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秦策一

作者&投稿:军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秦:相传伯翳为舜养鸟兽,因有功,赐姓嬴。至周孝王时,封为附庸,而邑秦(今甘肃省天水县即故秦城),号曰“秦嬴”。传至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时,因讨西戎(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有功,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赐以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丰(今陕西省户县东)之地,始列为诸侯。世代相传,逐渐发展,占有今陕西省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之地。至秦穆公(前659年~前620年)时,号春秋五霸之一。国都原在雍(今陕西省凤翔县),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于商鞅变法,迁部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县)。后扩地重大,兼并巴(今四川省东部及湖北省西部一带)、蜀(今四川省西部)。周显王四十四年,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始称王。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并六国,统一中国。《史记》有《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

  一 卫鞅亡魏入秦章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惧诛,欲之魏。秦人禁之曰:“商君之法急。”不得出,穷而还。](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二 苏秦始将连横章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以‘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攻战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獘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惽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国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书事,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锦]绣千纯,白(璧)[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穴],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贱]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厚],盖可忽乎哉!”

  三 秦惠王谓寒泉子章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敝邑],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山东]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之]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上]于栖(之)[亦]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

  四 泠向谓秦王章

  泠向谓秦王曰:“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宋破,晋国危,安邑王之有也。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齐必重于王。则向之攻宋也,且以恐齐而重王,王何恶向之攻宋乎?向以王之明为先知之,故不言。”

  五 张仪说秦王章

  张仪说秦王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  “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馀韩,成从,将西(南)[面]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千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却]走不能死(罪)[也],[非]其百姓不能死也,其上不能杀也。言赏则不使,言罚则不行,赏罚不(行)[信],故民不死也。

  “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不)[有]攻无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也,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夫断死与断生也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也。一可以胜十,十可以胜百,百可以胜千,千可以胜万,万可以胜天下矣。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开地数千里,此甚大功也。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伯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

  “臣敢言往昔,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阻],长城钜坊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柱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都、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强齐、燕,中[以]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今)令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大王以诈破之,兵至梁郭,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代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志绝。荆、赵之志绝,则赵危。赵危而荆孤。东以强齐、燕,中[以]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令魏氏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士民潞病于内,伯王之名不成,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上非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于长平之下,以争韩之上党,大王以诈破之,拔武安。当是时,赵氏上下不相亲也,贵贱不相信,然则是邯郸不守,拔邯郸,完河间,引军而去,西攻脩武,逾羊肠,降代、上党。代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代、上党不战而已为秦矣,东阳、河外不战而已反为齐矣,中[山]、呼池以北不战而已为燕矣。然则是举赵则韩必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挟荆,以东弱齐、燕,决白马之口,以流魏氏。[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编]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赵氏为和。

  “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强,伯王之业地,尊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国,是谋臣之拙也。且夫赵当亡不亡,秦当伯不伯,天下固量秦之谋臣一矣。乃复悉卒乃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兵怒,战栗而却,天下固量秦力二矣。军乃引退,并于李下,大王并军而致与只顾,非能厚胜之也,又交罢却,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由是观之,臣以天下之从,岂其难矣。内者吾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外者天下比志甚固。愿大王有以虑之也。

  “且臣闻之:‘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帅天下将甲百万,左饮于淇谷,右饮于洹水,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不伤。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灌之,三年,城且拔矣。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于是潜行而出,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智伯之国,禽其身,以成襄(子)[主]之功。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一]举[而]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

  六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章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左成谓甘茂曰:“子不予之。魏不反秦兵,张子不[敢]反秦;魏若反秦兵,张子得志于魏,不(敢)反于秦矣。张子不去秦,张子必高子。”

  七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章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所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八 张仪之残樗里疾章

  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楚。因令楚王为之请相于秦。张子谓秦王曰:“重樗里疾而使之者,将以为国交也。今身在楚,楚王因为请相于秦。臣闻其言曰:‘王欲穷仪于秦乎?臣请助王。’楚王以为然,故为请相也。今王诚听之,彼必以国事楚王。”秦王大怒,樗里疾出走。

  九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章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国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十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章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十一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章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臣恐王之若郭君。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后]。’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因而伐郭,遂破之。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宫之奇以谏而不听,遂亡。因而伐虞,遂取之。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者之国者,楚也。楚智横[门]君之善用兵,(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张仪以五国。来,必恶是二人。愿王勿听也。”张仪果来辞,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十二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章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

  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臣]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必之也。

  十三 陈轸去楚之秦章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约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情]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三川二周什么意思
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泾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

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苏秦的资料
被齐国所收买的刺客刺杀,于是将此葬于此。刺股悬梁 成语:刺股悬梁 发音:cìgǔxuánliáng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古代对书生的雅称
二、文士 释义:有知识文才的人。引证:《战国策·秦策一》:“文士并饰,诸侯乱惑。”出处:明·钱谦益《袁伯应(袁可立子)南征吟小引》:“韩退之从裴晋公蔡州归师次潼关有“日出潼关四面开,相公亲破蔡州迥”之句,古人文士咸为吐气。”三、文人 释义: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知书能文的人。...

比比皆是和鳞次栉比的意思一样吗
比比皆是和鳞次栉比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与物。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自《诗经·周颂...

图穷匕见,三人成虎,前倨后恭的出处和意思。
三人成虎 sān rén chéng hǔ 【出 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本 意】城里本没有老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 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前倨后恭 qián jù hòu gōng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求三个历史小故事 (要求:每个故事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刺股”的故事: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7) 兵临城下:《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8) 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9) 前倨后恭:《战国策·秦策一》:“苏...

三川的诗词 三川的诗词是什么
三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_渭_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_渭_洛,出于岐山。"(2)东周以河_洛_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

韦编三绝后面的句子是什么
下一句是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译文: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 《易》 的文与质了。“韦编三绝”具体解释如下:意思是: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

对说文言文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4) 指说书 [storytelling]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旌阳区17347171328: 《战国策秦策》的全文是什么
苍梧都善唯: ○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 忠尚见弃,轸不之 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战国策》秦策五卷,...

旌阳区17347171328: 励志类的成语典故有哪些?有急用. -
苍梧都善唯:[答案] 悬梁刺股 【发 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 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旌阳区17347171328: 古文一则 悬梁刺股 急 -
苍梧都善唯:[答案] 【发 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 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用 法】...

旌阳区17347171328: 谁知道成语悬梁刺骨的成语故事以及意思 -
苍梧都善唯:[答案] 【释 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用 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

旌阳区17347171328: 悬梁刺股主人公一个人 -
苍梧都善唯:[答案] 悬梁刺股 【发 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 义】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错误用法:1 悬梁刺股 2 将“股”错误;理解为屁股.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

旌阳区17347171328: 悬梁刺股的历史典故,人物和具体事件 -
苍梧都善唯:[答案]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

旌阳区17347171328: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
苍梧都善唯: 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 释】 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释 义】 ①:囊萤:抱着的萤火虫 ②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出 ...

旌阳区17347171328: 苏秦悬案的故事 -
苍梧都善唯: 悬梁刺股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战...

旌阳区17347171328: 头悬梁锥刺股分别说的是谁 -
苍梧都善唯: 锥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头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旌阳区17347171328: 悬梁刺骨 - 孙敬、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匡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悬梁刺骨 - 孙敬、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匡衡)... -
苍梧都善唯:[答案] 苏秦看书时想睡觉,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孙敬的字是文宝,喜欢学习,从早到晚都不休息,到了十分疲倦昏昏欲睡时,孙敬把绳子绑在头上,悬挂在房梁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