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作者&投稿:宠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在“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

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建设策略在价值取向和技术选择上的理性趋势。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笔者认为,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

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斯宾格勒的“文化有机论”与季羡林的“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论”,以及不少学者认同的“太平洋世纪论”都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内核。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中国“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蕴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这种多样性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民族特色、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以及儒家、佛家、道家三者的共存共荣等方面。5.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在某些时期有所中断和改变,但总体上保持了其连续性和稳定性。6. 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使其与其他民族文化区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三、推广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优秀文化,应该积极推广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文化节等活动,让大众亲身参与和体验。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四、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 传承和...

怎样才能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1、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2、民族戏剧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2)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呢?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2、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3、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培养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4...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使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发扬光大。五、要创新保护方式。比如与旅游、与网络“+”相结合,让文化释放更大的能量。六、中央领导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因此我们要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法家学说等经典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二、参与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其次,...

怎么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1.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了解其价值和意义的第一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听取讲座等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 参与相关活动 参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参加京剧表演、书法展览或者民间艺术节等等。这些...

怎么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媒体宣传: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电影、网络等,创作和推广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戏剧表演、音乐会、画展、书法比赛等,让公众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使这些宝贵的...

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

榆林市18498307000: 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鬱彩吸入: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传承即为弘扬,祖宗留下的东西,绝不能遗弃.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只要保护好失去流行意义的文化遗存. 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完整的,永远的以中华文明的身份高高屹立于世界巅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

榆林市18498307000: 怎么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鬱彩吸入: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1、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发扬.2、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

榆林市18498307000: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
鬱彩吸入:[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所谓的流行文化的侵袭,所表现出的无奈...

榆林市18498307000: 如何传承中国文化 -
鬱彩吸入: 没法传承,除非再出现个类似于李小龙那样,坚守己见的人.理由,很简单,模仿国外在中国已经成为潮流,试想周围全是光鲜靓丽到刺眼的场景,你自己暗淡无光的走进去,别传承了,光自卑就会让你想找到洞钻进去.

榆林市18498307000: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
鬱彩吸入:[答案] 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 反对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处理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以上为观点,应联系材料实际)

榆林市18498307000: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发展
鬱彩吸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首先是要了解它,然后才谈得上继承与发展.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如果你想了解、研究传统文化,有雄心的话,看一遍《四库全书》下来,是不错的途径,其中包含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远非“仁义礼智信勇孝”这几个字这么简单.单单子部中的医学书,便值得一个人以一生的心血去精研.

榆林市18498307000: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鬱彩吸入: (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

榆林市18498307000: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继承与发展 -
鬱彩吸入: 各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提倡、重视、发展.教养人们重视传统,让人们明白,没有传承就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没有传统就没有底蕴、没有自我、没有根基!提倡知道、传承传统为荣,不知道、不提倡传统为...

榆林市18498307000: 结合材料二,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角度,说明应该怎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鬱彩吸入:[答案]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