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文化观念的演化

作者&投稿:路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化观念的演化源自英语culture、德语Kultur等,古已有之,承载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观念。明治维新后,日本引入这一概念,中国在清末民初接纳并结合了中国古人的观念与西方近代文化观念。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影响着中国学者对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处境和走向的思考。


从原始意义看,中西古代“文化”概念不同,中国“文化”指向精神层面,西方则始于物质层面。古汉语“文化”源自《易经》中的“文”与“化”,最初意指复杂、繁多的事象。最早将“文”与“化”连用的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西语“文化”词根cultura源自拉丁语,原义是耕作、饲养等物质活动。


讨论“文化”不可忽视与其相近的“文明”。文明同样来自拉丁语,意指“公民身份”和“有组织的社会”,也有“文明的、开化的”等义。文明与文化在某些意义层面相互搭接,且常常混用,同样包含与蒙昧相反的含义。古代到近代,“文化”观在中西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的不同理解与演变。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文化问题展开了积极的研讨,强调社会政治与历史的维度。他们的观点更侧重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矛盾与对抗等角度来看待文化。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文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状态等。


“文化”概念在中国学界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所用的“文化”一词来源于西文Kultur和Culture等的汉译名,这一译名的采用,既是因为中国古籍中已有类似概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引入汉语的“文化”一词,用于翻译德文Kultur和英文Culture。清末民初,大量中国学生赴日求学,许多新名词如“文化”首先出现在日本期刊杂志上,随后被引入汉语。由此,“文化”及其他新名词多经过日文中介。


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文明。康、梁、章、严等人在其文章中频繁使用“文明”一词,梁启超尤为突出。他强调“文明”是“野蛮”的对立面,用以描述西方社会的先进性。而“文化”在当时使用较少,梁启超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文化”一词的学者之一。他论述义和团功绩时,用“文化”指文治教化。


1902年,《游学译编》中杨度使用“文化”一词,指思想进步、学术昌明和社会进步的新面貌。同年,《新广东》一书中的“文化”亦指文治教化。戊戌变法后,康梁等改良派倡言立宪。章太炎在驳斥保皇观点时,提及“文化”指人文精神、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1907年,章太炎从文化与种族关系角度立论,提出中华文化实质上是汉族文化,其他少数民族在被同化后才能纳入。


在《中华民国解》及后续文章中,章太炎进一步明确“文化”内涵,包括语言文字、居食职业、法律符令等。他强调教育的根本应从自国自心出发,讨论从周朝到清朝学术进退得失,提出清朝学说虽进步,仍需深入探讨语言文字、文字缘起等。


梁启超认为,文化是包含人类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概念。他将“叶种”视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而“叶果”指其创造成果。梁启超在物质层面列举了如衣食住行及其成品、土地开辟、道路修建、工具机器等;在精神层面则包括语言习惯伦理、政治经济法律、学术著作发明、文艺美术创作及其作品、宗教等。他的定义受到泰勒等西方人类学家的影响。


梁漱溟则认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包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求生存要求,社会生活涉及与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精神生活则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他将文化定义为“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并认为文化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方面都应有所涉及。梁漱溟更侧重于“依靠”的概念,而梁启超更关注人类的“创造”。


胡适的广义文化观涵盖了器具发明、火的发明、农业发明、文字发明、印刷术发明、望远镜、无线电发明等,认为文化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表现。陈独秀则认为文化的内容只包括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这几样,不包含军事、政治(实际政治)和产业。


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更多从“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关系出发,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角度讨论问题。陈独秀认为新文化是对旧文化不足的补充,新文化运动应该包含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新文化运动还旨在制止某些倾向并推动文化的发展。


战争、发展产业、提高劳动者权利与地位,实现人的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质。以“五四”为开端,青年知识分子检讨并争论了传统思想、观念、道德和体制,特别是中西文化比较。杜亚泉、李大钊、陈独秀等比较中西文明特点,认为西方文明为“动”、“积极”、“创造”与“科学”的,而东方文明为“静”、“自然”、“依赖”的。陈独秀则将西方民族描述为“以战争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并对比了中西方在法治、感情、实力与虚文的不同。梁漱溟从物质、社会与精神生活三方面探讨了中西文明差异,强调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改造西方文化。陈序经和胡适主张全盘西化,但遭批评后,胡适试图调整为“充分的世界化”。新文化运动提出的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与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文化观念的演化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的理解与演变,中西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和演变轨迹。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学者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比较,探讨了文化在社会、政治和历史维度中的作用。这些讨论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扩展资料

文化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与人本身的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与信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

审美观念世俗化和人文意识增强是什么意思?
审美观念世俗化是指,在社会和文化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从超脱的、理想化的崇高境界转向平凡、现实和物质化的方向。例如,在中国文化的某些时期中,崇高的艺术基调或主旋律曾是主导,但随着文化的转变,艺术和审美更倾向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和凡俗。而人文意识增强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人类文化、历史、...

什么叫影视文化
从影视观念自身的变革来看,除了大的社会生活环境变革的冲击与影响,大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冲击与影响,其自身也必然会进行着观念的演革与嬗变。尽管与物质层面的变革相比,观念层面的变革要艰难、缓慢得多,但物质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变革,终究要极大地刺激、影响着观念层面的变革。而影视一旦在观念层面发生剧变。势必极大地反...

追思会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观念的演进,追思会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例如,现代的追思会可能会采用更多的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和音乐,以展示逝者的生活轨迹和留下的记忆。另外,一些追思会还将个人化的元素引入其中,如个人特色的装饰、个性化的纪念品等,以更好地反映逝者的个性和喜好。

求一篇有关网络影像文化的论文
这种带有革命性质的文化运动从观念上提供了打破旧有权威拟定秩序的可能性,是影像文化走向“边缘化”的开端,而且人类所有文化成果在后现代的文化观念中演变为碎片式的资源,这些资源就为影像文化的捩转提供原创话语的资源配置与叙述表现,构成了对已有影像文化成果采取的处置态度,即新媒体艺术书写。那么,我们称之为“新...

会计毕业论文选下面哪个课题最好写啊?
4、文化观念的更新(即第九点方案) Livett在“数字游戏”的演讲中最后强调:防止数字游戏的根本措施,在于公司管理层和证券分析师等进行文化上即观念上的更新。那就是公司管理者和为它服务的证券公司都必须记住:公司的根本的长远利益是财务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公开性和透明度!因而老老实实地从事经营,争取真实的...

中国姓氏文化的社会烙印
人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量表,从人名系统的社会烙印上,我们可以窥见社会发展形态,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观念演变的轨迹。本文将从...9 、当代(1987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起名之道也大讲艺术化、寓意化,俗气的如花、福、财之类的名字已被普遍扬弃,...

如何在文化发展方面做合格党员
都是共产党的文化建设问题,共产党的文化观念、道德观念的统一问题,思想文化的统一问题。你看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坛,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给予开除党籍处分。那就是说你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在观念...

如何成功地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推展与实践巩固
2、思想小结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4、树先进典型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

急想求一篇论文!求高人帮忙!!题目是 写意的艺术观念对戏曲造型的影响...
不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创造的文化,便构成了那个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即决定或影响到那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态。换句话谈,中国戏曲艺术写意性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相关联,也就是说,是民族审美哲学、思想的结果。那么,我们民族审美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与我国古代关于对“形...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最好分点答,言简意赅 -
臧傅赛福:[答案]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孔子的 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政治... ②确立儒学在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③儒学独尊局面形成,禁锢人们思想,...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谈谈你对文化概念内涵的认识 -
臧傅赛福:[答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文化和社会是统一的,文化就是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本节将向读者扼要地介绍文化的概念、性质和特征,文化的要素,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交流...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
臧傅赛福: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 -
臧傅赛福:[答案] (1)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众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臧傅赛福: 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代代延续,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
臧傅赛福: 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包括对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最早追寻与赋予.当然,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两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部分思想原先是特指内地和边疆、中原与边区、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原则.二是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今天所说的全球化,无论从内涵还是到外延,都远比昔日中国传统文化所涉及的本质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当今全球化本质内涵的思想,依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文化”一词出自哪里? -
臧傅赛福: 汉语“文化”一词,当今可谓耳熟能详.其出现频率之高,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之密,其他词汇难有其匹.但其最早出处安在,其所指为何,却关注者寡.笔者最近偶来雅兴,一番考释之后,撰成小文一篇,现冒昧奉上,以飨读者. 搜检我国古籍《十三经》,亦未见“文化”一词现身.但《易经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传统文化是指哪些? -
臧傅赛福: 传统文化是指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
臧傅赛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包扩一些节日以及相关的的传统.元宵看花灯吃汤圆,端午划船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传统建筑,瓦房竹楼还有很多.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绘画,乐器等.传统思想,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阿克苏市17267418343: 广告人的素质包括哪些 -
臧傅赛福: 中国广告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之后,行业按全球竞争力标准重新洗牌,此时行业对广告人素质的要求是着眼于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来衡量与期待的,那么广告人必须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呢? 1、文化视野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