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存在的意义?

作者&投稿:丙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武士还存在吗?~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当时据统计(18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 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基本要求】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60876.htm

从镰仓幕府成立到明治维新,武士阶级统治日本长达700年之久。武士政权或武家政权是日本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形态,而且直接与近现代日本相联结,因此在日本社会和民族性格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91年日本集英社出版了一套(日本历史)丛书,其中第7卷(武者之世)写武士阶级形成的历史。著者是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入间田宣夫。他在该书结语中评价了武士政权的历史作用。他先引用了1602年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对日本的文字说明:“尚强力”、“权常在强臣”,然后评论道:这个评语决不是褒奖语,其意思是说,日本人好战,武力优胜者即可掌握权力,由于这种野蛮的风俗,日本不能成为先进的文明国家,这是很可悲的。著者认为:利玛窦是从国际性的或普遍性的立场出发评价中世纪的日本人的,而国际性普遍性的立场,例如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男子应以习文修学为最高目标,而视武人为鹰犬,而日本正相反,“其民多习武,少习文”。著者认为:这正是武士政权存在的阴暗的一面,而这一中世纪的遗产即轻文重武的岛国风气,即使到了近代以至现代也未能消除,对此我们难道不应抱有警惕么?入间田教授的论断说明了武士政权对近现代日本的深远影响。从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角度看,研究武士阶级的形成史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于武士阶级的形成问题,日本学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尤其从六七十年代以来,无论在史料的发掘方面,或是在视角的深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从史料的发掘方面说,过去被认为史料价值不高的物语(话本)、军记(战记)一类作品受到重视;过去仅被作为美术史、风俗史史料的绘卷(画卷)也被视为视觉史料而用于历史研究;此外,日记、考古资料也得到广泛的利用。从视角的深化方面说,随着史料的多样化,社会史、军制史、地域史等新视角不断提出,并取代阶级分析的旧方法。从阶级观点研究武士的出现,一般认为是领主为自卫而建立私人武装的结果,但是这个论断缺乏史料的支持。社会史则从社会职能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武士的社会职能是练武、打仗,可以说是“杀人请负人”(杀人包干者),而武力的请负化是与当时王朝国家的基本统治原则“请负制”一致的。军制史则强调武士与地方政权相结合,构成军团制废除后的国衙军制的一部分,以及武士与公权相结合对武士阶级形成的意义。武士起源于东国,武士政权亦建立于东国,其原因何在?地域史着重探讨这一间题,指出当时东国是防御师夷的兵站基地,并由此而在那里形成了军事贵族,他们是武士的前身。 相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累累,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从观点上看,我国学者有关武士阶级形成的论述基本上也是吸取日本学者的看法,而且是以前的传统看法。吸取日本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史实,用我们的观点来阐明武士阶级的形,成史,应该提上日程。本文作一初步尝试,以抛砖引玉。 ”武士“一语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中国初出为:唐“天宝十一载(752)改诸卫士为武士”。日本初出为:宝龟二年(771)“赐亲王已下五位已上丝,各有差。其明经、文章、音博士、明法、算术、阴阳、天文、历术、货殖、恪勤、工巧、武士,总十五人赐丝十绚”。这里的“武士”当然与本文所说的武士含义不同。 本文含义的“武士”一语十世纪以前虽已出现,但不固定。同样含义的词语还有“兵”、“侍”、“武者”等。这几个词语间也稍有区别:“兵”,以战争为职业者;“侍”,贵族的警卫;“武者”,政权中的武人。日本学者认为这三个词语反映同一实体的不同侧面,到十二世纪时三者统一为“武士”。 以上是“武士”的语源。 武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应该予以明确的定义。日本学者间有两种定义方法。一种从职能定义,例如:“以武艺为专业者”(万有百科)、“以武技、战斗为业者”(世界大百科)。但是,武士不仅是一个职能集团,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集团、社会集团。显然这种职能定义的方法不能全面反映武士的状况,因此都需要作补充说明。例如:“在封建时代作为支配者而发挥权势”(万有百科)、“后来成为身分阶层或其所属成员的呼称”(世界大百科)。但是,什么支配者、什么身分并不明确。另一种从阶级定义,例如:“拥有武力并在农村居住的本地领主”(现代百科)、“凭依武力统治地方而又任职于政府者”(小学馆百科)。这些定义虽然指出了武士的阶级性,但又局限于“本地领主”、“地方统治者”,而实际上镰仓幕府后武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全国统治者。因此这些定义只适用于平安时代,而不适用于镰仓幕府后的时代,尤其是江户时代。显然这种定义作为定义缺乏普遍性。 THTR


一对武士是什么意思
在现代社会中,武士这个职业早已不存在,但它仍然代表着某些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认真工作到团队精神,这些品质不仅在社会中起着显著的作用,也能帮助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表现出卓越的勇气和决策能力。武士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不同文化和时代中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艺术、文学和...

什么是日本武士道
旧型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人物宫本武藏是著名剑道家,他受传统武士道精神支配,一生中表现了日本武士阶层传统的好勇斗狠和极端残忍性,动辄下毒手,致人死命。这些在日本古典戏曲中都得到长期表演,他的传奇故事广泛流传,战前还出版了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宫本武藏》,成为畅销书。宫本所著《兵法三十五条》,将自己平生练功、惊险...

日本武士战斗力怎么样
2)1185年,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侍』,念作『 SAMURAI 』,是源赖朝授予他的追随者的一种新的身份。这个『侍 SAMURAI』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日本武士』。在日语中,『侍 SAMURAI』特指由源赖朝创造的这个新的社会阶层,与武艺高强与否无关。在日本,日本人说起『...

日本古代的武士制度对于幕府统治有哪些利弊?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低级武士在武士制度当中基本就是一个背锅侠的存在,他们的主要意义就是出苦力,然后帮助上次背锅,即便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绩,也只能得到一句做的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武士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下级永远不敢和上级定罪,而上级的上级一直处于金字塔的顶尖位置,他们所下达的每...

日本现在还有武士吗
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

日本的武士是不是相当于中国的侍卫?
人们可以通过交重税来免除兵役,这种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士兵在日本统称为防人。由于防人士兵的不正规性,而且又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平安时代初期被恒武天皇所废止。这种形式的士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士。平安时代早期(8世纪末—9世纪初),恒武天皇想要在北本州岛巩固和扩张自己的统治范围。天皇所...

日本历史上武士和忍者有什么区别?
关于忍者的神奇传说多不胜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日本战国时代有关忍者的记载,或亲自逛逛上野忍者村。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忍者虽不存在了,但刻苦勤勉,顽强坚韧的特点却被当作日本人性格中最优秀的部份传承下来。也许,日本人能创造战后经济奇迹,倚靠的就是这一股忍者精神 忍者一般负责情报工作,武士就要...

大夏武士是什么意思?
大夏武士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代表性的存在,是指古代中原地区的战士或指挥官。大夏武士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秦、赵、魏等国各自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大夏武士则是这些军队中最勇敢、最英勇的战士。随着历史的演变,大夏武士不仅代表勇气和力量,还代表着一种理念和精神。大夏武士的文化内涵不...

夕阳武士是什么意思?
夕阳武士代表着人生中的最终阶段,也就是老年时期。传说中,夕阳武士是一种特殊的武士,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坎坷,拥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智慧。他们的存在告诉我们,无论人生何时何地,都不能轻言放弃和失去信仰,而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追求内心的真正意义。夕阳武士的形象,也是一种美丽的...

日本武士和剑客的区别在于。。?
嘿嘿,(个人感觉哦)剑客是那种别人出钱就为其卖命的,而武士有着严格的武士道精神,只效忠于天皇,呵呵还有救是剑客已经不曾在于当今日本社会而武士任然活着

道孚县17681198138: 日本武士(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社会阶级) - 搜狗百科
傅娟再晟: 日本武士的产生主要是日本古代思想简单,早期他们的行为因没有出现大的哲学家或思想家而无从规范,所以他们的秩序通常靠武士的力量来维持,这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尚武之风,大体上一应事体多以近似动物本能的方式解决——武力,...

道孚县17681198138: 请简单解释日本武士、武士道和武士道精神的含义 -
傅娟再晟: 武士,就是拥有一定地位的兵卒,出证时要为自己的主人效力,如果失败了就会成为落武者,要么投降,要么死,要么就跑到海外去.武士道和武士道精神很难去诠释它们的含义,每个人对武士道和武士道精神的理解都不一样的,很难去说清楚.

道孚县17681198138: 在日本江户时期,如果社会和平,没有战争,那么武士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 -
傅娟再晟: 我认为也是一种尚武精神.记得大约10年前cctv-6电影频道演了一个电影,讲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个日本武士(好像也叫浪人)找中国的这个人...

道孚县17681198138: 日本现在还有武士和武士道精神吗 -
傅娟再晟: 武士的没有,武士道的大大的有,他们的男人犯了错误,给公司、家人等造成了损失,以前是切腹谢罪,现在是自杀谢罪,不像某国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全是别人的错,自己千秋万载都是对的.

道孚县17681198138: 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
傅娟再晟: 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

道孚县17681198138: 日本武士的地位在当时的日本是不是很高?或者说,地位怎样??br
傅娟再晟: 武士属于低等贵族,身份高于平民.简单地说:在日本,各地都由一定的武装家族(大小名)控制,这些地方集团都有属于自己的武士,他们也是武士的直接效忠对象,而各地(大小名)又向最高将军(日本幕府)效忠,由此构成了日本的阶层:幕府将军——地方贵族——武士——平民. 注:明治以前的天皇是没有实权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

道孚县17681198138: 日本武士道精神如何产生发展起来的?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
傅娟再晟: 日本武士道精神含义及对当今日本社会的影响 我打算从樱花、稻作文化、集团精神以及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当今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一、樱 花 要了解武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