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作者&投稿:致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于永正老师的文章读过很多,现场课也听过几次。他课堂上的幽默风趣与循循善诱,展现了其高超的教学艺术;他生活中的平实谦和与彬彬有礼,彰显了其超凡的人生境界。他是很多老师心中的偶像!

于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984年开始,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做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育》等多部著作。

这本《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今年上半年购得的,却没有来得及细看。两周前整理东西时,再次看到,捧在手里便难以割舍。几天来,从家里拿到学校,再从学校拿到家里,只要有点空闲,便认真读上几页。虽然于老师的语言平实、朴素,很少有难懂的句子,但几篇文章我还是读了几遍。

于永正老师倡导“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但我们都知道所谓“大道至简”,只有真正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境界。于老师的书风格亦是如此,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所说的道理却切中要害,引人深思。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向晚辈逐条叙说,希望能给后者以真切的帮助。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全书22万字,全书分四辑:

读这本书,给人的启示是全方位的。有思想层面的,也有方法技巧层面的。内容也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一些做人、做事,乃至写作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因为内容较多,下面就以条目的方式予以呈现。

坚持阅读与写作几乎是所有名师的共同经验,只不过因人又自有侧重罢了。几年前到苏州参加国培,听张学青老师讲:“我的特级都是是读出来的,管建刚老师的特级教师是写出来的。”要想成为有影响力的老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有新鲜的内容融入,就必须坚持读写。

教育家的书都是做出来的。这是于老师对一些空头理论家的反驳,也是对一线老师的忠告。“书是做出来的”,首先强调的是“做”。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做”不是问题,每天从早上到校,到晚上离校。老师们都在从事着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依然会有许多老师会感到茫然——写什么?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要想做的同时,有的写,一方面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收集材料,另一方面,要时刻以研究的眼光看待工作,力求有创造性地工作,“穿旧鞋,走老路”必然会觉得无话可写。

在这本书里,我就看到了于老师许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有的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于老师讲起来依然那样动人。近30年了,没有人有那么好的记性,我想于老师也是如此。但是,于老师30年后依然能把它们写入自己的书中,我想正是因为当年他及时的记录与反思。时光易逝,但是由笔记录下的时光却可以长存。

“微笑”与“负责”两个词语彰显了于老师的学生观。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要对他们多一些尊重、理解、宽容;因为孩子是“需要帮助成长的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顶真、耐心。

写文章就是倾述与表达。当有了明确的读者意识时,就明确了“写给谁听”的问题,写起来会更顺畅。至于平等对话、平等交流,那就不只是行文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境界问题。

读于老师的书和文章,对上面的两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同时,也指导着自己以后的写作实践。语言平实易懂,思想深刻有益,这样的文章才真正地对人有益。

其实,不只是语文教学,所有的教学不都应当如此吗?不过,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确实在关注人、塑造人上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也从这里开始。明白了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的教学才能把握住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有效率。因此于老师接下来说: 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我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有了较好的语感。第二,十分重视写字。学生写不好字,我觉得是块心病。第三,我特别喜欢教作文。学生也特别喜欢写作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适用。对于孩子来说,更恰当的说法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给了孩子动力,是成功激发并维系着孩子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成功来自哪里?很大一部分来自老师,来自老师的激励。所以,夸奖孩子、激励孩子,这是老师应有的善举。

吕叔湘先生说,他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留出课余的时间,把时间都用来做题,学生还哪里有时间阅读、写作?

多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就提出了面对孩子 “六个解放”的思想: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时至今日,它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于老师对“小语”二字的解读,可谓把握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他还说:教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他反对当前一些人对小学语文教学怪异的解读。警醒我们,不要轻易用“思辨”、“智慧”、“诗化”等一类玄妙、空洞的字眼来描述小学语文教育。

刚上班的青年教师往往满足于“教过了”,我就经常碰到一些青年教师看到期末试卷后如释重负,嘴里不时说“这个内容昨天刚讲过,那个内容今天早上才说过”,可是试卷评完,却有许多学生做错的。“教对了”不仅是说所讲的知识无错误,更强调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了最需要教,也最值得教的内容,如不只是侧重于内容的理解,也注重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教会了”才是最终目标,其实这三个字的重点在后面“会了”二字,“教是为了不用教”,“会”才是根本目标所在。

前两天,翻看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学生走上阅读的快车道》,对此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拔苗助长不是规律!可是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却有多少人在干着“拔苗助长”的事啊。当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分析越来越繁琐、文本解读越来越新奇、课堂花样翻新不断的时候,于老师这句“守常”的确是很好的提醒。

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智力越是低下的孩子,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窗口就是书。

这就好比相机,智力低下的孩子,好比感光度低的底片,它们需要更多的光线的照射,才能呈现出绚丽无比的图像。书即是光!

且看于老师给这样一个语感不好的孩子的家长开出的“药方”:从今天开始,您的孩子必须完成一项家庭作业——读课外书。您要为孩子多买点好书,例如国内外著名童话,专为青少年改写的古典名著,等等。总之要有一定情节的,这样能引起孩子的读书兴趣。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累了,声音可以轻一点。什么时候发现您的孩子读书很流畅了——特别是读从来没有读过的文章——这就告诉您,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开始,没有兴趣以前,可以强制他读,时间可以短一点,比如说十分钟、二十分钟。

老师的“配合”作用不仅体现在启发、点拨上,还体现在耐心和态度的和蔼上。耐心与和蔼尤其重要。

在语文老师眼里,任何语病——哪怕只是用词不当——都应予以纠正。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朗读让孩子更直接地感受文字之美!

这是精髓!需要大家牢记于心。

我们的很多孩子正是被“有意义”吓坏了。人的天性是“好奇”,如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先感受到“有意思”,学习就会有愿望,有动力,学习的过程才会更有趣!

筑塔有一个清晰的先后次序,必须先筑好基础,才能一步步建起高塔。聚沙则是“无序”的,贵在量的累积。理科的学习如同筑塔,必须循序渐进;文科的学习则如聚沙,积累多了,语言这个工具就掌握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

“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复习”,而是“练习”是“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会用,能用,的确是一桩乐事。

于老师前面所讲的“负责”正是这个意思。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需要有那么一股子“拧劲”。改掉一个坏习惯,哪有那么容易?必须强制练习一段,才能保持惯性,成为常态。

的确是个好办法!

如果你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你对他的“微笑教学”,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于老师虽已年过古稀,但依然笑得那样灿烂,如同美丽的夕阳。

于老师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对于朗读他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

上周听了13节语文课,课堂上朗读上存在的问题最多。一是读得时间少,一些老师不舍得在读上花时间,花功夫,大量的课堂时间被分析讲解占用;二是听不出学生读的问题,一些班级孩子拖长音读,读书没有节奏和停顿,老师却发现不了,当然也就难以纠正和指导;三是范读的水平不高,一些老师虽然意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也分析出了语句中的情感,可是却难以引导学生读出来,存在不敢范读,或者范读水平不高,没有起到示范作用等问题。

朗读确实是一门艺术。一个会朗读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语感特别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教起学生来自然得心应手。最近,我们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建立“诵读群”,每天在群里分享一段自己诵读的诗词等作品,正是想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朗读水平。

我们平常讲“扎扎实实教语文”,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读这一段,想起了几年前带孩子们在班上办《七彩作文》班级刊物。我也时常在上面写几段“下水文”,对于学生的作文大加赞赏。孩子们觉得自己的作文能收到“采稿通知书”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班上孩子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写出的文章也特别有意思。前一段时间偶然翻出孩子们的作文,依然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作文命题的确是一门学问。要想命出好题目,老师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让自己的思想灵活起来,让自己的语言鲜活起来。要尝试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切实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并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是:于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之“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我一般不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分太多。当学生读的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泛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备课首先备读。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      我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悟性,有较好的语感。第二,十分重视写字。第三,特别喜欢教作文,学生也特别喜欢写作文。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读书笔记
    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手持名片,正面微笑,关键词是理解、尊重、宽容;反面两个大字:负责,三个关键词是严格、顶真、耐心。      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读...

读《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有感
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育随笔《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深有感触,在他的阐述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并得到了许多方法,收获颇多。我想就其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中如何使用幽默艺术――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他低声说:刚才我和同学说话了!这一个幽默的小插曲,使课堂疲劳的同学为之一振,一堂课的任务也顺利完成了。还有一次在上《在胶台》时,有一个同学问:“老师,北京的大白菜运到浙江怎么便尊为‘胶菜’呢?您不是说过胶州出的大白菜才叫胶菜、才有名的吗?”这时李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嗨,...

2022-04-2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沙龙
4月21日下午第五课,阅读沙龙在书香浓郁的阅览室举行。首先老师们在自己所在的备课组里就几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个中心问题是:1)谈谈书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2)你特别认同于永正老师的哪些观点?3)你觉得于永正老师的哪些做法我们可以拿来就用?4)你觉得于永正老师是个怎样的人?5)...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序言——14页
三、这套文集的三个内容:1、对教育的时间与感悟;2、对语文教学的时间与感悟;3、忆师友与对人生的感悟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他的“封笔”之作。四、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1、写的东西,对读者有好处,要传递“正能量”。2、考虑别人能否读懂。3、摆正自己与读者之间的...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于永正:我这样教语文》有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我还没有说这种资格。        于老师说,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写好字。老师要喜欢写字,对书法要略知一二;教语文,就是教学生读书,教师要喜欢读书,会读书...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学生写不好字,我觉得是块心病。第三,特别喜欢教作文。学生也特别喜欢写作文。多数学生留下了读写兴趣和初步的读写能力。老师善读、善书、善写,才华横溢,是最直接的激发兴趣的因素!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

深州市13833306303: 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
狂坚参蛇: 文》有感 一年级语文组 崔娜 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深有感触.在他的阐述中,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并得到许多启示,收获颇多.现就其中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于老师提到五点: 1.留下语言. 2.留下较好的语感. 3.留下认识和情感. 4.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5.留下兴趣和习惯. 语文教学教的不只是课文而是语文,语文教学应把孩子们的兴趣留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

深州市13833306303: 《老师一定有办法》读后感 -
狂坚参蛇: 《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以本书写的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深州市13833306303: 怎样教学生读课文——听于永正老师《翠鸟》有感 -
狂坚参蛇: 朗读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也学生领悟课文重要手段现课堂上更读字先而我们听更多满堂傻读驴拉磨似朗读读书声有了读书水平却原地未动何指导学生读书应每位语文教师潜心研究门学问今天研习了于永正老师课例《翠鸟》深受启发初读课文于老师...

深州市13833306303: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后感 -
狂坚参蛇: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后感] 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读后感 学校组织的第三次校本研修读于永正《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看过之后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建议不仅是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这也是于老师长...

深州市13833306303: 读《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有感 -
狂坚参蛇: 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又好又快的成长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老师》一书,感受颇深.本书是由三名著名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编著,主要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

深州市13833306303: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听于永正《长相思》有感 -
狂坚参蛇:[答案] 上语文课有几年了,也听过不少名家的课,诸如窦桂梅、王崧舟等,但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深的还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长相思》:长相思·出塞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深州市13833306303: 《名师如何练就名课》读后感 -
狂坚参蛇: 作为学研共同体的一员,为提高自身素质,最近拜读了《名师如何练就名课》一书,此书汇集了几十位老师课堂的经典讲座,闪烁着名师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亮点,值得我们去咀嚼、品味.通过阅读此书,...

深州市13833306303: 《愿望的实现》里的《女乞丐》读后感怎么写? -
狂坚参蛇: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启发.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富人让独臂乞丐自食其力搬砖,使乞丐知道了人一旦有了自尊,就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能干活却不干活,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这样的人大家千万不要学...

深州市13833306303: 读《古典文学名著怎么教?》有感 -
狂坚参蛇: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出现了不少篇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课文,如《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等.每当学完这些课文,老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给同学们布置一项作业,即阅读这本名著.中国四大古典文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