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儿奉母的典故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亢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埋儿奉母的典故~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埋儿奉母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一个郭家,是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家产被郭巨分割给弟弟们,他身为家中的老大,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过此人虽然很孝顺但赚钱的能力稍弱,很快家中就越来越贫穷。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老太太也十分喜爱。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家中的温饱已经成了问题,老太太心疼自己的孙子,常常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都让孙子吃,郭巨看着母亲忍饥挨饿内心很是愧疚,便和妻子商量,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家中现在如此贫穷,与其让母亲给儿子省口粮,还不如先埋掉儿子,好好奉养母亲,等以后生活条件便好了在重新生一个。很快这个想法就开始实施,傍晚挖坑要把儿子埋掉,不过在坑底竟然发现了一堆黄金,上面还写到上天被郭巨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专门赠予郭巨的。郭巨得到这笔钱财后,带着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孝顺的名气也传遍了各地。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若不是因为得到了金子,这个孩子被活埋,之后再生下小孩,郭巨这对夫妻也不是什么称职的父母。这种冷血残忍的事情更不适合拿来宣传赞扬。这个故事最应该拿来讽刺愚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身为人的责任,但也不能用如此极端的手法。



埋儿奉母讲的是晋朝时期。
有一个郭家,是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家产被郭巨分割给弟弟们,他身为家中的老大,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过此人虽然很孝顺但赚钱的能力稍弱,很快家中就越来越贫穷。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老太太也十分喜爱。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家中的温饱已经成了问题,老太太心疼自己的孙子,常常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都让孙子吃,郭巨看着母亲忍饥挨饿内心很是愧疚,便和妻子商量,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家中现在如此贫穷,与其让母亲给儿子省口粮,还不如先埋掉儿子,好好奉养母亲,等以后生活条件便好了在重新生一个。
很快这个想法就开始实施,傍晚挖坑要把儿子埋掉,不过在坑底竟然发现了一堆黄金,上面还写到上天被郭巨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专门赠予郭巨的。郭巨得到这笔钱财后,带着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孝顺的名气也传遍了各地。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若不是因为得到了金子,这个孩子被活埋,之后再生下小孩,郭巨这对夫妻也不是什么称职的父母。这种冷血残忍的事情更不适合拿来宣传赞扬。这个故事最应该拿来讽刺愚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身为人的责任,但也不能用如此极端的手法。

有一个郭家,是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家产被郭巨分割给弟弟们,他身为家中的老大,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过此人虽然很孝顺但赚钱的能力稍弱,很快家中就越来越贫穷。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老太太也十分喜爱。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家中的温饱已经成了问题,老太太心疼自己的孙子,常常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都让孙子吃,郭巨看着母亲忍饥挨饿内心很是愧疚,便和妻子商量,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家中现在如此贫穷,与其让母亲给儿子省口粮,还不如先埋掉儿子,好好奉养母亲,等以后生活条件便好了在重新生一个。

很快这个想法就开始实施,傍晚挖坑要把儿子埋掉,不过在坑底竟然发现了一堆黄金,上面还写到上天被郭巨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专门赠予郭巨的。郭巨得到这笔钱财后,带着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孝顺的名气也传遍了各地。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若不是因为得到了金子,这个孩子被活埋,之后再生下小孩,郭巨这对夫妻也不是什么称职的父母。这种冷血残忍的事情更不适合拿来宣传赞扬。这个故事最应该拿来讽刺愚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身为人的责任,但也不能用如此极端的手法。

那么富有的家庭因为不会打理都穷困潦倒了,就算挖的一箱珠宝又如何?你把老太太的心肝宝贝孙给活埋了让她绝后这也算孝吗?老太太能承受的住吗,岂非一根绳索悬梁


《二十四孝图》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图》中典故非常多,且作者对每一个典故,都有自己(儿童视角)的理解,两者结合,呈现出文学创作的另一种路径。例:郭巨埋儿 典故讲郭家贫困,已经穷到不能供奉母亲了,认为...

关于弃官奉亲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到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想念家乡。潘岳得知了母亲的心愿,马上辞官奉母回到了家乡。虽...

古代进孝的典故
1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

景区古代24孝雕像引发热议,二十四孝所指的是什么?
再看看这些带孝子们:王祥、琅琊王氏,官至三公;顾梯,江左大族顾氏,十五岁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

下列几个与“孝”有关的历史典故中,出自山东的是()。
【答案】:C “涌泉跃鲤”讲述的是汉代姜诗与其妻的孝行,姜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哭竹生笋”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孟宗是三国时吴国江(今湖北阳新县阳辛村)人。“卖身葬父”讲述的是汉代董永的孝行,董永是千乘(今山东博兴县陈户镇)人。“埋儿奉母”讲述的是汉代郭巨“埋儿愿母存”的...

关于孝的一个典故和关于不孝的一个典故。
12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

古代二十四孝的典故都有哪些?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原文中记载:“孟宗,字恭武,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4、鹿乳奉...

文言文辞官照顾父母哪个词?
辞官奉母 辞官奉母又作弃官奉亲,中国古代典故。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

亲尝汤药和埋儿奉母这两个材料说明了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几千年源源不断之根本是孝道精神的传承!你说的两个都是关于孝道的典故!1在给父母喂药前先常常是否烫口(现在是西医,你不用给自己来一针)2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现代人完全颠倒)

丰南区13250269328: 《埋儿奉母》反映了什么? -
尹疮星瑞: 贫困的郭巨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以求得省下些粮食来赡养老母亲,在现代社会的人看来,这种行为是极端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我也感到震惊,为他的这份“愚孝愚行”而震惊! 郭巨的这种“孝道”,是明显的严重的违反了人性,违反了法律道德规范的,从他的身上,很清晰的反映了封建思想的愚昧,落后,无知.

丰南区13250269328: 埋儿奉母的意思 我只要这个词语的单个意思 不要故事 -
尹疮星瑞: 埋儿奉母 原意出自二十四孝的故事, 意思是 为了奉养母亲,宁愿不要孩子 体现的是 孝顺的意思

丰南区13250269328: 郭后埋儿奉母什么意思? -
尹疮星瑞: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很扯淡的一个故事.

丰南区13250269328: 有没有人知道 埋儿奉母 的详细故事 -
尹疮星瑞: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丰南区13250269328: 郭巨埋儿是一种怎样的孝 -
尹疮星瑞: 转自百度百科: 埋儿奉母 编辑 典故 郭巨,晋代隆虑 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 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

丰南区13250269328: 古代二十四孝的名称,和故事 -
尹疮星瑞: 分别是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 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

丰南区13250269328: 二十四孝故事,要求每则三句话. -
尹疮星瑞: 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 孝感动天 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丰南区13250269328: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 -
尹疮星瑞: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丰南区13250269328: 《二十四孝图》故事梗概300字 -
尹疮星瑞: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

丰南区13250269328: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
尹疮星瑞: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等.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