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曹操令文》原文鉴赏

作者&投稿:巧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曹操令文》原文鉴赏

[原文]

军 策 令

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等曰:“能小复能大,何苦!”(《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六引)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 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时士卒精炼,不与今时等也。(《御览》三百五十六引)

夏候渊今月贱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贱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贱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末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置屯田令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败军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良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封功臣令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 其促定功行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鉴赏]

《曹操令文》,散见于《三国志》、《书钞》和《太平御览》等书里。本书选录的四则令文,题目系后人编集时所加,从不同的几个方面,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思想。

一、《军策令》谈的是军事斗争方面的谋略。从出处和内容上看,它发布不在同一个时期。第一段说明如何对待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立,太后临朝。董卓入据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曹操不愿事奉董卓,就变易姓名,从洛阳逃出,到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襄邑(今河南睢县西)、己吾(今河南宁陵)一带,准备起兵讨伐董卓。在这段令文中,曹操用当年在襄邑准备起兵时的一件事教育部下。令文说:我以前在襄邑,有起兵的打算,跟铁匠师傅一起制作卑手刀(一种军用短刀)。当时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县西)人孙宾硕来看我,他讥笑我说:“应当思慕那些大事,你怎么竟和工匠一起做刀呢”?我回答说:“能做小事又能做大事,还会被什么难住呢?”这段令文短短52个字,记叙了一段小经历,背景是打算起兵,事情是做卑手刀遭到讥笑,重点写了两句对话。写得干净、活脱、深刻,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板着面孔的训诫,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教育部下,一个军事指挥人员,要取得成功,应该“能小复能大”。

第二段说明作战不光依赖物质条件,更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令文说:袁绍有铠甲1万领,我只有大铠甲20领;袁绍有马铠300套,我还不到10套。我看到自己的装备少,就不用铠甲,而出奇兵把他打败了。当时士卒很精炼,不和现在一样。这里曹操用了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和袁绍决战的事例,说明战争中指挥得当与否的重要性。当时,袁绍利用军事上数量和装备的绝对优势南向攻许昌,企图消灭曹操。曹操以2万左右兵力抗击10万袁军。首先曹操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打败了周围的割据势力,防止袁绍和他们联合。接着抓住时机把兵力部署在许昌北面的官渡。然后“声东击西”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再用“以饵诱敌”杀了袁绍又一员大将文丑;接着烧毁袁绍粮车数千辆;最后出奇兵包围袁军,歼敌7万余。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官渡之战。令文总结了这次大战的经验,教育部下,物质条件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正确的指挥,士卒的素质,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第三段令文说:夏候渊在这个月里被敌人烧掉了鹿角(一种军用障碍物,把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地上以阻拦敌人)。鹿角离军营15里,夏候渊带领400名士卒前去察看,就命令士卒修补鹿角。敌人在山上望见,从山谷中突然冲杀出来,夏候渊派兵迎战。敌人就绕到他后面。士卒撤回来了,夏候渊却没有回来,很令人悲痛,夏候渊本来就不会用兵,军中都称他为“白地将军”。身为统帅亲自上阵打仗尚且不应该,何况是修补鹿角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二十四年春……夏候渊与刘备接战于阳平,为备所杀。”这篇令文就是由夏候渊的战死而发布的。首先简叙了夏候渊战死的经过,表示了痛悼之情,然后指出指挥人员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轻率地陷入死地。

二、《置屯田令》发布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令文说:安定国家的大计,在于使军队强大、粮食充足。秦国执政者由于重视农业生产,终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汉武帝由于大力屯田,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些都是前代做出的好典范。曹操针对当时因乱所致,广大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状,实行屯田制度,组织士兵和农民开垦荒地,有效地解决了兵食和流民的生活问题,对加强军队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促进中原统一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三、《败军令》发布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令文强调军队在外作战,只赏功而不罚罪,这是不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今后凡是命令将军率兵出征,打了败仗的要依法治罪,使军队遭受损失的要罢官免爵。

四、《封功臣令》发布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令文说: 自从我起兵讨伐暴乱以来,现在已经19年了。每次出征都取得胜利,怎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而是有才能的将佐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我应该继续同有才能的将佐一道去完成统一事业;而由我独自享受着他们的功劳,于心怎么能安呢!要赶紧评定他们的功劳,进行封赏。表明了曹操安抚将士,重视人才的思想。

曹操令文,精炼明了,每则几十个字,先摆事实,然后从中得出结论,以此勉励将领,注重纪律,注重人才,提高指挥水平。也体现了曹操身经百战,满腹韬略的军事家风度。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文子》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文子》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上 义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 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吕氏春秋》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吕氏春秋》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卷七孟秋纪第七 荡兵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谷梁传》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谷梁传》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庄公八年 兵事以严终 出曰治兵,习战也; 入曰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僖公二十二年 论襄公泓之战 《...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老子》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道经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

《古代兵法散文·隋唐五代兵法·太白阴经》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隋唐五代兵法·太白阴经》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人无勇怯篇 经曰: 勇怯有性,强弱有地。秦人劲,晋人刚,吴人怯,蜀人懦,齐人多诈,越人浇薄,海岱之人壮,崆峒之人武,燕赵之人锐,汧陇之人勇,韩魏之人厚。地势所生,人气所受,勇怯然也。且勇怯在谋,强弱在势,谋能势成,谋拙势失,则...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握奇经》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握奇经》原文鉴赏 [原文]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冲圆,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冲有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晏子春秋》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晏子春秋》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 庄公问晏子曰:“威当世而服天下,时耶?”晏子对曰:“行也。”公曰:“何行?”对曰:“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听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不...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说居庸关》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说居庸关》原文鉴赏 [原文]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必疑若可守然? 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清代兵法·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鉴赏 [原文]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九变(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九变(节选)》原文鉴赏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①,衢地交合②,绝地无留③,围地则谋④,死地则战⑤,涂有所不由⑥,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⑦,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

上林县19210997476: 古代经典兵法兵书都有哪些 -
仍昆必坦: 古代的十大经典兵书 : 1、《孙子兵法》 我国现存的最早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 2、《孙膑兵法》 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沂县西汉墓中发现其残简.该书总结...

上林县19210997476: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那些 -
仍昆必坦: 姜太公兵书(周朝)姜尚刘伯温兵书(明朝)刘基.孙膑兵书(战国)孙膑.孙子兵书(春秋)孙武.尉缭子兵书(战国)尉缭.吴起兵书(战国)吴起.诸葛亮兵书(三国)诸葛亮.

上林县19210997476: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是? -
仍昆必坦: 1、《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期孙武著,82篇,图9卷,今存13篇,被称为“兵经”. 2、《孙膑兵法》:战国时齐国孙膑作,亦称《齐孙子》.89篇,图4卷. 3、《吴子》: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6篇...

上林县19210997476: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仍昆必坦: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全书82篇,图9卷,现存本13篇. 2、《孙膑兵法》,作者孙膑,全书39篇,图4卷. 3、《吴子》,作者吴起.全书48篇,现存6篇. 4、《六韬》,作者吕望.现金存6卷. 5、《司马法》,由战国时齐国人编写,全书150篇,现存5篇. 6、《尉缭子》,作者尉缭,全书31篇,现存24篇,5卷. 7、《太白阴经》,作者李筌,唐代人,全书10卷,现存8卷. 8、《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全书18卷. 9、《练兵实纪》,作者戚继光,全书15卷. 10、《虎铃经》,作者许洞,宋朝人,全书20卷、120篇.

上林县19210997476: 古代战争的兵法
仍昆必坦: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六韬》、《尉缭子》等

上林县19210997476: 描写中国古代兵法的优美句子 -
仍昆必坦:[答案]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上林县19210997476: 历史上兵法大全.谢谢!! -
仍昆必坦: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孙膑兵法 尉缭子 六韬 黄帝阴符经 黄石公三略 百战奇略 诸葛亮兵法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卫公兵法辑本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虎钤经 十七史百将传 守城录 何博士备论 武经总要 历代兵制 翠微先生北征录 练兵实纪 投笔肤谈 纪效新书 武编 广名将传 三十六计 曾胡治兵语录 阵纪 草庐经略 素收 美芹十论 武经龟鉴 兵法心要 八阵图合变说 筹海图编 乡约 塞语 登坛必究 武备心略 救命书 战略 兵机要廖 武备志 车营扣答合编 金汤借箸十二筹 兵谋 兵迹 火攻挈要 城守筹略 乾坤大略 兵 兵经百言 兵镜备考 兵镜或问 治平胜算全书 灰画集 戊笈谈兵 洴澼百金方

上林县19210997476: 中国古代十大兵法 -
仍昆必坦: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六韬 尉缭子 司马法 太白阴经 三略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一般是武经七书,

上林县19210997476: 古代经典兵法 -
仍昆必坦: 1.最早是西周时期的《军志》和《军政》,但这两部书没流传至今.2.《孙子兵法》是历代军事家所推崇学习,运用,并影响至今的兵书,它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军事领域,而且在许多领域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切. 3.《吴起兵法》产生于公元前四...

上林县19210997476: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兵书? -
仍昆必坦: 《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孙膑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