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关于宣城的诗句

作者&投稿:革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关于宣城的诗词

1、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2、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4、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译文: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5、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2.有关宣城的诗

《题宣城》一诗,诗曰:“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对宣城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作了精辟分析,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杜牧在宣城公务之余,常陪同府主或邀同僚好友漫游山川,观赏风光,瞻仰古贤人的踪迹,并有吟赋,如《题宣城开元寺》,诗曰:“南朝谢月兆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茂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采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晕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诗人笔下的开元寺令人向往,无不以一睹为快。杜牧在宣城写过不少词采清丽、生动自然的抒情短诗,如《溪柳有感》,“宛溪垂柳最长枝,虽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3.有关宣城的诗

《题宣城》一诗,诗曰:“土控吴兼越,川连歙与池。

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对宣城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作了精辟分析,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杜牧在宣城公务之余,常陪同府主或邀同僚好友漫游山川,观赏风光,瞻仰古贤人的踪迹,并有吟赋,如《题宣城开元寺》,诗曰:“南朝谢月兆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茂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采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晕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诗人笔下的开元寺令人向往,无不以一睹为快。杜牧在宣城写过不少词采清丽、生动自然的抒情短诗,如《溪柳有感》,“宛溪垂柳最长枝,虽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4.有谁知道李白在宣城的事迹

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天宝十二年(753年)秋天到宝应元年(762年),也就是从五十三岁至六十二岁十年期间,曾七次来宣城游历,观赏江山美景,赋诗抒情,留下了不少千古传唱的诗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来宣城,首登敬亭山、只身独坐山上时感怀之作。“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广为传颂,敬亭山之名,也随之鹊起。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诗是李白三游宣城,登谢月兆楼望江城景色而缅怀前代诗人谢月兆时所作,全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谢月兆的深深怀念之情,也生动地描绘了北楼周围的山水景色。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这首诗是李白七游宣城,知悉善酿老春酒的老人纪叟已作古时,哭诉而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是李白应泾县名士汪伦之邀,游桃花潭后,赠与汪伦的送别之作。汪伦是泾县名士,他对李白的诗作极为喜爱,每得之,辄日夜吟诵,百读不厌。当他得知李白来宣城时,便修书一封,盛情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一游。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见信,欣然应邀。见面后,李白对汪伦说:“此番前来,一是观赏十里桃花;二是酣尝万家酒店,此意难违,美意难却。”汪伦闻言歉然答道:“桃花者,十里之处有桃花渡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之姓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笑而言之:“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伦豪士,此亦快事。”当李白辞行登舟将行时,汪伦岸边踏歌送别,李白为感谢汪伦深情厚谊,特作《赠汪伦》一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千古绝唱 。

李白游宣城的诗篇: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秋登宣城 》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等等等等……太多了,建议你去百度或者谷歌去搜一下

5.李白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译文】:我登上谢眺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

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

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题解】:谢眺北楼是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建的,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诗人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所见景色概括了出来,马上抓住人心。以后他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用“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描绘“山晚晴空”,瞧,多么完整而又有层次。

在这里,诗人不仅写了秋景,也写出了秋天的意境。【背景】: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赏析】: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

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

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

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

“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

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

读了这两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人们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使人惊叹。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

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

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

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

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象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

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眺tiào(1) ㄊㄧㄠˋ(2) 望,往远处看:~览。

~瞩。~望。

远~。(3) 目不正,斜视。




关于李白写景的诗句
3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0、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41、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42、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43、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4、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关于虎年的诗句大全
关于虎年的十首古诗 1.赠宣城赵太守悦(李白)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差池宰...

关于山水名城的诗句
2.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大全 1、《望庐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登鹳雀楼》 年代:唐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江雪》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关于描写秋霜的诗句古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霜的诗句(三)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写秋天的古诗句
导语:秋是安静的,在这个季节可以静下心来品味生活的.每一段。下面是我收集的关于写秋天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参考。关于写秋天的古诗句 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2、《秋登兰山寄张...

关于李白写景的诗句
3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40、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41、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42、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43、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

关于安徽诗句
1.关于安徽的古诗词四首 1、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清明 唐代...

李白关于入口的诗句(李白的送别诗句带门)
5.关于黄泉的诗句 1、唐·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 原文选段: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释义: 纪老在黄泉里,还会酿制老春美酒。 只是阴间没有李白,你老卖酒给何人? 2、两·佚名《驱车上东门》 原文选段: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释义: 墓里纵横久死...

杜鹃意象的诗句
关于杜鹃意象的诗句如下:1、《宣城见杜鹃花\/子规》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送梓州李...

关于李白在当长安翰林的诗句
唐玄宗度曲,欲造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写宣城诗 详细两首 -
枕届贝诺: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诗《宣城见杜鹃花》 -
枕届贝诺: 回忆中的“曾闻子规鸟”是虚,后写眼前的“还见杜鹃花”为实;修辞手法为对仗.后两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描写宣城风景的古诗有哪首
枕届贝诺: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独坐敬亭山.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 -
枕届贝诺: 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的诗《秋登宣城谢緿北楼》...
枕届贝诺: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译文】: 我登上谢眺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城西区15113836455: 关于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整句诗 -
枕届贝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城西区15113836455: 关于宣城的诗词! -
枕届贝诺: 谢脁的《谢宣城集》.李白的《宣州谢》《宣城风杜鹃花》《秋登宣城 》《独坐敬亭山》.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白居易的《紫毫笔》《红线毯》 太多啦,宣城自古诗人地!!(晕,有字数限制)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的名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
枕届贝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唐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的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两水夹明镜 -
枕届贝诺: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作者: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两水”指句溪和宛溪.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

城西区15113836455: 李白的诗《五古·赠宣城赵太守悦》怎么写啊? -
枕届贝诺: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