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简介

作者&投稿:广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注解
  • 4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太阴病的方剂
    • 2 治疗太阴病的穴位
    • 3 治疗太阴病的中成药
    • 4 太阴病相关药物
    • 5 古籍中的太阴病

1 拼音

tài yīn bìng

2 英文参考

taiyin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太阴病为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1]。多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寒邪直中,或内伤生冷所致[1]。其特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有腹痛等[1]。《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伤寒分经》卷三:“太阴为寒脏,其宜温之证为最多,非一方可尽,故曰,宜服四逆辈,则理中、真武、附子等汤,俱可随证用之矣。”《伤寒附翼·太阴方总论》:“其来由有三:有因表虚而风寒自外入者;有因下虚而寒湿自下上者;有因饮食生冷而寒邪由中发者。总不出于虚寒,法当温补以扶胃脘之阳,一理中而满痛吐利诸症悉平矣。”一说,太阴病有阴阳虚实之分[1]。《伤寒贯珠集》卷六:“然太阴为病,不特传经如是,即直中亦如是,且不特伤寒如是,即杂病亦如是,但有属阴属阳,为盛为虚之分耳。”《伤寒医诀串解》卷四:“太阴为湿土,纯阴之脏也,从阴化者多,从阳化者少。病人太阴,何谓太阴之邪从阴化?《伤寒论》云:腹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时腹自痛是也,宜理中丸、汤主之,不愈宜四逆辈。病人太阴之邪从阳化,《伤寒论》云:发汗后不解,腹痛,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也。”从阳化,即指太阴病转为阳明病[1]。

参见六经病、太阴经病、太阴脏病:

六经病为病名[2]。指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证[2]。《伤寒论》中把外感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划分为六经病证,以之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指出各经的主要脉证、治法及其传变规律,进行辨证论治[2]。并对诊治杂病也有指导意义[2]。《伤寒论翼》卷上:“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症主法也。……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乎不包。”六经分手足,为十二经[2]。古代有些医家,有伤寒传足不传手之说[2]。《类经·伤寒》:“周身上下脉络,惟足六经则尽之矣。手经无能遍也,且手经所至,足经无不至者,故但言足经,则其左右前后阴阳诸证,无不可按而得,而手经亦在其中。”

太阴经病为病证名[3]。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3]。亦称太阴经证[3]。宜辨虚实[3]。《医学心悟·太阴经证》:“太阴经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药多错乱,今细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阴有传经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误下内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经所谓腹满嗌干者,此传经之阳邪也,法当用小柴胡去人参加芍药以和之。不已,则下之。经又谓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此直中之寒邪也,法当理中汤以温之。又谓太阳证,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此误下内陷之邪也,法当用桂枝加芍药,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上述理中汤证,实即太阴脏病[3]。《伤寒论翼》称腹满、嗌干为热伤太阴之标,非太阴本病[3]。

太阴脏病为病证名[3]。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3]。亦称太阴脏证[3]。《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法当温健脾阳,香砂理中汤主之;重则热壮脾肾,附子理中汤主之。”

4




什么叫“阳病”,什么叫“阴病”?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余以为此指阳过旺或阴过旺,而致阴病或阳病。因此,阳病者昼重夜轻,阴病夜重昼轻。阴胜则阳病,乃阴邪过旺而阳本不亏,所以昼重。因昼属阳,人体之阳得白昼之阳相助,而能与阴邪相抗,而显激烈争斗之象,所以阳病者昼重夜轻。阴病者夜重昼轻也同上理...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怎么解析啊
所谓阴病,就是所患疾病表现出阴的特点,如果怕冷,面白,舌胖,小便清长等,而这个阴病不是由于外邪导致的,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导致阴偏盛,所以要治阳,补阳气,以消阴翳。同理,阳病治阴是阴虚导致阳偏盛

女性常见阴道疾病有哪些
滴虫性外阴炎霉菌性外阴炎外阴溃疡尖锐湿疣阴毛囊炎病因:是常见的阴道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外阴清洁卫生差,继发细菌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因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细菌感染、睡眠、饮食、环境、胃肠功能、汗腺分泌、体质、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症状:外阴皮肤毛囊口周围皮肤发红、...

外阴中肾管囊肿疾病简介
外阴中肾管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它们的位置位于子宫的周边或者阴道的周边。然而,囊肿并不局限于这些常规位置,有时会出现在阴道口侧壁的凸起部分,这种特殊情况被称为加特内囊肿,以纪念首先描述它的外科医生Gartner。另外,还有一种名为前庭囊肿的情况,它发生在前庭尿道口下方,呈现出鼓起的...

外阴瘙痒症简介
本节主要介绍女阴及周围的瘙痒病。 1.女阴瘙痒病 女阴瘙痒病大多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及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患者常伴有多汗、情绪不稳定以及失眠等症状。瘙痒部位主要在大 *** 和小 *** ,但 *** 、 *** 及 *** 黏膜亦常有瘙痒感,严重时可以累及 *** 周围...

阴病治阳的介绍
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络归外热,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非止风寒而已,六淫湿、暑、燥、火,皆五脏所受,乃筋骨血脉受邪,各有背上五脏以除之。

阴道炎有哪几种
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1.细菌性阴道病;有鱼腥臭味的灰白色的白带,阴道灼热感、病痒。2.滴虫性阴道炎;症状白带增多,可为稀薄浆液状,灰黄色或黄绿色,有时混有血性,可有尿痛、尿急,甚至血尿。 3.念珠菌性阴道炎;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为...

太阴病的介绍
见于《伤寒论》。太阴,为三阴之首。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少阴病基本概述
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心肾阳虚或心肾阴亏,导致的虚寒内生或阳热亢盛的证候。其形成可能源于经传之邪、心肾阴虚导致外邪直中,或是过度汗下耗伤肾阴。在伤寒中,阳虚的寒证更为常见,表现为全身性虚寒的症状,如无热恶寒,脉象微细,疲倦嗜睡,四肢冰冷,腹泻清谷,恶心不能进食,或...

什么叫三阴病?
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简称。六经病,病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症。《伤寒论》把外感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所侵犯的经络、脏腑病变部位,受邪轻重,邪正盛衰,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

明光市15774316744: 太阴病的介绍 -
子车蒲金思: 见于《伤寒论》.太阴,为三阴之首.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开始阶段.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明光市15774316744: 怎么解释太阴之为病?怎么解释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子车蒲金思: 太阴,脾经也,其脉布胃中,络于 嗌.寒邪传于太阴,故腹满时腹自痛;寒邪循脉 犯胃,故吐食不下.此太阴里虚,邪从寒化之证 也,当以理中、四逆辈温之.若腹满嗌干,不大 便,大实痛,始为太阴里实,邪从热化之证,当 以桂枝加大黄汤下之矣.若以太阴虚寒之满痛, 而误认为太阴实热之满痛而下之,则寒虚相抟, 必变为脏结痞硬,及自利益甚矣.此太阴病全篇 之提纲'后凡称太阴病者,皆指此证而言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