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鲁斯朵夫》应该怎样品读?

作者&投稿:纵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读后感,概括,评析~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德国血统的天才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成名的一生。他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一生追求真善美,不断反抗腐朽没落的艺术和庸俗的社会环境。作者通过克利斯朵夫的奋斗,表现了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彷徨、追求、苦闷和幻灭,反映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强者意识。
小说写出了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基本特征: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使他对现实不满、反抗,同时却又对统治阶级抱有一定幻想;日趋破产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接近、同情人民,而个人英雄主义又使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远离人民;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接近生活、接近人民、造福人类,而对艺术的偏执的信仰又使他呼出“不能拿艺术去替一个党派服务”;受压迫的阶级地位使他性格坚强,而个人主义偏见又束缚着他,使他软弱无力;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反对不平,反抗压迫,而小资阶级的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决定了克利斯朵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这个脑子里充满“大人物”、“英雄”观念而实际上被日益挤向被压迫者行列的小资产阶级飘零子弟,生活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夹缝里,这二者对他都有影响,同时他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矛盾。于是克利斯朵夫性格就具有双重性。
克利斯朵夫的反抗,是从艺术领域里开始的。他觉得,德国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扯谎,无病呻吟。来到法国后,他看到文坛上、舞台上充斥着凶杀、疯狂、酷刑等等可怕的“文明”,还有那些所谓的“批评家”。这一切,都使克利斯朵夫失望、忿激,推动了克利斯朵夫性格向前发展。
克利斯朵夫开始向充斥资本主义社会的“玄妙的愚钝”宣战,对现代资产阶级艺术作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克利斯朵夫对艺术的批判触怒了统治阶级,最后被统治者逼到了生活的绝境,他到处碰壁,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他因为路见不平,挥拳相助,痛打了那些为统治者所豢养的飞扬跋扈的大兵,造成了命案,不得不离开相依为命的老母,越境逃离了祖国。这是这位反抗者在人生道路上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克利斯朵夫个人反抗的失败,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内容的。这是个人主义时代末代英雄的悲剧。
个人英雄主义使克利斯朵夫不屈于权贵,个人英雄主义也使他远离了人民。纵然有童年时代从舅父和一般微贱的人那里接受来的影响,但更有力地支配着他的却是“英雄”观念。在作品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克利斯朵夫关于“爱”的说教,不仅用言论,而且用他的行动去贯彻这种“爱”的宗教。他认为变革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主要的手段就是“爱”。一是用爱的艺术去宽慰受难者的灵魂,使他们忘记痛苦;一是用“爱”的行动把对立的阶级调和起来,让“信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好人携手”。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结构上与一般的小说那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框式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写一个人的心理历程,当然不是说没有情节,只是情节在这部小说中显得不那么重要,这跟一些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迥然不同。作者有意按照交响曲的形式来写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一部交响曲有四个乐章组成,用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作者在《原序》里写得很明确,把七卷的内容分成四册,就是分四个乐章。这样安排,能使内容和形式更好地结合,有利于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罗曼·罗兰在晚年回顾《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思想时,曾以自我批判的口吻说:当时“无论是我,无论是我同时代的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有文化的代表者,对于马克思主义都丝毫没有一点概念。”又说:“对于19世纪后30年代的一个年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的和强有力的个人主义,是人的最高的珍宝和人类的先锋,它的使命就是要引导着落后的大军沿着进步的道路前进,并且和反动的力量——国家、教会、大学教育,以及一切阻碍着运动的障碍相对抗。”在这里,作家心目中的个人主义“是超越虚无主义的自私自利的范围的”,但后来罗曼·罗兰终于认识到“个人主义是整个时代的偏见”而将它抛弃了。克利斯朵夫战斗一生,终以悲剧性的妥协宣告结束。克利斯朵夫的悲剧,也就是作者的悲剧,它促使作者重新以新的观点观察社会生活,重新考虑自己的创作方向,终于喊出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的正确结论。

---------------------

学生时代有几本印象很深刻的书,在《九三年》、《麦田守望者》之间的就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了。

《约翰•克里斯多夫》在我看来才真正是一本励志的好书,比起现在热播的《大长今》号称的励志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级别的吧。

喜欢看《约翰•克里斯多夫》,喜欢看他在成长的那一段中经历的混沌、暧昧、矛盾和骚乱。克利斯朵夫象年轻的西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趋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他在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根性奋斗。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他周身晃动着贝多芬的火苗,从莱茵河大步地燃烧过来,又在法兰西继续着他革命的气息。

在学生时代浪漫的我不能完全理解,像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生活有多么困难,像他火一样渴望美和爱情,无论任何险恶和遭遇都不能阻止他心中不泯的理想有多么困难。十几年过去,活生生的现实经历,再读,除了激情与斗志,更多地体察到了约翰•克里斯朵夫那脆弱柔软的心。期待一个华丽的人生,即使受苦,奋斗也值得骄傲,即使苦难也富有诗意。现在我终于相信,所有苍茫悠远的往事总不免消失于虚空,无论经过怎样的悲喜,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全部努力最终都不过只是完成了普通生活,而苦难就是苦难,通常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即便是靠着自由的热情和意志生活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也会弹一首他的死敌勃拉姆斯的一首曲子。并唱着:“我感谢你曾经爱过我,希望你在别处幸福……”

不记得是谁说过,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但愿克利斯朵夫能成为更多人的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在人生的考验中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的去生活,去爱!

再读,泪水随情节随人物感情而流泻——这是真正的精神洗礼。他不曾离去,一直和我在一起,正如结尾他对孩子们说的:“咱们到了,哎,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孩子回答:“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


我不能准确地形容出自己对《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过了三遍之后。只感到他带给我的感动、启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书都未曾有过的。或许,我能从心底挤出“强者”两字来做一个笨拙的形容,但书中处处洋溢的奋斗、抗争和苦痛又怎能简单地用“ 强者” 一言概尽?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获得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同,可能就是他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他 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对克里斯朵夫来说,这,并不是全部。他虽然和其他人一样,渴望获得社会,至少是音乐界的承认,但他更大、更强烈的渴望却是对艺术、对真理的追求。为此,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了他的音乐和他对巴赫、舒曼、瓦格纳等作品的批判,被当时的社会看作是离经叛道而加以排斥。正如傅雷所说的“为了精神的自由丧失了一 切物质上的依傍”。但克里斯朵夫所做的一切并不只是年轻的冲动,对传统的抗争始终充斥着字里行间,始终伴随我的英雄一生的坎坷历程。或许,是因为我有不少朋友,所以我不能很好地体会克里斯朵夫对奥多、 对奥里维那近乎爱情的友情。但每当我合上书,问自己:我真的象克里斯朵夫那样虔诚地对待每一段自己的友情了吗?我真的获得了象克里斯朵夫和奥里维那样互通心灵的友谊了吗?我真的能象克里斯朵夫那样将友谊升华到完全无目的、无功利的境界吗?…… 我在克里斯朵夫高大的身影下低下了头……

对于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转变,记不得在哪一本书中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评论:“他万念俱灰,躲避斗争,向现实妥协……”、“他不仅和原来的敌人和解了,而且反过来讥笑从事反抗的新的一代……”我觉得,作出这样评价的人 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克里斯朵夫的斗争精神。克里斯朵夫对青年人的反抗精神从来未曾否定过,他始终是带着赞赏的眼光看待青年人的反抗和斗争,他觉得,在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但对传统的反叛,是必须建立在对传统了解的继础之上,克里斯朵夫反对的正是那种不顾一切 的盲目斗争。而这,正是饱经风霜的长者的睿智。在克里斯朵夫心中,始终 存在着两个灵魂:“ 一颗是受着风雪吹打的一片高原,另外一颗是威震着前者的、高耸在阳光中的积雪的峰尖……”

中国的古语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全书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克里斯朵夫晚年的转变,他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对自我的征服,完成了一个对新的自 我的塑造。我想,这可能就是罗曼罗兰将最后一章命名为“复旦”的缘故吧。怒涛翻滚的黄河奔腾千里,最终注入了大海,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家园。如果结合罗曼罗兰另一巨著《巨人三传》来看,我觉得,永不妥协、永远战 斗的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实写照,晚年的他则处处闪烁着托尔斯
泰宽容、睿智的身影,而他一生对爱情、友情、生活的坎坷追求又与米开朗琪罗如出一辙。罗曼罗兰将三位巨人的伟大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永远的

强者-克里斯朵夫,我的英雄!

《约翰·克利斯朵夫》
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
叙说了一个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
精神: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尽管其间要经过众多曲折,但光明必将胜利。



人物 :

追求真诚的艺术、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强烈的反抗精神,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1 他接近人民,对封建等级和门阀精神魅力以造福人类。
2 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又导致他对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对人民的力量表现出一定的轻蔑态度,对艺术家的使命超政治估价,以及晚年对斗争的厌倦心理和对恶势力的妥协倾向。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该书将音乐渗透到人物性格和情节之中,从而赋予作品交响乐般的乐思、情绪和节奏。
  转载:
  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阅读历时一个月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用时最长的一个。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读得并不慢,但是故事似乎永远记叙不完。然而当我的手指触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心情变的沉重不堪。从开始读这部小说时,我就一直在脑海中勾勒着克里斯朵夫的形象,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又不断的毁掉早已经构建好的形象,而重新想像,所以至今对他的形象我依然觉得模糊不清。但是我确实真切的被他打动了,他的高尚让我折服:他的才华让我惊叹;他的情义让我感动。。。。。。。总之,太多的感受涌入我的心房,我已经不必去刻意想像他的形象了,因为他的人生是一个个值得人们探寻的世界。

  一、情感世界

  克里斯朵夫 是个感性的,十分重情义的,这是我对他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而他粗犷的外表下的那颗充溢着狂热情感的心让他变得可爱又可悲。

  1、爱情。在很多时候,他的感情是出于一种他特有的冲动和心太软的弱点,这在他对弥莎、达夫、阿娜的感情上都可以找到,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他的冲动和无休止的情欲破坏了他的形象,但是却更能突现他的真实。然而,细数他的感情经历,无论他付出的是哪种感情,结果却只有一个:悲剧。 弥莎母亲的阻挠,阿达的背叛,萨皮那和葛拉齐亚的死都印证了这个凄惨的结局。

  2、 友情。奥里维的出现是 克里斯朵夫 生命的转折点,也是他个性最稳定的时期。在友情世界里,克里斯朵夫 是个成功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而奥里维却是个现实主义者,在这点上,他们是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友情才使他们的生命更加丰满起来了。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看见作者把友情与爱情相等同 。实际上,两个具有深厚友情的人确实是在彼此相爱的!克里斯朵夫与奥里维住在一起,为了不去打破奥里维喜欢安静的性格,居然改掉了自己几十年粗声大气说话的习惯,而且精心周到的照顾体弱的奥里维,”用他的粗大手指笨拙的扣上奥里维胸前的纽扣”。更甚至为了奥里维去跟别人决斗,把两个人都倾心的女孩子让给了奥里维,并穿着庄严的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衷心的祝愿他们幸福等等。而奥里维一直在精神上给予了克里斯朵夫莫大的支持,甚至最后为他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没有奥里维就没有 克里斯朵夫事业的顶峰。

  3、亲情。在 克里斯朵夫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亲人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他的母亲易莎和他的舅舅高脱弗烈特。尤其是对他的母亲无限的热爱和崇敬让 克里斯朵夫的孝子之心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境界。作者用极其细腻的手法记叙了 克里斯朵夫母子之间的那种融化进彼、心灵相通的爱。 克里斯朵夫忍受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压力,想要去法国的时候,是对母亲无限的牵挂让他犹豫不决,后来由于惹了官司不得不逃离德国的。在他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德国陪伴母亲最后一夜的时候,他的几个兄弟却早已经不再牵挂他们的母亲了。

  克里斯朵夫 对舅舅高脱弗烈特的敬爱,小说中并没有有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亦没有用长篇大论的事实去印证,但是我还是不难看出克里斯朵夫那颗尚还幼稚的不服输的心对这位谦逊的、默默无闻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敬佩和爱戴,可以说高脱弗烈特是克里斯朵夫前进路上的火把和奠基石。

  4、对祖国的深切的爱。在克里斯朵夫的血管中流淌着日耳曼民族的血液,因此同时赋予了他坚毅刚强却又自负的性格,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强烈的爱国热情。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描写是这样的:当克里斯朵夫逃亡法国的途中站在德国和比利时的边境最后的一个小站的时候,望着马上要开往法国的火车的,他迟疑了,他爱自己的祖国,如果不是他的祖国已经没有他可以栖身的地方了,他决不会选择离开,他转过身走到那个给他送信的小女孩的面前,俯下身子吻了小女孩一下,这时候有几颗滚烫的泪珠洒在了小女孩的脸颊上,同时滚落在了故乡的土地上。在这里作者用了这样的描写:他的这一吻不仅仅是送给小女孩的,而是送给整个德国的。读到这里,我的心被触动了,不禁热泪直流,为的仅仅是这厚重的一吻。

  二、精神世界

  1、不食嗟来之食。中国古人用“ 不食嗟来之食”的铮铮铁骨闻名于世,而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音乐家来说,克里斯朵夫也用实际行动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在德国,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音乐的尊严对一个唯一肯用他的并付出丰厚薪水的公爵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不是您的奴隶,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他毅然辞去了这份唯一一个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法国,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大声的训斥了想用50法郎把他打发走的朋友,在没有吃晚饭的情况下断然拒绝了别人的食物,对桌上的美食无动于衷。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上看,克里斯朵夫可以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正因为这一点也使得许多他的对手对他肃然起敬。

  2、正义感和爱的合体。尽管克里斯朵夫是一个真实的也有许多缺点的人,但他却充满正义感。虽然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的不公平,但是他对这个世界却充满了爱和感激。

  当他在德法边境上的一个小村庄看到一个经常酗酒闹事,欺侮农家姑娘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为搭救姑娘与警察搏斗,最后不得不因为这件事情而过起了逃亡的生活。还有一次他因为与法国女家庭教师安多纳德,也就是奥里维的姐姐在包厢中看了一场戏剧,引来了各种流言而导致 安多纳德失去了工作,这本来不应该由他来负责任的误会,却使 克里斯朵夫长久的深深的自责了起来,他苦苦的在寻找着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女孩子,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并为她创作了一支曲子,题记为:“献给那个受我连累的女孩。”当他知道这个女孩子就是奥里维死去的姐姐的时候,便经常去纪念她,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她。

  三、音乐世界

  在整部小说中,作者从来没把克里斯朵夫的音乐定格在某个层面上,或者某个形式上,这一点就全要靠自己去感受了。很多人说罗曼罗兰笔下的克里斯朵夫就是贝多芬的化身,但罗曼罗兰自己却说,克里斯朵夫是贝多芬式的英雄。是的,我们虽然永远不能听到克里斯朵夫的音乐,但是我们从他曲折的一生中总结出了一条永恒的旋律,我们亦能体会到他的音乐天赋。自信、感性、坚韧、高尚、都是组成他生命之歌的最动听的音符。所以没有人可以去更改他的作品,因为他,太完美了!

  四、极乐世界

  当小说到了“复旦”这一章的时候,我已经不忍心再继续往下读了,故意放慢了速度,因为我知道这一章对克里斯朵夫和我钟爱的小说都意味着什么 。但是再长的小说也有最终的结局,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他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的世界变得清寂和单纯了起来,他和葛拉齐亚的爱情成了这一时期最火热而又凄婉的主题,最终葛拉齐亚还是先他而去了 ,不久他也在孤独中安然逝去,有点悲凉,是吗?

  然而,罗曼罗兰却说:不是!!因为他用重生代替了死亡。结尾处他背着一个孩子趟过了一条河,那个孩子说:“我就是你的重生。”重生后的他会怎样生活,又会遇见几个知己和爱人,将永远是个迷了。

  当我把书的最后一页合上的时候,心情顷刻间轻松了起来,因为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克里斯朵夫的生命是永远延续的,他高尚的灵魂将得到永生,永远等待着新鲜的燃烧着的火焰。

  这篇读书笔记,我经过修改也用了很长时间。罗曼罗兰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不但有几十年的时间给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形象,而且在描写的同时还囊括了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所以对这部小说仅仅是读一遍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需要多次的阅读,用心去想、去体味。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的冲动能有幸接触到这部长篇巨著,并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书,并影响我的一生。
  http://sunspring823.blog.hexun.com/5468790_d.html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读,
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弥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弥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 其他版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
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进入了所谓"清明高远的境界"。
人物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刻苦学习的经验,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生活的力量;平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使他接近人民,勇于对抗封建等级和门阀精神魅力以造福人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相对沉寂的历史条件,又导致他对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对人民的力量表现出一定的轻蔑态度,对艺术家的使命超政治估价,以及晚年对斗争的厌倦心理和对恶势力的妥协倾向。
所有这些矛盾性,都打下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他的道路,反映了十月革命前,西欧具有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在社会斗争中从叛逆、追求到动摇和幻灭的过程的反映,是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他所属的时代和阶级的英雄,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斗争,这种克利斯朵夫式的英雄已越来越失去其历史的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社会反动的斗争中,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正义和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的顽强的生活意志和斗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有着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作品影响
秦晓喜欢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书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慑了他的心灵:"人从出生到他变成成年的时候,被灌满了各种谎言,到了成年的第一件事是呕吐,把这些谎言吐出来,自己思考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们都经历了呕吐的过程。"秦晓回忆说。而这个"呕吐"时期,正在他离开北京到内蒙古农村插队的阶段。在那段岁月,通过阅读和现实人生的观察,他学会了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理性、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来判断问题。


约翰克利斯朵夫赏析
《约翰克利斯朵夫》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叙说了一个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什么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描绘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不朽奋斗、激情勃发、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记小说。作者罗曼·罗兰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开篇,作者就对克利斯朵夫的童年...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要内容概括
《约翰·克利斯朵夫》主要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

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
1.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2. 这部长篇小说在1912年完成,通过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3. 小说宣扬了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描写了主人公从音乐才能觉醒到精神宁静的整个成长过程。4. 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他坚定的品格。5.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主要讲了什么?
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特定的时代氛围里,在德、法、意等西欧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塑造了一个贝多芬式的平民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再现了他为追求纯真的艺术与“和谐”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御用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里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

求《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

约翰克利斯朵夫 读后感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孤独的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古教堂门前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下之拉丁文铭文”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头顶不时闪烁着光辉。当我窥见到那光辉的时候,立刻被惊呆了,这是...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_百 ...
于是,约翰就去酒吧借酒消愁,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名警官欺负一名女孩,约翰意外地杀死了这名警官。走投无路的约翰不得不去巴黎避难。住在巴黎的约翰,没有朋友,穷困潦倒,最后,约翰找到了另一份工作,给一个富人的侄女格拉齐亚教钢琴,格拉齐亚同情不幸的约翰,在暗中帮助约翰的同时,慢慢地爱上了这个...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800字 篇1 每次读完长篇都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尤其是这一次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花了1个半月时间。据说这本书影响了很多人,我却有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完整地读下来。 作者对人的各个时期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从克利斯朵夫小婴儿的时候,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各个时期遇到的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约翰 克利斯朵夫》 -
司诗翰施: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里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
司诗翰施: 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命运多舛,但他从不向命运屈服,他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他一直在努力在奋斗,无论是为了他钟爱的音乐,还是他向往的感情,因此他在人们的心中被当成是追求和奋斗的象征,给人们以无穷的精神鼓...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约翰·克里斯朵夫》读后感 -
司诗翰施: 我不能准确地形容出自己对《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过了三遍之后.只感到他带给我的感动、启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书都未曾有过的.或许,我能从心底挤出“强者”两字来做一个笨拙的形容,但书中处处洋溢的奋斗、抗争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罗曼罗兰通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司诗翰施: 罗曼罗兰是了解到贝多芬充满坎坷的一生而受到灵感启发,从而创作了与贝多芬相似的人物 约翰克里斯多夫,应该也可以说是以贝多芬为原型. “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而书中运用的最多的象征是“河流”,如果作者是因日出而受到启发,就会在书中大量出现日出,而非河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分析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形象, -
司诗翰施: 《约翰 -克利斯朵夫》以克利斯朵夫一生 的的战斗为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 间的欧洲生活为纬 ,表现出作家反对封建等级 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 步文化的艺术观点.日趋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 社会经济地位,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么经典了不起的一部著作,怎么感觉名气并不大啊?和雨果的 -
司诗翰施: 因为他最出名的书还是《名人传》吧,不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我觉得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初中语文课本的课外读物推荐里就有罗曼罗兰的很多著作了,当然也包括了《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是绝对不会错过这部杰作的,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怎么样做一个有品位的女生? -
司诗翰施: 教教你啊: 第一:看书,多读一些有文化内涵,有艺术品味的书,推荐的书有《约翰·克里斯朵夫》《飘》《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小说,不过似乎太大部头了,如果你认为太难读,从张爱玲开始,从杜拉斯的《情人》那雷的书籍开始,至于琼...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约翰·克里斯朵夫》怎么样啊?
司诗翰施: 作者是罗曼·罗兰.故事的主人公的原型是贝多芬.这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个人感觉还不错,推荐看看.当然,前提是你有耐心..书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内容简介 -
司诗翰施: 约翰 克里斯朵夫》是一部各卷可以独立的十卷集长篇小说,作者:罗曼 罗兰.小说描写了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克里斯朵夫的一生.约翰 克里斯朵夫是一个孤独的反叛者.他为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而引起的内心争斗,他创作过程中的痛苦和喜悦,他的具有高度天才的性格的形成(罗兰赋予这个人物许多贝多芬的特征),构成了这部史诗的内容.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231539188: 怎样品读一部著作
司诗翰施:品读一部著作,先品读欣赏故事,从故事中领悟美,同时你也可以领悟这部作品的结构美叙事美,构思美.然后再突破故事,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去领悟人生、生命;以兴趣为中心按照个人的喜好发现内容、收集内容、筛选内容和传播内容,使内容在人群的传播中沉淀升华.“品读”融合了阅读、摘录、创作、收藏、分享、社交六大功能,并创新性的融合了多种数字元素,用户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手段收藏阅读、分享阅读;然后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巧妙严谨的结构,品读分析鲜活逼真的形象,品读其中深入优美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细腻的情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