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传国玉玺为何在唐末失踪,宋、元、明、清出现的“传国玺”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梁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的玉玺被历朝传递千年,此无价之宝有着怎样的故事?~

皇帝的印章,是皇权和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发号施令的凭证,称为“宝玺’,在历代皇帝的宝玺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统一中国后皇权、国家的象征,是我国印章的至尊、是永保国昌的精神支柱,代代相传,可谓“得玺印者得天下。由于被历代皇权所重视,“传国玉玺’也被罩上了神秘色彩,流散故事也流传两千余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是命丞相李斯为其制作一方权力最高、威力最大、最精美的镇国宝玺,以保国富民强,这方印为丞相李斯所写小篆,印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传后代,世世相传。李斯便请秦都咸阳最著名的玉工王孙寿篆刻。万事俱备就到选料了,他们寻找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为最佳印料,并开始篆刻……
说到‘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见凤凰栖落在一青石上。古人曾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为此石即是藏有宝玉的‘璞’。便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国国王楚厉王,经楚厉王的玉工辨识,认为这仅仅是一块普通石料。于是,楚厉王以卞和欺骗他的罪名被砍去了左脚。过了几年,楚厉王驾崩,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上璞玉(可能鉴定人还是楚厉王的玉工)仍以是石块而不是玉的罪名被砍去了右脚。


楚武王驾崩,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了几天几夜。楚文王知道后即命人将璞玉琢开,果然是一块非常精美的玉石,后又经过精工细雕成了玉璧,并以卞和执着、忠诚取名“和氏璧”。和氏璧在当时是楚国镇国之宝,后因相国昭阳灭赵、魏有功。楚威王便将和氏璧奖给了昭阳。
一日,昭阳招待百余客人游览赤山,在客人的邀请下,昭阳将和氏璧拿出传看,传说当时山下深潭有几米大的鱼和无数小鱼都争相跃出水面观看和氏璧,场面壮观,当然明显看出这就是个杜撰的故事,不过客散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


后赵国国王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当时秦国秦襄王得知后,便假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并无诚意却又畏俱秦国的强大。在进退两难时,蔺相如自告奋勇,受命持和氏璧去秦国完成使命,蔺相如不辱使命,终使“完璧归赵’。几十年后,秦国占据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
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国丞相李斯将和氏璧打磨后改做始皇帝“传国玺”。最佳的玉质、最美篆文、最好的刻工,这象征国家权力的“传国玉玺”诞生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翻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失印复归,事实真假难辫,成为千古之谜。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当了46天皇帝的秦王子婴降汉交出了传国玺,刘邦称帝后将传国玺代代相传了200多年,世人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汉末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玺在汉长乐宫太后处保管,王莽派其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王舜,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太后将传国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后经用黄金小心镶补也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暇痕。有人戏称也许是传国玺缺角的缺憾,王莽得到了不完整的传国玺,他的江山也没有坐长久。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杀后传国玺传入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170年后,传国玺在东汉又易11位主人。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作乱,袁绍带兵入宫,汉少帝仓皇夜间逃出宫内,竟忘带传国玺,等回宫后传国玺已无踪迹了。


时隔不久,汉献帝时“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井中发现其中光彩四射,下井捞出一宫女,在其身上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玺,大小四寸,上镌五龙钮,方形缺角处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到传国玺,藏在其妻吴氏处。孙坚享命不长阵亡砚山后,袁术从孙坚妻吴氏处夺取了传国玺。
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 从袁术处得到传国玺,并得知汉献帝在许昌曹操处,便将传国玺献于曹操。三国时期传国玺属魏,三国归晋后,传国玺归晋。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就像被追逐的猎物,多易主人。东晋后,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从此,玺改称为“宝’。唐朝繁荣昌盛传国玺传位19帝200余年。

▲史传传国玉玺图形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占有宝玺,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平乱,传国玺又入于后唐,传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国家败落。936年,沙陀人石敬塘勾结契丹人攻城,末帝抱定玉碎决心。怀抱传国玺登玄武门楼上跳下自焚,从此以后,传国玺又一次失踪了。
传国玺从秦代开始传至唐末,共计1620余年,像这样被历朝皇帝大臣传递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实为罕见,令人叹息的是,传国玺于五代突然失踪,宋太祖少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真龙天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影响下,得到皇位的途径一是宗室继位,二是改朝换代,三是用强硬手段武力掠夺。所以传国玺是皇权自圆其说,愚弄大臣百姓最有力的工具,手捧“传国玺,言己“真天子”,有了“传国玺”就让人相信天下是执玺者的天下,能稳稳当当当皇帝,因此传国玺的失踪,就会出现真真假假的传国玺的复出,在宋、元、明、清,均有“传国玺”的赝品不断问世,下面慢慢道来。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咸阳县河南乡刘银村的段义,在修建老屋时发现了一方古玉印,放在屋里还隐隐发光。段义哪敢大意,报官后遂层层上递给皇上,哲宗皇帝一天闲来无事将这方古玉印拿出赏玩,并请著名画家、鉴定家李公麟鉴定,经李公麟鉴定后认为其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小篆,这不是“传国玺’吗?这下轰动朝廷和天下,举国欢欣鼓舞,天下同庆。传这方古玉印“传国玺”,相传800年,直到元代。

▲史载传国玉玺文
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御史中丞崔彧听说已故老太师家中败落,并拿出一方古玉印换钱度日,便请古文学专家监察御史杨桓鉴定,杨桓确认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断定此玉印为秦朝传国玺,于是便献给了成宗皇帝,并展示群臣观看,引起满朝文武颂扬祝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不用说老太师后代也不愁衣食了。
有明一代,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陕西户县安道里人毛志学在河里洗澡,摸到一方古印,遂上交官府,因印章个头特大,毛志学想这最少是巡抚印,便送给陕西巡抚熊翀,熊翀认出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钮为螭龙,4寸见方,怀疑是“传国玺”。便送陕西都指挥使杨敬并上奏弘治皇帝,弘治皇帝让礼部尚书傅瀚鉴定,傅瀚认为传国玺应缺一角,而这方印很完整,不像是传国玺,遂写了一份鉴定书,平息了一场风波。


清代,乾隆三年(1738)江南河道总监高斌进贡传国玉玺一方,玉色黝黑,上刻鸟虫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隆皇帝也算见多识广,一看便知是假,遂收入宫中当一般古玩把玩,后发现此印是陶瓷烧制,所谓传国玺,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西安东南)”,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也是传国玉玺玉出蓝田的记载。
几千年来关于传国玺,众说纷纭,历史上也演绎了形形色色的宝玺复出、造假、献宝的人间闹剧,也许经过历史的变迁,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寻找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秦始皇把和氏璧定为传国玺,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希望代代相传,没想到在秦二世手里就亡了国。刘邦进咸阳后。子婴献上和氏璧交给刘邦。到了西汉未年,外戚王莽夺位。当时的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玺由汉孝元太后代管。据《汉书·元后传》记载,当王莽让弟弟王舜向汉孝元太后索要时,汉孝元太后破口大骂,说着汉孝元太后愤怒地将传国玉玺摔在地上,国宝被摔得缺了一个角。后来虽然后来用黄金镶补着,但自此留下瑕痕。


古代秦朝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到底去哪里了?传国玺再一次失踪是在东汉末期。那时政局动乱,汉少帝连夜出逃把传国玺落在宫中,等他回来时,传国玺已经不见了。不久,长沙太守孙坚征讨董卓时。在洛阳城南甄官并中找到了这枚传国玺。从这以后一直到唐代,随着政局的动荡和少数民族的南下,传国玺不断易主。唐高祖李渊得到传国玺后,把玺改称为宝。传国玺最终在历史上失踪是在五代。从宋太祖时,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这块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不过,有关发现传国玺的记载却不绝于书。如北宋绍圣三年,咸阳段义在河南乡挖地基盖房时,竟挖出一玉印。经十多名翰林学士鉴定,为秦制传国玺。明弘治十三年,有人又发现传国玉玺,不过,皇帝认为这不是真的,清朝初期。据说宫中藏有一枚刻祖;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可是,这枚被当时人称为传国玺的玉玺却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皇帝都认为是假的,看来这枚所谓的传国玉玺也是伪造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国宝。那么,真正的传国玺流落何方呢?直到现在也没有发掘出来。春秋时的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认定是稀世珍宝,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难以判断,就叫玉工来辨识一下。恰好这宝玉属于深藏不露的那种类型。楚国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宝贝之处,就说是一块普通石头。这下可害惨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献上宝玉。楚武王和玉工们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连右脚也被砍去了。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后很奇怪,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不是悲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手中的宝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头感到悲哀。总有一天会有人证明我没有撒谎。”楚文王就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细心考察,果然雕琢出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根据在场人事后回忆,当时水潭中突然跃起一条大鱼,足足有一丈多大。这条大鱼还带出了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鱼来。大家都觉得很稀奇,都跑到水边去看鱼了。




奇怪的是,和氏璧诞生后,围绕在它身上的传奇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楚威王时,昭阳灭亡越国,为楚国建立了大功,得到了和氏璧的赏赐。和氏璧进入了“流通渠道”。后来昭阳出游赤山。赤山下有很深的水潭。昭阳是个很喜欢炫耀的人,在水潭畔高楼里宴请宾客,拿出和氏璧来让大家鉴赏。






等大家赞不绝口地回到房间后,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震惊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怀疑是门人张仪偷的,对可怜的张仪严刑拷打,死命要审出宝贝的下落来。可和氏璧并不是张仪偷的,再怎么打也打不出宝玉来啊!结果是张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休养后背楚入魏,最后入秦帮着秦国人出谋划策,专门和楚国人作对。和氏璧没有找回来,楚国反而多了一个死敌。和氏璧其实是被其他人偷盗的。昭阳在楚国的势力很大,在失窃后出千金悬赏,追查和氏璧下落。风声实在太紧了,偷盗者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能将和氏璧“脱手”。



后来,赵惠文王时期,和氏璧突然出现在了赵国首都邯郸。内侍缪贤只用了五百金就买到了这个宝贝,喜欢得了不得。赵惠文王知道后,多次暗示缪贤将宝玉送给自己。缪贤就是舍不得。赵王急了,干脆派兵到缪贤家生抢和氏璧。这事闹得很大,让西边的秦昭襄王知道了。秦王就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怀抱着宝玉,急得不知所措。下人蔺相如临危请命,引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来。和氏璧之后长期保存在赵国的宫廷中。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这才落入秦国人手中。

皇帝的印章,是皇权和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发号施令的凭证,称为“宝玺’,在历代皇帝的宝玺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统一中国后皇权、国家的象征,是我国印章的至尊、是永保国昌的精神支柱,代代相传,可谓“得玺印者得天下。由于被历代皇权所重视,“传国玉玺’也被罩上了神秘色彩,流散故事也流传两千余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是命丞相李斯为其制作一方权力最高、威力最大、最精美的镇国宝玺,以保国富民强,这方印为丞相李斯所写小篆,印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传后代,世世相传。李斯便请秦都咸阳最著名的玉工王孙寿篆刻。万事俱备就到选料了,他们寻找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为最佳印料,并开始篆刻……

说到‘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见凤凰栖落在一青石上。古人曾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为此石即是藏有宝玉的‘璞’。便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国国王楚厉王,经楚厉王的玉工辨识,认为这仅仅是一块普通石料。于是,楚厉王以卞和欺骗他的罪名被砍去了左脚。过了几年,楚厉王驾崩,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上璞玉(可能鉴定人还是楚厉王的玉工)仍以是石块而不是玉的罪名被砍去了右脚。


楚武王驾崩,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了几天几夜。楚文王知道后即命人将璞玉琢开,果然是一块非常精美的玉石,后又经过精工细雕成了玉璧,并以卞和执着、忠诚取名“和氏璧”。和氏璧在当时是楚国镇国之宝,后因相国昭阳灭赵、魏有功。楚威王便将和氏璧奖给了昭阳。

一日,昭阳招待百余客人游览赤山,在客人的邀请下,昭阳将和氏璧拿出传看,传说当时山下深潭有几米大的鱼和无数小鱼都争相跃出水面观看和氏璧,场面壮观,当然明显看出这就是个杜撰的故事,不过客散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



后赵国国王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当时秦国秦襄王得知后,便假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并无诚意却又畏俱秦国的强大。在进退两难时,蔺相如自告奋勇,受命持和氏璧去秦国完成使命,蔺相如不辱使命,终使“完璧归赵’。几十年后,秦国占据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

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国丞相李斯将和氏璧打磨后改做始皇帝“传国玺”。最佳的玉质、最美篆文、最好的刻工,这象征国家权力的“传国玉玺”诞生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翻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失印复归,事实真假难辫,成为千古之谜。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当了46天皇帝的秦王子婴降汉交出了传国玺,刘邦称帝后将传国玺代代相传了200多年,世人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汉末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玺在汉长乐宫太后处保管,王莽派其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王舜,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太后将传国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后经用黄金小心镶补也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暇痕。有人戏称也许是传国玺缺角的缺憾,王莽得到了不完整的传国玺,他的江山也没有坐长久。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杀后传国玺传入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170年后,传国玺在东汉又易11位主人。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作乱,袁绍带兵入宫,汉少帝仓皇夜间逃出宫内,竟忘带传国玺,等回宫后传国玺已无踪迹了。


时隔不久,汉献帝时“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井中发现其中光彩四射,下井捞出一宫女,在其身上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玺,大小四寸,上镌五龙钮,方形缺角处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到传国玺,藏在其妻吴氏处。孙坚享命不长阵亡砚山后,袁术从孙坚妻吴氏处夺取了传国玺。

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 从袁术处得到传国玺,并得知汉献帝在许昌曹操处,便将传国玺献于曹操。三国时期传国玺属魏,三国归晋后,传国玺归晋。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就像被追逐的猎物,多易主人。东晋后,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从此,玺改称为“宝’。唐朝繁荣昌盛传国玺传位19帝200余年。

▲史传传国玉玺图形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占有宝玺,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平乱,传国玺又入于后唐,传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国家败落。936年,沙陀人石敬塘勾结契丹人攻城,末帝抱定玉碎决心。怀抱传国玺登玄武门楼上跳下自焚,从此以后,传国玺又一次失踪了。

传国玺从秦代开始传至唐末,共计1620余年,像这样被历朝皇帝大臣传递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实为罕见,令人叹息的是,传国玺于五代突然失踪,宋太祖少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真龙天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影响下,得到皇位的途径一是宗室继位,二是改朝换代,三是用强硬手段武力掠夺。所以传国玺是皇权自圆其说,愚弄大臣百姓最有力的工具,手捧“传国玺,言己“真天子”,有了“传国玺”就让人相信天下是执玺者的天下,能稳稳当当当皇帝,因此传国玺的失踪,就会出现真真假假的传国玺的复出,在宋、元、明、清,均有“传国玺”的赝品不断问世,下面慢慢道来。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咸阳县河南乡刘银村的段义,在修建老屋时发现了一方古玉印,放在屋里还隐隐发光。段义哪敢大意,报官后遂层层上递给皇上,哲宗皇帝一天闲来无事将这方古玉印拿出赏玩,并请著名画家、鉴定家李公麟鉴定,经李公麟鉴定后认为其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小篆,这不是“传国玺’吗?这下轰动朝廷和天下,举国欢欣鼓舞,天下同庆。传这方古玉印“传国玺”,相传800年,直到元代。

▲史载传国玉玺文

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御史中丞崔彧听说已故老太师家中败落,并拿出一方古玉印换钱度日,便请古文学专家监察御史杨桓鉴定,杨桓确认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断定此玉印为秦朝传国玺,于是便献给了成宗皇帝,并展示群臣观看,引起满朝文武颂扬祝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不用说老太师后代也不愁衣食了。

有明一代,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陕西户县安道里人毛志学在河里洗澡,摸到一方古印,遂上交官府,因印章个头特大,毛志学想这最少是巡抚印,便送给陕西巡抚熊翀,熊翀认出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钮为螭龙,4寸见方,怀疑是“传国玺”。便送陕西都指挥使杨敬并上奏弘治皇帝,弘治皇帝让礼部尚书傅瀚鉴定,傅瀚认为传国玺应缺一角,而这方印很完整,不像是传国玺,遂写了一份鉴定书,平息了一场风波。


清代,乾隆三年(1738)江南河道总监高斌进贡传国玉玺一方,玉色黝黑,上刻鸟虫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隆皇帝也算见多识广,一看便知是假,遂收入宫中当一般古玩把玩,后发现此印是陶瓷烧制,所谓传国玺,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西安东南)”,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也是传国玉玺玉出蓝田的记载。

几千年来关于传国玺,众说纷纭,历史上也演绎了形形色色的宝玺复出、造假、献宝的人间闹剧,也许经过历史的变迁,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寻找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因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且,传国玉玺成为了众人争夺的对象,最后几经周折,传国玉玺失踪了。经过几个世纪的轮回,宋、元、明、清出现的传国玉玺未必还是真的。

因为战乱失踪了。不是真的。后来所谓的传国玉玺都是后代的仿制品,没有真的。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在混乱中失踪,而后出现的传国玉玺都是伪造的。

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登楼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就不知下落了,之后出现的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用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而已。


中国历史上无法弥补的八大遗憾: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但是,历史记载当中还有许多我们只能闻听而再也无法感觉和触摸到的文化宝藏,对这些历时千年以上的文化损毁所留下的空缺,我们除了留存在心头的遗憾而外,只能一遍遍地默念着她们的名字,将她们牢牢地记在心间了。 这些只能让我们追思而再也无法使我们企及的遗憾主要有: 一: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

传国玉玺和九鼎下落成谜 西周的九鼎真被葬入秦始皇陵了吗
传国玉玺怎么失踪的 秦朝的时候用和氏璧制造成的玉玺,历代相传,成为了皇权身份的一种象征。据说得传国玉玺者,天命所归,从秦始皇时期,传国玉玺的存在,就已经与皇权密不可分。传国玉玺的玺文是李斯所书的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后来,传国玉玺就慢慢的成为了各个朝代的野心家所争夺的对象...

传国玉玺下落?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

中国的传国玉玺神秘无比,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康”8个字,这是各个年龄段的皇帝中国。带有它的证书意味着它是由天而降的。没有它,它将成为没有顶点的“白板皇帝”,不会被说服,因此,国家的死亡是封建皇帝权力的象征。现在它已不再是封建社会,这个国家的玉在哪里? 传国玉玺发明者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求: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的来历、篆文内容
中国封建王朝从此以得此玺者为正统,“传国玉玺”也便成了野心家人人觊觎的至宝。秦时“传国玉玺”曾第二次神秘失踪。秦统一中国后,始皇经常巡游天下。前219年,秦始皇龙舟过洞庭湖,遇大风浪,舟不得行,始皇乃命投“传国玉玺”于湖以祭神。看来此玺将永沉湖底了。谁知8年年后,在一次巡游返京...

传国玉玺在何方? 李世民功过是非?
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说起传国玺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

传国玉玺在哪个朝代?
要用十五城来交换壁。赵王只好派商相如出伎秦国。荫相么口不辱使命,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狡猾的秦王,“完壁归赵”,直到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和氏壁自然也归秦所有,才制成了传国玉玺。传国玺在秦时也有一次失而复得的经历。其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成为千古疑团。据说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

...始终没有实物,它是真实存在的吗?最有可能遗留到了哪里?
而太后却大怒,但是却被逼无奈,只好将传国玉玺取出砸到地上,王舜连忙捧起已经崩碎了一角的传国玺送给了王莽,王莽大悦并在未央宫内的渐台盛情款待王太后。因为玉玺已经缺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补上了缺损的一角,这个“金镶玉”的角后来成为判断始皇传国玉玺真伪的一个主要依据。而后这块和氏璧就...

在历史上失踪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呢?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时,风浪突起,龙舟似欲倾覆,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说来也怪,湖水霎时风平浪静。8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秦末战乱,刘邦率军...

秦始皇传国玉玺之谜?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秦始皇时的传国玉玺传到哪朝丢失的 -
国伊潇然: 玉玺 经过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 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每个朝代的传国玉玺都不见了是怎么回事? -
国伊潇然: 传国玉玺真正意义上只有一个,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所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一款玉玺,五代起玉玺下落不明.这方玉玺本身并无实际用途,但他是代表正统的象征,谁有这玉玺谁就是真正的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玺印,但真正的传国玉玺就一个,每个朝代还有自己的一个传国玉玺,但从历史角度上讲就不是那么正统了,但也有一定价值,清所得的是汉朝的传国玉玺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大秦传国玉玺下落 -
国伊潇然: 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 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 「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於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 国之玺」.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有谁知道始皇玉玺现在的下落 -
国伊潇然: 秦、汉、魏、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各朝沿用秦始皇之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和氏璧制造,其中在王莽篡汉时,曾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王政君感到非常愤怒,便将玉玺取出摔砸于地,为此传国玺还碎了一角,虽然日后以黄金补上缺角,却仍看的出摔碎的痕迹.传国玉玺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 焚之时失踪.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史上赫赫有名的传国玉玺为什么缺了一个角?史上赫赫有名的传国玉玺为
国伊潇然: 传国玉玺相传由秦始皇所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命人以蓝田玉为材料琢出了一块传国玉玺.又命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虫...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传国玉玺的来历 -
国伊潇然: 传国玉玺来历非凡.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终于在血雨腥风中得到了令几代秦王朝思暮想的的晶莹美玉.也许是因为数次寻找九鼎而不得,就像私奔的女子渴望明媒正娶,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秦始...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传国玉玺究竟什么时候丢的? -
国伊潇然: 宋朝史籍所记载为后唐末期,但疑点很多,考古界并不认可.所以传国玉玺到底何时丢的没弄清.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关系 -
国伊潇然: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最有名的玉玺在哪个年代?最有名的玉玺在哪个年代
国伊潇然: 最有名的,最无价之宝,就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相传秦始皇在洞庭湖游玩的时候,狂风大作,秦始皇拿出这个玉玺,置入江水中,狂风立止. 传国玉玺一出现...

头屯河区15085574124: 传国玉玺的下落? -
国伊潇然:[答案] 公元前689年,有位叫卞和的楚国人,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珍贵的玉石,他知道这是无价之宝,就把它献给楚厉王.不想楚厉王... 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