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端午老舍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作者&投稿:爰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 端午 》这首古诗的意思 老舍写的~

译文:
即使是端午节,也不见任何喜庆的气氛,人们生计的惨淡。吴组缃顶风冒雨,还带着雨具来老舍寓所盛情相邀,哪里还因为恋家而不赴约呢。把客人当成同心的骨肉看待,即使再穷,也要把卖文章养家糊口的钱拿来买酒待客。还记得以前来吃饭,鱼更大菜肴更丰盛,但这次端午节却显得较为寒酸。
原文: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扩展资料
背景
老舍在重庆一共生活了七年半,先后在四个地方居住和工作过。在重庆期间,老舍与郭沫若、茅盾、冰心、吴组缃等交往甚密。在老舍与吴组缃的交往中,他们彼此都留下了许多有趣的诗文。这首诗就是1942年端午节,老舍被邀请到吴宅做客时所作,其地点就在重庆北碚。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的深厚友谊,特别突出了吴组缃真诚待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揭示了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在重庆的文人的艰辛与苦楚。
老舍与吴组缃绝不是那种为了吃喝而交往的酒肉朋友,他们的交往,更多的还在于一起坦诚地切磋文学创作,既相互鼓励,也相互批评。
比如,吴组缃《鸭嘴涝》的长篇小说1943年3月刚一出版,老舍就于同年6月写了《读〈鸭嘴涝〉》的评论。评论开门见山地指出:“组缃先生有七八年没写小说了。《鸭嘴涝》的写成,不但令我个人高兴,就是全文艺界也都感到欣慰吧。书名起得不好。“鸭嘴”太老实了。“涝”,谁知道是啥东西!”
在随后的交谈中,老舍便提出了将小说名“鸭嘴涝”改为“山洪”的建议。果然,1946年当《鸭嘴涝》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再版时,吴组缃就把书名改成了《山洪》。这种直率、善意的文学批评风格,在今天是很难见到的,实属难能可贵。

是啊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原文:
   七 律•端午(二首)
老 舍
端午大雨,组缃兄邀饮,携伞远征.幺娃小江着新鞋来往,即跌泥中.诗纪二事:
其 一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其 二
小江脚短泥三尺,初试新鞋来去忙;
迎客门前叱小犬,学农室内种高粱;
偷尝糖果佯观壁,偶发文思乱画墙;
可惜阶苔著雨滑,仰天踬倒满身浆!
(1942年作于重庆)

赏析:

其一
首联“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无疑是对当时时间与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时期整个时局的写照,即使是端午节,也不见任何喜庆的气氛。当年在重庆的作家们,收入微薄,囊中羞涩,生活拮据,即使是过端午节,风骤“雨狂”,“村童”们“仍著旧衣裳”,“小江”也只是换了一双“新鞋”而已。这足以证明处于抗战最艰苦的时期,非敌占区人们生计的惨淡情景。
接下来的颔联“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是写吴组缃顶风冒雨,还带着雨具来老舍寓所盛情“相邀”,老舍深受感动,哪里还“敢”因为“泥深”而“恋”自家的“草堂”而不赴约呢!这里主要表现了吴组缃“请客”的“情重”,连老舍所需遮避风雨的“蓑笠”都给带来了,想的可谓周密,是真诚“相邀”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吴组缃情谊真切与为人厚道的品格。
颈联“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二句,是写吴组缃把老舍这位“客人”,当成“同心”的“骨肉”看待。因此再穷,也要把“卖文章”养家糊口的钱拿来“买酒”待客。当年的文人,是没有固定工资的,他们养家糊口,全靠“卖文章”以之维系。吴组缃一人写文章,要养活一个妻儿数口之家,实属艰难。此联,是吴组缃对老舍“情重”的具体化表现,是前两句所表达感情的升华,也是这首诗里最有份量、致使吴组缃永生难忘的句子,是全诗的高潮、灵魂与点睛之笔。正因为此,才使得吴组缃发出了自己是“老舍很亲密的朋友之中的一个”的发自肺腑的感慨。
尾联“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二句,是写吴组缃请老舍吃饭的次数已经很难说得清楚了,但记得以前老舍来吃饭,菜肴要显得丰盛一些,“鱼三尺”,表现鱼大,是家宴丰盛的一种比喻;但这次端午节却显得较为寒酸,所谓“不似今朝豆味香”,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豆味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吴组缃一家,依据我国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自家包的豆沙粽子,另是指吴家自种的蔬菜。这说明,友情的份量是不能用菜肴的多少来衡量的。就感情的深度而言,在生活拮据的“今朝”,尽管只有“豆味香”的粽子与蔬菜,也并不逊色于以往的“鱼三尺”,而显得更加亲近、亲切、亲密,表现了两人知心知己、情谊笃深的关系。

其二
  首联“小江脚短泥三尺,初试新鞋来去忙”,写“小江”受了父亲“好客”的影响,不惜牺牲自己的“新鞋”,迈着小短腿,踏着“三尺”深的泥淖,在迎接老舍时的前后忙碌中,弄脏得不成样子了。这里“小江脚短”与“泥三尺”形成鲜明的反差;“初试新鞋”,表明这是“小江”所得到节日礼物,“来去忙”则凸显了他的活泼可爱与好客。诗的开头两句就以生动的实例,刻画出了“小江”调皮却又可爱的特征。
颔联“迎客门前叱小犬,学农室内种高粱”,写小江当把客人迎到“门前”时,他很乖巧、很懂事地呵斥、驱赶小狗,好把客人迎进屋内;当客人坐定之后,他的任务完成了,就不再打扰客人了,而自觉地去开始他的“学农室内种高粱”的“劳作”活动——当我们读了这前半首诗的时候,一个玲珑乖巧、老成懂事的孩童形象就活跃在我们面前。这里写的是“小江”干的如同成年人一般的正经事,这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
然而,“小江”毕竟是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孩子都有他淘气、好动、贪玩的天性。老舍在诗的后半部分,就生动地表现了“小江”玲珑乖巧、老成懂事以外的另一面——“偷尝糖果佯观壁”,显示了他的“贪吃”与“狡黠”而又不失“机警”与“聪明”,干了“偷窃”的坏事之后,还“王顾左右”,装作没事的样子,显得十分老练;“偶发文思乱画墙”,则表现了他的智慧与顽皮:“偶发文思”表现了他的聪慧与机敏,“乱画墙”则表现了他的调皮与稚气。
而结尾的“可惜阶苔著雨滑,仰天踬倒满身浆”,则完全描绘出他的调皮捣蛋与“恶作剧”,并且自食“苦果”的狼狈状态——当我们读了这后半首诗的时候,一个玲珑乖巧、老成懂事的孩童的形象没有了,这时,诗人向我们展示的是“小江”淘气得令人捧腹的顽童形象。
这首诗,仅仅八句,不仅把“小江”一天中的活动,全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下来,而且通过这一天,高度概括并生动反映了“小江”的整个童年时代。老舍通过对“小江”“两面性”的生动描写,一个具有天真浪漫、具有童真童趣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人见人爱。

写作背景: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的深厚友谊,特别突出了吴组缃真诚待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揭示了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在重庆的文人的艰辛与苦楚。大后方作为陪都的重庆尚且如此,作为较上层的文人尚且如此,全国其它地方人们的生活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这首诗,大大突破了私人交往的层面,大大增强了它的社会意义与思想内涵。
1943年底以前,老舍的妻儿还远在沦陷区的北平,朋友们请他吃饭,他总不白吃,他总要带些礼物,有一次,吴组缃请老舍吃饭,他带的是水果一类,他却风趣地说:“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的桃子。拿点东西,也好搭讪着骗顿饭吃……”④吴组缃说:“其实是,他每次来我家,因熟知当时我们手头困难,又多病,他多是买了丰富的肉、菜带了来,让我们全家趁此打一次‘牙祭’。这就是老舍的幽默。”⑤除此而外,每隔一段时间,老舍总要在饭馆回请朋友们,可以说老舍一生都好客,一生都有好人缘。
更需要说明的是,老舍与吴组缃绝不是那种为了吃喝而交往的酒肉朋友,他们的交往,更多的还在于一起坦诚地切磋文学创作,既相互鼓励,也相互批评。比如,吴组缃《鸭嘴涝》的长篇小说1943年3月刚一出版,老舍就于同年6月写了《读〈鸭嘴涝〉》的评论。评论开门见山地指出:“组缃先生有七八年没写小说了。《鸭嘴涝》的写成,不但令我个人高兴,就是全文艺界也都感到欣慰吧。书名起得不好。“鸭嘴”太老实了。“涝”,谁知道是啥东西!”(载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时事新报》)在随后的交谈中,老舍便提出了将小说名“鸭嘴涝”改为“山洪”的建议。果然,1946年当《鸭嘴涝》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再版时,吴组缃就把书名改成了《山洪》。这种直率、善意的文学批评风格,在我们今天是很难见到的,实属难能可贵。
不仅如此,深知吴组缃“手头困难”的老舍,还急切地为吴组缃谋求教职奔忙。据1942年6 月9 日吴组缃日记记载,老舍已在帮他联系到复旦大学任教。因为此事未果,老舍又立即与中央大学联系吴组缃任教之事。不久,1942 年7 月25 日,吴组缃果然接到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的通知:“从舒舍予先生得悉尊况,至谢,先生学术甚深,素所钦服,中央大学国文系兹拟聘先生为专任讲师,薪金二百六十元,津贴随时增损,有划一办法。课目自以近代文艺为范围,容再面详。如蒙俯允,无往感荷。”⑥老舍为吴组缃找工作,四处托人,倾力襄助,竭尽朋友之谊,实在难得,令吴组缃感激涕零。这也是吴组缃感慨自己是“老舍很亲密的朋友之中的一个”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老舍与吴组缃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全方位的,是有着坚实基础的,是多年以来并肩工作、战斗的结果。
  


老舍的名作《草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老舍作品《草原》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

老舍一些问题。。。急啊。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跳湖自尽。老舍...

《骆驼祥子》写作背景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

老舍的《我这一辈子》的写作背景
老舍《我这一辈子》写作背景 老舍《我这一辈子》这部小说,就是以自己及其周围人的成长史作为写作背景的。老舍一生,经受了复杂的生存环境,应对过许许多多预想不到的关坎与磨难,但是,只要是知情者,都不难发现,他待人处事的习性、方式、原则、风度,常常与母亲如出一辙。他毕生乐于救助穷苦人和弱势...

老舍的《五四之夜》写作时间和背景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月》第四集第一期 39年到43年很明显是抗战时期,三次长沙会战都发生在这段时间,国军以惨烈的代价抵挡了日军的两次进攻,但第三次溃败,长沙失守,全国大半河山沦落日军手中,仅剩西南一隅。共(军)在这段时间里修养生息,嘴上抗日但基本不动手,偶尔去埋个地雷炸个碉堡,因此国共...

《草原》作者及写作背景
同时,《草原》也是老舍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的一种体现。草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老舍笔下展现民族和谐与团结的象征。此外,老舍在创作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追求真实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写作风格。通过描绘草原上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进一步强调了...

端午文秀写作背景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识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

老舍我的母亲写作背景的大概
写作背景: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亲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我的母亲...

《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是: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

老舍散文《内蒙访古》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

梧州市19693846910: 以传统节假日为主题的古诗词 串词,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明月几时有》, -
妫俗盐酸:[答案] 除夜 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元宵节 ...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

梧州市19693846910: 端午节的来诗歌 -
妫俗盐酸: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

梧州市19693846910: 传统节日古诗 -
妫俗盐酸: 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端 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

梧州市19693846910: 关于端午节的爱国诗词*1 -
妫俗盐酸: 五丝 (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

梧州市19693846910: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
妫俗盐酸:[答案]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

梧州市19693846910: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的诗歌、散文
妫俗盐酸: 春节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

梧州市19693846910: 写2句诗有关于端午节的 -
妫俗盐酸: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梧州市19693846910: 描写粽子的古诗 -
妫俗盐酸:[答案]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

梧州市19693846910: 端午节古诗名句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 -
妫俗盐酸:[答案]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

梧州市19693846910: 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与介绍. -
妫俗盐酸:[答案] 老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这一点给他的写作帮了他很大的忙,同时也影响到他的写作特点.老舍主张用方言写作,带有地方色彩,生动具体.他还应用口语写作,加之他是满族出身,满族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