大明律》规定,“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其弓、箭、枪、刀、弩及鱼叉、禾叉,不在禁限。”法律对弩放开了禁制,这大概是因为,明代的弩,杀伤力已不如宋弩。而且,在火器面前,弓弩的威胁也实在有限。

《大清律》“私藏应禁军器”条仍沿用《大明律》,清政府管制武器的重点还是火器:“私铸红衣等大小炮位及抬枪者,不论官员军民人等及铸造匠役,一并处斩,妻子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家产入官。铸造处所邻右、房主、里长等,俱拟绞监候。”对私藏火器的惩罚极重。

此时,管状火枪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比如在广东,“粤人善鸟枪,山县民儿生十岁,即授鸟枪一具,教之击鸟”(屈大均《广东新语》)。因此,“禁枪”一直是清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乾隆曾谕令各省督抚,“将民间私铸鸟枪一事,实力查禁,毋许工匠再行铸造,并晓谕民间有私藏者,即令随时缴销”(《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但效果却不怎么样,据学者研究,“自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3年间,清政府至少收缴鸟枪、铁铳43666杆。以全国之大,十几年才收到4万多杆鸟枪,平均每年也就只有3000多杆,这样的成果实在有限。”(参见邱捷《清朝前中期的民间火器》)

到清末时,清政府只好默认现实,允许一部分民间团体(如镖局)合法拥有、使用火枪,但要求持枪人到政府部门登记注册。

历代政府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维持官府对于民间的暴力优势,防止民间私兵威胁政权的安全性。其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毕竟私兵泛滥对于平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也会构成威胁。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对民间兵器加以适度的管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元王朝那样,连弹弓、弓箭都要禁止,那也太缺乏自信了。


关于骑马浪迹天涯的诗句
2、《杂曲歌辞·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释义: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3.关于“古代骑马”的诗句有哪些 1. 世味年来薄似...——《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五代 韦庄 释义: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

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不定李白也是一代侠客,只是诗名太过响亮,掩盖了侠名而已。 李白还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好酒。说起来诗人好酒的不少,但像李白这样嗜酒并诗酒溶为一体,几乎无酒不成诗的地步的,恐怕也不多见,“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已成了妇孺皆知的俗语了。说起来,李白同学这酒喝的还真叫一个猛: 春天喝:“开琼筵以坐...

关于仗剑江湖豪气云天的诗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

有哪些充满江湖味道的歌曲?
所以江湖人总是在对天询问;“到底我将身去何去,最终谁可以与我生死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首英雄的悲歌。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 长叹一声 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 谁与我生死与共 二、追忆惋惜,痛改前非型 这种类型的代表作品是柯受良的《...

关于侠客的诗句
5、他是一位浪迹天涯,以四海为家的侠客。 6、每当在民族受外族侵犯,官兵闻风而逃时,侠客们挥动长剑,与入侵者浴血战斗,或捐躯忘亲战死沙场,或为护忠良以及忠良之后而殒身不恤,为国为民,乃侠之大者。 7、这天夜里饮马客栈依旧歌舞升平,一楼的江湖侠客谈及今天的人兽相斗全都兴致高昂。 8、烽火连天、狼烟四...

史记中的游侠精神都有哪些代表人物?
在汉以后的岁月里,侠客们都是在天下纷乱时候露出峥嵘,而在太平的岁月里因为为了逃避朝廷的迫害而显得行为诡秘,加上官方不断地负面宣传,从而侠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改变了形象,从一种坎坷而潇洒的形象变成了破坏安宁,招灾惹祸的异端,人的心里不象战国时期那样充满对侠的向往和推崇,排斥和异视成了人们的主要态度。 “...

李白侠客行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激情、豪情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史之巨擘、诗坛之翘楚”。而他的一首诗《侠客行》更是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侠客行的背景 《侠客行》是李白创作于唐代初年的一首长诗,全诗共九十四句,叙述了一个侠客...

关于长安雪天的诗句(描写冬天长安城雪景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之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5、《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6、《春雪》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17、《望雪》唐·王初 银花珠树晓来看,...

《钢铁侠》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成天迎战四方八面的神秘敌人也就罢了,虽然身边美女如云,但最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已“小辣椒”(格温妮丝·帕特洛)的刻意疏离,仍然让托尼身心俱疲。然而,大战一触即发,他已经没有时间犹疑!除了强化钢铁战甲奇能,变身无敌侠客与各路强敌决一死战,他能否信任自己过命的兄弟陆军上校詹姆斯·罗德(唐·钱德尔),放心让好兄...

古代的诗里面最有杀气的诗是哪一首?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此碑文杀气极重,而张献忠乃明末一反贼,...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大侠们成天带着一把刀,真的不犯法吗? -
蓟录复方: 清朝之前统治者对于民间武装的管理是很宽松的,允许门派和独立武装存在,前提是这些武装不能和官方冲突,由于两边实际的利益没有多大交集,所以也相安无事,而且基于当时官方武装力量的分布限制,这些民间武装算是维持治安的一种补充力量,加上当时武林有各自的规矩,他们的存在对于官方来说并不是坏事,但到了清朝,由于民间武装不少都有反清背景,所以官方进行了大力打压,后来除了官方承认或者有协议的武装,基本都没有能在公开场合佩带武器的人了.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人佩刀、剑招摇过市衙门不管么? -
蓟录复方: 刀剑是分等级的.一般贵族佩剑,武士佩刀.游侠比较兴盛的汉唐时代佩刀剑的比较多, 官府不管, 但是出入宫廷官府除非特许, 是要在门外解下刀剑的, 否则不许入内.管理比较严格的明清时代,普通人是不许带刀剑的,看到便要查问拘捕是否有不法之心.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的侠客杀人为什么不被抓 -
蓟录复方: 那都是小说里杜撰的.古代对刑事犯罪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杀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所以一般涉及杀人这种犯罪,即使是达官显贵都很难逃脱干系.所谓侠客杀人没人管,要么是没留下线索,要么是生逢乱世,官府自顾不暇,否则一定会被抓的.

东乡县15845311652: 武侠小说里的武林中人杀人不犯法吗 -
蓟录复方: 武侠的背景都是王权旁落,朝廷无能,就算犯法也没人执法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侠客的行为在今天的社会还行得通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
蓟录复方: 楼主能问这个问题,我估计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古代的什么所谓侠客大多是后人的虚构,真正的行侠仗义我估计没有多少.其实古代的社会不像我们看的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那时候的人很质朴,至于什么所谓的行侠仗义只能出现在我们的幻想中.所以别再想什么行侠仗义了, 现实一点吧!!!!

东乡县15845311652: 没有弓箭手,古代武侠都没弓箭手么 -
蓟录复方: 既然武侠,重点在侠,侠客讲的是义,所以一般都是明着来,古代人认为暗箭是不道义的,所以古代武侠一般都是剑.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 武侠 都是 怎么 生活的??? -
蓟录复方: 可以看到除非是很多虐主电视剧,其实大多数的古代大侠可以说是不缺经济来源的,他们行走在江湖,袖子里却藏着很多银票,可以说是非常的潇洒,首先我们来看下大侠的的类别,第一种就是我们的草根出生的大侠,其身怀大义,其通过劫富...

东乡县15845311652: 古代武侠小说里门派里怎么划分等级?每个职位都是做什么的? -
蓟录复方: 古代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一般有如下职位,各个职位的权限如下:1. 太上:这是门派中非常权威的存在,通常不参与门派的日常事务,而是作为门派的最高精神领袖和力量象征.2. 长老:一般是年长的群体,曾在门派中做出重大贡献,拥有很高的...

东乡县15845311652: 说【侠】 阅读答案 读【史记】 我爱将目光停留在那些游侠身上,豫让,聂政和荆轲的情深义重, -
蓟录复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人人皆可为侠(为人应尚侠好义)2、李白在《侠客行》中体现的侠客思想还缺少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的...

东乡县15845311652: 为什么汉代后政史中不再有侠客的传记 -
蓟录复方: 侠客早期实际是贬义称呼,古书上讲市井游侠,实际说的就是混混一类的人物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以武犯禁”的事情,那些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当中,也不乏有勇有谋的豪杰之辈,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景仰.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特地给一些“以武犯禁”的人以大量笔墨. 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重点在这一句. 汉后是三国两晋,社会风气已经相当成熟,侠客一类的人物从台前走向幕后,做些背后的事情还可以,但是不适合出现在正史之中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