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稷下学宫的历史上几场比较有名的辩论

作者&投稿:耿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发生在这里主要有四次辩论,主要都是百家争鸣学术讨论,详解如下:

1、王霸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称霸争雄,社会处于激烈动荡与变革之中,中国走向统一的大趋势已露端倪。

怎样实现由乱到治、由分裂到统一?是实行王道还是霸道?稷下学者展开了大争论。

儒家大师孟于明确主张重王道轻霸道。

他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孙丑上》)。

所谓的“霸道”,是仗恃国家实力的强大,假借仁义的各义,来称霸诸侯,征服天下。

他反对霸道,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所谓“王道”,是依靠道德礼教而实行仁义,经仁义教化征服天下。

他主张实行王道,因为这是“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

所以,当他的学生公孙立问他“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难道还不值得学习”时,他表现出不屑一顾,认为“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而公孙丑将他与管仲相比时,他更是愤愤然了。

荀子则有所不同,他虽然崇尚王道,但面对当时盛行霸道的现实和对齐文化的吸收,也谈霸道。

实际上他是主张在王霸井容的前提下,以王道为本(参见《荀子•王霸》)。

管仲学派与孟、荀的王霸论又有所异。

管仲学派主张王霸并举,是实行王道还是实行霸道,要针对具体情况而定,即“霸王者有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

他们认为,“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

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还说:“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管子•霸言》)可见,管仲学派的王霸学说更适合当时的时势,更具有现实性。

2、义利之辩

义利之辩是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个很普遍的辩题。

孟子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的思想,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追求利必然损害义,为了保拿义,要“舍生而取义”,“二者不可得兼”( <告子上> )。

所以,梁惠王问他“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时,孟子直接了当地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并告诫梁惠玉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梁惠王上》)荀子则冲破儒家义利观的藩篱,在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

虽尧、舜不能去人之欲利,……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也。”(《荀子•大略》)人们对利的追求具有合理性,是人的本性,并举例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舜之所同也。

“(《非相》)"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性恶》)荀子在认为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的同时,又认为这种追求要保持一定的度,不能放纵。

放纵逐利,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他在《礼论》中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

争则乱,乱则穷。”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保持一定的度呢?荀子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礼义以分之"(《王制》),用礼义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第,用礼义制约人们的物质欲望,教育人们"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导"(《荣辱》),反对"'唯利之求"(《王霸》)。

这样做了,国家就会平治,反之,则会出现乱世,即所谓:"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见,荀子的义利观较之孟子的义利观少有片面性。

管仲学派对义利关系的看法是义利并重。

他们认为:"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权修》)。

讲礼义教化,不忘记物质利益的激励功能;讲物质利益,也不忘记礼义教化的引导作用。

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故《版法》在讲了"必先顺教,万民乡风"之后,紧接着说:"旦暮利之,众乃胜任。"

3、天人之辩

天与人,或说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范畴。

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同天人之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人之辩,首先要回答天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天与人的关系如何。

稷下各学派围绕天与人进行了交流与争鸣。

孟子认为,天是人事的最高主宰,天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在孟子看来,人民的降生。

事业的成败、帝王的权位、天下的治乱,都是天的指令。

实际上,孟子将天看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的精神性的实体。

由此,他沿着“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路线,建构了“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与孟子大相径庭。

荀子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其运行变化具有规律性,这种运行变作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天论》)荀子还认为,人是天下最珍贵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是一般的部分,而是特殊的一部分。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荀子基于对天人关系的唯物主义认识,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代表着稷下学宫中关于天人关系认识路线的一翼。

管仲学派对天人之辩的回答也是唯物主义的,而且更具有现实性,比如《管子,度地》将能根除水、旱、虫等五种灾害说成是人能主宰自然界。

从具体的改造自然的实践中认识天人关系。"

4、人性善恶之辩

稷下学宫中,关于人性的善恶之辩,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

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颗;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可见,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至于人做了不善的事,不是因为其本性不善,是由于他自己不把握自己,被形势左右所致。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

告子将人性比作水渠中的水,让它向什么方向流它就向什么方向流。

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人的本性是生而具有的,然而他却得出了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结论--性恶论。

为什么荀子会得出性恶的结论呢?荀子解释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 *** 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显然,荀子认为在人性中,最能支配人类生活的是人的好利恶害之情,而好利恶害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尔虞我诈、争夺、犯分乱理等不道德的行为,故说人性是恶的。

他同时认为,这种恶的人性,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注重对"人性"的改造,就可以做出善的行为。

此外,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内容还很多,如攻伐寝兵之辩、名实之辩、世界本原之辩等等。

二、补充解释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

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

"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

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

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齐威王变法产物 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是怎样的
顺应战国变法潮流,齐威王变法,吸引列国众多人才入齐,如儒家、法家、墨家等名士。但是齐威王并不是特别认可这些名士的治国理念,但是又不能把这么多人赶回去,显得自己太不重视人才,影响口碑。于是就设立了稷下学宫,把这些士人安置在这里,管吃管喝还发饷。允许他们论辩天下形势、治国理念。基本上就是...

苟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4. 他的思想属于诸子散文中的儒家流派,代表作品为《荀子》。5. 荀子与其同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齐名,他们的学说各具特色,影响深远。6. 荀子的思想被广泛研究,其社会学阐释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7. 荀子的一生充满了游学与教学,他曾游学齐国,并在稷下学宫与学者们交流。8. 他在稷下学宫两次...

荀子出生在哪个朝代
荀子是什么时期的人荀子出生在哪个朝代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约公元前264年,荀子应秦昭襄王聘,西游入秦。荀子简介荀子名况,字卿,汉族人,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简述黄老之学产生的背景及对老子思想的改造
齐威王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此说是有历史根据的。齐威王在铭文中宣扬田氏的祖先是黄帝,又把黄帝与老子的学说结合起来形成黄老之学,以此作为稷下学宫的主体,为田氏建立的政权进行辩护,造成"田氏代齐"的合理观念。在这样政治背景下,黄老之学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形成了。因此,郭沫若说:"黄老之术。。。

谁是战国时期邹地人
齐宣王时,邹衍曾在稷下学宫学习,先学儒术,后来创立了阴阳家学派,在齐宣王晚年和齐123456789王时成为稷下先生、齐国的上大夫。后来稷下学宫衰落,大批学者纷纷离开,邹衍也在此时离开齐国投奔燕国。燕昭王为他修建碣石宫,以师礼相待,请他为燕伐齐的战争出谋划策。燕昭王死后,惠王即位,燕齐战争的形势逆转,邹衍被...

孟子生平的主要经历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孟子从小学儒习礼,十五岁入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数百人。孟子在梁惠王后元十五年(公元前320年),离开滕国到了...

黄老之学产生
田氏政权利用和支持黄老之学,因为田氏的祖先公子完在春秋时期由陈国逃到齐国,并选择老子学说作为辩护其政权合理性的工具。齐威王通过宣扬田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将黄帝作为田氏的始祖,以此强化田氏代齐的合法性,同时也借黄帝之名推动霸业,甚至统一六国。黄老之学在稷下学宫占据主导地位,郭沫若认为它“...

古代的稷下学宫,柏拉图阿加德米学园有什么异同?
相似的历史使命春秋战国,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频繁,这是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折点,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为争霸图强,各诸侯国都争相进行变法改革提高实力,为富国强兵作一切努力,稷下学宫在此“乱世”之中应运而生。 稷下学宫的原始使命是为齐国政治服务的,它是由齐国国君创办,...

孟子的生平简介,,详细一点啊
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最盛行的学术是兵家、法家。面对诸侯间的争战,孟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救世理想,肩负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游说梁(魏)、齐、宋、滕、鲁等国。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恢复“稷下学宫”,成为政治咨询、学术...

我国历史上什么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私学的兴盛与发展。私学兴盛于战国时期。孟子讲学时“从者数百人”;荀子先后授徒于齐国秦国和楚国,培养出李斯、韩非子等著名政治家;墨家对学生要求严格,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此时最有名的私学莫过于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秉承“不治而议论”的原则,吸引众流派的学者进行自由辩论,这一...

庆阳市15026047328: 稷下学宫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
西卷消结:[答案] 战国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鲁国不但弱小,而且很快就灭亡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化圣地,是稷下学宫.它基本与田齐政权相始终,随着秦灭齐而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齐本是周开国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齐奉行尊贤上功的国策,很快开...

庆阳市15026047328: 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西卷消结:[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庆阳市15026047328: 2、 稷下学宫及其历史特点与作用 -
西卷消结:[答案]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

庆阳市15026047328: 百家争鸣结束的重大事件 -
西卷消结: 我认为应该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是限于一个历史背景和政策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在秦始皇灭六国后百家争鸣也就结束了,因为政策变了,百姓思想被凝固了,放松讲从汉武帝时没...

庆阳市15026047328: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是稷下学宫吧? -
西卷消结: 诞生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被引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发生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学——圣保禄公学.1594年,其升格为大学,并以圣保禄学院(俗称“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册成立.这不仅是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教会大学,而且是整个远东地区创办最早的西式大学之一.

庆阳市15026047328: 稷下学官 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重要现象? -
西卷消结: 稷下学宫应该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座国立大学,她的出现标志着齐国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齐国的政治经济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因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齐国的统治者应该是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设立了稷下学宫以招揽天下的文人学子,这在两千六百年前实在是难能可贵.

庆阳市15026047328: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西卷消结: 你好.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

庆阳市15026047328: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因为孔子而?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因为孔子而起
西卷消结: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兴衰历史,基本上与田齐政权共始终.随着田齐的强弱而兴衰....

庆阳市15026047328: 中东被称为”火药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石油不可能制 -
西卷消结: 中东被称为”火药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石油不可能制 原因是: ①从战略位置看——五海三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②资源意义看——丰富优质的石油资源是欧美国家能源的主要源地;土地,淡水资源贫乏 . ③民族和宗教看——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历史长,对抗激烈 . ④历史上看——历史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等都曾长期统治该地区,遗留问题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